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六国之后,为什么在秦国灭亡后却没有再分裂?

WHY天问


秦国灭亡后六国没有再分裂,要得益于汉高祖刘邦建设的汉朝,延用秦法维持了制度统一,同时用儒道文化凝聚了人心。

1,秦朝的统一,其实只是硬件统一。

因为秦对六国,是用纯粹的武力征服。秦国用的极端法家制度,严刑峻法,军国主义,其实只适用于秦人这种虎狼之族。打下六国后,秦虽然统一了文字、度量衡,但秦的法律其实并不被关东六国接受,关东六国也将秦朝视为敌人而非正统的统治者。这导致秦始皇死后立刻爆发了大规模反秦起义,并很快灭亡了秦国。

2,秦灭亡后,分封制度一度成为热门。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郡县制度取代原有的分封制度,现在来看是进步的,但当时的人将中央集权制度与暴秦划等号,很多人尤其是六国旧贵族渴望回到分封制的老路。比如项羽就把天下分成十九个诸侯国。而刘邦在早期也打算采用分封制度,后来被萧何张良等人制止了。不过,项羽在其中的贡献也必不可少。项羽灭秦后,虽然恢复了分封制,但主要分封的是在反秦起义中立下功劳,以及和自己的关系好的一批中级贵族,对六国的旧王室,基本上以打压为主。这无形中帮助后来的汉朝扫清了大部分的六国旧王室势力,削弱了刘邦未来搞中央集权的难度。

3,刘邦继承了秦的政治制度,而引入了楚地和中原的儒法文化。

汉高祖刘邦长期生活在秦齐魏楚四国交汇处,对各国文化体会很深。他在反秦战争时,便注意收复人心。这帮助他进取关中,也帮助他打垮了项羽。称帝之后,刘邦保持秦朝政治制度的同时,沿用了中原的儒家文化和楚国的道家文化,一方面加强礼仪建设,另一方面废除秦朝的严苛法律,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得到了多数民众的认可。于是,软硬件结合,汉朝成为第一个真正被接受的中央集权大帝国,汉族也由此形成。


巴山夜雨涮锅


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红字“关注”我,谢谢!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为什么在秦国灭亡后却没有再分裂?其实在秦国破灭后,其他六国乃至更多国家恢复了自己的国家。但为什么没有保持下来?

这不得不说一说基本概念和理论,同时赞颂一下秦始皇的功绩。

民族划分的主要依据:文化、经济、地域、人种等等。

只要符合这几点基本就是类似同一个民族,作为同一个民族就有向心力,统一就是必然趋势,所以有俗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秦灭六国前,这七个国家总体来说,并不满足以上标准,最接近的东方六国,也存在不小差距,相对独立,各自发展,就如同我们现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各有特点。但当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在文化上: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文化上形成统一认识,形成文化向心力。

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

使得全国经济一体化,彼此交流频繁,认同感增加。

在地域上:北击匈奴,南服百越,建立了统一的大华夏圈。

修建长城、令六国之地拆除关塞、堡垒,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一条向东直通过去的燕、齐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地区;还有一条是为了加强对匈奴的防御修筑的,从咸阳直达九原的直道,全长1800余里。驰道宽50步,车轨宽6尺。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 五尺道 ,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攀越五岭的新道。通过拆除壁垒、修建驰道,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使我国今日长城以南、以西的地区,除青海、新疆之外,都包括在这庞大的交通网络内,便利了交通往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交流发展。

在人种上:牵六国贵族到咸阳,秦兵各地驻扎,事实上一次彻底的民族融合。为汉朝时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制度上:实行中央集权、郡县制立体管理。

在制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各地的管理力度,各地的向心力加强。取消了世袭的贵族分封制度,从根源上消灭了分裂的种子。

总结: 由于是制度上的大变革,所以在变革上有反复,再加上统治全国的经验不足,暴政引起反弹,最终秦国被推翻,但是它形成的趋势却不可逆转。虽然各国都在之后尽力恢复原来的气象但终归时代、民心、地域、文化等等因素导致失败,最典型的就是项羽为代表的分封集团和刘邦代表的大一统集团。最终是代表大一统的刘邦集团取得最终的胜利。虽然汉初,刘邦实行了双轨制,同姓分封王和郡县制并行,但随着历史进程的转变,最终确立的完全的郡县制度为基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

  时代呼唤统一,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必然会被钉在耻辱柱上,祝愿祖国早日统一。每次完全意义上的统一,都是中国民族一次伟大复兴。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的红字“关注”我,谢谢!


