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乳的五大誤區 媽媽們犯的錯誤正在阻礙孩子的獨立性

如何正確的離乳?今天越來越多的媽媽們已經知道,母子隔離的離乳方式對於孩子的成長往往不利,很多母親也願意嘗試科學的離乳方式,但是在堅持離乳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會有一些搖擺不定,因為很多母親堅定的認為,離乳應該是孩子自主的選擇,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

但是最近看了胡萍老師的《善解童貞》一書,才明白,原來對於離乳,我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父母的做法看似正確,無形中卻是在阻礙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

離乳的五大誤區 媽媽們犯的錯誤正在阻礙孩子的獨立性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知道,離乳是孩子人生第一次成長的機會,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幫助孩子順利的渡過這一階段,既然要做到順利渡過,父母需要避免以下五個誤區。

媽媽們需要避免五大離乳的誤區

離乳是孩子人生中的成長,對於孩子來說,離乳是必須的,但卻是困難的,因為成長和蛻變是伴隨著痛苦的,孩子需要從與母親共情的精神模式中進行脫離,這種脫離帶著痛苦與不捨,最終會導致母親對離乳態度上的一些改變。

離乳的五大誤區 媽媽們犯的錯誤正在阻礙孩子的獨立性

誤區一:認為離乳就是對孩子的傷害

離乳會給孩子帶來痛苦,但是這種痛苦是成長之痛,只有經歷了這種成長,孩子才能看到原來離開了媽媽,他們也能夠獨立生存,這種獨立的過程就是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但是很多寶寶不願意離乳,這導致了很多媽媽誤以為離乳是在傷害孩子,所以孩子一哭,媽媽可能會感到焦慮,這是一種不對的狀態。

誤區二:父母應該尊重和接受孩子不願意離乳的意願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不願意離乳,我們應該尊重孩子不願意離乳的意願。這是因為父母錯誤理解了“尊重”和“順從”的意思,孩子生命發展的需求是邁向獨立,這是孩子生命發展的客觀規律,父母應該尊重的是事實,如果選擇“順從”孩子,那麼就是放棄了孩子內在發展的機會。

誤區三:給孩子自己選擇離乳的時間

什麼是給孩子自由?並不是給孩子任意選擇的自由,畢竟不到兩歲的孩子,他的選擇只能依靠自己最本能的原始生命的感覺。所以父母給予孩子的應該是內在生命發展的自由,並且幫助孩子完成內在生命發展的自由

誤區四:離乳是件私人事件,應該由母親自己決定

表面看來,離乳是一件私人事件,但是離乳背後是孩子獨立生命的成長,離乳的時間決定著被哺乳者的成長,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明白,離乳不僅是母親私人的事情,更關乎孩子的個人成長。

誤區五:母乳中的免疫力物質可以一直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寶寶半歲前,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抗體,可以保證不受到外界世界病菌的干擾。但是母乳中的抗體會在寶寶半歲後開始減少,因為這個時候,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開始逐漸建立,這個時候孩子不需要額外的抗體,額外的抗體反倒會添倒忙。

離乳的五大誤區 媽媽們犯的錯誤正在阻礙孩子的獨立性

如果孩子的抗體一直是通過體外的傳送而非自身的免疫系統產生,長此以往,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寶寶自身的抗體機能會消退。這就像我們人體的器官機能一樣,用則進,不用則退。

如何正確的幫助孩子離乳

讓孩子身體做好準備

在寶寶半歲開始,孩子的身體就已經開始為吃輔食做好準備。這個時候,父母要開始為寶寶準備合適的輔食,讓孩子的腸胃可以順利的從糊狀食物向顆粒狀食物過渡。

在寶寶一歲的時候,孩子的腸胃已經完全適應了各種食物,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是讓寶寶順利的從母乳餵養過渡到一日三餐,奶在一歲後應該是輔食。

在孩子一歲半的時候,食物的性狀已經開始接近成人,孩子的腸胃系統也已經發育的很好。這代表著孩子的身體已經為斷奶做好的準備。

讓孩子做好精神的準備

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說過:一歲半以前的嬰兒從生理滿足中,體驗到身體的舒適和養育著對她的愛,從而獲得對環境基本的信任。

一歲半是孩子的心裡發展到脫離與母親共生關係的階段,所以這個階段,母親需要幫助孩子完成脫離與母親共生的階段。讓孩子走向獨立。

如果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一歲半之前沒有得到滿足,比如母親的突然離乳,這樣的孩子沒有形成安全感,會持續依賴母親,很難從與母親共生的階段走出來。

所以說,一歲半之前,父母要幫助孩子得到基本的生理滿足。一歲半之後,可以嘗試的進行離乳。

堅持用正確的方法讓孩子正確離乳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親們的母乳時間最好可以喂到2歲。從孩子的身體發展和心理發展來看,一歲半是最適合斷奶的時間,所以,我認為孩子的斷奶時間應該是1.5-2歲。具體時間可以根據孩子的個體發展不同來確定。

使用正確的方法來離乳,正確的方法就是母子不分離,並且母親需要引導幫助孩子,從與母親共生的階段獨立出來。

離乳注意事項

1.提前告知孩子,讓孩子做好離乳的心裡準備;

2.母子不要分開,離乳期間母親應該陪伴左右;

3.多安排戶外活動,消耗體力,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離乳代表著孩子的成長,離乳看似是主觀的,但事實上,離乳是客觀的,它遵循的是孩子內在發展的客觀規律。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更應該遵循孩子內在成長的客觀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