探尋三輪車行業那隻“看不見的手”

隨著中國經濟下行以及行業嚴厲整頓,三輪車行業可謂邁入歷史上最嚴峻時期。面對當下困頓的行業局勢,企業手足無措,商家苦不堪言,消費者怨聲載道。在此艱難時局下,如何助力三輪車行業走出迷局,是每一位行業人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

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將市場比喻為一隻“看不見的手”,而所謂“看不見的手”,就是在任何一個市場環境中,決定誰能夠勝出的關鍵評價標準。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反抗由無數消費者的選擇所組成的“看不見的手”,只能去不斷探尋並加以利用。



行業初興

有產品就有市場

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三輪車行業剛起步時,由於當時中國的生產力水平還較為低下,三輪車的悄然出現,無疑引起市場極大反響。無論拉物還是載人,比之以前的肩挑手提,有著巨大的跨越,就是與兩輪摩托車甚至汽車相比,三輪車也具有許多無可比擬的優勢,如具有更佳的穩定性、舒適性、安全性及通過性等,當時的三輪車市場可謂一片巨大的藍海,只要有產品,就有市場,而且供不應求。

行業方興,三輪車產品就成為了三輪車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不苛求技術,不講究品牌,也無需雄厚的資金,只要能東拼西湊搗鼓出像模像樣的三輪車產品,哪怕是手工作坊式運作,都能賺得盆滿缽滿。毫不誇張地說,目前國內許多知名的三輪車大企業,當年也是這樣發家起步的。

當時三輪車行業的蓬勃發展,主要得益於兩輪摩托車的發展基礎。就拿發動機來說,三輪車上配置的發動機都是直接套用兩輪摩托車發動機,雖然動力特性與三輪車實際工況不太相符,但在當時的市場上,仍然十分搶手。

資本都具有逐利性。隨著三輪車市場的不斷擴大,巨大的市場需求與微弱產能之間的矛盾,形成一塊誘人無比的大蛋糕,令人垂涎。於是,全國各地的三輪車生產企業或者作坊,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崛起,並逐漸形成重慶、江蘇、河南、河北、山東、天津、廣東等油三、電三產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張,產能迅速增長,品牌逐漸豐富,三輪車行業彷彿進入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春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許多三輪車企業已將三輪車行業這一初創版本較好地複製到海外市場,支撐起企業另一個較大的利潤增長極,則是充分利用了海外三輪車市場初興時那隻“看不見的手”。


探尋三輪車行業那隻“看不見的手”


行業鼎盛期

價格與品牌相互膠著

由於三輪車產品非常符合中國廣大老百姓尤其是農村市場的需求,從本世紀初便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燃油三輪能拉耐跑,經濟實惠;電動三輪輕巧便捷,操控簡單。因此,截至2015年,市場規模(油三+電三)由剛起步時的幾萬、幾十萬輛迅速增加到1000多萬輛,由此可見三輪車行業的市場需求是何其旺盛。

隨著三輪車產能的迅速擴張,品牌更加豐富,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三輪車行業發展到這個階段,產品已不再是“看不見的手”,市場上同質化產品琳琅滿目,消費者在購買時也會覺得眼花繚亂。這時,價格便主導著市場,誰家價格低就買哪家產品。於是,雜牌車、拼裝車大行其道,其中尤以當時河南板塊車型最受市場追捧。


探尋三輪車行業那隻“看不見的手”


三輪車產業經過這一輪慘烈的價格戰之後,可以說對三輪車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巨大損失。如果三輪車行業能夠按照正常的發展模式,應該是不斷地進行技術和功能升級,產品會越來越高大上,更加符合老百姓生產和生活需要。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三輪車產業的發展由於受兩輪摩托車影響頗大,許多企業和渠道都是由兩輪摩托車轉型而來,因此兩輪摩托車的歷史慘痛教訓,同樣在三輪車行業再次上演。同質化與價格戰嚴重削弱了三輪車產業的大好發展基礎,也痛失了最佳發展機遇。

2010年~2014年,是中國三輪車行業高速發展的五年,也是銷量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這五年可以說是三輪車行業歷史上“最幸福的五年”,有人笑稱,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在這個井噴時期,企業往往只需要生產結構單一、功能簡單的三輪車就能在市場競爭中贏得消費者青睞,轉而形成銷量增長與利潤賺取。因此,很多企業在這一階段的銷量增長速度都是十分驚人的,每年翻番的現象不在少數,整個市場可謂是一片欣欣向榮。

