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收復臺灣,一座城池久攻不下,俘虜上前說:“我有辦法”

臺灣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但是臺灣卻數次被外敵侵佔,又數次被收回,在歷次的收復臺灣戰爭中,尤以鄭成功收復臺灣最為振奮人心。

公元1662年1月25日,鄭成功率軍進攻荷蘭在臺灣修建的熱蘭遮城,大破荷蘭軍隊,同年2月1日,荷蘭臺灣總督揆一無奈之下,簽署投降協議,並率領全體荷蘭人撤離臺灣。

其實鄭成功收復臺灣,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順利,反而鄭成功收復臺灣是一個無奈之舉。

鄭成功收復臺灣,一座城池久攻不下,俘虜上前說:“我有辦法”

鄭成功銅像

1659年鄭成功派兵攻打南京,當時由於滿清已經完全佔領了大陸地區,並且清朝統治已經日漸穩固,所以鄭成功的軍隊慘敗而歸。

饒是鄭成功殫精竭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想要恢復悠悠大明的統治,但依舊是無力迴天。戰敗歸來的鄭成功困守廈門,糧草匱乏,人馬不濟,很難和滿清相抗衡。

恰巧這時候一個荷蘭人來到了廈門,他向鄭成功鼓吹收取臺灣,鄭成功當時被滿清逼得已經是窮途末路,在聽從了這個荷蘭人的建議之後,轉而一想,臺灣沃野數千裡,糧草充足,而且孤懸海外有臺灣海峽相隔,退足以自保,進則可反攻,而且臺灣是其父親鄭芝龍的練兵之所,收復臺灣,對於目前的鄭成功而言,實在是不二之選。

鄭成功收復臺灣,一座城池久攻不下,俘虜上前說:“我有辦法”

於是在經過了充足的準備之後,鄭成功於公元1661年4月29日率領2.5萬人組成的部隊,渡過臺灣海峽,開始了收復臺灣之戰。

對於鄭成功的到來,荷蘭總督揆一很是驚訝,因為早在30多年前,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就曾向荷蘭人許諾,允許荷蘭人永久佔領臺灣。

而此刻鄭成功的到來,也讓毫無準備的荷蘭軍隊大吃一驚。

在戰爭初期鄭成功的軍隊,勢如破竹,很快就佔領了臺灣大部分地區,荷蘭人不得不退守熱蘭遮城(現臺南市一帶)和赤嵌城。

對於赤嵌城的攻佔,鄭成功幾乎沒有費多大力氣,略施小計就使得荷蘭人乖乖出城投降了,但是熱蘭遮城卻著實讓鄭成功費了一番功夫。

熱蘭遮城是荷蘭人根據歐洲的“稜堡”格式建造的,城牆並不規則,高低錯落,對於方形的傳統城堡,可以用大炮直接將城垛轟平,然後在架設雲梯登城,但是這種“稜堡”即便被大炮轟平,也能夠迅速補救,因此敵軍很難靠近。

在這裡,大概講一下中世紀歐洲“稜堡”,其建築形式,基本就是下面這樣的:

鄭成功收復臺灣,一座城池久攻不下,俘虜上前說:“我有辦法”

歐洲稜堡鳥瞰圖

高低錯落,縱深大,防禦點多。中國的古城,基本都是平面化發展,防禦靠城牆。歐洲的古城,基本都是立體發展,城市本身,就是一個防禦體。

因為久攻不下,鄭成功只得下令圍城,將熱蘭遮城團團圍住,圍城主要拼的就是補給和消耗,鄭成功孤注一擲收復臺灣,並沒有給自己留過多退路,而大陸上已經是清兵的天下,臺灣島上當時的農業並不發達,所以鄭成功的後援補給成了問題。

但是荷蘭人也好不到哪兒去,困守在熱攔遮城堅守不出,糧草也成了他們的一個難題。

雙方對峙了長達將近一年,一名叫羅狄斯的日耳曼中士終於熬不住了,在半夜偷偷的投降了鄭成功。

投降之後的羅狄斯將稜堡的秘密全盤交代給了鄭成功,並且還向鄭成功詳細講解了歐洲人是如何攻佔稜堡的。

在之前,鄭成功採取的攻城方式就是大量炮轟,將對方的防禦體系癱瘓,然後再步兵突進,攻佔全局。

鄭成功收復臺灣,一座城池久攻不下,俘虜上前說:“我有辦法”

熱蘭遮城復原模型

這種方法用在一圈城牆防禦的中國古城上是有用的,但在立體的歐洲稜堡面前,就有點不奏效了。因為人家是立體的,很難全面癱瘓,各邊都可以互相救援。

而攻克稜堡的方法就是,集中火力,攻陷其一個防禦點,再派重兵佔據,以此為基地,攻陷全局。因為是立體的,對方的防禦必然分散,攻其一點,就比較有效了。

在羅狄斯的指點下,鄭成功很快就破解了荷蘭人的稜堡,攻佔了熱攔遮城。

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將熱蘭遮城改名為“安平城”,鄭氏三代統治者均居住於此。

鄭成功收復臺灣,向世人再一次證明了臺灣是中華民族永遠不可分割的領土。康熙皇帝收復臺灣之後,對鄭成功評價極高,認為其是民族英雄。

如今臺灣當局負隅頑抗,堅持走“去中國化”道路,是對歷史的褻瀆。隨著我國的日益強盛,相信不久的將來,臺灣一定會重回祖國的懷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