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有哪些影響因素?

看言值


一、退休工資的計算方式: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職工參加工作到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前的工作年限,根據這段年限和社會養老保險的計算公式計算出來的退休工資額)

1、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退休地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本人繳費年限)x1%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A1/Z1+.........An/Zn)/n

A-本人繳費基數 Z-當年社會平均工資即當年繳費基數 n-繳費年限

2、 個人帳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帳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對應的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計發係數×社保統籌前本人繳費年限

(計發係數值在1%到1.4%之間,由各地測算後確定;)

二、從上式可以看出,影響養老金的主要因素以下幾點:

1、個人繳費指數,即累計繳費工資水平是高於還是低於當地的繳費基數;

2、個人帳戶儲存額:繳費基數、繳費時間長最終導致個人帳戶儲存額的多少;

3、退休城市的工資水平:其他因素相同,退休地工資水平高,養老金相應就高;

4、退休年齡:退休年齡不同導致計發月數不同;

5、如果在社保統籌前參加工作的,還會受過渡性養老金政策的影響。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若需幫助,關注+私信!


雲峰笨鳥


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其養老金的計算是按照以下規定執行的。

1,《社會保險法》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2,《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2005〕38號)

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國發〔2005〕38號文件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主要根據上述規定,一般就簡化出現以下的養老金計算公式:

其中,計發月數見下表。

由此可見,影響養老金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幾個。

第一,社平工資。

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時,計算養老金需要使用參保人退休所在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作為基礎。

不同地區社平工資不同,同一地區參保人退休時間不同,都會導致所使用的社平工資數據有所不同,進而導致基礎養老金不同。

第二,繳費指數。

所謂繳費指數,是指個人繳費基數除以社平工資的數據,其含義是指個人繳費相對於社平工資的水平高低。國家規定,參保人繳費基數範圍為社平工資的60~300%,也就是繳費指數最低為0.6、最高為3.0。

舉例來講,在職人員按照其工資收入確定繳費基數,其繳費指數等於繳費基數除以社平工資,且不得低於0.6、不得高於3.0。靈活就業人員,一般在社平工資60~300%範圍內選定繳費基數,其繳費指數就是所選的檔次百分數0.6、0.8、1.0等。

一般情況下,參保人各個年度的繳費指數並不固定。在計算基礎養老金時使用的是平均繳費指數,即參保人各個年度繳費指數的算術平均值。

第三,繳費時間。

繳費時間,包括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時間和視同繳費時間,

基礎養老金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第四,個人賬戶儲存額。

參保人繳費基數的8%計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按照規定的記賬利率產生利息,本息和作為個人賬戶儲存額,用於計發個人賬戶養老金。

第五,計發月數。

不同的退休年齡,對應不同的計發月數。同樣情況下,退休年齡越大則計發月數越小、個人賬戶養老金越高。

第六,過渡養老金。

主要是1994~1998年左右之前參加工作的人,有視同繳費年限,會按照規定公式計發過渡性養老金。

以上影響養老金的因素,以及退休養老金的計算方法,都是明確規定和嚴格執行的。每個參保人退休時,社保局都會進行準確地計算,確保“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得以兌現。


顏開文


相信真正想了解的應該還是我們普遍說的個人交的城鎮職工社會保險。

首先說一下影響因素:1繳費年限,2繳費檔次。這兩點也體現了當前我國社保待遇“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那麼我就來介紹一下養老金的構成和計算方式。

每月養老金由以下幾部分構成: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接下來逐項介紹一下:

  •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從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基礎養老金部分由以上三部分構成:

1.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也可以叫做當地上年的社平工資(部分地區已經改為採用全省社會平均工資).

2.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更通俗的說就是我們繳費的檔次與社會平均工資逐年做比較後取平均值後*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得結果。

舉例來說:您一直按照社會平均工資的60%繳費。那麼係數應該在0.6。

如果涉及其中14年繳納社平工資100%檔次1年繳納60%檔次,那麼係數應為0.97。

3.繳費年限:這點很好理解,就是我們每個人繳費的時間,需要特殊強調的是部分有檔案退休人員含有視同繳費年限也計算在內。

  •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其中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可以在社會保險局進行自助查詢。需要強調的是年齡不同計發月數也不同其中:其中女性職工50歲正常退休計發月數為為195個月、女性個體參保人員55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70個月、男性正常退休年齡未60歲為139個月。

  • 過渡性養老金:因全國各地建立養老金賬戶時間不一,有的地區是1994年開始交社保,有的地區是1996年交社保,所以存在過渡性養老金。各地計算辦法也並不統一。

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視同繳費年限×N%(因各省政策不同常見N=1.1~1.4)。

舉例說明(數據是自己編的不具有參考性)

女性職工50週歲,交了15年社保,指數化平均工資是社會平均工資的0.8,個人賬戶本息和4萬元。

那麼

基礎養老金=[(4337.91+4337.91*0.8)/2] *15%=585.62

個人賬戶養老金=40000/195=205.13

過渡性養老金=0

則退休金=585.62+205.13+0=790.75

歡迎點贊、關注社保有話說,每天說一點,社保更瞭解。專注有理有據講社保的社保專業戶,帶你瞭解那些就少數人知道的社保“小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