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接訪」甘當群眾“出氣筒” 樂做百姓“貼心人”

——人民滿意的信訪窗口創建活動專欄

8月13日起,組織安排我到縣人民接訪大廳開展為期一週的信訪接待活動,最深的體會是:“信訪工作很苦,苦中有樂;信訪工作很難,唯艱難處顯才能。”今年是在2020年脫貧摘帽的關鍵的一年,相應的制定各項惠民政策很多,例如異地扶貧搬遷、危房、水電路等的改造,涉及到群眾的利益問題,同時社會的新矛盾不斷湧現。而信訪工作是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願,密切聯繫群眾的窗口。

要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從一開始就認真靜下心來聽取群眾的呼聲,從源頭上依法依規認真解決群眾的訴求,調解群眾的矛盾糾紛,才能把難事化為易事,把複雜問題化為簡單。作為一名信訪工作者,深知自己工作中的表現一言一行代表著黨和政府形象。如碧玉鎮某村村民8人集中來的信訪大廳反映本村大壩維修的問題,反映問題時非常生氣,大聲嚷嚷的要見縣長反映問題,根本沒辦法與其解釋溝通,此時我充當了他的聆聽者,經過長時間的發洩後,我耐心的講解反映問題的辦理的各項程序,安撫情緒,他們主動跟我道歉說當時太激動太生氣了。針對各種類型的上訪群眾不同情況,對“叫罵型”的,勇於忍受,甘做“出氣筒”;對“吵鬧型”的,一張笑臉,樂做“貼心人”。

要不斷學習信訪條例,熟練的掌握工作業務的同時,還要熟知各類政策法規,這樣才能在應對複雜多變的信訪情況,及時、主動、靈活地掌握和處理信訪問題的主動權。要從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角度出發,對來訪群眾的思想認識和實際困難,盡力多做解釋、釋惑,努力真正做到集群眾所想。始終以為來訪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為己任,為民辦好事辦實事,“情繫信訪人、念之信訪事”才能做到了解信訪人,這樣才能真真正正的幫到他們。要站在來訪群眾角度考慮問題,知道群眾在想什麼、盼什麼、要什麼,這樣能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才能幹好信訪工作。信訪工作不是一帆風順的,從事信訪工作期間,我有過疑惑,也有過反思,時常在想我們跟信訪人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應該做到多換位思考,多站在信訪人反映訴求的角度考慮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服務為先,把各類信訪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

實踐證明,凡是上訪的群眾都是相信黨和政府的,大多數群眾信訪反映的問題是有道理和部分有道理的,那些所謂的刁民不是信訪群眾的主流。我們只有認真接訪、細緻辦案、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才能讓矛盾化解在基層,讓上訪群眾體會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寺子川鄉人民政府信訪專幹 楊健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