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書法大家旭宇先生詩書之外,常年徜徉於經史子集傳統經典的閱讀。他通過以點帶面,探賾鉤深,選取代表性歷史人物,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文人札稿形式開啟與歷史經典的對話。奉獻出其對民族歷史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
《寄給歷史之書札》凡30則,其所對話歷史人物既有帝王、聖哲、忠臣、武將,又有詩文、書家等,涉及歷史傳統文化各個方面。其語言既莊重,又詼諧幽默,具有豐富的思想性、學術性、可讀性。讀後給人以啟發、思考和回味。旭宇先生有中國書協原副主席、中國散文詩學會副主席、中國楷書研究院院長等多個頭銜。但他最認可的是自己永遠是農民的兒子,是一位終身向學的學人。他同時又屬於兩個族,一個是草根族,一個是追星族。他所追之星,不是娛樂圈明星,而是歷代先賢聖哲。先生把與這些歷史人物的對話看作是接受民族優秀文化的洗禮和再教育。其中既透露著歷史沉澱傳承的厚重,又體現著時代精神的鮮活。
《旭宇寄給歷史的書札》2017年春連續在《書法報》發表後,引起書界及社會巨大反響。《書札手稿》也被收藏家攜去珍藏。書法評論家李庶民、西中文、張瑞田、胡湛、陳智、邱世鴻等,認真閱讀,仔細剖析。認為《旭宇寄給歷史的手札》以簡明的語言,批判或肯定諸歷史人物。其既具經典傳統性,又具有時代的文化審美屬性。其既是當代的,也是屬於歷史的。
自本期始,我們將逐則分期轉載發佈,並附我們不成熟的闡釋。讓我們一起再次分享文人書法大家旭宇先生的歷史穿越之旅。
|寫在前面|
我是草根族出身,一介書生。雖所學不深,但終身向學,並且認為生在中國,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是我人生一大幸事。在度過的幾十年間,接受華夏先賢聖德的洗禮,接受他們的教育,成為他們的粉絲,明瞭一些事端,“滌穢濁兮存正靈”,該是何等的自豪和快樂。
中庸之道,是人間正道。環顧世界,唯有我華夏文明有此盛德,並且自古至今發揚光大,永不斷流。這是天道,以人為本,國強不霸,惠澤四鄰。天之道上善若水,有百利而無一害,行之正而彌之遠,是以華夏文明數千年永放光芒。雖然曾遭外來之侵,但我國文明總是使那些外來江河融匯一起歸於華夏之大海。因之,我們文化自信!
細數自己走過近八十載路程,唯孔子教我以正,唯老子啟我以清,唯釋家示我以和。五十年前,我開始讀老子的《道德經》,那時迷濛不知所言,但一直讀著,近晚年才有些感悟。得知“修德於身其德乃真”,從自身做起,常思己過,消除穢濁,以存正靈,並以“正靈”聆聽聖賢教誨,悉心感知,以此察史觀人,於是有了些想法隨時記錄下來,並於去年拈筆成文,題曰《寄給歷史之書札》,計三十通,獲《書法報》之支持,闢版刊發。其草稿雖書寫狼藉,亦被一藏家索走,也交給另一家出版社付梓。一份書札,兩家出版,是我始料不及的。
我只是喜歡讀些古書。在偉大時代的今天,有領袖的號召,感知前賢的心音,在躁動的年代能使自己的情懷安靜下來,享受一下清福,得到一些啟示和惠澤。尤其是老子之學讓我畢生追尋,那樣的一種大智慧常使我拍案稱絕,天門頓開。讀著,讀著,有時夜間坐起來領會深奧,冥想兩千多年前聖賢的音容厚貌,句句真言,心神嚮往之。
於是開始寫些手札。此後,我又與好友郗吉堂合作,撰寫了三十篇《老子與書畫》短文,擬於二〇一八年歲始在《書法報·書畫天地》刊出,算是我學習老子心得之點滴。感恩先賢,感恩偉大時代,感恩天心清若水。
“好讀書不求甚解,鼓瑟足以自娛”,此語應是寫照於我,才疏學淺,筆墨不精。媳婦再醜總是要見公婆的,深望各大方家不吝賜教,在此致以深深的謝意!
