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集团、李渊集团、朱元璋集团,这三个相比哪个的实力更强一些?

汾阳小李


当时各自国情不同,没有可比性,但非要作一个比较我认为刘邦集团当属最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如下三点作比较。一,三人的统率能力以及个人能力。二,集团内部干将素质水平。三,各自所处的时代国情。我们先讲第一个,统帅能力大小这个朱元璋肯定是完胜的。因为李渊当时确实是坐镇后方的,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他的儿子李世民,如果把朱元璋与李世民作比较,朱元璋肯定不如,犹其在用兵方面,唐宗宋祖在历史长河中的名号是响当当的。所以加上“集团”两个字,第一轮当属唐朝李氏集团胜出。

再看各自干将,首先说刘邦,他从一开始就是推举出来的,当时地位在萧何之下,势力也最弱,自从遇到了张良就一直言听计从,极善用人,极善纳谏。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等,都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人物,其中很多经典案例,后世再难复制,朱元璋集团谋臣良将虽多,很难有人比肩张良,韩信等,就是与李世民,李靖比较都逊色很多。如果三个集团在同一时代对立,首先垮台的很可能就是朱元璋,论谋士刘伯温不及张良,不及房玄龄,李善长不及陈平,不及杜如侮,如此强弱就非常明显了。

再就是各自的历史背景,所处对手的强弱,朱元璋也是最好的。因为元朝是外族侵略,民不聊生再添民无聊生,起义群众基础最好,对手最弱。如陈友谅之人难与窦建德宋金刚相比,他们极欲统率用兵之能,更难与项羽相比,据史料记载,项曾以三万人击溃刘五十六万诸侯合师。而李氏集团绝非刘氏集团敌手,韩信战李靖绰绰有余,谋略又更胜之,大小诸侯不管是敌是友统统可以为己用,已达无招胜有招,无剑胜有剑的境界。

综上所述,刘邦集团当属最强。


正晓风


按照毛主席的看法,最牛逼的文治武功皇帝是李世民(李渊的儿子),第二位是朱元璋。

接下来咱们再看刘邦,李渊,朱元璋:

1.先看出生,

刘邦是沛县亭长(相当于现在的镇长),造反年龄45岁;

李渊是唐国公,杨广家的连襟,镇守太原,有自己的兵马,造反年龄45岁;

朱元璋,穷苦的孤儿,讨饭的苦行僧,造反年龄23岁。

这一点排序,朱元璋,刘邦,李渊。

2. 再看打天下用的时间,

刘邦和李渊都用了7年,

朱元璋用了16年。

这一点排序,朱元璋,刘邦,李渊。

3.再看对手,

刘邦有强大对手项羽,

李渊的对手有李密王世充刘黑闼等,

朱元璋有强大对手陈友谅。(陈友谅在历史上很强的,后人多有贬低)。

这一点排序:朱元璋,刘邦,李渊。

3.再看出力情况,

刘邦善于用人,借力打力,重用韩信萧何张良。

李渊自己文武双全,射箭本领高强,能够百步穿杨(据说当年就是靠射箭比武招亲娶得窦氏皇后),但在打天下过程中,大半天下靠李世民集团,李渊坐镇后方。

朱元璋文盲一个,一边打仗一边学习,娶得好妻子,郭子兴的军队是朱元璋靠本事得来的,不是郭家赠送的。朱元璋打仗身先士卒,亲力亲为。

这一点排序:朱元璋,刘邦,李渊。

4.最后看贤内助,

刘邦有吕后,有权谋有远虑富家千金。

李渊有窦氏皇后(北周定州总管窦毅的女儿,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皇后的妹妹,杨广的姑姑),有贤惠美名有出身。

朱元璋有大脚马皇后,有勇有谋有出身。

这一点排序:刘邦,李渊,朱元璋。

综合以上四点:最牛逼的是朱元璋,其次是刘邦,最后是李渊。


十一在上海


三大集团都建立了王朝,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美名。但是要论及三大集团的强弱,个人观点朱元璋集团最强,刘邦集团次之,李渊集团拍最后。

刘邦原为泗水亭长,相当于现在的乡长,秦末大乱依靠沛县一帮老乡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等人取得天下。

李渊本身是陇西贵族,本人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兄弟,可谓是身份地位显赫,本身势力就很强大,利用天下大乱之际,趁人之危外跪突厥,内争天下,镇压各地割据势力而一统天下。

朱元璋,则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平民皇帝。家庭极度赤贫,凭借超人的智慧,依靠淮西老乡汤和徐达等人取得天下。

综合比较,李渊本身条件最好,本身就拥有强大实力,面对的压力也最小,刘邦次之,主要对手只有项羽,且是天下群殴。朱元璋则取天下最难,不仅有陈友谅,张士诚的强大对手,还要面对更强大元政权。所以排名为朱元璋~刘邦~李渊!





