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起源是什麼?祖先是誰?

liguanyao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

彝族主要分佈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彝族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北來說、南來說、東來說和雲南土著說等

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北來說。據漢文和彝文歷史資料記載,彝族先民與分佈於西部的古羌人有著密切的關係,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大約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南)兩個區域。在這些地區居住著稱為"邛都"、"昆明"、"勞浸""靡莫"和"滇"等從事農業或遊牧的部落。根據彝族的歷史傳說,其祖先在遠古時代居住在"邛之滷",後來才南下到"諾以"、"曲以"兩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寧河流域)。

大約在公元3世紀以後,彝族的先民已經從安寧河流域、金沙江兩岸、雲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漸擴展到滇東北、滇南、黔西北及廣西西北部。由於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後,曾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後裔就有許多成為了今天的彝族。貴州古彝文典籍《西南彝志》中就有許多關於"濮變彝"的記載。同時,古代彝族居住的地區,又分佈著彝語支的其他許多部落。因此,彝族在歷史上的名稱十分複雜。

大約在2000多年前,彝族先民已經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據彝文典籍記載,

彝族的祖先"仲牟由"有6個兒子,這6個兒子就是彝族尊稱的"六祖"。"六祖"為武、乍、布、默、糯、恆六個支系的祖先。

根據貴州彝族水西土司安氏世傳的父子連名譜系,自仲牟由至清康熙三年(1664年)的水西土司安坤,歷傳85代,由此上溯,"仲牟由"約為戰國初期人。六祖分支標誌著彝族先民由氏族、部落走向部落聯盟階段。

大約在公元前二、三世紀,居住在雲南滇池周圍的彝族先民已開始進入階級社會。漢初,在滇池地區(原"滇國"領域)設益州郡,彝族先民為"滇王"所統治。公元8世紀,在雲南哀牢山北部和洱海地區出現了六個地方政權,史稱"六詔"(六王)。其中"蒙舍詔"的首領皮羅閣在783年統一"六詔",建立了以彝族為主體,包括白、納西等族在內的"南詔"奴隸制政權,並由唐朝冊封為"雲南王"。同一時期,在貴州彝族地區也出現了"羅甸"等政權,總稱為"羅氏鬼主"。

公元937年,封建制的"大理政權"取代了由於奴隸和農民起義而崩潰的"南詔",從此,雲南彝區開始走向封建制。13世紀後,"大理"、"羅甸"相繼被元朝征服,並在這些地區設置路、府、州、縣和宣慰司。元末,雲南許多彝族地區封建地主經濟迅速發展,但在一些地區領主經濟和奴隸制殘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明代,在彝族地區兼設流官、土流兼治和土官三種官職,對彝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起了十分顯著的促進作用。清代實行"改土歸流",加強了對彝族地區的直接統治,從而使大多數彝族地區的領主經濟解體,封建地主經濟進一步發展。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廣大的彝族人民也深受苦難,鴉片在彝區大肆氾濫。涼山彝族奴隸主利用鴉片換得大批槍支、白銀,有了槍支,他們又進一步向四周擴展勢力,擄掠各族人民為奴隸。由於有了槍支,彝族內部的冤家械鬥日益頻繁,使廣大彝族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許多彝族被迫背井離鄉,向安寧河以西至麗江地區遷移。

為反抗剝削壓迫,彝族人民在歷史上進行過多次英勇抗爭。特別是近代,彝族人民的反抗鬥爭匯入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洪流。清咸豐年間哀牢山彝族李文學領導的起義聲勢浩大,影響深遠,堅持鬥爭達23年之久(1853--1876年)。19世紀末,金平、元陽等地彝族、哈尼族人民曾多次聯合反抗入侵中國邊疆地區的法國侵略者。滇南的彝、漢各族人民,曾多次反對法國侵略者修築滇越鐵路。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蒙自爆發了彝民楊自元帶頭火燒法國"海關"的事件。辛亥革命和護國運動中,許多彝族志士參加了推翻帝制的鬥爭。1913年至1916年間,在涼山州的冕寧、越雟一帶爆發了彝族人民反抗奴隸制度的大起義。由於起義的高潮在1914年,這一年為彝歷的虎年(彝語稱虎為拉,稱年為庫),故史稱"拉庫起義"。

