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古代戰爭這麼執著於攻下城池,而不是繞行?

古代為何總是要攻佔城池?城池一般都有大量防禦設施,糧草充足,進攻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還不一定能成功為何不直接繞道而行?其實由幾個重要原因導致的。


因為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不同,對古代的情況瞭解的不是很詳細,有時候會用現代的思維去思考古代的問題,難免會產生一些放到古代很平常的問題。

為何古代戰爭這麼執著於攻下城池,而不是繞行?

首先,古代的戰爭並不像電視劇中那樣雙方列好陣型,然後一聲令下雙方衝鋒廝殺的。這都是劇組為了觀眾看著過癮的做法,與真實的戰爭相差很大。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前的雙方都是先進行糧草的調動,等一切物資全都配備好後,軍隊才是開始行動。

為何古代戰爭這麼執著於攻下城池,而不是繞行?

由於軍隊作戰時不能全部出動,而且古代交通不發達,軍隊都是從各個地方出發到一起集結趕赴戰場,就算是同一個出發地的士兵也必須分批行動,到了目的地後再按陣型聚集。

唯一可以快速集結的兵種就是騎兵,但是騎兵的造價非常高,所以當時的主力兵種還是步兵。於是就會出現一個很奇特的現象,雙方的士兵都是紮好營盤等待主力部隊集結。這在古代是很普通的一個情景,在兵力集結完成前,誰都不會貿然進攻,因為一旦出現差錯就會演變成一個十分消耗軍力的持久戰。這是誰都不想看到的場景,所以城池的重要性在此刻就被突發出來了。

為何古代戰爭這麼執著於攻下城池,而不是繞行?

僅從佔地上看,一座城池不過一片很小的土地,似乎對戰爭的勝負無足輕重。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一座城池往往有著十分豐富的物資,周圍的村落也基本是依附著城池,這對情報的蒐集,糧草兵力的補充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攻下城池便能極大地補充軍隊的戰力,對提升士氣極為關鍵。

畢竟想要爭得天下,不能一味的掠奪,想用光明正德方法勝,還是必須得一步步的進行糧食輸送,攻下守城才是穩妥之策。

為何古代戰爭這麼執著於攻下城池,而不是繞行?

除非是騎兵,才有可能靠著強大的機動性越過城池發動進攻,而且古代是通訊技術極為落後,很難對騎兵進行攔截,但是由於馬匹太為昂貴,讓騎兵繞城突襲的情況是比較少見的。

由此種種,古人才對攻佔城池很是執著,不同與現代戰爭控制經濟和政治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