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藝術美的欣賞,是欣賞者接觸藝術作品後而產生的一種審美活動,也是欣賞者通過藝術形象去認識客觀世界的思維活動。通過對藝術美的欣賞,人們可以豐富自己的情 感、陶冶自己的情操、淨化自己的心靈。此外,藝術美的欣賞,可以通過人們藝術欣賞能力的提高,推動藝術批評的健康發展,促進藝術創作的繁榮。所以,藝術美 的欣賞對於全面提高人的素質,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林風眠《煙江雙泊》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 此幅彩墨結合,在蒼苳渾樸的墨色外,以淡彩寫輕嵐入谷、浩淼江水。濃墨與淡墨暈染結合,開創性地塑造出山峰的體量轉側與光影變化,成功地解決了墨與光的衝突。畫家將個人的心緒融入山水的意境裡,使作品呈現出悽清、憂鬱、遺世獨立的東方韻味。

2、李苦禪《荷塘翠羽》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此 圖誠然是山野荷塘大景之一角:上部岩石、荷之花葉與下部巖頭“夾出”“一衣帶水”,突顯出“畫眼”翠鳥,其朱翠之色尤鮮,與荷花朱、黃之色對角呼應而不 孤。復以萍點調整空白,以垂直錯落之兩叢水草增強靜謐的感覺。此係作者從當年的西湖寫生中創造的獨特章法,境界自遠於流俗。

3、 林風眠《理鬢圖》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理鬢圖》中溫柔婉約、恬靜嫻雅的古典仕女形象,集中體現了林風眠對東方女性美與韻致的理想。

4、潘天壽《秋意》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秋意》首先大膽寫繪出一支呈直角的菊花,使之填滿了整個畫面,這樣的構圖詩人覺得已入險境,無法收拾,而氣勢搶塞。再在右小角繪一些竹與蘭,意態生動,即轉危為安,畫面物象的位置,主次分明,虛實相應,關係平衡,獲得了與眾不同的新奇意境和效果,即“化腐朽為神奇”。

5、俞致貞《芙蓉蛺蝶》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畫家運用多次渲染的藝術表現手法生動地再現了芙蓉的自然形態,通過使用不同的線條表現芙蓉、樹葉、蛺蝶的不同質感,個人風格明顯。畫中景物左顧右盼、彼此呼應、飄逸清新、生動傳神。全幅作品用筆嚴謹,形象刻畫細緻入微,設色濃而不豔,典雅清麗,構圖簡明新穎。

6、李可染《青林夕照中》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此 畫採用畫家後期常見的滿幅式構圖,山石只取截景,卻讓人感受到范寬式全景山水的力量,濃墨稍染藤黃、花青而成的巨峰撲面而來,構成畫面中最沉穩部分。大面 積濃墨表現巨峰,通過筆法穿插,使得山石中仍隱現空間;樹的葉子點點沿樹幹而畫,筆下一種毛茸茸的效果使畫面極富生趣。

7、常玉《斑馬》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構圖採用50年代常見大景小寫佈局模式、以極廣闊的空間盛載極渺小的動物,完全沒有晚年心境寂然孤單的情緒。畫面充滿了幽默感和歡躍趣味,一群斑馬結隊在草原上奔馳各有動態,不乏一種優悠從容之意態。常玉對斑馬群的形態描寫,打破了中國傳統書畫摹寫動物只能神駿、只能端莊的陳套。

8、陳逸飛《江南水鄉》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有人說,陳逸飛是一個畫得過照相機的畫家,一個算得過計算機的商人。作為一個畫家,陳逸飛用油畫讓全世界領略了難以描摹的江南之美;作為一個藝術家,陳逸飛也突破了方寸畫布,進入了更多的視覺領域。

9、徐悲鴻《鍾馗掣劍圖》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此幅創作於抗戰期間,鬼與邪惡的指向當然非常清晰。畫面中一小鬼避至鍾馗身後,膽戰心驚之形象刻劃極其生動,而另一小鬼則望風而逃,只留半個腳在畫面中踩著木屐,自然“東瀛鬼子”的指向十分明確了。這樣的藝術作品在那個年代體現了強烈的時代特色和個人情感。