1927年,蒙自縣五六百漢、彝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號,並在山區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35年至1936年,紅軍一、二方面軍兩次經過彝區,在滇東北、滇北和涼山彝區宣傳民族政策,受到廣大彝族人民的擁護,許多彝族優秀兒女參加了紅軍。在冕寧,紅軍打開了監獄,放出了"坐質換班"的彝民。冕寧拖烏彝族果基家頭人小約旦在黨的民族政策感召下,與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按照彝族的傳統習俗在冕寧彝海結盟,使得紅軍順利通過了彝區,取得了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勝利。劉伯承還將"中國夷民紅軍沽雞(即果基)支隊"的紅旗授予小約丹,鼓勵他們組織游擊隊反抗國民黨統治。紅軍播下的革命火種在彝區廣泛傳播,人們懷著對紅軍的敬意和思念,珍藏著紅軍留下的紅旗、用過的物品,許多彝族還將這一年出生的兒女用紅軍來命名,如"紅軍惹"、"紅軍嫫"。

在解放戰爭中,路南圭山和彌勒西山彝族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遊擊武裝和革命根據地,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英勇的鬥爭。滇南、滇東北、滇西和涼山等地的彝族與其它民族人民也建立了游擊隊,為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順利進軍,解放上述地區作出了貢獻,許多彝族人民的優秀兒女在革命鬥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雜趣雜論


彝族是我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但對於彝族的祖源一直都是眾說紛紜,由於時間過於久遠,對於茫昧的遠古,我們追源也顯得如此困難。


民族並不是種族的人們共同體,也不是部落的人們共同體,而是一個歷史上形成的人們共同體。

值得一提的是,彝族是有著自己獨立的語言和文字的民族,並且,彝文的歷史十分古老,產生年代在四五千年之前,是與甲骨文有著同源的古老文字,因此,較之其他無文字記載的民族相對又有些溯源的優勢。

彝族的起源,如今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西南彝族土著說,一種是北來說。

西南彝族土著說

土著說主張彝族是自古以來就生活在西南地區的,他們沒有經歷大規模的根本性的遷移或者說是滅族程度的災難,他們自古就紮根在祖國的西南部。若真從土著說來看的話,自古到底有多古呢?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中國最早出現的人類,其化石便是在西南彝族地區發現的,也就是說,遠在地質年代的更新世初期,西南彝族地區便已有“居民”居住了。

北來說

北來說則認為彝族是由從西北部的古羌人遷徙化來的。

據《貴州通志•土司志》引《羅鬼夷書》說:“一世孟赾自旄牛徼外,入居邛之滷。”

孟赾:希母遮,傳說中的彝族先民名稱。邛之滷:大雪山之麓。

據說,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彝族祖先到達邛之滷後便遭遇洪水,於是,他們便南下到金沙江兩岸地區,進入西南地區,也就是如今彝族的祖先。


民族,便是論語言,論信仰,論風俗,雖其無形可見,然而其為力甚大。

從語言學、考古學、和名族學三個方面,彝族和古羌人可能確實存在著某種承接關係。

  • 1.語言學:

《後漢書•西夷傳》中記載了三首古羌人的詩歌,其中有20多個詞彙與彝文完全相同。而且提到彝文,目前民族史學界普遍的看法是, 認為古羌人是構成今天分佈於藏彝走廊地區藏緬語民族的一個共同祖源。

  • 2.考古學:

洱海地區出土的“斷線壓紋陶”、“雙孔半月形”石刀,與西北部的出土的古物極其相似,金沙江中流出土的“小孩甕棺”的型制與西安半坡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如出一轍。


  • 3.民族學:

在民俗方面,彝族與古羌人似乎也有著不淺的淵源關係,在此,飛揚舉兩個方面的例子說明。

1.火葬

火葬是古羌人的一種傳統葬俗,而彝族在古代時葬禮也普遍實行用火葬。

2.獨特的命名方式

古羌人有著一種十分特殊的命名方式,兒子的名字當中必須得有一個字是父親的名字中的一個字。如《後漢書•西羌傳》中記載的世系名:滇良—滇吾—東吾—東號。而彝族在歷史上也使用這種命名方式,如彝族建立的南詔國時期。