在這片虛假的繁榮背後,還是有許多企業家和行業人士並沒有沉醉其中,而是看到了其中隱藏的危機。三輪車產品同質化嚴重,且質量低劣,價格戰已導致整個行業利潤微薄,產品正常技術研發和升級需要的資金難以為繼。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一些企業於是扛起了打造品質和品牌的大旗,他們投入巨資,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自動生產線,成立技術中心進行三輪車產品和動力的升級換代,嚴格把控配件和成品質檢,使產品品質獲得極大提升。


探尋三輪車行業那隻“看不見的手”


於是,當時的市場上就出現了兩種產品分化,一種是價格低,質量差的雜牌產品,另一種是質量好但價格偏高的品牌產品。這兩種產品都有市場,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低價質差的產品反而還佔據了市場主導,可見價格這隻“看不見的手”的神奇魔力。之後,隨著老百姓普遍經濟收入提升,以及購買雜牌車所帶來的種種質量問題困擾,許多雜牌車用戶不再以價格作為購車參考,而是更加偏重於質量和品牌。在這一階段,品牌逐漸演變為那隻“看不見的手”。可儘管如此,由於中國廣大地區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導致許多消費者還在價格和品牌之間猶豫不決,在各地市場上,產品價格和品牌互為主導,因此也造成經銷商的多品牌經營,這是中國三輪車行業一大特色,也是尤其值得三輪車企業關切的一點。

行業困頓時

探尋“看不見的手”

花無百日紅,繁華落盡總是凋零。進入2015年後,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出現重大變化,“新常態”成為各行各業所面臨的大趨勢。大環境改變帶來的巨大影響讓整個三輪車行業出現了重大轉折,運營成本激增、市場競爭激烈、消費需求轉向、廠商關係重構……一系列轉變讓本身處於粗放式發展的企業一時間難以招架,對形勢判斷不足與缺乏科學措施應對導致很多三輪車品牌的銷量如同坐過山車一般,呈現斷崖式下滑,繼而致使整體市場疲軟無力,缺乏強勢推動。


探尋三輪車行業那隻“看不見的手”


2017年,中國三輪車行業總銷量出現5%~10%的下滑。連續幾年的“負增長”現象雖然並不能說明這個市場已經飽和,但確實已發出逐漸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的一個信號。這一變化將導致目前市場格局的重新洗牌,廠商間的競爭將進一步升級。一些小廠商將面臨巨大困難,而一些高端品牌或差異化的企業將成為最後的倖存者。此外,由於消費需求轉向,價格已不再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關鍵因素,價格戰難再奏效,一些瞄準低端,依靠薄利多銷策略的廠商將面臨淘汰。隨著市場競爭進一步升級,存量增長將成為未來中國三輪車行業的常態。

事實上,銷量下滑只是市場表象,行業的根本發展模式已然發生變化。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容量逐漸飽和、環保督查等外部因素影響讓行業增長陷入瓶頸,甚至倒退,企業數量氾濫、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但又無序等內部因素導致市場缺乏內生動力,難以掀起新的波瀾。

新常態下,當價格和品牌已經逐漸喪失“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之時,三輪車行業那隻“看不見的手”則需要市場精英人士去睿智探尋。三輪車產品的功能性轉化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探尋三輪車行業那隻“看不見的手”


近幾年三輪車“篷車化”勢頭愈演愈烈,篷車已佔據整個三輪車市場的半壁江山,初級形態平板三輪將逐漸淡出市場,徹底退出歷史舞臺。2017年度油電三輪車行業前六強中,半數以上企業的增量主要是篷車,而2017年度電動三輪車前三強中,其增長點也都全部覆蓋電動篷車。近年來篷車行業的三大巨頭都已超越年產銷萬輛級電動篷車的規模,並且持續保持著年30%以上的增幅。

目前國內一些優秀三輪車企業已經意識到三輪車行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認為在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下,人口老齡化以及城鎮化將對三輪車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將左右消費者選擇城市休閒、微轎或者蓬貨產品。事實證明,市場上確實颳起一股微轎風潮,同時也取得不錯的市場反響。但目前“看不見的手”是否就是三輪篷車化,現在還言之過早,尙需更長時間方能得到驗證。

