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蘇軾到老才明白,為人還是傻點好,人太聰明磨難多

蘇軾二十歲即中進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中國古代在詩,詞,文,書,畫五方面都具造詣的文人,為北宋時期的文壇領袖,其詩清新豪邁,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氣派,與辛棄疾同並稱蘇辛;其文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蘇軾還善書、畫,為宋四家之一,尤擅長畫墨竹、怪石、枯木等,這樣一個絕頂聰明的人,晚年卻哀嘆自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曾寫詩自嘲: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聰明的蘇軾到老才明白,為人還是傻點好,人太聰明磨難多

那麼蘇軾一生到底經歷了什麼,最後竟然讓他有如此的感嘆呢?蘇軾考進士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當時歐陽修被蘇軾的文章深深折服,特為其點贊評論,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六年之後,蘇軾再次在特殊人才考試中脫穎而出,聘為大理寺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相當於現在中央最高法的名譽監督員兼地方軍區的秘書,四年後回到中央,任最高檢的檢查官。此時的蘇軾算是一帆風順,但接著王安石變法,蘇軾極力反對,結果貶至京外之地的杭州做了通判,相當主管交通,水利的副市長,此後每隔三,四年,蘇軾就要換個地方,先後在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做過市長,因其一心為民,深得民眾愛戴。

聰明的蘇軾到老才明白,為人還是傻點好,人太聰明磨難多

或許是自己有了成績和口碑,蘇軾便忘乎所以的給皇帝寫了份激情四射的奏章,結果被政治對手利用,引發著名的烏臺詩案,蘇軾為此險些送命,幸好王安石惜其才為他說了幾句好話,才免於一死,被貶至黃州做團練副使,相當縣人民武裝部的副部長。

蘇軾受此打擊本已心灰意冷,但後來換了皇帝,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一派人如司馬光掌握大權,蘇軾作為反對者重新被啟用,先後在禮部,中書省任職,相當於在現在的教委和中央政策研究辦公室工作,一直做到正部級,但此時蘇軾又覺得王安石的變法確實有可取之處,不能一概否定,由此得到反對變法一派的怨恨,從反對變法又到肯定變法,蘇軾成了兩面派,而且兩面的人都不待見他排擠他,最後把他擠出朝廷去做地方官,首先把他貶到曾經任職的杭州做市長,蘇軾到杭州後修了著名的蘇堤。此後又赴安微阜陽,廣東惠陽,並且也在這兩個地方各修了一條蘇堤,因此,留下東坡處處筑西堤的讚譽,但蘇軾仍然仕途不順,一再被貶,最後發配到海南三亞這個地荒人稀的地方。直到再次換皇帝,才被赦免,又先後去幾個地方做了幾年地方官,幾年朝廷招他回京任職,可惜沒到京城便病死了。

聰明的蘇軾到老才明白,為人還是傻點好,人太聰明磨難多

蘇軾一輩子顛沛流離,沒過幾天好日子,在東奔西跑中先後夭折幼子,失去愛妻寵妾,窮困潦倒,痛苦不堪,因此,生髮了埋怨自己太聰明,以至於聰明反被聰明誤,把世事看得太清楚太明白,性情耿直,不會虛偽不會裝糊塗,一生受排擠受打擊,不得安生。仕途不暢的蘇軾卻又是一個處處受歡迎的人,官場遭孤獨,民間受熱捧,與民同樂,不能與官同樂,有人緣沒人脈,為官之道與為人之道大相徑庭,如此,你是否還相信,一生坎坷坎的蘇軾真的是他太聰明嗎?

聰明的蘇軾到老才明白,為人還是傻點好,人太聰明磨難多

蘇軾一生雖然充滿悲劇色彩,但是除了偶爾牢騷之外,他又是充滿樂觀的,屁大的小官也能認真快樂去做好,甚至遭發配也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愜意,快樂的吃,快樂的玩,快樂交朋友,因此,他的身後留下了許多美食,美文,美談,身陷困境而不自棄,仍然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這是永遠值得後人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