不過,對於彝族祖源,除了上面兩種,現在還有一種說法,即土著說和北來說的“結合版”,認為是從西北南下的古羌人到了西南部,再與當地彝族地區的土著人相互融合,後又經過歷史社會的發展,衍變成如今的彝族。

說完祖源,再來說說彝族的祖先,飛揚接下來的答案可能會讓大家吃驚。

第一個是:葫蘆。

葫蘆是祖先?這話怎麼說呢?

其實我國的56個民族中有很多民族都有著“人是從葫蘆裡出來”的神話傳說,有著“伏羲是葫蘆的化身”的說法,但是,單單獨有彝族把葫蘆掛在胸前,並說“葫蘆是彝族的祖公”。在雲南哀牢山彝村摩哈苴遺存的“祖靈葫蘆”,是從遠古流傳至今的寶貴文物。


第二個飛揚想說的祖先:希慕遮。在彝族最早的文字記載中,最原始的是哎氏民族。哎哺氏的希慕遮想必是彝族最為熟知的祖先了吧。

據《西南彝志》載:彝人始祖希慕遮自大渡河以西地區,從岷江上游沿江而下,遷入成都平原。

彝族是祖靈崇拜最厚重的民族,為了追懷他們的始祖希慕遮,至今仍舉辦盛大而神聖的祭祀大典。

祖先其三:阿普篤慕。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六祖時代”的開始。相傳阿普篤慕與實、勺兩家的3個姑娘結婚以後,生有六個兒子,古彝文典籍稱生慕雅切、慕雅考、慕雅熱、慕雅臥、慕剋剋、慕齊齊,而這六個兒子就是彝族尊稱的“六祖”,分別為武、乍、糯、恆、布、默六個支系的祖先,這大約是在前8世紀~前220年,也被稱為“西南夷”時代。

堅強而偉大的民族

彝族,一個擁有著幾乎與漢族差不多甚至可能更悠久歷史的的民族,她定是擁有著極強的堅韌性和自身獨特的發展方式,新中國成立前後,她為著民族團結和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參考文獻:《彝族簡史》《中國文明源頭新探—道家與彝族虎宇宙觀》劉堯漢,

青花瓷一般製作精美卻又色澤淡雅,青銅器一樣體量厚重而又造型獨特,這是飛揚看到的歷史,願與你一起共賞。


歷史飛揚


彝族的祖先是誰,這恐怕就難以考證了,但彝族的起源,這還可以有個大概的考證和推測!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族群一直不停的在對外輸出和擴散著血緣,這就是古羌人!



古羌人的對外擴散,對中國各民族的產生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或許可以假設,彝族的形成,與古羌人的南遷有關!

古羌人發源於青藏高原東部,如今甘肅南部的眾多史前文化,便是古羌人的遺存,如甘肅馬家窯文化。

大約在公元前四世紀左右,古羌人開始南遷,這一支南遷的古羌人,在後來的歷史文獻中,被稱作是氐人,隨著氐人的南遷,石棺葬的習俗由北至南,經岷山一帶後傳入川西南,滇西北,以及西藏東南地區。

後來,有一支氐人從茂縣營盤山南下成都平原,並建立燦爛輝煌的三星堆文明,這一支氐人就是後來的古蜀人蠶叢氏。

近年來,網絡上有說法,說三星堆與彝族有關,具體有沒有關係,個人並沒有做有關考證,暫且假如這個說法為真,那麼也可以看出彝族與古羌人的關係。

再一個,從生活習俗上來說,據《呂氏春秋·義賞》載:“氐羌之虜也,不憂其繫累,而憂其死不焚也。”也就是說,羌人的習俗是人死後進行火葬,而在大涼山地區的彝族,曾經同樣流行使用火葬對逝者進行安葬。

因此,可見彝族與岷山一帶的羌族是有文化上的相同之處的。

只不過呢,如今岷山一帶的羌人,與氐人又有所不同,二者雖都是發源於青藏高原東部一帶的古羌人,但二者離開河湟谷底南下的時間卻不同!