但無論如何,縱觀目前的三輪車行業,沒有哪一家企業沒在開發篷車產品,其中或許有跟風行為,但頭腦清醒、有敏感把握市場動態的企業也絕不在少數,筆者期望這些企業能夠在篷車的基礎上,針對消費者需求,提供更多功能性選擇,讓自己在三輪車行業的變革大潮中,立於潮頭,笑傲江湖。

“看得見的手”

不容忽視

市場經濟環境中,市場是一隻“看不見的手”,那麼“看得見的手”就是經濟發展趨勢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看不見的手”只有在“看得見的手”的指導下,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三輪車行業的發展歷程中,“看得見的手”對三輪車行業的影響可以說是負面多過正面。在行業初生、成長階段,國家對三輪車行業是採取放養模式,任其野蠻生長,但到了行業發展的鼎盛階段,國家及地方政府開始對三輪車行業念“緊箍咒”,並一直持續到行業的瓶頸期。


探尋三輪車行業那隻“看不見的手”


幾十年來,“禁摩限電”雖然是摩托車行業老生常談的話題,人們似乎已經厭倦重提,但這樣的管控行為卻一直不曾停歇。面對這樣的行業現狀,悲觀者或許會怨天尤人,哀嘆命運不公,但睿智者則會迎合歷史潮流,改變不了政策就改變自己去迎合政策。

其實仔細分析一些地方政府的“禁摩限電”行為,也不全是對三輪車行業的不公正對待。在國家環保督查以及持牌上路檢查趨嚴的情況下,那些不符合國家排放標準以及無牌無證上路,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三輪車自然在查扣之列。政府並非厚此薄彼,汽車行業同樣如此,達不到排放標準的車輛以及無牌無證車輛也照樣被查扣,而且處罰更重。

新能源是新形勢下國家重點鼓勵和扶持的行業,這是大勢所趨,不可違逆。目前國家工信部正在研究和制定中國禁止生產和銷售燃油動力車輛時間表,有人估計會是2040年。其他一些發達國家也早已對外公佈了這一時間,但都早於2040年。也就是說,在中國,留給燃油動力車輛的時間只有20年左右。

三輪車行業中有許多企業目前還在生產和研發燃油動力車輛,在國家政策這隻“看得見的手”的面前,如果不能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方向,必定會被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淘汰。所幸的是,目前國內一些知名的三輪車大企業,已經開始了提前佈局,將戰略發展重心逐步向新能源電動車輛方面傾斜,也只有這些企業,才是眼光長遠,志在三輪車行業中永續發展的中流砥柱。

雖然目前電動三輪產品還沒有明確的合法身份,但兩輪電動車《新國標》已經進入為期一個月的公示期,結束後將正式進入落實階段。電動車《新國標》將加速三輪車行業規範化進程,在當前社會管理不斷規範的形勢下,隨著社會監督的日益嚴格,滿足政策要求、適應百姓需求的電動三輪車將得到更多的市場認可,迎來發展的春天。


探尋三輪車行業那隻“看不見的手”


筆者大膽預測,未來三輪車行業那隻“看不見的手”一定隱藏在新能源電動產品之中,但具體是怎樣的電動產品,誰也無法預知。但從首屆智博會的盛況來看,智能化或許也是三輪車行業未來必須抓住的一個切入點和發展方向。

總之,探尋市場“看不見的手”,必須時刻關注國家發展政策這隻“看得見的手”。

結語

巴菲特曾說,當一個聲譽卓著的團隊試圖改造一個糟糕得出名的行業時,最後屹立不倒的總是那個行業的糟糕名聲。或許這話有點危言聳聽,但市場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如果繼續沿用三輪車行業長期奉行的發展模式顯然是行不通的。就目前中國三輪車行業所面臨的困局來說,這隻“看不見的手”隱藏很深,不易被人發覺。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隻“看不見的手”已不再是之前的產品、價格或者品牌了,如果還有企業繼續延用老套路發展,等待他的將是越陷越深,最終被淘汰出局。也許有企業會認為,只要有品牌,並做好產品品質,不相信會沒有消費者買單?事實上,歷史上“柯達膠捲”和“諾基亞”手機消亡的事例就能為有這樣想法的企業敲響警鐘。

三輪車行業如今正處於一個特殊的歷史發展階段,行業亟待變革,企業在傳統發展模式已經無計可施之時,不妨轉變思路,換個角度,思考和探尋到底什麼才是三輪車行業那隻“看不見的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