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道德经》?里面包含多少现代科学原理?

能量平衡


读了近百本关于《道德经》的解读本,我所认可并至今依然反复在读的只有培真(已故)的《超凡入圣——中国道家大智慧》和 台湾萧天石(已故)的《道德经圣解》。十年前我将培真的书推荐给我的老师、道家修炼者欧阳伯,他几乎将这本书翻烂了,当然他比我理解和践行得更加深入。培真的书主要从气功和养生角度解读《道德经》,而萧天石则从哲学和养生角度去解读,而且是文言文写的,语言非常优美。后来广泛接触现代物理学尤其量子力学科普,才知道许多西方的物理学和科学思想家大多也从《道德经》中汲取灵感,例如,玻尔的“互补原理”与《道德经》有关;戴维·玻姆的全息论、分形理论与《道德经》有关;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与《道德经》有关;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就是一本直接探讨现代物理学与传统东方神秘主义(包括道家与佛学)之关联意义的在西方备受好评的书;欧文·拉兹洛的系统哲学思想也与《道德经》有关……我甚至怀疑,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时的灵感也直接来自《道德经》,因为《道德经》是全世界第一本朴素的辩证法和哲学意义的“相对论”。这说明什么?说明科学在接近“大统一理论”或宇宙终极本体论解析时,必然“邂逅”和回归到最传统的东方神秘主义哲学的“一元论”——老子“无中生有”的道或释迦“缘起性空”的“缘起”。这是我从现代物理学再返回《道德经》和佛学,并“打通”科学与传统东方神秘主义哲学这两者之“任督二脉”后,而最终领悟的结果。——马丁林,2018-12-07晚于家中


马丁林2


为读巜道德经》,我曾购买过许地山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道教史》。

该书作者是近代知名度极高的文学家,其作品《落花生》被收进中学的语文课本。许本人笔名曰落华生。《道教史》是中国人自己写的道教发生、发展历史的第一部历史的先驱性著作。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国内外研究道教的起始时期至发轫(发展)时期。傅勤家在之后著的巜中国道教史》道教学术研究中,标志着道教研究已经成为了独立研究对象。

从以上的研究发现:《道教史》研究中,用功最勤的部分,是对道教的的主要思想渊源道家的分析。道家及其创史人老子、代表经典《老子》即巜道德经》成为二十世纪学术界最聚讼纷纭的话题。

从巜道德经》成书年代看,许先生引进日本学者意见,认为《老子》说的作者大约是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人物;还有国外学者认为巜道德经》当成于纪元前二二百四十年代。综合起来较一致的看法:《道德经》成书于战国中期或者后期。这是道说创立者的基本面貌。

我认为,学习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家学派的思想理论,把握历史的时间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其中的学术价值。

老子说有学者研究,但是为什么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直到近代才大兴研究,这其中必定有其科学研究的价值。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为什么又很少被世人,尤其是中国帝王所关注呢?有一位西汉时期(并197一一前104)的今文经学的创始人一一董仲舒即西汉哲学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所采纳,于是乎开始后二千多年中国帝王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至唐代的兴盛时期,引入了佛说,其中《心经》成为帝王训导民众的看家法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見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直到唐代衰败后期,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又采用了巜道德经》实施权力管理和统治。由此看来:尽管儒学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但是《道德经》其中有益的成分仍然存在其中可以汲取的精华:这就是和儒学相对立的法治理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重提学习《道德经》有什么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呢?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的的本质就是法治经济!

