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50週年!“馬馬虎虎”相伴一生:鄧偉志與老伴的婚姻故事

原題:鄧偉志與老伴金婚50週年,“馬馬虎虎”相伴一生

金婚50週年!“馬馬虎虎”相伴一生:鄧偉志與老伴的婚姻故事

鄧老說,老了就是要手牽手,這就叫相互扶持。

採訪手記:鄧偉志是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民進中央副主席、上海大學終身教授。鄧老屬虎,老伴張耀新比他小4歲,屬馬。鄧老給他們家起了個有意思的名字——“馬虎居”,意思是馬馬虎虎,衣食住行過得去就行,不講究什麼名牌。然而,“馬虎居”一點也不馬虎,屋裡乾淨整潔,一塵不染,所有的書報雜誌都堆得井井有條,鄧老笑著說,這都是老伴的功勞,她喜歡打掃。知道我們是來採訪家庭生活的,鄧老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金婚紀念冊,饒有興致地給我們講述起和老伴走過的風風雨雨,又情趣盎然的50年……

50年前的婚禮,婚房在康平路100弄

金婚50週年!“馬馬虎虎”相伴一生:鄧偉志與老伴的婚姻故事

1956年,19歲的鄧偉志從安徽老家到上海讀大學,因為文采出眾,畢業後分配在華東局機關工作,住的是集體宿舍,吃的是大食堂,每月有60元工資,算是高收入人群。他長相斯文,身高一米八,戴副眼鏡,再加上言語風趣幽默,很有人緣。有一次他去虹口區山陰路上的一家照相館拍照,人家覺得他長得帥,還要求把他的照片掛在櫥窗裡。

20多歲的鄧偉志正是青春得意,此時張耀新則是華東醫院的一名醫務人員。鄧偉志去看病的時候就認識了她,心裡覺得這個姑娘很不錯,人長得甜美,性格溫和,但他不敢隨意搭訕。那時候談戀愛講究的是政治成分,鄧偉志是機關小幹部,張耀新是專門為機關幹部看病的醫務人員,兩人都不能隨意談戀愛,找對象一定要跟組織彙報,組織批准了才行。鄧偉志想見張耀新,就只能找點藉口去看病配藥。後來,有一對熱心的同事夫妻看穿了鄧偉志的心事,給他們當介紹人,兩人才開始漸漸交往起來。

金婚50週年!“馬馬虎虎”相伴一生:鄧偉志與老伴的婚姻故事

鄧偉志夫婦當年的結婚照,年輕時的鄧偉志長得很帥

1967年,鄧偉志和張耀新結婚。50年前的婚禮跟如今的婚禮是不好比的,但是鄧偉志每每說起來仍然是津津樂道。那時,年輕人結婚第一個要愁的就是婚房,不知道住在哪裡,因為大部分的人家庭住房條件不好,新結婚的小夫妻只能和父母兄弟擠在一起,能有幾個平方的獨立空間已經算好的了。很幸運,鄧偉志的單位給他分配租用了康平路100弄的一間房子做婚房。這算是當時上海最好的住宅大院,家家有電話,門前有小花園,房間的面積也有二三十平米。房子租好了,大床和書桌也是按規定在機關內租用。因為級別不夠,鄧偉志沒有資格租書架,可他的書特別多,沒書架不行,所以又向組織借了只“藤編小書架”。同事看他們太寒酸,還把自家的單人沙發搬來,借給他們用。萬事俱備,沒想到最後獨缺了一床被子。當時都是計劃供應,兩人結婚後一直在排隊等棉花票,等了好久都沒輪上。眼看著新婚的日子快到了,可是連床新被子都沒有,這真讓人著急。還好有好心同事主動讓出自己的棉花票,才成全了他們。同事們的熱情相幫讓鄧偉志夫婦感動至今。

鄧偉志的人緣好,單位很多的同事領導都來參加了他們的婚禮,真是熱鬧風光了一回。當年都流行送大紅花、毛主席像為結婚禮物,夫婦倆畢恭畢敬地在婚房裡把它們一一掛起來。其中,張耀新的領導特意送了一張膠木板的毛主席像,有二尺見方。因為不能捲曲包裹,她是一路抱在胸前走到鄧偉志家的。這張畫像來之不易,至今鄧偉志還把它掛在書房裡。

鄧偉志的工作就是寫寫寫,對於日常的生活,他是一點不講究,越簡單越好,吃飯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張耀新是家中長女,還有幾個弟妹,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結婚後家裡所有的事基本上都是她全包。鄧偉志有時在家寫文章,她都要反覆叮囑,不要忘記吃中飯。儘管如此,鄧偉志還是經常“偷工減料”。有一次,他看到桌子上有兩隻饅頭,就找了點剩菜,加點醬油、麻油,倒上開水,隨便對付一頓。晚上張耀新回來了,狠狠批評他,他自嘲說:“西安的‘泡饃’不就是這樣嗎。”

