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元璋帳下的浪裡白條,十年堅守一城無差錯

朱元璋在開創基業的過程中,帳下集合了眾多部將,來源十分複雜。其中有許多人是父子、兄弟的關係。

早期的戰鬥非常兇險,將士們戰死疆場是很平常的事,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是子承父業,兄終弟及。比如鄧愈和馮勝二人,都是在哥哥死去之後接班,率領子弟兵繼續戰鬥。

他是朱元璋帳下的浪裡白條,十年堅守一城無差錯

也有比較幸運的例子,兄弟二人同樣戰功顯赫,平安活到明朝建立並一起封侯,比如吳良、吳禎兄弟。

吳良、吳禎是定遠人,早年跟隨朱元璋充當帳前先鋒。兄弟二人雄偉、勇武,又各有特點。哥哥吳良水性極好,很會潛水,這一點很像《水滸傳》裡的浪裡白條張順。弟弟吳禎善於裝扮,經常變裝充當間諜。

早期,二人沒有太多突出的表現,至正十七年,他們跟隨趙繼祖奪取江陰。隨後朱元璋命令兄弟二人駐守江陰,這一守就是十年。

朱元璋的力量壯大以後,主要的對手分別是上游的陳友諒和下游的張士誠。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朱元璋的策略是集中力量對付陳友諒,對於張士誠方面主要採取守勢。

他是朱元璋帳下的浪裡白條,十年堅守一城無差錯

江陰就是防禦張士誠的一個重要據點,朱元璋給吳良的指示是關起門來,保住城池,讓江陰成為南京在東南方向的屏障。

吳良這個人有不少優點,不貪財,不好色,勤勤懇懇,平時沒有戰事也很注意練兵。又在江陰興辦學校,開墾屯田,同時為百姓減輕稅賦。所以他是鎮守一方的最好人選,朱元璋把他放在江陰,顯示朱元璋看人很準,知人善任,這也是他奪得大位的重要因素。

那段時期,耿炳文駐守長興,吳良駐守江陰,湯和駐守常州。三個人都做得很好,張士誠幾次想向空虛的南京進軍,卻很難突破他們的防禦。

洪武二十六年春天,張士誠再一次向江陰進軍,朱元璋親自率軍增援。吳良率軍出擊,大敗張士誠。朱元璋進入江陰,看到城防佈置得井然有序,大為讚賞,說:“良,今之吳起也!”

他是朱元璋帳下的浪裡白條,十年堅守一城無差錯

洪武三年封賞功臣,吳良被封為江陰侯,食祿一千五百石。吳禎被封為靖海侯,食祿也是一千五百石。兄弟二人同時封侯,十分罕見。

吳氏兄弟擅長水戰,所以後來大多在江南和東南沿海帶兵,但吳家的顯貴並沒有一直延續下去。

先看看吳禎,他死於洪武十二年,兒子吳忠襲爵。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把死去十餘年的吳禎歸入了胡惟庸黨,奪去了靖海侯的爵位。

吳良的後代也不好,他的一個女兒嫁給了齊王為王妃,吳良親自前往青州,督造齊王府,並在洪武十四年死在青州,時年五十八歲。

他是朱元璋帳下的浪裡白條,十年堅守一城無差錯

他的兒子吳高繼承了侯爵。朱棣起兵之後,吳高帶兵從遼東方向向北平進攻,給朱棣帶來很大的困擾。朱棣巧設一計,結果建文帝中計,以為吳高與朱棣私通,奪去了他的爵位,貶往廣西。

朱棣登基之初,最初起用吳高鎮守大同,幾年之後將他廢為庶人,奪去鐵券,後代再沒有機會襲爵。

至此,吳氏一門雙侯全部成為了歷史。

於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