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級考試有哪些「聽力」解題技巧

四六級考試聽力是很多學生的老大難問題,你在為聽力而煩惱嗎?不妨看看這篇《聽力解題技巧》!

​​最新改革後的四級考試聽力部分分為三個Sections,Section A由3段短篇新聞構成;Section B是2篇長對話;Section C 是3個聽力篇章。​

四六級考試有哪些「聽力」解題技巧


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一些聽力解題技巧:

短篇新聞

短篇新聞3段,每段大約有150個單詞,一共有7道試題(Questions 1~7),較短的兩段新聞每段後面 有2道選擇題,較長的一段新聞後有3道選擇題,佔卷面總分的7%。

(1)要多聽,多輸入。練好聽力非一日之功,絕不能有僥倖心理,絕不能僅靠考前突擊、臨時抱佛 腳來搞定。從即刻起,你需要每天至少聽半個小時的英語新聞或者閱讀1個小時左右的英文報紙、雜誌等 來培養語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適應期,剛開始由於聽不懂,可能會非常痛苦,但不要心急,隨著時 間的推進,慢慢地你聽懂的部分會越來越多。但是,你必須要堅持,時間久了,聽得多了,耳朵和大腦 就會自動組合意群了,聽懂就不在話下了。

(2)要多看CCTV1(中央電視臺)或CCTV9(央視國際頻道)。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考生平時要多了 解國家大事,關注國家最新政策和社會新聞,這都是有助於大家做題的。

(3)注重詞彙的積累,如:新聞專業用語,重要人名、地名等。

四六級考試有哪些「聽力」解題技巧

四六級考試有哪些「聽力」解題技巧



長對話

長對話2組,一共有8道試題(Questions 8~15),佔卷面總分的8%,一組對話有10個回合左右,每段 對話後各有4道選擇題。

對於聽力長對話,考生應始終牢記:不要奢望將其內容一字不落地完全聽懂並且記住。因為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用母語對話,這也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同時也是不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需要掌握自己關心的信息,而在聽力考試中,我們則只要抓住關鍵的命題點。下面我就簡單 介紹一下聽力長對話的應試策略。

聽音前,儘可能地把4道試題的選項瀏覽一遍,根據選項猜測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提問方式。聽音時, 迅速抓住與選項及所猜測問題有關的關鍵詞,速記有關內容或者在選項後面做記號,如:在有可能成為 答案的選項後面畫√,在絕對沒有可能成為答案的選項後面畫×。聽清問題,修正猜測問題,做出正確選擇。

另外,在長對話中,由於問題不止一個,為了防止聽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考生在聽的過程中, 參照各題的選項來做一些簡要的筆記是很有用的,特別是聽到數字、時間、年齡、地點等關鍵詞時。

長對話一般採用男女兩人日常對話的形式,字數為200~300單詞,涉及的是一個“面”。它有一個 “中心議題”,中心議題正是該“面”的凝聚點,對話雙方都是圍繞這個凝聚點展開話題的。

按題材分類,長對話主要有社會生活類、人物故事及歷史類、科普知識類和文化教育類等。按照題 型分類,長對話中主要包括細節題、主旨題和推理判斷題,其中細節題佔多數,命題點常常是對話中所談論的某個時間、地點、原因、事件等。

當然,題目的正確選項與對話內容中的某些字詞完全相同的情況極少出現,細節題的正確答案主要以對話細節的同義轉述為主,即正確選項不再是對話中某個細節的 再現,而是換了一種形式來表達。因此,考生即使聽懂了對話中的某個細節,還得注意它的其他表達方 式,比如近義轉換、句型轉換等。

主旨題和推理題在長對話中所佔比例較小,每一套題中可能涉及一兩 題。推理題是相對較難的一種題型,需要考生對某個細節有深層次的理解。由於推理不是憑空進行的, 而是建立在細節基礎上的合乎邏輯的推斷,因此考生必須捕捉對話的細節,及時做筆記,還要結合問題加以分析,才能選出正確的答案。

四六級考試有哪些「聽力」解題技巧

四六級考試有哪些「聽力」解題技巧


聽力篇章

聽力篇章一共有10道試題(Questions 16~25),其中包括三篇短文,每篇短文之後可能會有3~4個 選擇題,佔卷面總分的20%。

此處提醒各位考生注意,這項試題的分值是每個2分,與閱讀理解部分的選 擇題分值相同。聽力篇章部分的試題除了要運用上面提到的長對話的解題技巧外,平時還應加強閱讀訓 練,並在考試中運用閱讀的一些技巧,比如在聽的過程中注意判斷哪句話是主題句(topic sentence)。

在書面閱讀中,主題句一般在開頭的位置,因此在做聽力的時候就應該特別注意聽開頭句。主題句常常對 整個篇章的內容起概括和提示的作用,是說話人所談論的中心話題。再有,結尾處往往涉及建議、決定 或某種行為等,它對整個篇章起總結的作用,也是我們要聽的重點。

小貼士:寫作和聽力的答案都要塗寫在答題卡一上,四級考程上明確說明,聽力錄音播放完畢後, 立刻收答題卡一,也就是說考生聽完錄音後並沒有塗答題卡的時間,所以各位考生必須邊聽邊塗卡。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