女兒要從小接受挫折教育

金婚50週年!“馬馬虎虎”相伴一生:鄧偉志與老伴的婚姻故事

不久,女兒鄧瞳瞳出生,和所有雙職工的家庭一樣,帶娃成了鄧偉志夫婦最大的困難。開頭兩年,鄧偉志的母親來上海,幫他們帶了一段時間,後來老人回老家了。那時,張耀新還在進修圖書館專業,每天下班後要乘兩個小時公交車趕到復旦大學去上課,很晚才能到家。夫婦倆實在勻不出時間帶孩子,只得狠狠心把她送去全託。所以,鄧瞳瞳從3歲起就離開了父母,在託兒所過集體生活。張耀新每次送女兒去託兒所的路上,都是萬般不捨,心如刀絞,但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送。女兒更不必說,每次都是哇哇大哭,喊“媽媽壞,討厭媽媽”,哭到喘不過氣來。鄧偉志每次都是負責接,他的活就輕鬆多了。女兒每次看到他都歡樂地奔奔跳跳,老遠就撲過來,開心得要命。女兒長大後,一直和鄧偉志的關係更好,人家問她,她說家裡是“嚴母慈父”。張耀新笑著說,那是三歲時和女兒結下的樑子。

其實張耀新對女兒並不是“嚴”,而是事無鉅細,管得比較多,這也是一個母親的本能。常常自詡為是鄉下人的鄧偉志對女兒的教育另有想法,他覺得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多經歷一些挫折,這樣才能成長,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散養”。瞳瞳七歲時,張耀新還不許她一個人乘公交車去外婆家。鄧偉志覺得不合適,但他又不敢直說怕引起爭吵。怎麼辦呢?他“導演”了一出“女兒坐車看外婆”的喜劇。那天,張耀新下班回家,看到女兒不在,急得發飆了,“勒令”鄧偉志馬上去外婆家接孩子。夫妻倆正扯皮時,瞳瞳按之前安排好的,興高采烈地回來了。張耀新見了,趕忙上去抱著女兒問這問那,轉怒為喜:“我家瞳瞳長大了!”鄧偉志在一旁暗暗得意,覺得他的這出戏排得好,只讓太太生氣三分鐘,然後就是失而復得的大喜。有了這一回,張耀新對女兒的看管也就放鬆一些了。瞳瞳九歲那年,在鄭州姑姑家的奶奶來信,很想念孫女,希望她到姑姑家過年。但是鄧偉志夫婦工作忙,走不開。鄧偉志提出讓女兒自己乘飛機去。張耀新一開始也是反對。鄧偉志就說搞民主,結果2比1,瞳瞳高興極了。張耀新只好認賬,她寫了幾封信放在女兒的包裡,以備不時之需請人幫忙指路。結果,瞳瞳很順利地到達了奶奶身邊,全家人過了個歡喜年。

鄧瞳瞳從小是捧著鮮花長大的。她所在的小學是外事部門的定點學校,只要有外國元首來,他們就到機場舉著鮮花歡迎。在不太清楚什麼是“元首”的年紀,她就已經見過許多國家元首了。鄧偉志擔心女兒享有的幸福太多了,將來會吃不起苦,他知道溫室裡的花朵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

女兒讀中學時,學校組織下鄉活動。有的學生害怕,不肯去,鄧偉志就鼓勵女兒去。明知去了要吃苦,偏要她迎著苦頭去。到了鄉下以後,她看到鄉下很髒,就打電話回來告訴媽媽,說鄉下如何如何髒。鄧偉志對她說:“在城市裡不講衛生是不好的,在鄉下怕髒也是不好的。在鄉下,你要力所能及地幫他們變乾淨。但是如果改變不了,就要學會適應那裡的情況。”鄧偉志還告訴她,不要多打電話給爸爸媽媽,要咬緊牙關堅持,在聽不到爸爸媽媽聲音的情況下,堅持下去,那是一種鍛鍊。結果,鄧瞳瞳堅持下來了,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金婚50週年!“馬馬虎虎”相伴一生:鄧偉志與老伴的婚姻故事

