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基金規模縮水 機構靈活推動轉型

今年以來,槓桿效應明顯的分級B普遍遭遇大跌,分級基金整體規模持續縮水。業內人士表示,在存量分級基金轉型或者清盤後,分級基金將退出市場。

分級基金規模縮水

今年5月實施的資管新規要求,公募基金不得進行份額分級,不符合要求的分級基金就要在延續期內(2020年底)進行終止或轉型。而早在2017年5月1日,為進一步規範市場,分級基金新規就把投資者參與門檻提高到“30萬元證券類資產”。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週末,市場有存量分級基金132只,總規模1072.9億元,較年初縮水約21.78%,其中有20只為規模低於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同時,分級基金的場內流通份額39.88億份,較年初的45.94億份縮水13.19%。

受權益市場下行影響,分級A和B今年以來淨值收益分化明顯。其中132只分級A中有129只取得淨值正收益,其中有37只淨值收益率在5%以上,相比之下有127只分級B的淨值收益為負,淨值跌幅超過50%的有73只,其中成長B級以87.2%的淨值跌幅位居第一。

引入投資者完成轉型

按照基金轉型生效日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9只分級基金轉型,同時也有部分產品選擇清盤,如今年11月3日銀河基金公告,銀河滬深300成長增強指數分級的最後運作日為2018年8月30日,清算程序接近尾聲。而據證監會信息,日前還有逾10只產品正在申請變更註冊。

這意味著,在存量分級基金轉型或者終止後,分級基金將退出市場。在轉型難度方面,市場有觀點稱,分級基金轉型議案提出後需召開基金持有人大會,在人數不夠情況下,難以滿足投票要求。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並不會形成實質阻礙。“理論上會存在這個可能性,如要求到場的投票人數超過50%,但現實操作中問題不大。”某資深市場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持有存量轉型基金的更多是機構投資者,基金公司為了完成產品轉型,一般會讓關係好的客戶機構買入,表決之後再賣出即可,一般都能完成投票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資管淨值化轉型與二級市場持續震盪趨勢下,短債基金備受關注。某公募固收基金經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當前市場風險偏好處於低位,淨值化轉型會使得低風險配置產品供給不足,同時更缺乏高收益產品,策略配置型的短債基金會是不錯的替代選擇。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