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輿論”一把冷血的武器

網絡暴力相當可怕,其可怕程度甚於殺人。輿論是一把雙刃劍,在產生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由於受信息來源的限制,網絡輿論與真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報道和傳播的事件本身不夠確切,有些甚至是謠言,而網絡就成了這些謠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誤導輿論走向。大多數網民面對此類消息,根據自己的情感判定,很少質疑其真實性,表現出一種群體的盲從與衝動,大部分網民也很容易將個人情緒和傾向帶入言論。此外,還產生了網絡黑社會等利益群體利用網絡操控輿論,達到自己的目的。

“網絡輿論”一把冷血的武器

網絡輿論其中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消極、錯誤的輿論如謠言、謬理等負向輿論同樣是輿論的一種,在社會中存在,並起著消極、負向的作用。網絡媒體所具有的廣泛性、即時性、開放性、共享性、互動性等優勢,決定了互聯網愈益成為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

別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網絡僱傭“水軍”散發虛假信息,或對社會熱點和敏感新聞進行炒作;或對某個人進行言語攻擊;或為自己塑造一個美好的形象,使自己得到更多人的喜歡。造成網絡群體理解差異,進而形成謠言,欺騙網民,誤導輿論。如果人民軍隊是為了在戰場上廝殺,保衛祖國,那麼“水軍”就是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一支軍隊,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濫用自己的言語,或對人攻擊,或保護僱主。

網絡謠言太廣泛了,已經成為引發社會震盪、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

“網絡輿論”一把冷血的武器

2009年5月杭州飆車案,人們質疑“70碼”的同時也記住了散佈“被告人胡斌是替身”的謠言的熊忠俊。熊忠俊利用互聯網捏造、散佈“胡斌替身”的謠言,引發網民猜疑,誤導了公眾輿論,擾亂了公共秩序,最後被依法行政拘留。

青海玉樹發生地震後,北京、內蒙古包頭、河北廊坊、邢臺四地陸續出現了當地將發生地震的謠言,引發了民眾的不安和恐慌。

2011年3月11日,日本因為海嘯和地震,導致核洩漏,別有用心的商家就編造出“世界末日”的謠言,導致很多國人瘋狂買鹽屯鹽,導致鹽價大幅上漲,然而現在我們不是還生活的好好的嗎?

著名女星阮玲玉,民國時期的大明星,但是當她的前任和現任三個人對簿公堂的時候,她的名聲開始一落千丈,所有的人都開始罵她,她的精神飽受折磨,忍受不了突然間的網絡暴力,精神日漸憔悴,萬念俱灰的她在參加完朋友的聚會之後就喝藥自殺了。

“網絡輿論”一把冷血的武器

就在前不久的萬州二橋公交車墜江事件,剛出現就在網絡上引起熱議,當時發出的視頻和文字統統指向與公交相撞的女司機,因為女司機穿高跟鞋,逆行,導致一輛公交車墜江,類似這樣的引導性的“報道”鋪天蓋地,對女司機一片叫罵塞滿整片網絡天空。然而當事實公佈後,才知道是因為司機和乘客發生肢體衝突才導致的這場事故,而女司機確是受害者,人家平白無故的捱了一通罵,這也就是心理素質好的,不好的我覺得都要抑鬱了。

謠言在網上傳播往往具有一呼百應的效果,而政治類的謠言則更具煽動性和破壞性,大多數網民缺乏理智判斷,無形中推動了負向輿論的擴大,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

網絡輿論加劇了網絡道德行為的失範。從2008年12月,由姜巖的死亡博客引發的“網絡暴力第一案”開始,網絡言論被提升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受到廣泛重視。“網絡暴力第一案”是網民言論不理智乃至升級到現實中暴力行為導致的,凸顯了部分網民社會道德準則的扭曲和法律意識的淡薄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網絡輿論”一把冷血的武器

網絡言論帶有情緒性、非理性、偏激性、粗俗化、盲從性,而攻擊、批判、謾罵的性質,然而它們則佔據了網絡輿論的主要部分。因為網絡上言論自由,每個人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每個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很多人都在網絡上顯露了自己的本心,現實中不敢說的話,或者不敢發洩的脾氣,通通在網絡上宣洩出來,看到別人在罵,自己也跟著罵,來發洩自己的怨氣。俗稱(鍵盤俠,噴子),也許你自己舒服了。但是對於別人呢,也許別人正在追逐自己的夢想,經過謾罵後,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也許別人只是犯了一個小事,卻因此而抑鬱而終。

俗話說“病從口入”,但我覺得“病也能從口出”。網絡是我們探討事實,分享成果的一個平臺,我希望這個平臺上多些鼓勵和支持,少些謾罵和詆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