晨曦小荷


因为中国出了个千古一帝,刘邦。




秦朝灭亡后,中国其实是再一次面临了分裂局面。因为项羽觉得义帝无功,所以将天下分给了有功之臣。

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这是一种倒退行为,让中国又从秦朝的统一,走向了分裂,而且这种分裂和以往不同。比如周朝的时候,虽然有800个诸侯国。但是,这些诸侯国共同侍奉一个周天子。项羽分封之后,他们没有共同的天子所侍奉。

即便名义上的天子义帝,也被项羽所杀害!

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长此下去,各国之间的发展会走向不同的方向,从而变成类似于欧洲地区的那种独立国家。

幸好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统一王朝,汉朝。

当上皇帝之后,刘邦吸取了前辈们的教训。首先,他并没有把整个中国变成像秦朝那样的郡县制,也没有像项羽那样,把中国重新分封成几个互不统属的诸侯国。而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国家的主体由郡县制的方式被中央统一管理,同时又分封大量的刘姓子弟和有功之臣,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封国!

下图为西汉初期形势图,函谷关以东的大部分国土,都为各诸侯国所有!




那些被分封的刘姓子弟并没有建立多少功勋,完全是因为刘邦的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一定会维护刘邦家族的统治。

分封的那些有功之臣,即便反叛,但以地方诸侯的实力和占有国家主体的中央政府对抗,完全是以卵击石,所以并没有形成气候。

刘邦的第二步就是诛杀异姓诸侯,他要让子孙免于面对那些拥兵自重的权臣!即便这些人在刘邦生前没有反叛,但是谁也不能肯定在刘邦死后,这些权臣没有自立为王,对抗中央的想法和行动!

所以,刘邦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了一个还算稳固,但不能称作统一的国家!

接下来,就看刘邦子孙的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姓诸侯国开始做大,他们渐渐变得尾大不掉。到了汉景帝时期,晁错的削藩策虽然导致了七国之乱,但也给了他削弱诸侯国的机会。



等到了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颁布进一步让诸侯国的势力削弱,完全失去了对抗中央政府的能力。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强本干,若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最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又统一了中国人的思想。

就这样,通过上百年的努力。西汉王朝不仅从制度上让中国实现了统一,而且让统一的思想植入中国人的心底!

所以,到了汉朝之后,虽然每到王朝末期,国家会再一次出现分裂,但是每一个枭雄的最高理想几乎都是统一!


历史风暴


谁说没有分裂的?我们都说秦汉秦汉,其实秦汉之间夹着一个楚;而楚也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而是一个战国式的割据局面。只是因为这段时间太短,所以不被大家重视而已。秦朝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容易,但以郡县制改革六国旧有的制度,是非常难的。秦朝建立后,六国旧贵族一起在起义,韩信、项羽都是这支起义大军中的一员。

所以项羽只是“反秦复楚”而已,他并没有一定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等他掌权之后,也只是将秦朝短暂统一的天下重新分割为大大小小的国家。项羽想当的不是秦始皇,而是周天子或者说是齐桓晋文,如果项羽成功,中国历史也无非是由秦重新变成战国,而不是楚朝。

而汉朝呢?你也别以为汉朝一开始就跟秦朝一样是个大一统的王朝,同姓王分得不要太多!后来就爆发了七国之乱。汉武帝看不行了,开始推恩令,“战国”的局势这才渐渐平复。汉朝一开始名义上大一统,但事实上处于分裂,秦始皇的功绩其实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到汉朝才渐渐完成。


亚欧研究寮


周朝开国以后,施行分封制,诸侯国一百多个,春秋和战国时期,经过不断兼并,只剩下几个强大的国家,各国文字、货币等都不相同,生活习性也不一样,阻碍着各国交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中央集权,地方施行郡县制,这些措施促进了国家的统一。虽然秦朝很快被推翻了,但是统一文字等,对当时社会影响很大。

楚汉之争时,项羽搞分封制,想重新恢复到战国时候分裂的状态,不过项羽后来被刘邦攻灭,分封制没有搞起来。刘邦建立汉朝的初期,施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后来异姓王被逐一消灭后,制定了“非刘氏不得为王”的规则。这就从一定层面上消除了分裂的可能。


刘邦死后,刘氏诸侯王逐渐做大,到了汉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不过很快被平息,这样,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弱,无法与中央抗衡,随着社会发展,中央集权制深入人心,大统一思想根深蒂固。所以,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主流是大统一,也以此造就了多个世界级的大帝国。


对话历史


答题诸君已经回答很多,也给予我很多启发。予不才,也提点不成熟的看法。原因我归纳为几点:


首先,是群体思想\\意识形态上:“大一统”的理念在秦汉成型


我觉得所以秦以后不在分裂,观念才是最核心的。“大一统”的观念在秦汉时期的最终成型,直接影响了到以后三千年来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我们现在的国家何以能够团结而不分裂,原因也在于“大一统”的“中国”意识在全体国民心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这是最中国式“普世价值观念”。