我們並不知道歷史上到底有多少批古羌人,分了多少次南下,但公元前四世紀氐人南下與後來漢晉時期的羌人南下是規模比較大的兩次。

但由於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就活動的在滇池、邛都這兩個區域,可見其族源,必定與公元前四世紀南下的氐人有關。

氐人流行石棺葬,後來由於羌人南下,川西地區火葬逐漸取代石棺葬,因此,彝族受羌人影響也是正常。


Mr與川


彝族源於古羌族,而古羌族源於伏羲,伏羲源於華胥古國,華胥古國源於弇茲玄女部落聯盟。

彝族是古羌族與西南少數民族融合的結果,其主體源於古羌族,最早為弇茲玄女部落聯盟。

伏羲,地域,甘青寧及陝西西部西南部,隴原周原為核心區域。

女媧,地域,陝東部東南部及晉中南,晉南及華山周邊為核心區域。

華胥,地域,陝甘寧晉及青蜀蒙部分地區,驪山周邊為核心區域。

弇茲玄女,地域甘青寧陝及蒙蜀部分地區,祁連山及合理龍首山為核心區域。

先說下上古傳承

河北人:燧人,共工,后土,蚩尤,夸父。

山東人:太皞,少皞,皋陶,伯益,后羿。

甘陝青寧晉人:弇茲,華胥,女媧,伏羲,神農魁隗,神農炎帝,軒轅,炎黃嫘祖,大禹。

太皞崇拜太陽、鳥,最後搞成龍。

伏羲蛇身(蛇紋身)八卦(龜)崇拜。

三皇五帝夏

燧人在河北,燒陶萬年前;華胥在陝西,生伏羲成紀。

女媧葬洪洞,炎黃源氐羌;堯舜禹晉地,夏建都晉南。

女媧伏羲源西北;

伏羲生於甘肅,甘肅有大地灣遺址。女媧陵在山西。華胥陵在陝西。

楚帛書《創世篇》說:雹戲“乃娶子之子曰女皇”。

《帝王世紀》說:“伏羲生於成紀”,即今天水市。

《隋書·地理志》河內郡濟源縣有“母山”,即王母山。

北宋《新定九域志》:孟州有“皇母山,又名女媧山,其上有祠,民旱水禱之。”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太行山,一名五行山,亦名王母山,又名女媧山”。

女媧的陵墓古史也有記載,山西洪洞,也有說山西芮城的,也有一些其他說法。

《楚辭·天問》載:后羿“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王逸注:“洛嬪,水神,謂宓妃也。”

這位洛水之神“宓妃”即伏羲女媧氏之女,說明伏羲女媧氏與陝西北洛河洛商洛地區有著密切的關係。

從以上文獻記載可以看出,女媧氏的活動地域,大體是陝甘寧晉的廣大地域。

《左傳·昭公七年》說:“陳,大皞之墟也。”“陳”在今河南淮陽縣一帶,顯然,太皞是與伏羲同時代的東夷首領,太皞與伏羲是兩個人。

考古發現的山東北辛及大汶口文化等可能就是伏羲女媧部落後裔從陝甘向東遷移後的文化遺存(也可能為東夷太皞時期文化遺存),其傳說均為伏羲女媧族後裔陝甘帶去的(也可能是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稷下學宮爭鳴時流傳下來的。諸子曾經一度把齊國地名等對應過大九州,所以,山東境內有很多全國各地的上古傳說及地名)。

炎黃源西北

炎黃是傳說人物,居最早的史書記載是西北人。

《國語.晉語》《史記》:炎帝以姜水成,黃帝以姬水成。

目前的說法是,姜羌一體,姬氐同源。

據傳黃帝築涿鹿城,有可能定都涿鹿。但目前的石峁城與山海經崑崙城的描述重合度非常高。黃帝建立的是非常強盛的王朝,其國都理應有一定規模的。

河南的是顓頊和火正重黎,與炎黃無關,那個有熊的說法更是後世腐儒附會編造的。

另外,西北的還有如下人物:

