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早教如何做?

如何證明你家孩子不笨,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兩歲能誦?三歲能算?四歲能寫?都不是。

父母就像是園丁,在孩子早期,不是急著去修剪枝丫,而是給孩子創造一個有利的成長環境。但父母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代替孩子成長。那麼問題來了,父母究竟如何做才是順勢而為,順從孩子的天性呢?

不想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早教如何做?


第一,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年幼的孩子,他們和成年人的差別,不僅僅只有身高,還有很多。

他們需要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身邊的事物。這樣,他才能強烈的意識到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因此長大後更能接受自己和他人的差異,更容易融入社會和各種團隊。從而和平與自己相處,和他人相處,才能愛上這個世界。

不想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早教如何做?


第二,我們應該懂得,孩子是如何成長與完善自我的,這樣我們才會對孩子少一些誤解。

孩子6歲之前,會有一個一個的敏感期,這些敏感期,正是成年人所不具備的能量。他們身體內部有一股神秘的動力,促使孩子主動而積極的探索。 你以為孩子在搗亂,其實孩子在“學習”和探索,孩子們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成長的。

不想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早教如何做?


第三,我們要明白,一天只有24小時,敏感期只有那麼幾年,錯過了,就不再。

過了敏感期期限,孩子的身體就失去了那股神秘的力量。那些看似天然就會,理所當然的事情,卻變得不再可能了。例如,狼孩,即便重返人群,依然無法像正常孩子那樣學會人類語言。所以,如果孩子本應該是某種敏感探索期,卻擠滿了其他無用的知識學習,就會讓孩子失去了建立連接的最佳時機,很可能就會導致這方面的能力無法挽救!在此推薦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的敏感期》,這是一本深度解讀敏感期的著作 ,值得每一位父母閱讀和思考。

不想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早教如何做?


第四,我們要明白,孩子的探索存在很多限制。

因為這個世界是為成年人設計的,所以孩子在生活中,常常無能為力。除了各種限制,孩子還會受到成年人的阻撓、責備、責罵和打擊。大人一直在不斷催促和打斷,讓他們一再失去時間和空間。此外,孩子還會被要求做很多與年齡特別不相符的事情,要學很多知識和技能,而失去了很多和大自然充分接觸與感知的機會。他們被框在很多的家庭規則裡,處處碰壁。

不想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早教如何做?


早期教育,家長給孩子的應該是一個自由探索的環境,孩子需要的是愛、理解、接納與尊重,而不是各種控制和限制。你家孩子不笨,而是一顆好苗,如何證明?其實根本不需要證明,給一片“好土”,靜待花開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