历史店小二


很明显是朱重八集团了!

1,手底下的牛人多,且可以很好的把控这些牛人,领导能力强!

2,生个了26个儿子,女儿不算数了就,生育能力强!

3,把丞相废掉,所有的活儿自己一个人干,工作能力强!

4,把功臣悉数弄死,给子孙扫平道路,黑!

5,太子死了,让孙子继位,厚!

与其说朱元璋集团强,不如说朱元璋强!

朱元璋,无论从哪方便都不逊于其他开国皇帝,可以说是集大成者!

而且朱元璋的后人也特别厉害,有一位重重孙,在几百年以后的今天,获得影帝,成为实力派的男演员,没错这个人就是改姓以后的廖凡同志!

纯个人观点,一笑了之,别忘关注,勿忘点赞!


怪兽仙僧


刘邦集团、李渊集团、朱元璋集团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骨灰级”大集团。综合实力逆天,但既然列出了这三大集团,谁强孰弱好歹也要排下坐次,哪个集团最强,哪个集团最弱,各位看官且听我慢慢分析。




刘邦集团,刘邦本沛县一小吏(亭长),适逢秦末天下大乱,先有陈胜吴广起义,后有六国族裔起兵复国 。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刘邦兴兵造反其实并不占有什么优势,他的出身一般,比起同一时期如日中天的项羽(项氏乃楚国世家大族),刘邦显然实力有限。他起兵时手下仅有3000沛县子弟兵,直到投奔项羽的伯父项梁之后才开启他开挂的人生。每一个开国之君身边都是人才济济、名臣良将辈出的,刘邦集团也是如此。到他成为汉中王之后,他的集团已经集合了众多的谋士、大将,如张良、萧何、曹参、韩信、英布、彭越等人,都是当时的经世之才。



至公元前205年,天下形势已经较为明朗,刘邦集团与项羽集团已经是当时实力最为雄厚的两大集团,刘邦自鸿门宴之后已经为项羽所忌,刘邦入关中灭秦后声望卓著、声威大振。对于一心要统一天下的项羽来说,刘邦集团必欲除之而后快,但项羽高傲自负、排除异己、武断专行,双方对峙四年,项羽集团先后在彭城之战、荥成对峙、垓下之战等重要战役中出现重大战略失误遭到惨败,特别是最重要的生死一战垓下之战中,刘邦以70万大军大战项羽的10万疲惫之师,楚军大败,项羽仅率800骑兵逃走,在乌江自刭而死。项羽一死,汉王刘邦除去最大劲敌,距离统一天下又大大迈进了一步。

刘邦集团能够从强手如云的秦末突围成功并最终统一天下,他集团里的很多良将谋臣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建立汉朝后,刘邦开始论功封赏,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英布封为淮南王,这三人是当时公认的汉初三大名将,他们和燕王臧荼、赵王张敖等组成了当时的握有兵权的异姓王集团,此后随着刘邦权利的巩固,开始猜忌起这些位高权重的异姓王,深自不安的韩信、彭越、英布、臧荼、张敖等人先后起兵造反,这种开国元勋集体造反的情况在历史上非常罕见。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淮南王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御崩。

西汉疆域图

西汉是继秦朝之后中国第二个统一王朝 ,不过高祖刘邦时期疆域并不是很大,与李渊、朱元璋开国时期的疆域都还有一定的距离,西汉的人口在汉高祖时期也是最少的,大概在3500万左右。




李渊集团,李渊出身高贵,是三大集团里面出身最好的一个。他的家族陇西李氏繁荣百年,是魏晋南北朝和隋门阀士族的代表性家族,祖父李虎为北周“八柱国”之一,与隋炀帝杨广是亲表兄弟关系,是典型的官二代。他承袭唐国公,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于晋阳起兵反隋,次年五月,隋炀帝被杀后,逼杨侑让位,自立,国号唐,建元武德。短短一年时间即火速代隋自立,是中国历史上建国最快的朝代之一(比他更快的应该就只有宋太祖赵匡胤了)。