和女兒鄧曈曈,溫馨的一家三口合影

鄧偉志是社會名人,各行各業認識他的人都很多。為此他一直提醒女兒:“不要提父親的名字”,就是讓她不要有什麼優越感,不要沾父親的光。為了給女兒加深這一印象,鄧偉志還搬出了許多唯物主義的理論,比如,他教導女兒說:“爸爸見過很多人,前天神氣,昨天晦氣,今天又神氣,這是辯證法的一個規律。爸爸雖然現在有名,可是倒黴的概率也很高,這是治學的必經之道。因此,你平時不沾爸爸的光,爸爸倒黴時,才會少受牽連。”鄧瞳瞳聽進了父親的這些言論,平時很自律,從不主動提父親的名字,不僅不主動提,而且還很討厭人家介紹她說是“鄧偉志的女兒”。鄧偉志暗中觀察了幾次,和女兒一起學習共事的那些小夥伴們確實不知道他是誰。直到有一次,鄧偉志夫婦帶女兒去美琪大戲院看戲,她出來以後很高興,張耀新問她高興點什麼?她說:“你猜猜人家在戲院裡介紹爸爸時說了什麼?”張耀新不知所以,看看邊上的鄧偉志。鄧偉志也不記得。女兒告訴他們說:“曹鵬向樂隊的同志介紹,這位是鄧瞳瞳的爸爸。”鄧偉志聽了哈哈大笑,從“鄧偉志的女兒”到“鄧瞳瞳的父親”,女兒真的是獨立了……

鄧瞳瞳大學畢業後先是在《文匯報》當記者,後來去了德國留學。說起這件事,其實也是鄧偉志的“功勞”。那時,鄧瞳瞳因為工作不如意在家生悶氣,她的出國的美差被別人給佔了。鄧偉志聽了她的抱怨後說:“你不要認為自己了不起,你真的了不起,何不靠自己本事出國呢?幹嗎非要靠著單位出國?”“對!”鄧瞳瞳斬釘截鐵地回答。說完,她就回房睡大覺。沒想到,幾個月後她真的辦成了出國手續,還拿到了獎學金。那一刻,鄧偉志的內心有點後悔,他捨不得女兒走,覺得這次自己的教育有點“過”了。

“五保”老妻,風風雨雨相伴一生

金婚50週年!“馬馬虎虎”相伴一生:鄧偉志與老伴的婚姻故事

鄧偉志在工作上是一絲不苟的學者,是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成就很高。但是在生活方面,他卻是是個“低智商”,妻子張耀新總說他“太笨了”。兩人之間被傳說最多的一則笑話就是“洗腳”。鄧偉志在安徽黃土地上長大,生活上大大咧咧,缺少衛生習慣,尤其不愛洗腳。張耀新非常愛清潔,家裡窗明几淨,一塵不染,晚上洗腳是雷打不動的。因此,每到晚上睡覺前,張耀新總會提醒丈夫:“小鄧,腳洗了哇?”專注於寫文章的鄧偉志有時隨口應答:“洗了。”張耀新不放過他,還要去廁所間檢查洗腳毛巾。幾次下來,鄧偉志再也不敢馬虎了,養成了每天晚上洗腳的好習慣。

還有一次,鄧偉志去參加一個國際會議,因為時間匆忙,他回家換了身衣服就跟著司機出發了。晚上,張耀新回家,看到門口放著兩隻款式不一樣的黑皮鞋,猜到是丈夫穿錯了鞋。她趕緊給鄧偉志打電話,鄧偉志確認過後哈哈一笑說:“沒事沒事,反正都是黑顏色的,也看不出來。”

兩人結婚幾十年,鄧偉志在家基本上就是看書、寫文章,沒有第三件事。張耀新承包了所有的家務,大到裝修搬家,小到買菜做飯洗衣服,還包括鄧偉志親戚朋友的應酬往來,人情世故,全是張耀新一手打點的。她不是一般的賢妻,用現在的話來說,她就是女超人,女漢子,能幹不是一點點。鄧偉志總結說:“我的老妻是我的‘五保’,為我保時,保健,保潔,保安,保面子。”

“保時”就是節約時間。鄧偉志平時最喜歡的就是看書寫書,張耀新當年進修的就是圖書館學專業,因此在各個圖書館都有相熟的老同學。這樣一來,她利用自己專業的方便,承擔下借書、還書的工作,給鄧偉志騰出許多時間,為他的閱讀寫作提供了便利。前幾年,在準備出版《鄧偉志全集》期間,張耀新和鄧偉志一起,忙忙碌碌,蒐集、整理 “雜亂無章”的書報刊資料,將到處亂放的文章收集起來,然後整理、分類,排序,列出目錄,讓鄧偉志能在第一時間找到需要的資料。《鄧偉志全集》排出校樣後,她又同鄧偉志一起做聯絡工作,送取校樣,請專家審稿,忙得不亦樂乎。

“保健”更是不用說,張耀新曾是名醫務人員,對鄧偉志的照顧堪稱專業周到。鄧偉志的心臟不好,曾有過心肌梗塞的經歷,後來做了搭橋手術。早晨還沒起床,張耀新就在被窩裡幫丈夫號脈,看看脈搏是否正常。半夜裡,她如果發現鄧偉志手腳發涼,就立刻拿來血壓計幫他量血壓。鄧偉志每次去醫院看病配藥,她都親自陪伴。鄧偉志經常得意地和朋友說:“我的醫療待遇可比中央領導還高啊!”那年,鄧偉志的母親在老家去世,鄧偉志正在北京開會,張耀新接到消息後,並沒有告訴丈夫,一個人去了安徽,把婆婆的後事都料理完。她就怕鄧偉志著急,有心臟病的人是急不得的。

