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歷史誤會,讓一座城池的名稱演變成一個省的稱號,直至今天

歷史上,中原地區以外的地方政權,特別是哪些邊疆地區的部落頭領,到中央王朝朝貢,並非什麼稀罕事。但有這麼一年,當遠在西南邊陲的矩州的彝族土司普貴一行,大包小包,千里迢迢來到京城開封朝貢時,卻引出了一個影響後世千年的名詞——“貴州”。這一年是北宋開寶七年(974年)。


一場歷史誤會,讓一座城池的名稱演變成一個省的稱號,直至今天


這一年,宋太祖趙匡胤隨便找了一個藉口,發兵10餘萬,水陸並進,一舉搞定了南唐,弄得人家正年富力強的後主李煜(時年38歲),只好放下皇帝的本職工作,鬱鬱寡歡地去幹了幾年的專業詞人(當然,這一來我們也有機會讀到“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等這樣一些經典了)


一場歷史誤會,讓一座城池的名稱演變成一個省的稱號,直至今天



這一年,在京城開封的金変寶殿上,從高級將領華麗轉身為大宋皇帝的趙匡胤,不時接見著來自邊疆地區表示歸順朝廷的部落頭領,眼見著大宋王朝的版圖一天天地擴大,心裡那是一個字“爽”?

儘管趙皇帝心裡明白,好些邊遠地方他是根本顧不過來的……俗話說,天高皇帝遠。在趙皇帝看來,你即使再偏遠,還是得承認這天底下只有我趙某一個人是“奉天承運”的。

只要你意思到了,認可我是天底下最大的大老闆就行了,別的嘛,一切照舊,也就是你的地盤你做主。


一場歷史誤會,讓一座城池的名稱演變成一個省的稱號,直至今天



這一年,遠在大西南高原夜郎故土上的矩州的領導人、彝族土司普貴一行,也生怕被OUT了,不辭辛苦,緊趕慢趕,千里迢迢趕來京城朝貢。他不僅僅帶來了大包小包中原少見的土特產,最重要的是,他還帯來了矩州的“土地使用權證”(率土內附)。據學者考證,這個“矩州”,就在今天的貴陽一帶,唐代就有這麼稱呼了。


普貴同志受到了大宋皇上的親切接見。

在充分肯定了普士司的明大理、識大體、顧大局,態度端正,行為可嘉後,趙大皇帝還說了這麼一番著名的話:本人啊,一向以仁義治理天下,從南到北,各族各眾,沒有不在我大宋面前俯首稱臣的。只有你們這個貴州啊,遠在天邊,一直沒個正確鮮明的態度(惟爾貴州,遠在要服),再照這樣矇混下去,我恐怕真有那麼一天,會發大軍討伐啦(不貢故我伐之)。



一場歷史誤會,讓一座城池的名稱演變成一個省的稱號,直至今天



趙大皇帝這話很有些嚇唬人的味道。但聯想到這位“真命天子”自登極以來,為取締還在各地違法經營的“黑皇帝”,這些年就沒有消停過,攻南平,佔武平,陷後蜀,滅南漢,取南唐,還真不好說他那打算討伐“貴州”的話,僅僅是組織上對某些同志的口頭警告而已。

幸好,普貴同志在正確的時間,抱著正確的態度,來到正確的地方,表達了正確的立場。趙匡胤對普貴的這番話,記錄在正式頒佈的文書之中。文書中最注意的是“惟爾貴州”這四個字,這是“貴州”一詞的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出現。


一場歷史誤會,讓一座城池的名稱演變成一個省的稱號,直至今天


後人對這個“貴州”有著不同的理解:一些學者認為,“矩”與“貴”音近,是北方人趙匡胤聽岔了(土音訛矩為貴),誤會而已。細細想想,那個時代沒有推廣普通話,一口河南方言的太祖皇帝和來自西南高原的部族頭目面對面,前一位開口閉口“中不中”,後一個的漢語水平可能還有待“過級”,現場翻譯估計也得連蒙帶猜加忽悠,才能勉強完成雙方的溝通任務。

普貴並不是第一個與宋王朝打交道的矩州首領。五代十國後期,居於矩州西北一帶的鳥蠻首領主色佔領矩州,改名黑羊等。主色的兒子若藏曾於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向朝廷納貢,並得到宋太祖的嘉獎,被授予歸德司戈職。宋太祖既然已經給普貴的父親封過官,應該不會因方言問題將矩州和貴州搞錯。



一場歷史誤會,讓一座城池的名稱演變成一個省的稱號,直至今天



事實上,趙匡胤頒發《賜普貴敕》之前,貴州這個地名就已經有了,不過,為貴州,原南尹州總管府所轄的鬱林、懷澤、義山、潮水4縣,仍歸其領轄。這個貴州,從唐太宗設置開始,歷經五代和宋元,一直保持到明初。直到洪武二年(1369年),才被明政府降為貴縣,貴州之名也オ與廣西分離。


身為大宋王朝的皇帝,趙匡胤對廣西境內有貴州這個建置是應該知道的但他在接受普貴歸附之後,竟有意將矩州稱之為貴州,只能說明在這位統治者的心目中,矩州這個地區有著較重的份量,腦子裡已有了為之更名的想法。而矩、貴的士語發音既然相近,因應其音更名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近年的一些文章和資料,提出貴州省名來源於貴山的觀點,並解釋說:“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這種看法,將貴州與貴陽混為一談,很容易誤導人。後世一些人總是分不清貴州與貴陽的關係,鬧出“貴陽貴州”一類笑話,恐怕與此有一定的關係。



一場歷史誤會,讓一座城池的名稱演變成一個省的稱號,直至今天



也有研究者說,宋太祖對普貴“率土歸附”的行動非常滿意,在氣氛親切友好的談話中,把“矩州”稱為“貴州”,就猶如今天我們說“貴國”、“貴地”、“貴姓”一樣,是敬詞的使用,客套話而己。

作為一個學術問題,學者們的討論可以繼續下去,但無論是哪一種說法,宋太祖的這一聲“貴州”,都實在是了不起? “貴州”一詞從此載入了歷史文獻。

朝貢之後,普貴不僅得到了一大堆紀念品,還有“矩州刺史”的頭銜(注意,還不是“貴州”),興高采烈地回家繼續當他的矩州土司了(世受如舊)。儘管朝貢之後的普貴獲得的依然是“矩州刺史”的頭銜,但 “貴州” 詞卻從此載入了歷史文獻,且逐漸取“矩州”而代之。

宋微宗宣和元年(1109年),朝廷正式更“矩州”為“貴州”,貴州於是成為一個行政區劃名,並最終從一座城池的名稱演變成一個省的稱號,直到今天。



【根據相關歷史文獻及資料蒐集整理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