10、黃賓虹《峨嵋山色》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正 如石濤所說“黑團團裡墨團團,黑墨團中天地寬”,黃賓虹山水畫特點就是“黑密厚重”,作品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遒勁有力, 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此幅為八十以後所作,筆蒼墨潤,賦色沉厚,古意盎然,雖言擬宋許道寧筆墨,實則純由己出。

11、潘天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潘天壽的繪畫風格可用大、重、奇、工四字來概括,即大氣磅礴、有分量感、奇特但奇中不怪、功力深厚,嚴謹精微而又不刻意雕琢,潘畫高風俊骨的壯美風格,也表現在對於畫材的藝術處理中,此畫取材於毛澤東詞意,果斷強悍、老辣雄健的線條,很貼切地表達了“戰地黃花”的風骨。

12、清 郎世寧《郊原牧馬圖》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畫家藉助了西方追求如實表現物象體積感和立體感的繪畫技巧,將馬的各種姿態刻畫得活靈活現,甚至連毛髮的光澤也清晰地呈現在觀者眼前,令人有呼之欲出之感,這是中國藝術史中以郎世寧為首的“海西畫派”所獨有的藝術風格。

13、張大千《白描 敦煌壁畫 綠度母像》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1941年至1943年,張大千率家眷及弟子二赴敦煌臨摹壁畫。在幾乎與世隔絕、

生活極其艱苦的環境中,他共臨摹了敦煌壁畫280餘幅。其中,四川博物院現存180餘幅,臺北故宮博物院受贈了62幅。此幀即是其中之一。

14、高奇峰《白馬》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借 鑑日本繪畫模式,黃葉飄零,秋林落日的場景溯源於日本京都派風格的影響,而畫面蕭瑟的氣氛亦隱含了元曲名句“古道西風瘦馬”的蒼涼意境。同時,畫家吸取了 西方堅實的寫生技巧,運用光影、層層暈染背景及駿馬純白的身軀,一絲不苟地經營用色與構圖,以突出馬匹雄健高大及自若的神態。

15、米芾《德忱帖》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此 為米芾著名的《草書九帖》之一,又是其晚年成熟書風的代表作之一。此帖自始至終,氣韻十分流暢,下筆如飛,痛快淋漓,毫無顧忌,點畫之際,妙趣橫生。仔細 賞讀,卻又欹正相生,字字隨著章法氣勢變化,用筆狂放而不失檢點,提按頓挫絲絲入扣,上下精神,相與流通,有著強烈的節奏感。

16、傅抱石《觀瀑圖》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中國古典美學向來習慣於將藝術家的思想情感、氣質人格與其藝術作品聯繫起來。傅氏之所以屢屢描繪海雨天風的泉瀑題材,實與他高尚的人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分不開的。《觀瀑圖》完全體現了作者胸襟、氣度、膽識和學養,是抱石胸中“浩然之氣”的自然流露。

17、張大千《仿巨然晴峰圖》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張大千的這件作品,是借元人《萬山積雪圖》的構圖章法,融以巨然長披麻筆法與劉道士《湖山清曉圖》水法併兼元人筆墨遺趣,“集其大成,自出機杼”,入古開今,借古開新的極具代表性的大幅傑作。

18、溥儒《秋山泛舟》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妙論,在此畫作中得到了最佳的詮釋。“列嶂篤山木,懸泉俯細流。欲尋泉落處,乘興上扁舟。”畫中所描寫的正是詩中的意境。圖中山峰樹木點染繁密,利落清爽,富於生氣,用色亮麗而不含火氣,獨樹一格,蘊含著一種“出於筆墨之外”的高貴淡雅之韻。

19、潘天壽《獨攬春風》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文革”期間此作被作為“黑畫典型”,謂“獨攬春風 ”即“獨攬大權”狼子野心之體現,遂被紅衛兵付之一炬。後因批鬥潘天壽的需要,“造反派”勒令潘先生複製以作批鬥之證據。本畫正是在這樣特定環境下的產 物,而潘天壽一生作品之中題“複製”款的恐怕也僅此一件,可稱珍貴至極。