一方面,先秦以前,中华民族内部的统一观念,只是一种思想倾向。真正的落实,是在先秦诸子时代的倡导和弘扬,而秦的横扫六合实现这一理想,第一次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也让人们看到了这种理想的现实可能性,这种前景——统一而不再各自征战——深入人心(参见黄朴民《秦汉统一战略研究》、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等著作)。

另一方面,在汉代,经过儒家特别是今文学派的大力弘扬,“大一统”的观念彻底成为 集体共识。公羊学大师何休在《春秋公羊传解诂》对《公羊传》里“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作出了最经典的阐发,弥补了早期“大一统”说的不足,以至于成为后世千秋万代所共尊奉的意识形态。(参看杨向奎先生《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前言》、于汝波《儒家大一统思想简议》等文),所以,据此可认为,意识形态上的统一观的深入人心才是最为核心的,它成了民族共同体心理积淀的深层结构,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以后的中国虽然也历经分裂的波荡,但总会有一种无形的惯性力量使得它总往统一的方向迈进,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世界史上,曾经有内陆农业型超级帝国,无疑例外到现代都走向分裂,唯有中国,是历史的特例。


其次,特定的地缘优势:地理环境及交流的频繁决定秦汉以后的统一意识


统一需要地理背景,分裂也要仰仗环境条件。从地理分布而言,中国的趋向统一化也是一种必然,秦汉之前已有这种倾向,秦汉的统一正是其必然的延续。就地理环境而言,中国是封闭型的、以大河流域为中心的聚集性结构,这就导致虽然历代征伐不断,都各民族都会以统一中原为政治上的最高诉求。古代中国处在东亚,大平洋以西,试俯瞰整个国土:西南是大川峻山,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西部;西北、东北、正北是大漠、高原和原始森林地带;东面、东南、南面则是大海所在。这种四周屏障的陆地空间,随着交流的衔接和频繁,必然会形成一个朝着统一方向的地缘结构,实现地理条件整体的统一性。(参看饶胜文《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宋杰《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等著作)。所以,秦汉的统一是这种地理条件日渐成熟的结结果,而不是偶然。再此之后,只要地理条件不曾改变,其统一的惯性就不会消失。

这是中国特色的地理环境。我们看世界文明史上的其余几个文明,其实不难看出,这些文明体中心,除了中国都生成在开放型的大河流域,民族迁徙成为必然,离心力及其突出,缺乏地缘条件上整体统一性。比如:古希腊是连绵不断的山脉阻隔出来的;曾经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其地缘结构是点状分布的,其统一难以维持长久。(参看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我者与他者》、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等著作)



最后,是外力力量的强有力支撑:秦汉军队建设与国防设施


先秦时期,即春秋战国时代,数百年“先军政策”,一改周王朝定下的“礼乐治国”理念,在军事上的实践、投入是前所未有的。

秦汉分别统一中国后,军事力量也得到统一。内战平息,敌人剩下西北边境上的匈奴骑兵。所以秦汉两代,都在军事力量上得到了更大的准备和完善。秦所以亡,本身不是因为军事力量不足,而是人心思离,这个历代都有公论,暂且不表。

汉代的军事力量历经“七国之乱”和不断的与匈奴作战,其实在军事力量上也足以保障王朝统一。我们都知道,秦汉特别是汉代,面对匈奴侵扰,军事部署一直在改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王朝对于车、步、骑、水四个兵种重新调整,施行新的编组,以至于汉文帝对匈奴作战时,史称“发车千乘”(参钱文子《补汉兵志》),最弱的兵种之一实际都已经强大。更值得一提的是骑兵,武帝以前一直偏弱,后来不断加强,足以在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战中“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


结论


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得秦失其鹿,汉定江山之后,“中国”呈现统一状态。所以即便后来西汉功败,人民依然“人心思汉”,统一的愿望如此强烈,光武帝刘秀在历史和人民的合力推动下,重新光复汉室,再造统一的中国。


更多原创有意思的答题,敬请关注敝号。感谢!

