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武 山高水長名將魂

1990年第6期

杨成武 山高水长名将魂

本刊記者 王碧清

共和國的開國將帥,燦若星辰。其中,楊成武將軍戰功卓著,在中外戰爭史上都留有威名。他與楊勇上將、楊得志上將被毛澤東稱為三“楊”開泰。革命精神燭照後人,儘管如今楊成武將軍已與世長辭,但他的忠魂永存。

1990年第6期《中華兒女》,編輯部特邀長期在楊成武將軍身邊工作的葉運均先生撰寫了《楊成武將軍和他的家庭》一文作為封面文章,向讀者展示一代名將的家國情懷與鮮為人知的艱辛往事。

那一年,已經退出領導崗位的楊成武任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阿會長,他繼續關心國家建設,關心老區建設發展,在推動老區工作中忘我而情深。

歲月悠悠,芳華洗煉,留下的是錚錚脊樑、熠熠精神。讓我們重溫往事,感受一代軍魂的傲骨與赤誠。

血染之中寫就輝煌

1914年農曆九月初九,楊成武生於福建長汀一戶貧苦農家。1928年,楊成武在長汀省立第七中學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加入紅軍,1930年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當時的長汀,建立起了福建第一個紅色政權——縣蘇維埃政府。楊成武就這樣在革命活動中歷練成長。

早期的革命經歷讓楊成武漸漸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在第五次反“圍剿”時,楊成武才20歲。在大大小小的戰役中,楊成武積累著大傷小傷,而最令他心碎的,莫過於戰友的犧牲,其實他自己也時刻遊走於鬼門關前……

戰火的洗禮,令楊成武飛速成長,他從一名不諳世事的學生,成長為一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一位重要的戰將。在紅軍長征中,楊成武所在部隊,連續突破國民黨的封鎖線,屢戰屢勝;遵義會議後,在毛澤東同志的直接指揮下,參加了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突破天險臘子口等戰鬥。

抗日戰爭開始後,楊成武歷任八路軍獨立第一師師長、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並一度兼任政治委員和中共晉察冀邊區一分區地委書記。1944年9月後,楊成武歷任冀中軍區司令員、冀中縱隊司令員,在當地百姓的積極配合下,開創了平原游擊戰爭的新局面,為大反攻作戰建立了戰略基礎。

解放戰爭時期,楊成武歷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晉察冀野戰軍第三兵團(後改稱第二十兵團)司令員,在各項戰役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1948年11月29日,楊成武帶領部隊打響了平津戰役第一槍,在友軍配合下殲敵5.4萬餘人,創造了華北戰略區一次作戰殲敵人數之最,毛澤東在賀電中稱之為“偉大勝利”。

在烽火硝煙的歲月,楊成武將軍指揮或參與指揮了許多戰役戰鬥,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為創建新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勳。

戰火中的兒女情

楊成武將軍的夫人叫趙志珍,1935年參加過“一二·九”運動,1937年參軍。二人相識於工作之中,楊成武傾慕於趙之珍的才華,而趙志珍也常大方地向楊成武借書來看。不久後,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批准了他們的結婚申請。1938年11月28日,二人在淶源縣北城子村結為連理。而第二天,他們又繼續投入到戰鬥中去了。多年後,趙志珍說過這樣的話:“楊成武是巖上青松一般的人,值得我尊敬。在我們二者必舍其一的時刻,我情願獻出自己的生命。”

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在戰火硝煙之中。那是1939年冬,即將臨盆的趙志珍當時在地委婦委會工作。而楊成武正在指揮司政機關和部隊進行反“掃蕩”鬥爭的準備,無暇顧及待產的妻子。

不久後,趙志珍被轉移到河北易縣一個村莊。在夕陽的餘暉點亮樹梢之時,隨行的婦產科女醫生陳霞輝發現趙志珍的羊水已經破了,準備開始接生。誰知日軍侵略者馬上來襲。刻不容緩間,只能將趙志珍扶上牲口隨隊伍轉移。後來又得知敵人不往這個村裡來的時候,已經入夜。陳霞輝等人又回到了村莊,在小馬燈下開始為趙志珍接生。由於難產,一直持續到半夜,孩子還沒有出生。為了大人小孩的生命安全,陳霞輝橫下一條心,將孩子扯了出來,所幸母女平安。

