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6岁前要给孩子立规矩,你认为最重要的规矩是什么?

多写


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只有6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但是我们可以给他建立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规矩。

比如说待人接物,这是教会他学会谦卑。谦卑的人会得到更多的拥簇。

又比如说每天必须坚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必须要去做的。这是为了锻炼她持之以恒的生活态度。滴水穿石,持之以恒比笨鸟先飞更容易获得成功的眷顾。

再比如说面对错误必须分析原因,并且予以道歉。这首先是锻炼他分析问题的能力,道歉其实是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的解决方式。这是一个连贯思维逻辑训练,对孩子将来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很有好处。

规矩不是刻板的死板教条的。一定摒弃中国式的教育方式。社会越来越现实也越来越残酷。我们要从小给他们打好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良好基础。剩下的路,由他们自己去走。


陽光西海岸



说到规矩,我首先想到了老祖宗的一句话:“首孝悌,次谨信”。

换言之,我的建议是懂礼、尊礼、守礼、行礼!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论有二:

一是国人有尊礼之优良传统。古典名籍尚礼之文、之作、之精辟见解早已深入人心,投桃报李,懂礼的人,在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间看似蜻蜓点水但却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会帮他赢得周围人的尊敬,为他赢得更多的机会。

二是助力安身立命优雅生活。在孩子参加工作或走向社会生活之后,孩子的礼仪之风会成为他为人处世、事业晋级甚至是养家糊口的最重要的软实力,我们可以凭一时的小聪明侥幸小胜,但必须依靠强大的礼仪修养屹立一世。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你若守礼,优雅自来。

之所以,我极力荐“礼”,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缘于那次朋友的饭局。那次是家庭聚会,所以大家都是拉家带口。娃娃一上阵,就有热闹看。玩耍罢,撤掉狼藉,即将入座就餐。一友之男娃,主动为身旁的比他小一点儿女孩拉开座椅,推正。有点莫名感动之情还没消逝,没想到另一友的男娃居然在刚刚上来一道菜,大家都还没举起筷子的时候,他拿把匙子就狼吞虎咽起来,周遭朋友们不住地打趣到:看把孩子们饿的,下回得早点儿。只是不知当时大家内心真实的心境如何?
其实,我个人是比较推崇无为而治的,但通过这样一件小小事,我再也不敢小觑“立规矩”,再也不敢不重“礼”。

因此,你若问我一定要给好孩子立一个规矩的话,莫过于讲礼仪以修身,修身后再致远,即育儿要从立“礼”规、行“礼”矩开始!


花生角爸爸


0-6岁儿童的教育,可以称之为家庭教育,父母便是第一任老师,0-3岁我觉得不用过多干预,但是一到3-6岁的时候,便是立规矩,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孩子各种意识处于萌芽阶段,可塑性最佳,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阶段应该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切不可任意纵容,用“孩子长大自然就会明白”的言语一带而过,

此时与其说是立规矩,我更倾向于用养成好习惯来形容表述它。

习惯与人的关系,就如同车轨和在上面行驶的火车一样,这种关系对教育的意义重大,很有帮助,正如车轨总体上使火车更容易行驶,而不是遭遇危险,习惯对儿童也是如此。——夏洛特.梅森

那么哪些规矩,哪些好习惯需要此时来建立呢?

1、 树立你、我、他这样的观念

此时的孩子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很难形成你的,我的,他的,这样的观念,当看到别人手里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零食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抢过来,这样玩具和零食就属于自己的了。当别人不给时,便采用暴力的手段。这个情况,为人父母,一定要及时制止,教育孩子别人的东西不属于自己,树立你、我、他这样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区分,是将来形成道德和法律的基础。

2、 树立秩序的观念

秩序,这个词对于孩子其实并不空洞,秩序的身影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比如玩具玩过之后不能随意摆放,要放回原处,同时也鼓励孩子对自己的东西进行归类整理;在游乐园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要有先后的时间观念,比如玩具谁先拿到就应该谁先使用,玩滑梯时先上的小朋友先玩,后者要学会等待。树立秩序的观念后,长大后很容易养成整洁,守时,平等交往的习惯。

