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陸軍十分尷尬:買了“巨無霸”坦克之後 沒錢買配套裝備了

隨著俄羅斯烏拉爾集團在去年完成了為伊拉克生產T-90坦克的訂單,越南在去年"下單"的64輛T-90S也進入快速生產階段,預計第一批坦克將很快交付越南陸軍。

但對在此之前只擁有T-54/55/62等"五對輪"坦克的越南陸軍而言,戰鬥全重達到近50噸、較前者重十幾噸的T-90S無疑算是"巨無霸"。而相當尷尬的是,越南陸軍顯然還沒有做好接收這些"巨無霸"的準備。

越南陸軍十分尷尬:買了“巨無霸”坦克之後 沒錢買配套裝備了

圖為正在生產的越南陸軍T-90S主戰坦克。

儘管在今年的"坦克世界大賽"之前,越南就已經派出裝甲部隊官兵前往俄羅斯參加T-72B3和T-90等裝甲車輛的駕乘培訓,但完成了培訓卻根本不能和"準備好了"劃等號:除卻培訓之外,越南陸軍對坦克和裝甲車輛的後勤體系還停留在T-54/55乃至T-34-85為代表的二戰時代,根本無力維持T-90S的運作。

就從越南所處的地理環境說起吧。越南境內大部分地區都被密集的水網分割,在主戰坦克難以水陸兩棲的前提下,工兵必須擔負起應急架橋的職責:突擊橋、剪刀橋乃至舟橋都是必要的保障裝備。

越南陸軍十分尷尬:買了“巨無霸”坦克之後 沒錢買配套裝備了

圖為搭乘GSP-55舟橋過渡的越南陸軍T-55坦克。

而師承蘇聯的越南陸軍,自然也曾擁有一整套服務於T-54/55/62坦克的兩棲渡橋系統,包括帶防護的MTU-55坦克突擊橋,以及在未交戰情況下用於橫渡較寬河流的GSP-55舟橋車。

但時過境遷,蘇/俄的主戰坦克從T-54開始經歷了多輪"增肥"。儘管除卻T-14"阿瑪塔"之外其它坦克依舊保持低矮的防彈外形,但長度和寬度都有顯著增加,無論是MTU-55還是GSP-55都難以適應俄軍的需求,因此,基於T-72地盤開發的MTU-90裝甲架橋車,以及基於T-64底盤開發的PMM-2系列大型舟橋車遂應運而生。

越南陸軍十分尷尬:買了“巨無霸”坦克之後 沒錢買配套裝備了

圖為身形龐大的PMM-2M大型舟橋車,其承載量和尺寸均要比GSP-55大得多。

簡單來說,儘管GSP-55號稱最大稱重達50噸,但實際上得要有2臺GSP-55承載,T-55/62坦克才敢放心過河,這是尺寸和重心決定的必然。

而換到越南陸軍將要購置的T-90S坦克上,兩臺GSP-55也明顯不夠用了。同理,基於T-55坦克底盤開發的MTU-55坦克突擊橋的橋寬也就適配了T-55的寬度,履帶間隙更寬的T-90S壓根沒辦法開上去,連"湊合用用"的機會都不會有。

越南陸軍十分尷尬:買了“巨無霸”坦克之後 沒錢買配套裝備了

圖為IS-3、T-72和T-55(從左至右)的同比例模型對比。可見T-72的尺寸實際上已接近傳統的重型坦克。

當然,同樣面對水網密佈的東歐環境,蘇/俄陸軍的答案很簡單:造新車,也就是同時令車輛具備相當程度的兩棲能力,以及精進於突擊工兵隊伍的建設。

而可以這麼說,越南在模仿蘇聯的經歷中獲益匪淺,其裝甲部隊就多次利用渡河的速度優勢,對南越的主力部隊實施了突襲和包圍。但時至今日,越南陸軍即將到來的T-90S卻喪失了這一關鍵戰術配套優勢,難不成這些坦克將要"埋在土裡",作為"不動如山"的炮臺使用?

越南陸軍十分尷尬:買了“巨無霸”坦克之後 沒錢買配套裝備了

圖為吊起豹2A5坦克動力包的裝甲搶修車。

但即便如此,越南陸軍依舊"什麼都缺"。比方說要想在戰場上快速更換或維修坦克的炮塔和發動機,就必須要有起吊能力足以將這二者吊出車體的裝甲搶修車;而若坦克陷入泥潭或壕溝,也要有具備足夠功率,"拉得動"主戰坦克的裝甲工程車出馬;在面對地雷場或障礙物時,要有防護能力相當的突擊工程車來化解困局……而眼下的越南陸軍就眼巴巴地等著唯一一款第三代坦克T-90S送上門來,對這些"配套工程"好像完完全全地漠不關心。(利刃/T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