重提道学中的法治精神,我以为並非直接排斥儒学思想中心精华部分。儒学的精华成分在《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把道学和儒学的精华成分吸收起来,使二者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经济发展的实际。这是学习道说的最好方法。当代中国上层建筑的领导毕竟不是帝王统治者,木有必要按照古代帝王将相去施政。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进一步说:学习道德经,就是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这个人心浮躁的年代,要按照道说的本来面貌: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学习道学知识,不是要去钻牛角尖,单纯背颂道学全文。最要紧的是把握住其中科学的成分。

1、道说的原本意义只是道路即人行的道路。抽象思维看道的哲学思想是宇宙依依照运行的规则便是道,凡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道的呈现。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即道!道学中有个名词叫"造化"。造化就是道的异名。这其中蕴含着宇宙万物的时间和空间。《淮南子.原道训》:"与造化者俱"解为道。

2、巜易经.系辞》(上)里载着"一阴一阳之谓道",可见道学源于易学的阴阳学说的科学发展观。道家与儒家所讲的道有所不同:道学所注重的是阴阳柔刚之道,而儒学则是仁义之道。

3、道学以礼乐崩废不是大事,最要紧的是顺应自然规律之道;而儒家見周室衰微,礼乐崩坏,极望着把它们复兴起来。这两家学说一经对比就可以看到出二者对复兴之路有不用的見地。

4、老子说思想的发展有庄子继承,历史上称老庄说,后来的苟子发展了老子法治理念。《荀子.解蔽篇》中有《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引文,已经提示《道德经》不止老子一人所撰写。

5、《道德经》中的"道"、"德"、"虚静"、得一"、"无为而治"、"无欲"、"不争"、"自然"、"柔"、"损"等都不外是政治的方法论。它含有很浓厚的法家思想。庄子《天下篇》所传是正统的道学思想。其出发点在于辨別存在对象的精粗即真伪。

6、道学之论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宇宙的生成解析,二是万物本性的说明。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合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待续)

是谓恍惚。"

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其中有精。"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这两章的论述,🈯️明了道(经抽象的概念),是人(常人未修道前)感觉器官不能完全理解的实体,所以会出现恍惚。进一步论述宇宙的生成是从道而来。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依据上述的论述即是指"道"即无是道的别名。这是因为有、无、一、万物都自然而然的排成次序了。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确阐述了"道"是万物混沌或恍惚的一种状态。进而形成了人们可以探出的形质(有形的质)初元。这种初元是如何形成的呢?就是易学中理论一一阴阳基石。阴阳开展的最初状态即初元,从此以后便成为了繁复(循环反复)的物。老子说中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十四章),"有物"、有象(二十一章)都说明从宇宙浑沌中生出以前所含的生成的能量。

这里老子认定了有一个内在的道为宇宙本体,而且一切都不能离开它,它就是一切事物的理、法和准则。所以:"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六十章)。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人生当以这自然存的道为准㚦才能安宁。因此,不能不把道的本性指示出来。"通常无为,而不为。"(三十七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十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十六章)

上面的论述归结为:万物的本性是不有、不恃、不宰、致虚、守静。换言之,它是有生的进程,却没有生的欲望;有养育的德,却不居其功。第三十四章:"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是下了个结论:道的本性既然是这样,从它产生的万物也不能不同。因此,人生也应该随着这个自然准则去好好的过日子吧!

顺着老子的"道论来思考问题:老子对宇宙万物的生存说明都㪚見于各个章节。老子指明但是木有一层层地对宇宙生成的怎么样生成进行彻底的说明?

我的初步分析(运用阴阳说)这是需要读者完全靠自己的思维方式来体悟!也就是说靠自己努力来完成这个目标一一启开心灵深处的慧根。一旦开悟了之后会使人的精神状态提升至一个新的层次。这即是老子所说的"大智慧"!如何开启自己的大智慧?其中的阴阳学说就是易学中的源泉。因为老子的宇宙生成的見解,完全是从阴阳学说中得来的!

老子说中有几处说到天道。天道酬勤即是天命观。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是支配人生的无尚致高对象一一天有意志,天有感情,能够歆受人间,从帝王到民众的祭拜。如:北京建筑的"天壇",哪怕你是帝王将相都会去择日祭祀。天命是超乎人间能力所能左右的命运,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秩序,便是因为有了天。但是宇宙生成又並非天所创造,而是自然生成!在老子说中把自然生成的力量定义为天之德。这个德和儒说的解释不一样。老子说的天是自然、无为。所以:不出户 知天下;不窥牗,見天道"(三十九章)。又说:"天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抑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11(六十四章)。又说:天之道不争而上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六十一章)。这说明天道至公无私,不求自在,不为自成的意思。故说,"治人事天莫如啬"(五十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一章)。这一切都是取法自然的意思。

上述章节中出现的"损",我理解是从繁就简,大道至简之意。简单到顺应自然规律,即万法归一!