隋朝末年天下汹汹,各方势力轮番登场竟逐天下,这是一个人才辈出,名将云集的时代。李渊作为一个官二代能够脱颖而出,最终完成统一大业,也和他集团里云集众多的顶级人才有关,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命大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臣”,文臣武将基本各占一半,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国的功臣有如:鄂国公尉迟敬德、卫国公李靖、胡国公秦琼、河间王李孝恭等人,这些人皆是当世英雄、世之名将,都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渊是一个守成之君,李渊称帝后,百废待举。他一面组织力量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一面注意加强政权建设。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在李渊时期基本上初具规模。作为开国之君,李渊没有如刘邦、朱元璋那样出名,但是他在位的八年注重民生,懂得与民休息,“武德之治”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唐朝盛时疆域图




朱元璋集团,三大集团里朱元璋的出身最卑贱。朱元璋从小父母、兄长早亡,他放过牛,当过乞丐,做过和尚。25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元,并逐渐在红巾军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将领。朱元璋集团与刘邦集团、李渊集团所不同的一点是,这是一个真正的群星璀璨、将星云集的大集团,朱元璋集团里的人才数量几乎是刘邦集团和李渊集团的总和,而且文官武将平分秋色,历朝历代也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像朱元璋集团这样汇聚了这么多的人才,文的如刘基、李善长、武的像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沐英、汤和,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当世英才,朱元璋集团正是靠着这么多的栋梁之才才在群雄逐鹿的元末杀出一条血路最终成就天下霸业。



朱元璋集团的建国之路也远比刘邦集团、李渊集团来的漫长和艰难,不仅要面对当时依然颇具实力的元朝,还要面对地盘最大,实力最强劲的陈友谅的汉国,割据川渝的夏国明玉珍,与朱元璋政权相邻的平江张士诚,浙东的方国珍,从1360年到1370年,朱元璋集团前后花了十年时间才扫平四方完成统一。在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大决战中,朱元璋以20万的兵力对阵陈友谅的60万大军,虽然人数占劣但吴军毫不怯弱,最终大败汉军,陈友谅中流矢而死,汉国一亡则天下已定,朱元璋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完成了全国统一。

朱元璋一生只用过一个年号,即“洪武”,他在位期间,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官员贪污和勋戚的不法行为绝不姑息袒护,官员贪污20两以上即处斩刑;为了消灭北元残余势力朱元璋发动八次北伐共计歼灭二十余万北元有生力量;在经济方面朱元璋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洪武之治”开创了明朝的第一个盛世,为后来的“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元璋是三大集团里面最有作为的开国皇帝。

明朝疆域图

朱元璋集团的人口、经济应该是在三大集团里最多、最好的,也是相对来说发展比较稳定的朝代,开国276年无大的内乱,不割地不赔款,四海升平、有大国之风。


大体上的了解了这三大集团的情况,排名座次已经显而易见:朱元璋集团第一、李渊集团居次、刘邦集团最后。觉得排名有异议的欢迎大家留言发表各自的意见。


大国布衣


朱元璋集团最厉害,是集大成者。集团领导朱元璋1368年前是一尊神。周围的手下也都是一等一的高人,李善长,徐达,刘伯温就是萧何,张良,韩信。除此之外,朱元璋还有一大批优秀人才。而朱元璋作为集团一把手,更是远超历代帝王。

今天只说1368年明朝开国时和开国前的朱元璋,建国后的朱元璋暂且不说,争议太多。朱元璋是穷三代,从小家里就穷,只上过几个月的私塾,给地主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父母死了只能草草掩埋,棺材就不用想了。当1352年,他已经25岁了,还是穷的一无所有,这才在汤和的邀请下,参加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此后迅速成长。一年后,朱元璋回乡招募了700多人,之后带着其中20几个人另立山头,对老领导郭子兴始终有难必帮、有求必应。

1355年,郭子兴死后,朱元璋的实力不断壮大,占领南京后,以此为根据地,东征西讨,由实力最小、起事最晚变成实力最大、最强。前后15年的时间,消灭了7个对手:陈友谅、张士诚、浙江的方国珍、福建的陈友定、广东的何真、四川的明玉珍,最后将元朝残余势力赶回漠北吹寒风。朱元璋的这些对手,是朱元璋一个一个消灭的(包括投降的),实打实的,没有一个对手的消灭是靠坐收渔翁之利得来的。消灭陈友谅是在鄱阳湖大战一个多月,但是一战定胜负;打张士诚几乎是摧枯拉朽,像是专业选手打业余选手。在扫荡北元的势力时,时间持久一点,打的残酷一点,但是终归被朱元璋吃掉了。真是:友谅士诚,纸老虎也;友定国珍,不堪一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后代,只知道逃跑。