旭宇寫於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太行東麓
書影
|簡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說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
草稿
正本
|釋文|
白陽直言:
世稱貞觀之治乃開盛世,儘管有逼父殺同胞之說,不為民間所認同。然史官之筆下只録帝之大節,其心術之多,夜夢常驚又與惠民治國可幹也。
太宗陛下大鑒
白陽頓首
|解讀|
中國社會從夏禹一手終結禪讓制,到辛亥革命孫中山一手終結家天下,其間能掛個王號帝號的,粗算也是300多人。如此眾多之中,旭宇先生選出4人以品其德行,言其功過,只唐太宗一人,為先生首肯。
唐太宗以“貞觀之治”而名垂青史。旭宇先生列唐太宗為中國古史第一明君,也是從安邦定國,惠民安民方面,以見其德性,功過,地位。唐太宗也開邊,有對匈奴的戰爭,但他有節制。在恰到好處的地方適可而知。在他統治下,國家從版圖到民生,都達到從地域到民力的極致,史稱貞觀之治,是既勝於漢初的文景之治,也勝於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康乾之治,使中國封建社會從經濟到文化,從國力到民生,達到歷史的峰巔。如此業績蓋世無雙,同他的大度胸懷極有關係。諫臣魏徵當庭折辯,讓這個英武皇帝很下不來臺,以至怒到老想找個茬兒殺掉這個鄉下老頭,但他終於沒有殺魏徵,也沒有降他的職,減他的薪水,打他的屁股,比起漢武帝對司馬遷施以惡刑,實在是大不一樣。他也有遭人非議的事,那就是玄武門之變。在旭宇先生看來,家事國事要分開,私事放到他家去說。至於什麼傳說的夢中有驚,自覺虧心云云,則不是做為帝王履職的取捨尺度。區分大節小節,對評價歷史人物,當是第一尺度。況且,唐太宗的玄武門之變,是明叫板,不掖不藏,也算光明正大,一如校場比武,這與後來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以求黃袍加身,與趙光義的燭光斧影以取得帝位相比,實在也是堂堂正正。
旭宇先生是文化學者,文化人品味歷史,即使歷史上的政治人物,也要深察其行為所顯示的文化因素與力量。因為只有文化,才能跨越一個又一個歷史時期,歷史階段,與民族同在。
|藝評|
旭宇的楷書、行書,是當代書法創作重要的一部分。當代書法理論界與評論界給予了公正的評價。功成名就的書法家,本來可以“固步自封”,在一己的天地裡徜徉。旭宇偏不,他知道,一位有理想的藝術家不能原地踏步,儘管被人稱道的“原地踏步”很優美,但,必要的挑戰,必要的否定,是一位有追求的藝術家不斷超越的前提。因此,我們欣慰地看到,已逾古稀之年的旭宇,以他系列書法創作《寄給歷史之書札草稿》,帶給書壇一陣清風,一股激情。
我關注旭宇的書法創作。他的《寄給歷史之書札草稿》是當代書壇的創新之作。也可以這樣說,旭宇以他的《寄給歷史之書札草稿》,對書法創新進行了大膽實踐。
《寄給歷史之書札草稿》借鑑傳統書札的形式與風格,更重要的一點,是旭宇與歷史偉人的虛空對話。有關政治、歷史、文化,有關民生、信仰、修為,在文辭中顯現。文墨一體,先文後墨,文墨兼優,這是傳統形態,也是創新的根本。旭宇從這個起點出發,實現當代書法的創新夢想,一定是有的放矢,有所收穫。
——張瑞田,中國作家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
|作品|
|藝術家|
旭宇,號白陽,著名詩人、當代文人書法大家、一級作家、編審。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五屆副主席,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散文詩學會副主席、河北省文聯名譽主席、河北省政協文史館名譽館長、河北省政府參事等職務。其大半生從事編輯、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工作。
他繼承了中國文人的優秀傳統,將書法與中國文化結合起來。旭宇先生以其數十年不懈的耕耘,在詩、書、學諸方面都多有建樹,並取得了突出成就,享有極高的聲望和榮譽,是當代詩壇和書壇的領軍人物。他的詩,關注時代,正氣高亢,剛健清新,自成一格,在詩壇影響深遠。他的書法,楷、行、草皆善,彰顯出全面大家風範。行書宗法晉韻宋意,飄逸勁健,富有書卷之氣。楷書化魏融唐,率意和自然,是其今楷理念實踐的全新範式。草書創作,達到了飛揚暢達,連綿貫通的高妙藝術境界。
他在學術上獨具創見,體現了他豐富的學養,他倡導詩書互化的學術思想和適應時代的“今楷”的理念,以及弘揚“蘭亭精神”等,都為詩壇、書壇所重。旭宇先生詩書學兼修,德藝雙馨、品格高尚為社會所稱譽,是當之無愧的全國藝術大家,在當代文壇具有典型的範式意義。
閱讀更多 收藏推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