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油大?你知道油有多努力吗!

最近《风味人间》火了,那真是火得透透的。同事也都在追这部纪录片,上班不好意思看视频,就点开听声,没三分钟就受不了了,简直是杀人不用刀。

我更是每集出来就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脑前,点开视频,跟随镜头探访那些极致的美食,仿佛手中的方便面都更香甜了。

用我们领导的话说,抑郁的能给看向上了,向上的能给看抑郁了。

嫌油大?你知道油有多努力吗!

油是中国美食的关键

纪录片拍的好看并不意外,因为中国的确当得起世界美食的中心。为了吃,我们的祖先用尽了智慧。我们有成千上万的菜式,以及大批独有的食材。

不过要问,中国给世界美食的最大贡献是什么?我会回答——是炒。

嫌油大?你知道油有多努力吗!

外国很少用“炒”这个方法

炒菜是中国菜最典型、最独特的形态,也是中国菜绝对的精华。

外国美食极少用炒,而且出现也比中国晚的多。这倒不是因为外国人不贪吃,只是因为炒是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的——够强的火力、够薄的金属锅和够好用的油。只有这三样齐备,食物才可以在高温下快速脱水,得到特殊的香气和质感,油也能充分包裹食物,把自己的香味充分赋予食材。

火力问题不难解决,有柴有炭有煤有灶,远古人就搞定了。薄锅的确是个问题,像中国这样国力的国家,也是到了南北朝才解决。《齐民要术》记载了“炒鸡子”和“鸭煎”两道菜,是炒菜最早的记录。

嫌油大?你知道油有多努力吗!

至于油,是食物快速升温的关键。

对于食用油的探寻,从古至今始终没有停步。现在经常可以听到各种老姐姐小姐姐吃饭嫌油大,这真是让油墙角抹泪啊。你们知道,它有多努力吗?

为油消得人憔悴

老祖宗最先只使用动物油,当然不是吃,这太奢侈了,主要是点灯,作燃料。

先秦时有角动物的油称“脂”,无角动物的油称“膏”,甚至这成为了当时的动物分类学标准。

《周礼》中说,大型兽类分为五种——“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鳞者”。郑玄作注:“脂,牛羊属。膏,豕属。臝者,谓虎豹貔螭,为兽浅毛者之属。羽,鸟属。鳞,龙蛇之属。”

嫌油大?你知道油有多努力吗!

这种,就属于“脂”火锅

咦,等等,古文中不是有“禾之油油”吗?禾油岂不是植物油?还真不是。那时汉语里,油根本没有油脂的意思,只能形容“浓密饱满”。在古代,如果你说自己头发不油,可能只能表示你是秃子。

直到张骞同志从西域带回了胡麻,植物油才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在这之前,人们都不认为植物含有大量的油。

想来确实也是,给你一把新鲜的黄豆,你也想不到它能榨出油来,何况那时连榨油技术都没有。

嫌油大?你知道油有多努力吗!

汉之后,人们认识了植物油的妙处——产量大,易保存,易烹调。他们开始穷尽自然,搜索油料植物。当然,此处说的油不仅是食用油,也包括燃料、润滑等用途。哦,插一句,汉朝甚至曾经养蜘蛛取油,“肥而杀之”,用来做油布。皱眉中。

说回植物,可以说,每一种植物都没有逃过人类榨油的探索。

根据文献记载,到了宋代,日常的植物油料竟然多达25种!除了常见的松油、桐油、芝麻大豆之外,还有蔓菁油、苍耳油、柿子油……甚至有杏油、枣油、李子油、枸杞油。宋人甚至认为用枸杞油点灯“观书能益目力”,也真是伪科学之毫不讲理了。

嫌油大?你知道油有多努力吗!

枸杞看着真不太“有油水”

纵观“封建历史”,国人最主要的食用油要数芝麻油、豆油和菜籽油了。不过芝麻油太贵,豆油和菜籽油都有比较个性的气味,并不是人人都喜爱。

直到一种叫做花生的植物光临我国。

花生大魔王

可能不少人都觉得,花生(中文正名落花生)难道不是有妲己那年头儿就有了吗?

这种观点并非凭空而来,在三四十年前,“花生起源中国”甚至是主流的学术观点。因为早在晋代的《南方草木状》中就有关于“千岁子”的记载,描述很类似花生。后来的《酉阳杂俎》、《汝南圃史》等古书也都有落花生的记载。

嫌油大?你知道油有多努力吗!

细看这些古书上的文字,其实不难发现,这些记载都和花生差异很大,从叶形到繁殖方式,更接近薯蓣科的黄独之类。

直到最近几年,基因测序技术才告诉我们准确的答案——落花生是由蔓花生和塔里哈花生两种植物在大约5000年前在阿根廷附近自然杂交产生的,而那两种植物都产自南美无疑。

欧洲的记载更为准确,花生第一次到达欧洲是是哥伦布时期的事情。之后传到东南亚。15世纪到16世纪第一次到达中国,在两广福建一带种植。

在19世纪后半叶,大粒种花生从山东登陆,一下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至今,山东都是中国最优质花生的主产地。

嫌油大?你知道油有多努力吗!

花生油产量大,而且脂肪酸比例极佳,不容易起烟,还有很多的挥发性香味物质。总之,在21世纪之前,花生油简直就是高端油的代名词。

即使今天新的油品层出不穷,花生油仍然以营养均衡、香味显著、价格适中等优点,占据着老百姓心中的C位。

吃到嘴里不容易

花生虽好,要榨成花生油并不算容易。

嫌油大?你知道油有多努力吗!

“榨油”听上去是个很有年代感的词汇,但想得到天然健康的油,压榨依然是最适合的制油工艺。这种相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沿用至今。其特点是出油低(只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成本高,但香气足。尤其是先炒后榨的工艺,先将花生炒熟了,然后趁香压榨。

花生中的糖分和蛋白质在炒制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独特的焦香气味,非常加分。

嫌油大?你知道油有多努力吗!

胡姬花古法小榨花生油,传承古法榨油技艺精髓。

百年来,历代老工匠们不断传承和创新,将古法榨油工艺升华为如今的古法六艺。胡姬花古法榨油技艺更是入选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榨油技艺重新焕发生机。胡姬花品牌的经典代表,胡姬花古法小榨花生油,精选当季红衣胖花生,采用小榨机限量压榨,取初榨精华,滴滴矜贵,散发浓郁熟炒花生香。

嫌油大?你知道油有多努力吗!

作为《风味人间》的甄选食用油,纪录片里那些喷香的镜头也都有胡姬花一份功劳,隔着屏幕就能闻见的香气。

嫌油大?你知道油有多努力吗!

这下知道花生油有多努力了吧!

嗯,我也挺努力的是不是?希望你也能努力一点,去戳一下左下方的“阅读原文”。

撰文 | 信浮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