中国古代史上,能和朱元璋能相提并论的,一般人会想到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但是,刘邦的敌人不都是刘邦独自消灭的,推翻秦朝主要是项羽的功劳;而刘秀呢?本身就是刘邦的直系子孙,血统虽然远一点,但毕竟是天潢贵胄,这一点相当重要,所谓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招牌在,招兵买马就容易多了,以至于东汉末年的刘备,还想再来一手。从这个方面说,朱元璋更胜一筹。

加上,朱元璋推翻的是少数民族政权,当年蒙古人占领华夏,号称“崖山之后无中华”,是华夏族的整体亡国了。而朱元璋却能推翻蒙古人的统治,“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复汉官之威仪”。不但恢复了北宋的旧疆,还收回了失去430年的幽云十六州。朱元璋是那个时代打遍中国无敌手的英雄。

在元末乱世之中,无依无靠的朱元璋到底有什么三头六臂?

一是风雨无阻的学习毅力。朱元璋注意收罗智囊人物,李善长、刘伯温、宋濂、朱升等等几乎形影不离,以备咨询,而这几个人的水平都是相当高的。即便在忙,朱元璋也不忘学习,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没有他不清楚的,通过持之以恒的而学习,朱元璋的文化水平达到相当的高度,对相关问题和历史人物往往有独到见解。

二是统揽全局的领导能力。到明朝建国的时候,朱元璋的领导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识人水平一流,培养人的水平一流,用人水平一流,他能把一批酸腐的知识分子团结在身边,更能把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周德兴、郭英、廖永忠等一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文盲培养成富有军事韬略的将帅之才。朱元璋宽严相济,做到了将帅一心,这一点实在了不起。

三是统筹兼顾的指挥水平。毛主席曾经说,中国古代指挥打战的水平,最厉害的是李世民、其次就是是朱元璋。这个话其实是从简单的军事角度说的,要是说综合的指挥能力,朱元璋第一。他既能一线指挥作战,也能运筹帷幄,出得厅堂,下得厨房。他对将士的了解、战场的形势具有敏锐的嗅觉,给予手下宽松的指挥空间。徐达在打张士诚的时候,朱元璋写信给徐达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自己把握好就可以,不必事事请示。晚年朱元璋对燕王朱棣等儿子说,我领兵四十多年,从未打过败仗,靠的就是稳扎稳打、不冒进。

四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水平。朱元璋的战略规划能力无人能及。当初强敌环视,朱元璋在夹缝中求生存,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靠的就是这个能力。当年对先消灭陈友谅还是张士诚的判断完全正确,对攻打北京的线路规划和宣传造势完全合理,徐达打到北京外围后,北京是一座空城,元朝君臣早就跑了。他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先南后北实现统一的人,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精心准备。

他俘获元朝皇子地保奴后,并没有杀掉,而是安置到琉球生活;他将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明玉珍的儿子明升安置到朝鲜生活。他对投降者的宽容、对元朝旧臣的大度,在那个时代都是相当难得的。

朱元璋的民族团结思想、根据地建设思想、集中优势兵力思想、不打无准备之仗思想、不急躁冒进思想,等等,都给我党许多启发和借鉴。

从25岁创业到建国初期,可以说朱元璋基本没有值得一提的缺点。那时的他,是汉人的大救星,是光耀千秋的伟人,是普度众生的菩萨,是出神入化的神,值得后世人无限膜拜。

洪武三年(1370)以后的事情就不说了,争议太多、太大。





坐看东南了


我认为不同朝代的他们造就了丰功伟业,从前期的野心勃勃到后期的杀入为营都成为了历史的篇章。

在站在军事的角度看我们对比下,我先说说李渊和刘邦,李渊出身关陇名门世家,李渊其实是关陇世家推选出来争天下的代表,身世和资源不是出身草根的刘邦能比拟的,所以李渊起点高,然后再看夺取天下的难度,李渊最大对手是窦建德和王世充,然而这二者实力都不必李渊强,李唐政权在巩固关中和灭亡王窦二人之后,就已经呈现出一统天下的态势,其他势力都不能匹敌理由,在起义征战中其儿子占主导作用。而刘邦在交战之初实力和人望均远远不如项羽,所以刘邦夺取天下的难度要高于李渊。