读老子说《道德经》,我的体会在两个方面:

一是首要的事情就是把"道"这个基本概念弄清楚。

二是边读也应用"阴阳"说多作理性的思考。因为这是启开人们智慧的一把锁匙。

老子说中对人体生命木有作过多的解释。实际上道家学派中对养生学有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这个研究和实践是关起门来 都是一家人来传授的。其实到了当代,道学中最注重的是人生命的意义的探索。这是一个道与炁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

在《内经》中把炁解读为先天之气。人生命的起源是因为"胎息"出现的起点。这个㤅即道家所指的丹田之气,和尾椎长强穴相通,顺双腿外侧下行至双足涌泉穴,复由两腿内侧再上升为会阴、丹田,腰间命门,再通过脊椎上升至大椎的命门,一直上升到百会穴,复下来眼、耳鼻喉经天池下天突穴檀中去至丹田;另外一条循环双手内侧下循向内劳宫穴再向双手十指复向手掌外侧上循环通过双肩汇合下循环至湧泉穴。如此周而复始!这是道中最重要的内气养生法。称为内动外静的功法。另外一个就是俗称"太极拳"的道家功法、和八卦。世上流行的陈、杨、吴派太极拳其实是从道家传出来的。

道家重视养生,更重视中医的理法方药的辨证施治。我走到北京访北京真庆观,亲眼看见道士与民间民众治疗病患。这一块深藏于道家的文化底蕴之中。这一块归结为老子说的人生论。在人生命层面叫"方术",而在人生归宿上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

老子说所主张一种尚古主义。世人把孔子供于地即孔庙,而把老子供于"三十三天"外。而且供的像有特定的方位一一北向,北向专指"肾气",由先天的炁而转化而成。都与天即道即自然生成有关。

老子说中的人生论的特点是:要从纷乱不安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寻求虚静的道进行修炼。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中臣。"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三十九章又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乃至"侯王得一以天下贞"。"一"即天道即自然,所谓的仁义、智慧、忠孝等,都是大道废后的发展。(这里有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分析)。老子说认为,人生没有什么大过大善、大智大愚,大孝大慈之类的分别。所以要"绝圣弃智",使"民利百倍"。"绝仁弃义,使民复孝慈"(十九章)。这是说:古时没有仁义、忠孝、智慧等名目,但是却有其实;现在空有其名,却是离实很远。

老子说在评价治人的方术分为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修己方面主张如第十章所举的"玄德",乃至不争,无尤(八章),任自然(十七章),尙柔弱(三十六、七十八章),不以先天下(七章),知足、知止(四十四章)等都是讲的修己行为规范。在治人方面主张"无为而治。"因为道是无为,故说"我无为而民自化"(五十七章)"圣人无为,故无败"(六十四章)。一个统治天下的圣人须要无欲、得一(三十九章)。三十二章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孝贤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又二章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六十五章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这些话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正人先正己!正人不要光说不做!这样才能达到无为而不为。如果圣人连治己都达不到,那么只好回到太古的朴素生活状态去吧!