華胥伏羲女媧神農軒轅大禹周秦,都是西北人。

華胥陵在陝西,伏羲故里在甘肅,女媧陵在山西。神農炎帝陵廟在陝西,黃帝陵廟在陝西。

大禹部落源於部落源於隴西,遷居黃河壺口瀑布附近,定都晉南。


用戶1789621402868715


作為一個長期從事民族歷史文化研究的人,我想我對彝族的歷史還是比較瞭解的,在這裡我想說說一些我個人的推測。

當然,在開始闡述之前,我先跟大家說好,我下來所說的有些內容是沒有文字記載的,是無法考證的,它們只是彝族人民口口相傳,代代相傳的故事,所以不具備真實的研究價值,也不代表我所闡述的觀點是真實的事實,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推測罷了。

如果大家認同我的說法,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大開腦洞,去追尋、推測彝族的起源吧。

序言

每個人的來歷只有自己才會最清楚,每個部落的來源只有部落自己才會知曉,每個民族的起源也只有這個民族才會知道。

但是,一個民族的文明文化的傳承需要用文字來記載,沒有文字的民族要麼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要麼同化在交匯的浪潮裡,別無選擇!

彝族,也不會例外。

也幸好,彝族有文字。

從可考證的文字記載中可以得知,彝族的文字大約形成於公元13世紀。

那麼我們的問題來了:

在沒有形成文字以前的彝族來自哪裡呢?他們屬於什麼部族呢?來源於哪個民族呢?

這,在有文字記載的書籍中已無可考證之書。

但我一直認同彝族起源於古羌人的這一說法。

因為我知道一個沒有記載於書籍,但在彝族人民之間口口相傳,世代相傳的故事!

請大家注意,這個故事雖然無法考證其真實度,但這個故事是我們今天腦洞大開的關鍵,是聯繫幾個風牛馬不相及的歷史片段的橋樑。

下面,我們先說可靠的歷史記載傳說:

古羌人遊弋

在6000—7000年前,住在我國西北河湟地區的古羌人,開始向四面發展,其中的一支向西南方向遊弋移動,到3000多年前,這支向西南遊弋的古羌人沿金沙江,在安寧河流域的邛都和普渡河流域的滇池定居。

從這段文字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如今在大小涼山和雲南滇池附近的彝族人有可能是這支古羌人的後代。

請大家記住,不是肯定,而是有可能。

那麼問題來了,這支在遊弋的古羌人,從7000年前開始遊動時,到3000年前紮根於邛都滇池之間的近4000年的時間他們究竟生活在哪裡?都幹了些什麼?

這無籍考證。

我們再來看看這段記載:

廣漢三星堆

從1929年開始,在四川省距離成都40公里處的廣漢市西北鴨子河南岸,發現了一座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佈點所組成的一個龐大的遺址群,後來被命名為三星堆遺址。

該遺址分佈面積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曆史,遺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續近2000年。通過人們不斷的探索,科考人員發現,三星堆的文化和文明從成都平原延伸到了渝東地區和陝南地區。

迄今為止,三星堆遺址的文化與文明,與長期以來歷史學界對巴蜀文化的認識大相徑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科考人員估計,它應是中國夏商時期前後,甚至更早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並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繫。

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三星堆文明發展存在的時間和古羌人消失的那段時間大概在同一時間段,有許多吻合的地方,我們可以猜測三星堆文明有可能是古羌人發展出的文明。

請大家記住,不是肯定,還只是可能。

這裡,我們的問題也來了,那些創造和發展了三星堆文化與文明的人到底去哪兒了?他們為何消失不見,沒有文字記載可以考證呢?還有他們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這也無籍考證。

我們再來聽聽這段傳說故事:

傳說故事

世代口口相傳,彝族人民的祖先生活在一個廣闊無比的平原地帶,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那裡有先進發達的生產技術,那裡有豐厚底蘊的文化歷史,生活在那裡的彝族人民安康快樂,幸福美滿。

突然,有一天,來了一夥強大的外來人,他們如同戰爭機器般,燒殺搶掠,兇殘無比,為了爭奪資源、土地,他們殺人放火,四處追殺善良的彝族人民,許許多多的彝族人被殺死了,整個平原大地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為了避免被滅族的下場,在彝族智者的引領下,剩餘的彝族人民開始了千里大逃亡。

