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池的幾度易手,折射春秋戰國三大強國的興亡和盛衰

春秋戰國時期的河西之地指的是黃河南段以西到洛水的廣大地區,河西以西是秦國的關中之地,以東則是魏國的河東郡(春秋時則屬於晉國),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秦晉兩國為了爭鬥河西之地大打出手,其中一座城池的幾度易手,折射出了春秋戰國三大強國的興亡和盛衰,此城就是少梁。

少梁在今陝西韓城南,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伐周室殺幽王於驪山腳下,秦襄公以兵救周並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前770年周平王把秦襄公列為諸侯,並將歧西之地賜予他,同時將秦襄公的叔父嬴康封到梁地,梁國是一個伯爵諸侯國,所以第一任國君也被稱為梁康伯,梁國和秦國系出同源都是屬於嬴氏諸侯國。

一座城池的幾度易手,折射春秋戰國三大強國的興亡和盛衰

梁國存在了約130年,少梁城在歷任國君的擴建下也頗具規模,成為河西的一座重要城池,不過因為河西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弱小的梁國和另外一個諸侯國芮國夾在秦晉兩個大國之間舉步維艱。秦國和晉國對河西展開了爭奪戰:前645年韓原之戰秦穆公俘虜晉惠公,前640年秦穆公東出洛水攻滅了梁國和芮國,前617年晉國趙盾渡過黃河直取河西,從秦國手中奪得包括少梁在內的部分河西之地。

晉國雖然是春秋第一大國,但是其戰略重心在中原地區,而且晉國內部卿大夫鬥爭激烈,所以戰國之前在河西佔據優勢的還是秦國,整個河西大部分都在秦國手中,晉國只是佔據了河西北部的少梁、彭衙和南部的陰晉和崤函道等幾個重要的據點,而且北部緊靠少梁的要地繁龐也在秦國之手。

一座城池的幾度易手,折射春秋戰國三大強國的興亡和盛衰

戰國時期繼承晉國在河西之地的是三家分晉後獨立出來的魏國,這一次秦國遇到了勁敵:魏國在魏文侯的銳意進取之下國力強盛一時,魏文侯首先盯上的就是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陷入內部權力紛爭之中,實力明顯不如魏國,自前419年開始到前329年近百年時間裡,秦魏兩國為了爭鬥河西進行了五次大戰,少梁城也幾度易手,可以說是見證了秦魏兩國的興衰。

公元前419年魏國在少梁修築城池正式拉開了百年河西爭奪戰的序幕,前412年魏太子擊率軍攻克繁龐,拔除了秦國在河西北部的據點,河西北部連成一片盡入魏國之手,不過對秦國而言他們的噩夢才剛剛開始:前409年魏文侯以吳起為主將揮師西進,連克秦國河西的臨晉、元裡、洛陰、郃陽等地,至前408年為止魏國曆時十餘年終於完全佔據了整個河西之地,秦國一退再退在洛水以西構築重泉城才稍稍擋住了吳起的兵鋒。

一座城池的幾度易手,折射春秋戰國三大強國的興亡和盛衰

魏文侯在河西之地設立了西河郡,以吳起為第一任郡守,在吳起親自訓練出來的魏武卒的連番打擊之下,秦國不僅遭遇了陰晉之戰的慘敗,而且吳起還越過洛水深入到秦國腹地,最遠曾逼近涇水,可以說秦國在吳起的打擊之下是潰不成軍,連關中都受到吳起兵鋒的威脅。

不過此時在位的魏武侯卻連續犯下了兩個大錯:一是在相國公叔痤的排擠之下吳起棄魏奔楚;二是支持客居魏國近三十年的嬴師隰回秦國奪位,嬴師隰也就是秦獻公。

一座城池的幾度易手,折射春秋戰國三大強國的興亡和盛衰

前384年秦獻公即位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秦國國力有所上升,前364年秦獻公趁魏國陷入三晉內亂無暇西顧之際,派秦將章蟜領軍越過黃河主動進攻魏國河東,在岸門大敗魏軍並斬首6萬;前362年秦獻公趁魏國與韓趙聯軍在澮水作戰之際進攻魏國在河西最重要的城池少梁,此戰秦國大勝不僅攻克了少梁還佔領了龐城(也就是繁龐),並俘虜了魏國太子和相國公叔痤。

魏惠王為避免兩面作戰迅速和韓趙和解,龐涓率主力回師河西,一方面秦國實力遠不如魏國,另外一方面秦獻公也在少梁之戰後去世,於是秦國不得已退出了河西,少梁又回到了魏國手中。

一座城池的幾度易手,折射春秋戰國三大強國的興亡和盛衰

此後魏國重心東移,秦國經商鞅變法後實力逐漸增強,前354年秦孝公趁魏軍主力圍困趙國都城邯鄲的有利時機再次出擊河西,先是在元裡大敗魏軍,接著移師北上再次攻克少梁;前352年齊國在桂陵之戰大敗魏軍,秦國趁此機會由龐城東渡黃河包圍了魏故都安邑(魏國重心東移,都城已經遷到了大梁)。

前351年魏惠王和東方各國和解再次以龐涓率主力回師河西,秦軍雖然經過商鞅變法後戰鬥力大大提升,但仍不是彪悍的魏武卒對手,魏軍不僅奪回了安邑並一路西進收復失地,還包圍了定陽,秦孝公被迫和魏惠王和解退回了佔領的所有河西城池,少梁再次回到了魏國手中。

一座城池的幾度易手,折射春秋戰國三大強國的興亡和盛衰

四面樹敵的魏國此時已是強弩之末,前341年馬陵之戰中魏國再次敗於齊國之手,上將軍龐涓自殺,十萬精銳的魏武卒損失殆盡,魏國遭遇前所未有的慘敗國力一落千丈,而此時經過第二次商鞅變法的秦國實力早已今非昔比,此消彼長之下秦軍已經有了和魏軍主力一戰的實力。

前341年開始秦軍再次西進發動了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河西之戰,此戰歷經十餘年,先是商鞅誘俘了魏主將公子卬並大敗魏軍;接著在前339年秦軍再次渡過黃河又一次在岸門大敗魏軍並俘虜主將魏錯;前332年秦惠王以公孫衍為主將進攻魏國上郡重地雕陰,歷時兩年於前330年全殲魏軍,斬首8萬並俘虜魏國在河西的主將龍賈,前329年魏惠王求和把包括少梁在內的整個河西之地割讓給了秦國。

一座城池的幾度易手,折射春秋戰國三大強國的興亡和盛衰

從前640年秦穆公滅梁國開始算起到前229年秦國佔據整個河西之地為止,秦、晉、魏三國為了爭奪河西進行了四百多年的爭奪,少梁城的幾度易手就是其中的縮影,折射出來的其實就是晉國分裂、魏國由強變弱、秦國由弱變強的歷史。

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秦國將少梁改名為夏陽,結束了少梁的歷史。

從公元前770年的梁國到公元前327年的夏陽,少梁城走過了400多年的滄桑歷史,見證了梁國的滅亡,晉國、秦國和魏國三大強國的興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