刘邦起点低,对手强,以逆势而夺取天下,因此刘邦比李渊强。

然后我说说刘邦和朱元璋,论个人能力朱元璋远胜刘邦,就军事而言,刘邦屡战屡败,但后方经营得当,使项羽始终吃不下刘邦,朱元璋是打到哪里,吃到哪里,终于吞了整个天下;政治,虽都是开国皇帝,但是朱元璋实现了洪武盛世,刘邦没有(或许因为朱元璋在位时间比刘邦长的多)。不过要论统筹能力,我认为刘邦要高明一点,自己虽常叹“为之奈何”,但能让最善于内政的萧何,最善于谋划的张良,最善于军事的韩信为他所用,这就了不得了。朱元璋帐营中虽也有这类的人,但算不上最好的,李善长勤于内政,可私心很重,刘基善于谋略,却喜欢卖弄,徐达很会打仗,朱元璋比他还会打;要说玩手段,我认为刘邦是皇帝中玩手段的祖师爷,换句话说就是先有刘邦,然后才有帝王权术。

根据我的想法作出以下判断:

第一乃刘邦集团

第二乃朱元璋集团

第三乃李渊集团

不知道我的想法怎么样,是否与您大相径庭!





辉涩炫影


既然是比较刘邦、李渊、朱元璋三大集团,那就是要带着自己的创业团队了,比较个人就没什么意义了。

如果非要比较个人能力,很明显朱元璋强于刘邦,刘邦强于李渊。

朱元璋不管是文治武功,都是三人中最强悍的。武,可以自己亲自上阵领兵打仗,且鲜有败绩,还以少胜多,打赢了最大的对手陈友谅。文,能治国安天下,进行改革,增强中央集权,打击腐败官员,发展生产,创造了明朝第一个盛世“洪武之治”。

刘邦虽然是个彻底的无赖,但是刘邦是能打仗的,还是比李渊强的。在楚汉对决之前,刘邦和项羽配合多次取胜。刘邦还率军先攻入了关中,没点能力是做不到的。刘邦的弱点,就是取得点成绩很容易嘚瑟,面对项羽时,经常占据优势兵力,却被打的很惨;打匈奴因为前军突进,又被围白登山,痞子习气十足。但刘邦却可以亲征灭了拥兵造反的臧荼、韩王信和很能打的英布,没一点能力是做不到的。刘邦之所以败多胜少,显得很渺小,实在是西楚霸王太雄壮。

如果把陈友谅换成项羽,别说60万打20万了,项羽就是10万打朱元璋20万,你看朱元璋还能赢不?项羽治国不行,这点比不过朱元璋,但打仗可是行家,绝对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要不然也成不了兵家的代表人物。

至于李渊么,没什么特别的表现,更像一个窃国者,显得猥琐了点。李渊也就是生了个好儿子,这是他最厉害的。朱元璋可以比,有个好儿子朱棣。但刘邦比不了,刘邦只有个悍妇吕后。吕后虽然为人有点阴狠,但是治国也是杠杠的,为“文景之治”打了基础。

但是,我们要比较的是集团,那就不能只比个人能力了。为了公平起见,什么人口、领土、武器装备之类的最好拉平,要不然还用比么?肯定越晚的发展越好,势力越强,自然是朱元璋最强,李渊次之,刘邦最弱了。

如果我们把三大集团都放到相同的环境中去,那三大集团的核心优势是什么?肯定是每个集团中的人才。

刘邦手下的人才,大名鼎鼎的就有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周勃(周亚夫之父)、陈平、曹参、樊哙、季布、灌婴、郦商、靳歙等等。其实仅需要几个最主要的就行了。

论天下谋略,谁比得过“运筹帷幄”的张良?论后勤和伯乐,谁比得过“月下追韩信”、“荥阳大支援”的萧何?论将兵打仗,谁比得过“多多益善”的韩信?三个人完全可以秒杀朱元璋和李渊集团了。不要说韩信最后被吕后杀了,朱元璋最后除了耿炳文,更没人了。

