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道德經》?裡面包含多少現代科學原理?

能量平衡


讀了近百本關於《道德經》的解讀本,我所認可並至今依然反覆在讀的只有培真(已故)的《超凡入聖——中國道家大智慧》和 臺灣蕭天石(已故)的《道德經聖解》。十年前我將培真的書推薦給我的老師、道家修煉者歐陽伯,他幾乎將這本書翻爛了,當然他比我理解和踐行得更加深入。培真的書主要從氣功和養生角度解讀《道德經》,而蕭天石則從哲學和養生角度去解讀,而且是文言文寫的,語言非常優美。後來廣泛接觸現代物理學尤其量子力學科普,才知道許多西方的物理學和科學思想家大多也從《道德經》中汲取靈感,例如,玻爾的“互補原理”與《道德經》有關;戴維·玻姆的全息論、分形理論與《道德經》有關;普里高津的耗散結構理論與《道德經》有關;卡普拉的《物理學之道》就是一本直接探討現代物理學與傳統東方神秘主義(包括道家與佛學)之關聯意義的在西方備受好評的書;歐文·拉茲洛的系統哲學思想也與《道德經》有關……我甚至懷疑,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時的靈感也直接來自《道德經》,因為《道德經》是全世界第一本樸素的辯證法和哲學意義的“相對論”。這說明什麼?說明科學在接近“大統一理論”或宇宙終極本體論解析時,必然“邂逅”和迴歸到最傳統的東方神秘主義哲學的“一元論”——老子“無中生有”的道或釋迦“緣起性空”的“緣起”。這是我從現代物理學再返回《道德經》和佛學,並“打通”科學與傳統東方神秘主義哲學這兩者之“任督二脈”後,而最終領悟的結果。——馬丁林,2018-12-07晚於家中


馬丁林2


為讀巜道德經》,我曾購買過許地山撰.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出版的《道教史》。

該書作者是近代知名度極高的文學家,其作品《落花生》被收進中學的語文課本。許本人筆名曰落華生。《道教史》是中國人自己寫的道教發生、發展歷史的第一部歷史的先驅性著作。從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國內外研究道教的起始時期至發軔(發展)時期。傅勤家在之後著的巜中國道教史》道教學術研究中,標誌著道教研究已經成為了獨立研究對象。

從以上的研究發現:《道教史》研究中,用功最勤的部分,是對道教的的主要思想淵源道家的分析。道家及其創史人老子、代表經典《老子》即巜道德經》成為二十世紀學術界最聚訟紛紜的話題。

從巜道德經》成書年代看,許先生引進日本學者意見,認為《老子》說的作者大約是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人物;還有國外學者認為巜道德經》當成於紀元前二二百四十年代。綜合起來較一致的看法:《道德經》成書於戰國中期或者後期。這是道說創立者的基本面貌。

我認為,學習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家學派的思想理論,把握歷史的時間非常重要。這是因為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其中的學術價值。

老子說有學者研究,但是為什麼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直到近代才大興研究,這其中必定有其科學研究的價值。這是毫無疑義的。但為什麼又很少被世人,尤其是中國帝王所關注呢?有一位西漢時期(並197一一前104)的今文經學的創始人一一董仲舒即西漢哲學家,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所採納,於是乎開始後二千多年中國帝王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

至唐代的興盛時期,引入了佛說,其中《心經》成為帝王訓導民眾的看家法寶:"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直到唐代衰敗後期,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又採用了巜道德經》實施權力管理和統治。由此看來:儘管儒學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一直佔據統治地位。但是《道德經》其中有益的成分仍然存在其中可以汲取的精華:這就是和儒學相對立的法治理念。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重提學習《道德經》有什麼歷史和現實的意義呢?這是因為:市場經濟的的本質就是法治經濟!

