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王說了6句話便讓魏王白白送回一座城池都換不來的囚犯

魏國在戰國時期要遠遠比衛國強盛,不論是軍隊、人口還是土地,衛國難以望其項背。

但是,偏偏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讓魏國沒有接受衛國的城池還白白送給衛國一個人。魏王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十分樂意。這是怎麼回事呢?

衛嗣君十年(公元前325年),當時衛國有個苦役犯逃到魏國,由於此人懂得醫術,便給魏襄王的王后治病。

衛王說了6句話便讓魏王白白送回一座城池都換不來的囚犯

​衛嗣君聽說後,就派遣使者請求魏襄王允許用五十金把他買回來,因為囚犯能夠治療王后的病,魏王愛惜人才,不願意放手。

使者往返五次,但魏襄王仍是不給,衛嗣君便打算用左氏城來交換。

左右侍臣一聽衛王要拿城池換囚犯,一聽都急了,紛紛勸諫衛嗣君說:“用這樣價值不菲的土地,贖回一個小小的囚犯,恐怕不值得吧?”

衛王說了6句話便讓魏王白白送回一座城池都換不來的囚犯

結果衛嗣君不以為然,便對這些侍從說:“安定不在國小,混亂不因國大。用教化來引導百姓,即使是三百戶人家的城邑也能治理好;如果百姓不講廉恥禮儀,即使有十座左氏城池,那又有什麼用呢?治理政事不忽略小事,就不會有大亂子。如果法度不建立,當殺的不殺,即使有十個左氏城,也是無用的。法度嚴明,違法必究,失去十個左氏城,也終無大害。”

結果衛嗣君的這些話傳到了魏王的耳朵裡,魏王思考再三後說:”衛君想治理好國家,我卻不答應他的要求,這樣不吉利啊。”

衛王說了6句話便讓魏王白白送回一座城池都換不來的囚犯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不放回囚犯,衛國很有可能會興兵攻打。倒不是魏王怕戰爭,主要是為了一個囚犯和一個國家打仗,不值得。

於是,魏王便放回了囚犯,並沒有要金子或城池。

這也是古人的智慧,衛王想用小事來慢慢確立國家強盛的基礎,逃跑的囚犯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刀口。

而魏王雖然也愛惜人才,但是這個囚犯還沒有到魏王為了他而面對戰爭的地步,利弊的權衡真的很重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