3、诚实,不要为自己找借口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初步知道对错,会为自己找各种令家长哭笑不得的理由,来避免惩罚。比如说家长不让孩子吃糖,宝宝趁人不备把糖果吃掉了,当家长问起来时,却说:“糖放在那里,自己化掉了”。比如,花瓶被宝宝打碎了,问他时,他却说:“是花儿弄掉的”。这个阶段的宝宝是最有趣的,当家长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不能忘记背后的责任,小时候喜欢撒谎,为自己找借口,长大后更不会有什么担当,更多的往往是逃避而已。

在孩子六岁前,培养孩子形成一种遵守规矩的意识,是在明白、理解、愿意的基础上自主遵守的行为,这些观念意识一旦形成,就将会影响他们一生。正所谓,三岁看老,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而性格决定其将来的命运。


图片来自互联网


猫佐大人


其实我觉得0到3岁之间这是一个家庭教育,其实我们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这是真事。在农村有好多年轻人觉得孩子小,没事,就几个月把孩子扔到了家里,让隔代教育,他们出去挣钱,也许是生活所迫,不得已,但是孩子能带在身边就带在身边,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安全感就好点!

3岁大多数都开始幼儿园了,当然有能力自己看的可以稍微晚点放幼儿园,幼儿园开始就慢慢的规矩来了,平时多注意,从小养成好习惯,父母也就省好多心。

小时候严厉点,长大了就省心。现在有好多的年轻父母,包括爷爷奶奶的,都怕孩子怎么怎么的,其实能怎么样,个别现象除外!都是人么,没什么的,该严厉还得严厉!


琪宇如梦


6岁前给孩子立规矩,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至于失控,这这种失控主要表现在孩子为所欲为,父母无法有效约束。但是立了规矩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从小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边界,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父母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更好地约束引导。

给孩子立规矩,我认为首要的守时。对于时间的把控才是一个人的终极自律。

我家大宝从认识数字开始,就开始教她认识墙上的挂钟。刚开始她不会看时间,我们就用大针小针来规定时间。每天规定小针到9大针到6上就必须讲故事睡觉,并且每次快到时间前半个小时就开始提醒。久而久之,现在养成了每天准时睡觉的习惯。当然,遇到节假日,她如果没有玩够可以稍微延迟,但也需要她自己定下大针到几上睡觉。因为是自己定的,基本自己都能遵守。

除了睡觉以外,其他比如看电视,写作业,也都按照这个方式进行。由于规矩的建立,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父母也不需要过多地干预,家里自然少了很多争吵。


筱涵小元


刚才我看了这个问题下的不少答案,我的眼神是这样的🙄🙄🙄🙄🙄🙄 ,都是什么鬼玩意啊???

咋们一步一步来ok?

其实在六岁之内还分一个阶段的,那就是0-3岁。(找了那么久还以为没有加粗功能的)

其实我很赞同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李玟瑾教授的观点的。

在孩子18岁之前呢他有三个台阶,三个台阶是6岁12岁18岁,但是!在六岁之内孩子还有一个阶段,那就是0-3岁的一个小阶段

今天着重强调6岁内的,别的不谈。

第一个台阶0至3岁叫情感抚养。孩子通常对在3岁之前是没有什么思维上的记忆太多的,但是在身体记忆上和情感上他们会记住的,往往那些别称为“爱哭鬼”的孩子在这阶段时父母都有点过严,导致孩子经常受委屈落泪。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在情感上对孩子多下点功夫,引导孩子正确抒发的情绪也是很重要。

第二个台阶3至6岁叫性格培养。关于对性格这个词应该每个人都知道吧?我着重强调一下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培养性格,而不是什么什么的学习习惯呀!学习能力呀!什么什么的做人态度呀!孩子才多少岁?大脑还未开发到培养一个就懂一个的层度。