重提道學中的法治精神,我以為並非直接排斥儒學思想中心精華部分。儒學的精華成分在《大學》:"大學之道,在於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把道學和儒學的精華成分吸收起來,使二者結合中國市場經濟經濟發展的實際。這是學習道說的最好方法。當代中國上層建築的領導畢竟不是帝王統治者,木有必要按照古代帝王將相去施政。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溫古知今,止於至善,是人類得以理解生命價值的人文情懷,亦是文明得以傳承和發展的精神契機。進一步說:學習道德經,就是要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尤其是這個人心浮躁的年代,要按照道說的本來面貌:立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

學習道學知識,不是要去鑽牛角尖,單純背頌道學全文。最要緊的是把握住其中科學的成分。

1、道說的原本意義只是道路即人行的道路。抽象思維看道的哲學思想是宇宙依依照運行的規則便是道,凡宇宙間一切現象都是道的呈現。順應天時地利人和即道!道學中有個名詞叫"造化"。造化就是道的異名。這其中蘊含著宇宙萬物的時間和空間。《淮南子.原道訓》:"與造化者俱"解為道。

2、巜易經.繫辭》(上)裡載著"一陰一陽之謂道",可見道學源於易學的陰陽學說的科學發展觀。道家與儒家所講的道有所不同:道學所注重的是陰陽柔剛之道,而儒學則是仁義之道。

3、道學以禮樂崩廢不是大事,最要緊的是順應自然規律之道;而儒家見周室衰微,禮樂崩壞,極望著把它們復興起來。這兩家學說一經對比就可以看到出二者對復興之路有不用的見地。

4、老子說思想的發展有莊子繼承,歷史上稱老莊說,後來的苟子發展了老子法治理念。《荀子.解蔽篇》中有《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引文,已經提示《道德經》不止老子一人所撰寫。

5、《道德經》中的"道"、"德"、"虛靜"、得一"、"無為而治"、"無慾"、"不爭"、"自然"、"柔"、"損"等都不外是政治的方法論。它含有很濃厚的法家思想。莊子《天下篇》所傳是正統的道學思想。其出發點在於辨別存在對象的精粗即真偽。

6、道學之論可以從兩方面看:一是宇宙的生成解析,二是萬物本性的說明。

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合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待續)

是謂恍惚。"

第二十一章:"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其中有精。"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這兩章的論述,🈯️明瞭道(經抽象的概念),是人(常人未修道前)感覺器官不能完全理解的實體,所以會出現恍惚。進一步論述宇宙的生成是從道而來。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依據上述的論述即是指"道"即無是道的別名。這是因為有、無、一、萬物都自然而然的排成次序了。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確闡述了"道"是萬物混沌或恍惚的一種狀態。進而形成了人們可以探出的形質(有形的質)初元。這種初元是如何形成的呢?就是易學中理論一一陰陽基石。陰陽開展的最初狀態即初元,從此以後便成為了繁複(循環反覆)的物。老子說中所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十四章),"有物"、有象(二十一章)都說明從宇宙渾沌中生出以前所含的生成的能量。

這裡老子認定了有一個內在的道為宇宙本體,而且一切都不能離開它,它就是一切事物的理、法和準則。所以:"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六十章)。又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八章)人生當以這自然存的道為準㚦才能安寧。因此,不能不把道的本性指示出來。"通常無為,而不為。"(三十七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十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十六章)

上面的論述歸結為:萬物的本性是不有、不恃、不宰、致虛、守靜。換言之,它是有生的進程,卻沒有生的慾望;有養育的德,卻不居其功。第三十四章:"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這是下了個結論:道的本性既然是這樣,從它產生的萬物也不能不同。因此,人生也應該隨著這個自然準則去好好的過日子吧!

順著老子的"道論來思考問題:老子對宇宙萬物的生存說明都㪚見於各個章節。老子指明但是木有一層層地對宇宙生成的怎麼樣生成進行徹底的說明?

我的初步分析(運用陰陽說)這是需要讀者完全靠自己的思維方式來體悟!也就是說靠自己努力來完成這個目標一一啟開心靈深處的慧根。一旦開悟了之後會使人的精神狀態提升至一個新的層次。這即是老子所說的"大智慧"!如何開啟自己的大智慧?其中的陰陽學說就是易學中的源泉。因為老子的宇宙生成的見解,完全是從陰陽學說中得來的!