其次,应该是李渊集团了,他两个儿子的手下太牛了。朱元璋手下的文臣武将的确也很厉害。但是朱元璋拿李善长、胡惟庸、刘基(刘伯温)跟李世民、李建成,还有他们的手下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李勣(徐茂公)斗,恐怕想赢很难。武将方面,朱元璋还有的一拼,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俞、汤和、沐英、胡大海、蓝玉等人,李世民也有李孝恭、李靖、尉迟恭、侯君集、程知节(程咬金)、秦琼呀。李靖的能力应该是胜于徐达的。而李勣(徐茂公),也是绝对的实力级文武双全,跟徐达也是有的一拼。而且,别忘了,李世民是李渊集团文武双全的另外一个超级人才。

当然,朱元璋的手下,也都很猛,但是朱元璋能取胜,还是占了地利及人和。朱元璋四周有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和刘福通、小明王韩林儿的保护,元军在江南的实力已经很弱了,根本就打不动朱元璋。朱元璋也就是在郭子兴时期跟元军打过,后来很长时间就是“高筑墙、广积粮”进行发展。然后搞定陈友谅、张士诚,江南的元军此时根本不堪一击。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创造由南向北统一的奇迹,也是因为此时的元顺帝已经无心恋战了,只知道跑跑跑,要不朱元璋也不会给他上谥号“顺”了。

论集团实力,真正苦战的,是刘邦集团,打硬仗最多,谁让他对上了项羽。其次是李渊、李世民集团,面对的敌人太多,各个都很凶悍。相对来说朱元璋集团实在是自己开始实力太弱,发展用了好长时间,最主要的硬仗,是跟陈友谅打的,其他对手都太弱,包括元军。

所以,论个人能力,朱元璋绝对最强,刘邦其次,李渊最差;如果换李世民,就是刘邦最差了。如果论集团能力,刘邦第一;李渊有李世民和李建成,排第二;朱元璋的集团实力最弱。


奕天读历史


李渊集团是源于魏晋以来的关陇军事集团,李渊本人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兄弟,山西太原地区的军事留守,趁人之危外跪东突厥,內夺杨家天下镇压各地割据势力得到天下,胜之不武在三个集团中垫底。刘邦集团和朱元璋集团是中国古代皇帝中得国最正的,而且刘邦和朱元璋都有一帮牛逼轰轰的老乡。刘邦的沣沛老乡有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和夏候婴等人。朱元璋凤阳老乡有徐达,常遇春,汤和,邓遇和李文忠等人。但刘邦军事上的胜利主要靠韩信,朱元璋的军事人才和文官人才来自江浙集团和淮右集团两个方面,徐达,常遇春,冯胜,兰玉,傅友德,李文忠,沐英,刘基,李善长,胡惟庸,宋廉和高启都是当世拨尖的人才。所以朱元璋集团排在首位,刘邦集团次之,李渊集团排在末位。





关东侠客


刘邦集团vs朱元璋集团

丞相:萧何vs李善长,都拥有无与伦比的调度能力,统筹安排都属顶级,都为彼此的大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草兵源,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方面都属古今罕见的奇才,但萧个有一极大亮点,就是留住了韩信,所以在识人方面,萧何应该强于李善长

谋士:张良,陈平vs刘基,刘基肯定被完爆,张良各人认为强于刘基,但剩下的陈平就是绝对优势,单一个反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就足以名留青史,张良阳谋的代表,陈平阴谋的代表,刘基即使在强也绝对兑不了他俩

大将:韩信vs徐达,韩信善于出奇制胜,背水一战就是最好的例子,徐达更善于大兵团作战,真正打起来觉的还是韩信的胜算大点

其余刘邦手下樊哙,卢綩,曹参我认为远不如朱元璋手下常遇春,李文忠,冯胜

最后朱元璋的综合能力强于刘邦,刘邦最强的一点是识人之才,这一点朱元璋也很强,在一个朱元璋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帅才,毛主席说过,古之能战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这方面朱元璋强于刘邦。

至于李渊集团具体来说应该是李世民集团

得益于李世民富二代的身份,他能做到礼贤下士已实属不易。但李世民阵营里多是将才例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恭,李静和韩信徐达比勉强算个帅才,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的能力我觉得不如,张良和萧何,李善长和刘伯温的组合

但李世民相比于刘邦朱元璋,军事能力是个绝对强点,无论单挑还是指挥都有绝对优势。射箭也是号称百发百中

其实刘邦集团与朱元璋集团有惊人的相似,感觉这就是草根逆袭夺得帝位的标准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