孩子降生不到兩小時,村裡收到了日軍突襲的消息,供給部的同志們趕忙掩護群眾轉移。當老鄉們聽說楊成武女兒剛剛生了下來,便不顧個人安危,用門板抬起趙志珍母女一路狂奔。他們剛剛離開,敵人就進了村。就這樣,鄉親們帶著母嬰二人連夜轉移。路途艱險,天寒地凍,為了防止母女倆掉落,他們只好用繩子把二人固定在門板上。他們先後跑了易縣、完縣、唐縣、曲陽、淶源等五個縣,爬了百花山、神仙山、花塔北山等好些個大山,最後終於成功轉移到安全地帶。由於正好離楊成武的部隊不遠,楊成武才得以見到“大難不死”的妻女。見到自己的丈夫,堅強的趙志珍也不禁留下了眼淚。由於孩子出生在“燕趙之地、易水河畔”,故名“易生”(後名楊毅)。

戰亂中的兒女聚少離多,每一次的團圓都來之不易。楊成武曾在日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她與孩子們(女兒易生、俊生,兒子珍生)送我到大門前。女兒易生繼續往前送,她卻兩手揹著似乎無主意地依傍在門牆上,兩眼不敢正視我的行影。在那種戀戀不捨的情形下,我們暫別了。我說:‘你們回去吧,以後再見,祝你們好。’趙志珍只說了一句話:‘路上要小心些。’似乎還有很多話要說,但當時的心情是不可能說了。易生看到我走後,送到土臺前,我說:‘易生你回去呀!’她一句話不說地大哭起來。年僅6歲的孩子捨不得爸爸,不願分開。我當即以鋼一般硬的心,視她哭而不能說下去了。我走幾步又回頭望望她,她仍然站在那土臺上未回去。”

楊成武與趙志珍一共育有10個孩子,其中6個孩子(易生、冀生、燕生、俊生、珍生、東勝)都生於戰爭時期,生下來沒多久後只得託付於老鄉撫養,其中的冀生、燕生、珍生因環境和疾病早早夭折。楊成武對於子女要求嚴格,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努力學習,珍惜和平環境,鞭策他們成為有益於祖國和人民的棟樑之才。全國解放後,楊成武是第一批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軍。

曲折中的忠魂傲骨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際,楊成武擔任開國大典閱兵指揮部副總指揮兼指揮所主任,後歷任華北軍區防空司令部司令員、華北軍區參謀長、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北京軍區司令員、國防辦公廳主任、中央軍委常委等職。無論是抗美援朝榮獲勳章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領導空防力量建設,楊成武都為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

“文革”期間,楊家也捲入其內,倍受身體和精神折磨。楊成武一家人曾經被關押在洛陽香山寺的一處小樓上,生活居住了近兩年。1974年5月22日,楊成武結束了近7年的監禁生活,回到了北京。

之後,楊成武回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曾經,他已經在這裡工作過十多年,在“文革”開始前即任副總參謀長。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楊成武在困難中開展著工作。1977年12月,楊成武的職務有了新的變化,兼任福州軍區司令員。返回自己的故鄉,楊成武的工作依然繁忙:輕車從簡,戰備訓練;深入基層,培養中青年幹部;不捨晝夜,軍民共建,幫助老區建設脫貧……

在工作之餘,他挑燈著述曾經的戰爭歲月,紀念犧牲的戰友、同志,《憶長征》《敵後抗爭》《戰華北》等回憶錄走進大眾視線。平日裡,楊成武還省吃儉用,不亂花一分錢,每當國家和人民需要時,他總是慷慨解囊。

楊成武將軍曾在晚年再次回到戰鬥過的地方。在一老區的紅土地,他和夫人孩子唱起了“革命人永遠是年輕……”2004年2月14日,楊成武將軍在北京逝世;2018年4月17日,趙志珍老人也在北京逝世。人生自古誰無死,而他們的精神如“大松樹”,冬夏常青……

(部分資料來源於《楊成武上將》、《楊成武悲歡離合鑑真情》)

杨成武 山高水长名将魂
杨成武 山高水长名将魂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