老子說中有幾處說到天道。天道酬勤即是天命觀。天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是支配人生的無尚致高對象一一天有意志,天有感情,能夠歆受人間,從帝王到民眾的祭拜。如:北京建築的"天壇",哪怕你是帝王將相都會去擇日祭祀。天命是超乎人間能力所能左右的命運,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有秩序,便是因為有了天。但是宇宙生成又並非天所創造,而是自然生成!在老子說中把自然生成的力量定義為天之德。這個德和儒說的解釋不一樣。老子說的天是自然、無為。所以:不出戶 知天下;不窺牗,見天道"(三十九章)。又說:"天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抑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11(六十四章)。又說:天之道不爭而上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六十一章)。這說明天道至公無私,不求自在,不為自成的意思。故說,"治人事天莫如嗇"(五十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一章)。這一切都是取法自然的意思。

上述章節中出現的"損",我理解是從繁就簡,大道至簡之意。簡單到順應自然規律,即萬法歸一!

讀老子說《道德經》,我的體會在兩個方面:

一是首要的事情就是把"道"這個基本概念弄清楚。

二是邊讀也應用"陰陽"說多作理性的思考。因為這是啟開人們智慧的一把鎖匙。

老子說中對人體生命木有作過多的解釋。實際上道家學派中對養生學有大量的研究與實踐。這個研究和實踐是關起門來 都是一家人來傳授的。其實到了當代,道學中最注重的是人生命的意義的探索。這是一個道與炁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

在《內經》中把炁解讀為先天之氣。人生命的起源是因為"胎息"出現的起點。這個㤅即道家所指的丹田之氣,和尾椎長強穴相通,順雙腿外側下行至雙足湧泉穴,復由兩腿內側再上升為會陰、丹田,腰間命門,再通過脊椎上升至大椎的命門,一直上升到百會穴,復下來眼、耳鼻喉經天池下天突穴檀中去至丹田;另外一條循環雙手內側下循向內勞宮穴再向雙手十指復向手掌外側上循環通過雙肩匯合下循環至湧泉穴。如此週而復始!這是道中最重要的內氣養生法。稱為內動外靜的功法。另外一個就是俗稱"太極拳"的道家功法、和八卦。世上流行的陳、楊、吳派太極拳其實是從道家傳出來的。

道家重視養生,更重視中醫的理法方藥的辨證施治。我走到北京訪北京真慶觀,親眼看見道士與民間民眾治療病患。這一塊深藏於道家的文化底蘊之中。這一塊歸結為老子說的人生論。在人生命層面叫"方術",而在人生歸宿上屬於歷史哲學的範疇。

老子說所主張一種尚古主義。世人把孔子供於地即孔廟,而把老子供於"三十三天"外。而且供的像有特定的方位一一北向,北向專指"腎氣",由先天的炁而轉化而成。都與天即道即自然生成有關。

老子說中的人生論的特點是:要從紛亂不安的生活中解脫出來尋求虛靜的道進行修煉。

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中臣。"十四章:"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第三十九章又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乃至"侯王得一以天下貞"。"一"即天道即自然,所謂的仁義、智慧、忠孝等,都是大道廢后的發展。(這裡有逆向思維的方式進行分析)。老子說認為,人生沒有什麼大過大善、大智大愚,大孝大慈之類的分別。所以要"絕聖棄智",使"民利百倍"。"絕仁棄義,使民復孝慈"(十九章)。這是說:古時沒有仁義、忠孝、智慧等名目,但是卻有其實;現在空有其名,卻是離實很遠。

老子說在評價治人的方術分為修己和治人兩個方面。修己方面主張如第十章所舉的"玄德",乃至不爭,無尤(八章),任自然(十七章),尙柔弱(三十六、七十八章),不以先天下(七章),知足、知止(四十四章)等都是講的修己行為規範。在治人方面主張"無為而治。"因為道是無為,故說"我無為而民自化"(五十七章)"聖人無為,故無敗"(六十四章)。一個統治天下的聖人須要無慾、得一(三十九章)。三十二章說:"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孝賢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又二章說:"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六十五章說:"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這些話說的都是一個意思:正人先正己!正人不要光說不做!這樣才能達到無為而不為。如果聖人連治己都達不到,那麼只好回到太古的樸素生活狀態去吧!