“保潔”就是指家裡的清潔,還有鄧偉志的個人衛生。從結婚以來,這些全是張耀新承擔的,直到現在,他們家也沒有請過保姆。而鄧偉志每每出門的衣裝打扮,也都是張耀新一手搭配。

“保安”也很有意思。鄧偉志年紀大了,他每次出門,張耀新都叮囑他走路當心,過馬路注意安全。家住23樓的二老,在窗臺上就能看到樓下的新閘路。鄧偉志出門,張耀新一定會在窗臺上“監視”,看他有沒有走那條安全道路,還是亂穿馬路。如果鄧偉志亂穿了馬路,等他回家後,張耀新就要批評教育他。鄧偉志感慨地說,夫妻倆年輕談戀愛的時候從來不手拉手,但現在但凡出門就一定要手拉手。“這是怕對方摔倒。我們年紀大了骨頭脆了,一摔就會骨折,手拉手可以互相依靠。”

“保面子”其實就是幫鄧偉志維護各種人際關係。鄧偉志是位大名人,“名人效應”是免不了的。應酬需要時間,有時是前批客人未走,下批朋友又按門鈴了。電話更是頻繁,最高峰的時候,他一個小時可以接到8個電話,一頓飯吃吃停停。張耀新看這樣對身體不利,後來她就承擔了“秘書”的工作,與人家“寒暄”和“擋駕”,有重要事情的就轉告。這幾年,電話聯繫少了,微信多起來了。鄧偉志不會用微信,他的朋友圈就放到了張耀新的手機裡,張耀新天天幫他看微信,讀朋友圈。

金婚50週年!“馬馬虎虎”相伴一生:鄧偉志與老伴的婚姻故事

鄧偉志夫婦在立陶宛旅遊,他為照片配文:妹妹你往前走……

妻子為家庭付出得多,難免也要抱怨幾句,要吵架。鄧偉志到底是社會學家,他對家庭婚姻的研究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在實際生活中親自實踐。為了家庭的和諧,他和妻子共同制定了一個“三分鐘”的規定,就是生氣不超過“三分鐘”,而且還做成“黃牌“。鄧偉志有時在家查資料,把家裡攤得一塌糊塗,張耀新難免要光火,這時鄧偉志自知理虧,不能再辯解,便識相得舉起“黃牌”。張耀新看看丈夫忙碌的樣子,也就“熄火”了。有時客人來訪,探討學術問題,鄧偉志會大聲地爭論,張耀新在家就會揹著客人向丈夫舉起“黃牌”,告訴他控制情緒,不要太激動。鄧偉志看到了就微微點頭,平心靜氣了。

鄧偉志並不是那種會花言巧語的丈夫,他也從來不買花,不過什麼情人節紀念日。但他的內心是真疼愛妻子。當年,大家都是生兩個三個孩子,鄧偉志堅持只要一個。因為他覺得妻子懷孕生產太辛苦,他不願意再讓妻子受這份苦。結婚後,他就上交了工資卡,幾十年來,家裡的經濟大權全都掌握在妻子的手中,他從沒有和妻子發生過任何的矛盾。對於家務事,張耀新的慣用批評話語就是“真笨”。鄧偉志總是“虛心接受”,他說:“老伴的言語也不當真,就是要這麼一說大家才舒服。所以,我喜歡讓她,越讓得多,我越欣慰。”

金婚50週年!“馬馬虎虎”相伴一生:鄧偉志與老伴的婚姻故事

(老夫老妻,攜手遊遍世界各地)

今年,鄧偉志80歲,張耀新也已76歲。鄧偉志的社會工作漸漸少了,他在家的時候偶爾也會看看電視,陪張耀新下樓去買個菜,逛逛小花園。他們每年還會抽一部分時間去德國和女兒女婿團聚,女兒趁著這個機會帶著二老到處旅遊。他們跑了許多國家,也拍了不少照片。去年,兩位老人50週年金婚,在朋友們的支持下,鄧偉志出了一本“金婚紀念冊”。他親自選照片,編輯排版,然後配上文字,字裡行間都體現出他的風趣幽默,還有對妻子滿滿的愛意。大社會學家的家庭婚姻生活也是充滿了柴米油鹽的滋味,但比一般人多了一份從容和智慧。


金婚50週年!“馬馬虎虎”相伴一生:鄧偉志與老伴的婚姻故事

讀私家歷史,品茅臺美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