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陆军十分尴尬:买了“巨无霸”坦克之后 没钱买配套装备了

随着俄罗斯乌拉尔集团在去年完成了为伊拉克生产T-90坦克的订单,越南在去年"下单"的64辆T-90S也进入快速生产阶段,预计第一批坦克将很快交付越南陆军。

但对在此之前只拥有T-54/55/62等"五对轮"坦克的越南陆军而言,战斗全重达到近50吨、较前者重十几吨的T-90S无疑算是"巨无霸"。而相当尴尬的是,越南陆军显然还没有做好接收这些"巨无霸"的准备。

越南陆军十分尴尬:买了“巨无霸”坦克之后 没钱买配套装备了

图为正在生产的越南陆军T-90S主战坦克。

尽管在今年的"坦克世界大赛"之前,越南就已经派出装甲部队官兵前往俄罗斯参加T-72B3和T-90等装甲车辆的驾乘培训,但完成了培训却根本不能和"准备好了"划等号:除却培训之外,越南陆军对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后勤体系还停留在T-54/55乃至T-34-85为代表的二战时代,根本无力维持T-90S的运作。

就从越南所处的地理环境说起吧。越南境内大部分地区都被密集的水网分割,在主战坦克难以水陆两栖的前提下,工兵必须担负起应急架桥的职责:突击桥、剪刀桥乃至舟桥都是必要的保障装备。

越南陆军十分尴尬:买了“巨无霸”坦克之后 没钱买配套装备了

图为搭乘GSP-55舟桥过渡的越南陆军T-55坦克。

而师承苏联的越南陆军,自然也曾拥有一整套服务于T-54/55/62坦克的两栖渡桥系统,包括带防护的MTU-55坦克突击桥,以及在未交战情况下用于横渡较宽河流的GSP-55舟桥车。

但时过境迁,苏/俄的主战坦克从T-54开始经历了多轮"增肥"。尽管除却T-14"阿玛塔"之外其它坦克依旧保持低矮的防弹外形,但长度和宽度都有显著增加,无论是MTU-55还是GSP-55都难以适应俄军的需求,因此,基于T-72地盘开发的MTU-90装甲架桥车,以及基于T-64底盘开发的PMM-2系列大型舟桥车遂应运而生。

越南陆军十分尴尬:买了“巨无霸”坦克之后 没钱买配套装备了

图为身形庞大的PMM-2M大型舟桥车,其承载量和尺寸均要比GSP-55大得多。

简单来说,尽管GSP-55号称最大称重达50吨,但实际上得要有2台GSP-55承载,T-55/62坦克才敢放心过河,这是尺寸和重心决定的必然。

而换到越南陆军将要购置的T-90S坦克上,两台GSP-55也明显不够用了。同理,基于T-55坦克底盘开发的MTU-55坦克突击桥的桥宽也就适配了T-55的宽度,履带间隙更宽的T-90S压根没办法开上去,连"凑合用用"的机会都不会有。

越南陆军十分尴尬:买了“巨无霸”坦克之后 没钱买配套装备了

图为IS-3、T-72和T-55(从左至右)的同比例模型对比。可见T-72的尺寸实际上已接近传统的重型坦克。

当然,同样面对水网密布的东欧环境,苏/俄陆军的答案很简单:造新车,也就是同时令车辆具备相当程度的两栖能力,以及精进于突击工兵队伍的建设。

而可以这么说,越南在模仿苏联的经历中获益匪浅,其装甲部队就多次利用渡河的速度优势,对南越的主力部队实施了突袭和包围。但时至今日,越南陆军即将到来的T-90S却丧失了这一关键战术配套优势,难不成这些坦克将要"埋在土里",作为"不动如山"的炮台使用?

越南陆军十分尴尬:买了“巨无霸”坦克之后 没钱买配套装备了

图为吊起豹2A5坦克动力包的装甲抢修车。

但即便如此,越南陆军依旧"什么都缺"。比方说要想在战场上快速更换或维修坦克的炮塔和发动机,就必须要有起吊能力足以将这二者吊出车体的装甲抢修车;而若坦克陷入泥潭或壕沟,也要有具备足够功率,"拉得动"主战坦克的装甲工程车出马;在面对地雷场或障碍物时,要有防护能力相当的突击工程车来化解困局……而眼下的越南陆军就眼巴巴地等着唯一一款第三代坦克T-90S送上门来,对这些"配套工程"好像完完全全地漠不关心。(利刃/T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