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西府老街流動的美食盛宴

人們常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常常說“藝術源於生活”,而所有生活的基礎和延續卻都只是來源於一份習慣與不經意間的傳承,即民俗——“人民的風俗習慣”。 當內心深處關於鄉愁的思緒和心情不斷湧現,人們對於“民俗”的認知便有了諸多完全不一樣的情愫與認知,民俗應該如何感受,它的內涵與外延都包括什麼?走進西府老街,去探訪生活的印記,觸摸、聆聽和品味一場民俗盛宴。

觸摸·凝固的藝術

邁進西府老街,門口雕工細緻、斗拱高懸的的牌坊門樓在第一時刻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龍紋鐫刻,門柱屹立,牌樓正中穿梭於祥雲之間的雙龍戲珠圖案傳神而精緻,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前中國書協副主席鍾明善所書“西府老街”四字,顯眼矚目。


品味西府老街流動的美食盛宴


牌樓高約九米,為純木質、手工精心築造,建築採用了古代皇家才可以使用的規制——十三彩斗拱設計而成,整個門樓從設計到建設、彩繪完成共耗時9個來月。而它的原型,則是一位外國友人在1941年時拍攝的寶雞鳳翔府門樓照片。傳承時光,復刻記憶,龍紋高貴,雲紋吉祥,皇家規制華麗,當時的人們,將生活的真切內心願景與社會狀態的反映呈現在建築之上,成了中華民族令人驚歎和讚揚的文化之美。

古時候,人們崇拜自然,渴望從自然與神明中獲得力量,來扶正祛邪、祈福納祥,臉譜正是這種心願之下的產物。作為臉譜中頗為著名的一類,馬勺臉譜如今已經成為許多人熱衷收藏的著名工藝紀念品之一。

因為最初的民眾把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彩繪在馬勺之上,“馬勺臉譜”因此而得名,採用樹材製成的馬勺,製作簡便,為歷代農家鄉民所必備。彩繪簡繁皆宜,人們將其懸掛於廳堂居室,既能招財進寶,又是獨一無二的裝飾品,蘊含著歲月的美麗。

不管是店鋪裝飾旁的一道簡單雲紋,還是精心設計的街巷旁幾何架構一角,都是關於過往的生活和未來的想象的點點滴滴,它凝固呈現,觸摸後方能感受到溫度。

感知·演繹的韻律

秦腔吼出八百里秦川的豪氣,腰鼓敲出抖擻澎湃的精神,嗩吶奏響悲歡喜悅的人生。人類諸多的藝術或文化行為起源,常常會涉及到一點,即“勞動起源說”,互相協作,協同分工,勞動過程中的溝通、分工、分享與慶祝不斷帶來和產生不同的交流與慶祝方式。


品味西府老街流動的美食盛宴


作為中國古老的戲劇藝術,秦腔源於陝西,並與這方土地完全融合在一起,唱詞關乎生活的方方面面,表演則是對現實生活的提煉表達。抵達西府老街,可以欣賞一場優質的秦腔表演,也可以和諸多臉譜人像合影,體驗古老的藝術魅力。

最初,鼓是人們精神的象徵,而舞蹈則多用於對願望的祈禱,對力量的展現。誰能想到千年前,《尚書·益稷》中記載的原始社會邊敲打石器、邊模仿獸類跳舞的場景,會在後來發展成為"鼓之舞之以盡神"。鼓舞開創了舞蹈文化的先河。人們跳著腰鼓舞,變換著隊形,豪放樸素,極盡大開大合之勢,慶祝豐收,也表達喜悅。配合著秧歌舞,人們從陝北高原一路扭到平原廣場,畫面切換,那是精神的振奮,也是曾經的銘記,也是這一刻這個節慶的最佳情緒表達——興奮、熱鬧、喜悅!當看到西府老街園區內,頭戴白羊肚手勁、手持腰鼓棒的隊員們從身旁走過,在舞臺上縱情跳躍,伴隨著鼓點與音樂的聲聲起伏,那民俗和生活的脈動,感受到了麼?


品味西府老街流動的美食盛宴


從漢服演繹到腰鼓歌舞,從傳統秦腔到童聲相聲,那一聲一聲傳唱的叫做“情懷”和勇敢。

品味·流動的盛宴

“民以食為天”,在愛好美食的國人眼裡,好的承載食物的器具在日常生活中同樣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它是“愛”也是儀式感。因為各家主人不同的喜好,因為世俗煙火氣的浸潤和不同食材的要求,種類繁多的中華美食大觀中,食用餐具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前世與今生。如同吃一碗麵,身居國外的朋友常講,“我在這裡,從來沒吃過一次很‘爽’的面。不能大口‘哧溜’,沒有厚實大碗,沒有辣椒、大蒜,一切都不對”。


品味西府老街流動的美食盛宴


藍底白花的粗紋花布由勞動婦女手工而成,鋪置於木質桌面上,透露出別樣的溫馨美好。曾經關中大地上,“麥客”隊伍龐大,每到麥收季節,肩扛鐮刀的這群勞動人民便頻繁穿梭於各大麥田場地中。因為出力多,飲食一定要用大碗,粗瓷簡單,紋理厚重,是上佳的麵食餐具選擇。與此同時,關中人吃麵,辣椒、大蒜是標配,一隻白色小碟,或藍色花紋樣小罐裡放著新鮮的配料食材,想吃盡管拿就是。要吃一碗“噴香噴香”的面,在西府老街,在地道的一家用粗瓷碗盛面的館子裡才是滿足。器、味與環境都對了,食物本真的“愛”與“味”才能揮發到極致。


品味西府老街流動的美食盛宴


精控溫度,滷水點至,門口架子上的手工腐竹總是吸引著路人的駐足;裹上圍裙,打開酒窖密封的蓋子,經歷幾個月的發酵酒香撲鼻而至,滿街馨香;店內的爐膛火不滅,店門外晾著的新鮮豆腐嫩如白脂,熱氣騰騰……這是生活的味道,也是流動的迷人煙火氣。

四時輪轉,白露為霜。西府老街,等你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