翻山越嶺,穿林過河,在這夥強人的追殺下,無數的彝族人死在了逃亡的途中,最後,連僅剩的彝族人都被這夥強人圍困在一座陡峭的懸崖上,無路可逃,面臨者滅族的危機。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山頂上長有密密麻麻的蘭草,在智者的教導下,他們把蘭草編成了長長的草繩,捆吊在懸崖的一側,順著草繩爬下懸崖,最終逃出生天,躲進大小涼山的深山叢林,逃過了被滅族的危機。

這些彝族人民在逃出生天後,一直感恩蘭草對他們的救命之恩,從此以蘭草祭拜先祖,用蘭草祭祀鬼神,以示對蘭草的感恩和尊敬。

通過這個傳說,我們是不是可以推斷,彝族人不是世代生活在大小涼山的土著居民,肯定是外來的民族。

請大家注意,是肯定,不是有可能。

那麼,我們的問題也來了,這些彝族人到底是來自哪裡的?他們是由什麼民族遷徙演化而來的?

最後的問題

這三個歷史片段沒有任何的關聯記載,也沒有任何的聯繫傳說,但不妨礙我們腦洞大開,發揮我們的想象力,腦補一下,來補充一下彝族沒有文字記載的那段歷史時段。

我們可以想像和推測一下:

彝族人傳說中祖先生活的大平原是否可以是如今的成都平原?

彝族人傳說中的先進技術和文化文明是否可以是三星堆文化文明?

我們還可以再進一步的想像和推測:

沒有文字記載可考證的三星堆文化和文明是否來自於古羌人?

而遊弋的古羌人在沒有文字記載可考證的那段近四千年的時間裡,是否是在打造三星堆的文明和文化呢?

最後,我們把遊弋古羌人和三星堆這兩個歷史片段通過彝族人民的傳說故事聯繫起來看一看,再腦補一下,我們是否有什麼發現呢?

呵呵,我只能說到這兒了,畢竟這都是沒有可考證的,只是我的一點推測想像罷了,如果我強行聯繫起來,肯定的說這就是彝族人的起源的話,肯定會被許許多多的人罵死噴死的,因為很多人認為文明高度發達的三星堆文化怎麼可能是彝族人先祖創造的呢?

在最後我再說一句,彝族的祖先若要細化到具體的某人的話,我可以肯定的說那是無法知道的了,因為沒有文字記載可以考證,只能大概的推測祖先屬於哪個古民族。

說彝族祖先是項羽,那多半是無稽之談!

但是你有時光機的話,可以穿梭到過去找項羽對話,也許項羽可以承認自己是彝族的祖先,呵呵,這是開個玩笑,請大家見諒。

其實,

我們可以想像的很多很多。

想像,給了我們夢想,

夢想,給了我們動力,

動力,使得我們進步,

而進步,會使我們文明!


石丘故事


彝器就是現代人說的青銅器紋樣邊飾繁雜的器皿。

彝族戴一角翅起青布纏頭的喪冠,喪與商近音,從而商朝貴族哀喪式顯現出來。

習性歃血為盟,歃血具血祭痕跡,血祭尚鬼神,商朝尚鬼神符合。

居雙重帝王房簷式房屋,除其族外無人敢用此簷式房子。

唐朝前中塬人向西南遷,唐後向東南遷。

商祖先應是炎黃大戰時九彝人群,歸火神祝融的部落分支,因堂屋在長明灶火的堂火。堂火不是灶火.也不是旺火與社火,而是永不息的火。

九夷又同共工通婚,共工為水群,水與土和為泥,女媧摶的土是泥,因而水造器,彝為銅器,禹鑄鼎由九夷人群製造,再下傳於楚越人,而刑天使兵器神,是五帝時期彝造器刑天用的。

共工水.祝融火.炎土.刑天金.黃帝木。

再溯就燧人有巢神農了,再溯就伏羲女媧了,再溯就夸父后羿了,再溯就玄黃混沌了。混沌再前玄黃洪荒以前不再溯。中國史由此決定的。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