刘愚愚


秦国灭亡后为什么没有再分裂?如果不是秦始皇把各国王公贵族杀灭得相当彻底,秦亡后还真的有可能再分裂。

幸好西楚霸王项羽傻缺没风光多久就被老刘给干翻了。如果按项傻缺的思路,各地封王,自己做个王中之王大霸王,其实用不了多久就会诸侯割据烽烟四起的。


老刘干翻楚霸王,一开始也是用分封制,只不过异姓的功臣大佬变着法子给灭了,各地建国封王的都是自己的子子孙孙。这这样还是不行,没多久八王之乱了,这些个子孙后代也一点不省心,都想弄个皇帝当当。咋办呢,分封改分荫,毎个王的娃儿们把家产分了,娃儿的娃儿们,再把家产给分了。这样子一来,就没什么大的地方政府了。然后再设立州郡县,皇帝老子来派官,这其实是回到秦始皇的思路上来了。

于是乎刘秀起兵时,已经比较穷了。等到了东汉末年,同样是龙子龙孙的刘备童鞋,更是穷到卖草鞋了。要不是自己整出些动静来了再自报家门,谁认得他这么个刘皇叔?


小市民的茶余饭后


好问题!

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区区十五年后,秦朝又被推翻,按理说,分裂的因素仍然存在,六国原来的残余力量,如楚国的项梁等,完全可以利用秦末乱世,东山再起,重新回到战国时代。

然而却没有,不但没有分裂,而且秦之后还出现了一个大一统的汉朝。对于一个经常“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国家来说,这确实难能可贵。

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想想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每次大分裂的原因只有一个,出现地方军阀。



而秦朝统治的十五年,通过各种手段,大大削弱了地方的力量,把分裂的因素降到最低。郡县制是一把利器,地方官员完全服从于中央;统兵,调兵权分离直接剥夺了地方官员的军权,调兵权归皇帝;对于原六国贵族盯的很紧,直接把有可能造成威胁的人迁到咸阳附近,便于监控。



以上这些措施,从军事和权力上把国家分裂的危险降低了,实际上,最厉害的还不是这些。“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才是关键,秦朝建立以后,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焚书坑儒统一思想,这些国策在秦始皇铁腕手段下推行的十分成功,短短十五年完成了新旧代替。这些措施在思想文化上,把分裂的可能降到最低。



所以,秦朝最后尽管灭了,但留下的是一个半成品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大一统的王朝,这样的王朝,接手即可经营,客源稳定。

所以,从国家统一这一点来说,无论怎么形容秦始皇的伟大都不过分。假如秦朝不是十五年而亡,再给这个朝代50年的国祚,会是什么样子。

言归正传,秦末战乱后,国家没有分裂反而出现大一统汉朝,主要原因是: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这种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威力无比。

各位看官有何高见?本人洗耳恭听!


文史观察


秦灭亡后国家没有分裂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下面这几点:

1、秦始皇武统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郡县制,再没有诸侯国了。接下来,他又统一文字,统一思想(焚书坑儒),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举措,往日的国与国之间再无隔阂。还有就是他把昔日诸侯国的望族,富人举家迁去咸阳,造成那些曾经的国家精英阶层缺失,无力分裂。


2、秦亡后,统治中华大地的是千古一帝(刘邦)。他是走在历史最前沿的人,有魄力,有能力保持国家的统一。再说,以前的诸侯国因亡国痛恨秦。现在改朝换代了,他们冷眼看秦灭亡,幸灾乐祸,不会没事找事闹什么独立。

3、老百姓厌烦了战国时期的连年烽火,喜欢上了太平日子。这就是民意不可违,你说对吧?


不要以为我胡说


后面那个“秦国”应为“秦朝”或者“秦帝国”,这里必须要纠正一下,秦国统一六国后建立秦朝,这点必须分清楚。

说到底,还是皇权的集中致使没有再分裂。项羽等人想复辟分封制,重现春秋战国,这儿出现了短暂的分裂,典型就表现在疆土上。刘邦到汉武帝之间朝廷一直在为分封制困扰,这儿的分裂更多是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上。而汉武帝通过一系列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使皇权得以集中,真正实现了大一统,自此不再分裂。一起来看看这个过程:

秦汉之间还有一段时间是著名的楚汉之争。在前期贵族项羽占了优势,呈一边倒形势压倒了刘邦,奉行“计功割地,裂土封王”。于是他率先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这段时间有点像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不过没有持续多久,流氓刘邦就反败为胜,霸王自刎乌江,刘邦摇身一变成了开国皇帝。说起刘邦能胜,与一大因素分不开,即许诺封王。比如英布为淮南王,张耳为赵王,吴芮为长沙王,臧荼为燕王等七个异姓诸侯王。

最后刘邦是成了皇帝,统一了全国,但只是在疆土上统一了。而且后期异性王反叛,光镇压也够他累的,在他镇压的同时,又分封同性子弟为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后又爆发了著名的“七国之乱”。这就足够让皇帝忧心忡忡了。

等到汉武帝上位后,颁行推恩令、设置中朝、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开创察举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等,使得皇帝的权利集中起来,分裂就到此戛然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