我理解:老子說中的這些說法,對古代君王來說是對他們最不開心的事。所以老子說對君王往往不利!這是儒學在那個時代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道家思想的發展,除莊、荀子,後來的道家有關尹子、楊子、列子等。更有假託聖人種種的各派言論。能夠繼承傳統的老子說是法制派最正統的莊子學。這是當公曆紀元前二百六十年前後。

老子說至今為止有多個版本。我以為最重要的是緊緊圍繞老子說的自然觀和運用"陰陽"說來逐一解讀《道德經》的內容,就會較客觀的認識到其中科學價值的知識體系。

好在現行的網絡環境中介紹的內容解讀已經相當豐富。而許地山先生的《道教史》是國人第一次發表的文章。後世的諸多學者不斷的研究和完善。所以我自己的認識只能作為一個參考。


Sj51586581987


我認為不可以把什麼都嫁接於道!道是萬法之源,存在一定的科學道理那是必然!但不可以用道來為科學找定論!道包容一切,而科學細分了一切!科學的分化性是打破生態自然平衡的焦點!如人體生命是個整體,平衡於五髒六腑的差異性能量形式!而不是共性能量!比如整體觀差異性組合的五臟六腑需的不同能量為五比六!而專業化發展比例還為五比六!但總量變異過剩,就會必然性的打破系統平衡性!讓更高層面產生失衡!這才是生態及生命健康異常變化之本!又如生態及生命道中講五行!金木水火土!火多了升溫過於激進!水多了容易低溫!系統協調性失衡才是異常性產生之本!分層面立體認智世界才是智慧之道,人類明智文明進步之本!多多益善不一定有利於大局整體一一引航者!愚人的寓言!


法度之家


《道德經》是我國道學經典,包含了博大精深的哲學、社會學、行為學。這裡提出從中“找出”合乎現代科學的東西,總的來說不太合適,弄不好會誤導對《道德經》的研究。倒是此書本體論部分關於宇宙起源的“感知”(或曰“猜想”)及描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等等。),與後來的康德之“星雲說”十分接近。


山海村人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可悲的是現在外國人在一個勁的研究我們老祖宗就給我門的道德經,而我們把他劃到了迷信神學範疇!可悲啊可悲!!!


臥雲賞月獨醉


《道德經》一直把人歸為自然一員,所有行徑都要圍繞天道,而科學就是研究天道的,可以說它給了科研最高的指令,但科研卻往往又貫注全神於人道,尤其是現代科技因為過分好奇追求人性化舒適化而違背破壞了天道,其實很危險。一切科技探索應該遵循愛護天道,不要肆意開發。否則,人類摧毀的那天也近了。不過可能這也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總有一幫帶頭做惡的人。


啥也不是個玩意


可能人類的科學應用無形中符合陰陽之理,如同我們做人、做事、戰爭、理政等方面,雖然沒有《道德經》理論指導,但合符天道,獲得了希望的結果。在當今科技理論前沿,無論在歐洲建造的'歐洲大型強子撞擊機'以望獲得'上帝粒子',還是物理界探索研究的'暗物質',其實就是'陰陽',只不過我們看不到摸不著,但是無處不在,或許在將來(這個將來多久不可預知),我們生活中許多困惑的謎團,能夠合理解釋清楚。《道德經》的理論是解釋宇宙起源,生萬物的高度概括,或許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知曉其價值之巨。


用戶9710660255337


道德經跟“現代科學”沒有半毛錢關係,老子不知道什麼是“現代科學”,說的也只是他對他所認知的現實世界的感悟、結論。

如果說《道德經》與“現代科學”有殊途同歸的地方,那是正常現象。無論是哪個學科領域,研究的都是同一個現實世界,雖然視角不同角度不同參照系不同標準體系不同,但是既然是同一個現實世界,那就必然萬法歸宗。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高抬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長風浩蕩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一個完善的體系。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次的戰亂、文化的融合,無數次的清洗、肆意的破壞都無法改變她的地位。

究其根本,就是有詩書禮易春秋,有論語、道德經,有春秋時代諸多先賢的思想與理論、實踐結合的著述存世。

一粒火種改變世界,道德經就是老子留給世人的火種,藉由他可以認識這個三維世界,甚至是突破三維空間,進入到時間的長河裡暢遊。


未來牧業


如果你對哲學有研究,就應該知道,科學源於哲學,所有科學的原理都在哲學的體系中有所描述。道德經作為中國哲學經典的代表之作,更是系統的闡述了天地的自然規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各種關係,建議你好好的研讀下這本萬經之首,一定會有所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