性格培养主要考虑这几个方向培养:防止孩子自私、克制任性、学会控制、挫折教育。

这两个台阶都是人一生垫底。


家有叮当与小七


小孩子6岁之前是孩子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也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最佳年龄段。6岁之前的孩子就如同一颗小树苗,要想让他长成参天大树,必须要在小的时候,注重培养,修剪。

孩子的成长过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这时家长就要及时干预,帮助孩子改正。如果错过6岁之前的时期,以后想要改正将会付出更过代价和精力。

孩子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在家长培养方法正确的前提下,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是要丢掉这个习惯只需要几天时间,再想改回来就更难了。这就是“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的道理。

所以说6岁之前家长是必须要给孩子立规矩,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待人接物有礼貌的习惯,管理时间的习惯等。

好的习惯比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好的习惯会使孩子变得自律,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你家的的孩子6岁之前立规矩了吗?


欢乐起跑


给6岁的孩子立规矩家长的作用是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有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给他建立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规矩。

比如说待人接物,这是教会他学会谦卑。谦卑的人会得到更多的拥簇。

再比如说面对错误必须分析原因,并且予以道歉。这首先是锻炼他分析问题的能力,道歉其实是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的解决方式。这是一个连贯思维逻辑训练,对孩子将来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很有好处。

规矩不是刻板的死板教条的。我们要从小给他们打好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良好基础。剩下的路,由他们自己去走。

一定摒弃棍棒下出孝子的想法。我小时候妈妈经常在我犯错的时候打我,时间长了,我还是经常犯错,因为我知道犯错后最多挨打一顿完了。小孩是不会考虑自己犯下的错会出什么样的后果,但是是他会想到自己要在家长面前收到什么样的处罚。


孩子财商提升


个人认为,6岁才给孩子立规矩已经晚了,因为最重要的规矩就是“规矩”本身,就是知道“规矩”的意思,就是不能超越“界限”,就是有意识地“不抵抗和服从”。这是必须在孩子自我意识刚苏醒,他刚懵懵懂懂认识社会时,最先就得教给他的,也只有此时是他最容易体会和学会“规矩”的。

所以在1岁半到两岁之间,就应该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规矩”,此时一旦孩子做错了或者做过了,就必须指出,严词指出,表情严肃的严词指出,全家一致表情严肃的严词指出,在他找不到人支持自己、哄自己,第一轮哭闹累了之后,才抱起,用软化的言语讲道理,并给予一定与孩子互相妥协后的补偿。他虽然不一定听得懂,但周围情绪的变化他是能体会到的,久而久之,他就会明白家人冷落自己的原因是自己的作为让家长不开心了,心中渐渐有了“对与错”的概念,慢慢他也会建立起“界限”的概念,并本能的不越界。

这样,“规矩”的雏型就在孩子意识中形成了,再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下逐步巩固,才谈得上给孩子立下一揽子具体规矩的可能。

然后从两岁起,逐条明确哪些作为是“规矩”,不单单给孩子,家长也必须严格依照和执行,明确奖惩,绝不姑息。

具体规矩的顺序和内容因家长的性格和关注点而异,各家育各儿,就不赘言了。

反正“规矩是什么”必须是最先让孩子明白的,遵守规矩的好处和触犯规矩的坏处是必须让孩子有深刻体会的,同时家长也一定不能超脱于自己定下的规矩,因为规矩就是规矩,它才是最大的,比爸爸妈妈都大,这一定得给孩子看到和明白,不然什么都是白搭。


宝爸的家庭课堂


孩子处于懵懂无知的幼儿期时,他们对世界都是好奇的,并不懂得这个世界的规矩,所以需要大人去引导、教育他们懂是非、明道理。

给孩子立规矩,就是让他们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但是重要的是要就事论事,不能在给孩子纠正错误的时候将她的错误扩大化的去说她要注意自己的用词,比如:你真坏,你怎么这么笨,你真不让人省心等等。这些负能量的话非常影响孩子的心灵健康。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以成人的行为准则来规范约束他们,应该在充分理解孩子行为的基础上对他们的错误进行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