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唐河——绿豆凉粉

舌尖上的唐河——绿豆凉粉

小磨油 黄瓜丝,芝麻酱 浇蒜汁,清清香香迷死人儿... 看到这些词语,让我禁不住想起那美味的绿豆凉粉,那令人回味无穷,让味蕾燃烧的美食。

舌尖上的唐河——绿豆凉粉

记得第一次吃的正宗的唐河凉粉是大十字路口向西20米路南的段记凉粉。和凉粉相遇的刹那,我被瞬间征服:颜色微黄、娇嫩欲滴的凉粉,红色的辣油、黄色的芝麻酱覆盖上面,给人视觉上先来一场盛宴,喉咙里不由得就咕噜咕噜响起来,顾不上礼节,我赶快端起碗,搅两下,赶紧夹起凉粉,送进口中,入嘴的那一刹那间,凉粉的溜滑,蒜泥的芬芳,辣子的香辣,同时让味蕾颤栗,闭上眼慢慢品味凉粉带给我异样的感受,一种味觉上的归属感油然而生。

据历史记载,绿豆能制成凉粉,是唐河民间的一大创举。

舌尖上的唐河——绿豆凉粉

早在四百多年前,唐河民间即用豌豆粉、薯干等制作凉粉,由于这些原料制成的凉粉质脆,不宜长时间存放,故而许多人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能不能用其他原粮替代豌豆、薯干做成凉粉?经过多次试验,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位姓段的老师傅在一次试制过程中发现用绿豆制成凉粉不仅质软、弹性强,经凉拌、煎制后口感更佳。这一制作工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唐河兴起了绿豆凉粉,人们食之不厌。

舌尖上的唐河——绿豆凉粉

绿豆凉粉的制作方法是:提前12个小时将事先精选的绿豆浸泡在10℃—30℃的温水中,中间换一次水,以保证绿豆胚芽的萌动。之后将泡胀的豆子放在石磨中反复碾磨至豆糊,再用细布过滤2—3遍,直到豆渣全部分离,余下的绿豆浆即是凉粉的生料。最后一道工序是煮制,经过一定的纯天然水和豆浆配比后加火煮沸,再用容器盛装,待放置至室温后即成凉粉。凉粉经切碎后,配以凉姜水、蒜泥、食醋、芝麻酱或经高温煎制后即可食用,其味道无以伦比。

舌尖上的唐河——绿豆凉粉

这是凉调的,适合在春、夏、秋三季吃。冬天吃的凉粉一般是煎着吃。架一口大大的平底铝锅,用煤火加热,葱姜各色调味品备全,倒上食用油、大火煎透,直煎到凉粉焦、嫩、香为止。盛碗前放上红辣椒和白绿相间的蒜苗。

舌尖上的唐河——绿豆凉粉

2005年我搬到唐河三师学校附近那年,小区楼下开了一家孙记绿豆凉粉,一间小房,一个煤火炉,几个低矮的长方形小桌子、凳子。每次上下班路过那里,都能看见小房子门口或蹲或坐一些人,端一碗凉粉,迎着风,以很高的分贝吸溜凉粉,不过几分钟,一碗就下肚,解馋。我觉得,孙记凉粉与段记的味道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多的时候,我有连续五天吃孙记凉粉的记录,一个星期没吃,想想就要流口水----绿豆凉粉就这样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舌尖上的唐河——绿豆凉粉

随着时代的发展,唐河绿豆凉粉已成为各大宾馆必不可少的一大菜肴,成为食谱中的上品。由于唐河绿豆凉粉性凉、口质上乘,特别适宜南方人的口味,目前,已占领广东、海南等14个省区市,成为都市人不可多得的一道美味佳肴,诱惑着人们的味蕾。

舌尖上的唐河——绿豆凉粉

我有一外甥女,从小在唐河出生,大学毕业后留在南阳工作,外甥女打小就喜欢吃唐河绿豆凉粉,那种童年的味觉记忆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找不到的。所以外甥女每次回唐河,一定要吃两碗凉粉过过瘾,一碗凉调的,一碗煎热的,吃完抹抹嘴,挑动着眉毛,各种过瘾,各种满足,各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舌尖上的唐河——绿豆凉粉

临走时还不忘给家里的每个人带一碗,因绿豆凉粉不能过夜,过夜就会变硬失去了原有的柔韧。偶尔特别想吃了,就开着车从南阳回来专门吃一碗,开车不说油钱,上高速还有20元的过路费。只为吃一碗5元钱的绿豆凉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舌尖上的唐河——绿豆凉粉

如今吃着凉粉的70、80后已从小孩长成孩子爸爸妈妈,当年的小老板也熬成了老老板,当年卖凉粉的三轮车也变成了一间固定摊位的门面。坐在绿豆凉粉小店里,想想这么多年了,变换的是地方,不变的是祖传的手艺,和恪守的繁琐工艺,它承载着唐河多少人的人生经历和记忆瞬间,不变的是唐河几辈人对绿豆凉粉的依恋。


文章作者丨范会新

图片拍摄 | 李金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