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一把冷血的武器

网络暴力相当可怕,其可怕程度甚于杀人。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由于受信息来源的限制,网络舆论与真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报道和传播的事件本身不够确切,有些甚至是谣言,而网络就成了这些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误导舆论走向。大多数网民面对此类消息,根据自己的情感判定,很少质疑其真实性,表现出一种群体的盲从与冲动,大部分网民也很容易将个人情绪和倾向带入言论。此外,还产生了网络黑社会等利益群体利用网络操控舆论,达到自己的目的。

“网络舆论”一把冷血的武器

网络舆论其中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消极、错误的舆论如谣言、谬理等负向舆论同样是舆论的一种,在社会中存在,并起着消极、负向的作用。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广泛性、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等优势,决定了互联网愈益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网络雇佣“水军”散发虚假信息,或对社会热点和敏感新闻进行炒作;或对某个人进行言语攻击;或为自己塑造一个美好的形象,使自己得到更多人的喜欢。造成网络群体理解差异,进而形成谣言,欺骗网民,误导舆论。如果人民军队是为了在战场上厮杀,保卫祖国,那么“水军”就是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一支军队,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滥用自己的言语,或对人攻击,或保护雇主。

网络谣言太广泛了,已经成为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

“网络舆论”一把冷血的武器

2009年5月杭州飙车案,人们质疑“70码”的同时也记住了散布“被告人胡斌是替身”的谣言的熊忠俊。熊忠俊利用互联网捏造、散布“胡斌替身”的谣言,引发网民猜疑,误导了公众舆论,扰乱了公共秩序,最后被依法行政拘留。

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北京、内蒙古包头、河北廊坊、邢台四地陆续出现了当地将发生地震的谣言,引发了民众的不安和恐慌。

2011年3月11日,日本因为海啸和地震,导致核泄漏,别有用心的商家就编造出“世界末日”的谣言,导致很多国人疯狂买盐屯盐,导致盐价大幅上涨,然而现在我们不是还生活的好好的吗?

著名女星阮玲玉,民国时期的大明星,但是当她的前任和现任三个人对簿公堂的时候,她的名声开始一落千丈,所有的人都开始骂她,她的精神饱受折磨,忍受不了突然间的网络暴力,精神日渐憔悴,万念俱灰的她在参加完朋友的聚会之后就喝药自杀了。

“网络舆论”一把冷血的武器

就在前不久的万州二桥公交车坠江事件,刚出现就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当时发出的视频和文字统统指向与公交相撞的女司机,因为女司机穿高跟鞋,逆行,导致一辆公交车坠江,类似这样的引导性的“报道”铺天盖地,对女司机一片叫骂塞满整片网络天空。然而当事实公布后,才知道是因为司机和乘客发生肢体冲突才导致的这场事故,而女司机确是受害者,人家平白无故的挨了一通骂,这也就是心理素质好的,不好的我觉得都要抑郁了。

谣言在网上传播往往具有一呼百应的效果,而政治类的谣言则更具煽动性和破坏性,大多数网民缺乏理智判断,无形中推动了负向舆论的扩大,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网络舆论加剧了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从2008年12月,由姜岩的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开始,网络言论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受到广泛重视。“网络暴力第一案”是网民言论不理智乃至升级到现实中暴力行为导致的,凸显了部分网民社会道德准则的扭曲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网络舆论”一把冷血的武器

网络言论带有情绪性、非理性、偏激性、粗俗化、盲从性,而攻击、批判、谩骂的性质,然而它们则占据了网络舆论的主要部分。因为网络上言论自由,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很多人都在网络上显露了自己的本心,现实中不敢说的话,或者不敢发泄的脾气,通通在网络上宣泄出来,看到别人在骂,自己也跟着骂,来发泄自己的怨气。俗称(键盘侠,喷子),也许你自己舒服了。但是对于别人呢,也许别人正在追逐自己的梦想,经过谩骂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许别人只是犯了一个小事,却因此而抑郁而终。

俗话说“病从口入”,但我觉得“病也能从口出”。网络是我们探讨事实,分享成果的一个平台,我希望这个平台上多些鼓励和支持,少些谩骂和诋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