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三年前,出于种种原因,我离深返豫。又是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我回到了老家方城。

原本囿于大学生的清高而颇有不忿。随着寒来暑往,逝者斯夫,或是逆来顺受,或是棱角磨平,我竟是在这小城的徜徉中,变得有些闲情雅致了。

小城故事,总是离不开吃喝二字,而恰好方城位于南北之交,三教九流,纷至沓来,也形成了独特的吃喝文化,看官们,且听我一一道来。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早上,必然是一碗香浓稠辣的胡辣汤。

而胡辣汤首推三家:裕州路口的逍遥镇配千层饼,老电影院旁边的小店配大包子、老公安局对面的鑫鑫清真胡辣汤配葱油饼。

晨跑完毕,要上一碗胡辣汤,配上水煎包或者是油条,那汤里,有黑的木耳,白的千张,红的花生,还有大块的羊肉搅着粉条,藏在豆筋下。

喝一口热汤,美得很,咬一口包子,美得很。

再一抬头,周围尽是街坊朋友,老亲旧眷,接过话头,谈天说地。一碗不够,可以添汤。

早上开始喝,可以一直喝到红日初升,进而通体舒泰!真真的才叫,美里很。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转眼到午间,若是不做饭,则必吃烩面。

烩面算得上声名远播了,各地都有河南烩面的招牌。但我敢说,吃正宗的烩面一定要来方城。

上等烩面的水一定是七峰山的山泉,熬高汤的一定的是本地小尾寒羊。先武火一天,在文火两天,满满三天,炖的羊骨酥筋化,炖的汤白汁浓方可。

筋道的烩面坯五扯三拽,滚汤下锅。顶天儿五分钟,一碗烩面出锅。

先洒上半勺羊油辣椒,待羊油泡开,别急着吃面。用筷子拨开小料浮油青菜,嘴挨碗边儿,咕噜噜一大口汤吸入肚里。

第一感,心肝脾胃肾好似做汗蒸桑拿一般,热。

第二感是紧接着肚里一团火起,大肠小肠各种肠瞬间活泛起来,那叫一个痛快。

第三感,则是汤鲜入口,辣椒入骨,爽。

还有第四感,第五感,这就得一定您亲自来。来了找我,我必定带你吃正宗的老烩面。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到了晚上,要说老友小聚,则必是老火车道的小吃一条街。

说是街,不过五六十米长,却遍布各地小吃。因此人送雅号:“小吃一条街”。

这里有下里巴人的煎炒烹炸,沙县小吃,也有阳春白雪的蒸焖煮炖,牛排意面。出入此地的,有工地伙夫,也有医生白领,真是你来我往,人声鼎沸。

而我却单说小吃街一道名菜——线椒爆肚儿。

诸君请看!炒菜师傅,只见手起刀落,线椒切丝儿,猪肚儿切圈,还有姜丝儿,葱丝儿,蒜瓣儿。

火器开关打开,热锅滚油,先是三丝儿入锅,冷油浇上,只听呲啦一声,葱香已经到了鼻头。

猪肚儿入锅,只见那厨师单手翻锅,呼呼啦啦,好似仙女织布,小铲刚停,白盐撒下,又是呼呼啦啦,又好似神仙抽烟。

这一切都在三分钟内完成,熄火装盘,一气呵成。

师傅说,这菜只放盐,别的伤味儿。

菜上桌,诸君请看,绿莹莹的椒丝儿或倒或立,挂满葱油,黄灿灿的肚儿圈,或隐或藏,珠圆玉润。闻一闻,辣味窜鼻,目清神明,嗅一嗅,肉香盈面,五脏大动。

那味,还是美里很。

能坚持写到这,也真是难为我了,看来小城真的磨掉了我的急躁病。不过我也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因为我早就坚持不下去了,晚上吃爆肚儿,明天请早喝胡辣汤。

*作者︱张松涛:笔名在御、河南省.方城县育才学校教师,「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小城吃趣儿︱爱上方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