我理解:老子说中的这些说法,对古代君王来说是对他们最不开心的事。所以老子说对君王往往不利!这是儒学在那个时代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道家思想的发展,除庄、荀子,后来的道家有关尹子、杨子、列子等。更有假托圣人种种的各派言论。能够继承传统的老子说是法制派最正统的庄子学。这是当公历纪元前二百六十年前后。

老子说至今为止有多个版本。我以为最重要的是紧紧围绕老子说的自然观和运用"阴阳"说来逐一解读《道德经》的内容,就会较客观的认识到其中科学价值的知识体系。

好在现行的网络环境中介绍的内容解读已经相当丰富。而许地山先生的《道教史》是国人第一次发表的文章。后世的诸多学者不断的研究和完善。所以我自己的认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Sj51586581987


我认为不可以把什么都嫁接于道!道是万法之源,存在一定的科学道理那是必然!但不可以用道来为科学找定论!道包容一切,而科学细分了一切!科学的分化性是打破生态自然平衡的焦点!如人体生命是个整体,平衡于五脏六腑的差异性能量形式!而不是共性能量!比如整体观差异性组合的五脏六腑需的不同能量为五比六!而专业化发展比例还为五比六!但总量变异过剩,就会必然性的打破系统平衡性!让更高层面产生失衡!这才是生态及生命健康异常变化之本!又如生态及生命道中讲五行!金木水火土!火多了升温过于激进!水多了容易低温!系统协调性失衡才是异常性产生之本!分层面立体认智世界才是智慧之道,人类明智文明进步之本!多多益善不一定有利于大局整体一一引航者!愚人的寓言!


法度之家


《道德经》是我国道学经典,包含了博大精深的哲学、社会学、行为学。这里提出从中“找出”合乎现代科学的东西,总的来说不太合适,弄不好会误导对《道德经》的研究。倒是此书本体论部分关于宇宙起源的“感知”(或曰“猜想”)及描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等。),与后来的康德之“星云说”十分接近。


山海村人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可悲的是现在外国人在一个劲的研究我们老祖宗就给我门的道德经,而我们把他划到了迷信神学范畴!可悲啊可悲!!!


卧云赏月独醉


《道德经》一直把人归为自然一员,所有行径都要围绕天道,而科学就是研究天道的,可以说它给了科研最高的指令,但科研却往往又贯注全神于人道,尤其是现代科技因为过分好奇追求人性化舒适化而违背破坏了天道,其实很危险。一切科技探索应该遵循爱护天道,不要肆意开发。否则,人类摧毁的那天也近了。不过可能这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总有一帮带头做恶的人。


啥也不是个玩意


可能人类的科学应用无形中符合阴阳之理,如同我们做人、做事、战争、理政等方面,虽然没有《道德经》理论指导,但合符天道,获得了希望的结果。在当今科技理论前沿,无论在欧洲建造的'欧洲大型强子撞击机'以望获得'上帝粒子',还是物理界探索研究的'暗物质',其实就是'阴阳',只不过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是无处不在,或许在将来(这个将来多久不可预知),我们生活中许多困惑的谜团,能够合理解释清楚。《道德经》的理论是解释宇宙起源,生万物的高度概括,或许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知晓其价值之巨。


用户9710660255337


道德经跟“现代科学”没有半毛钱关系,老子不知道什么是“现代科学”,说的也只是他对他所认知的现实世界的感悟、结论。

如果说《道德经》与“现代科学”有殊途同归的地方,那是正常现象。无论是哪个学科领域,研究的都是同一个现实世界,虽然视角不同角度不同参照系不同标准体系不同,但是既然是同一个现实世界,那就必然万法归宗。

——无陈词滥调,无不知所云,无酸腐鸡汤,无缤纷喧嚣,唯有一点赤诚真意,一点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轻落玉指点赞、高抬贵手转发;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见,请评论中不吝赐教。

長風浩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次的战乱、文化的融合,无数次的清洗、肆意的破坏都无法改变她的地位。

究其根本,就是有诗书礼易春秋,有论语、道德经,有春秋时代诸多先贤的思想与理论、实践结合的著述存世。

一粒火种改变世界,道德经就是老子留给世人的火种,藉由他可以认识这个三维世界,甚至是突破三维空间,进入到时间的长河里畅游。


未来牧业


如果你对哲学有研究,就应该知道,科学源于哲学,所有科学的原理都在哲学的体系中有所描述。道德经作为中国哲学经典的代表之作,更是系统的阐述了天地的自然规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建议你好好的研读下这本万经之首,一定会有所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