20、豐子愷《仰之彌高》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

“仰之彌高”語出《論語·子罕》,意為越仰望越覺得崇高威嚴,表達對人或事極景仰之意,竺摩法師於畫上題“高處不勝寒”,有釋家自謙之意。畫中繪一男一女,勒馬而立,仰視懸崖上的紅牆寺院,綠樹環護,燕雀飛舞,一派祥和。

21、陳丹青《康巴漢子》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此 作把藏族男人那種粗獷的情調錶達得更為明顯。厚實的衣物,典型的藏族面部,粗笨的皮靴,蓬亂的長髮,都被畫家用來渲染那種充滿自信和力量的陽剛之美。陳丹 青有意識地描繪了人物全身,使他們像一些沉甸甸的石柱一般立在觀者面前,筆觸的堅實和飽滿也為了強調這種沉重的力量感。

22、陽太陽《青羅碧玉圖》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描繪了“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灕江美景。畫面視野宏大,氣勢雄渾,近山屏立峭拔,古木蕭疏;遠峰雲霧迷

濛,蒼潤蓊鬱;中景則以大寫意潑墨法寫就,任水墨色彩在畫上滲化流動。通篇佈局精巧,法度嚴謹,既高度概括了灕江的旖旎風光,又流動著如詩如夢般的柔美旋律。

23、高奇峰《孔雀開屏》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高奇峰,晚清畫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奇峰的繪畫技藝、主張以及人生經歷均受其兄高劍父影響,作品以翎毛、走獸、花卉最為擅長,尤擅畫雄獅猛禽。二高兄弟的山水畫,可以看出馬遠、夏圭橫砍豎劈的傳統,以及日本畫的影響。高劍父奇拔蒼拙,高奇峰則是雄健與俊美兼而有之。

24、艾軒《微風掠過髮梢》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艾軒風格的扣人心絃之處是“借景抒懷"。他的大部分作品畫面中僅安排了單個人物:千古荒蠻的莽原上,萬里冰封的雪域中,一位姑娘、漢子或兒童,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企盼,定格在永恆的沉寂裡。這是畫家內心世界的獨白,也是畫家對人生意義的追索和感悟。

25、李苦禪《重陽聲色》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菊 古稱“黃花”乃因菊色明黃者為主,故作者以充幅黃菊現出“重陽”秋色。此圖菊佔大部,唯空右上角,斜出枯枝以棲麻雀,雀尾上翹與花頭枯梢向上,令秋景秋色 透發著傲霜之生機,故以“聲色”點題殊為合宜。麻雀之意象,乃誇張其頭身之碩,益顯其尾之靈動,是“大巧成拙”之用耳。

26、徐悲鴻 1938年作《芝柏拱壽鵲報平安》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徐悲鴻作品的線條堅卓清爽,線條既有如錐劃沙般的沉雄勁健,又如行雲流水般暢達。其粗細、濃淡、乾溼都緊隨體、面關係的轉折,隨所畫部位的硬直或肥厚而變化,特別是畫山水和花木時,均不使用傳統的皺法,而以大塊墨色造型,並用表現力極強的線條勾勁。

27、潘天壽《潯陽江舟》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此作不論是上部款書還是下部峰巒叢樹,皆昭示了畫家藝術上的追求旨趣。畫面運用的線條,又帶著書法趣味;形象居於下部,更顯天高地遠,詩意無限。正如他所的 “畫要耐人尋味,就要虛多。虛多者,即告訴人的少,藏起來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當然,首先要有意境,否則虛而無物”。

28、齊白石《安居樂業》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齊白石延續了海派繪畫,使它走出城市,深入廣闊天地,使其脫胎換骨,其審美理念容易為最廣大的社會群體所喜愛。以此幅作品而論,濃豔的色彩,飽滿的構圖,不是春光,勝似春光;所畫鵪鶉,又寄予了對平安生活的追求和祝願;不論技法還是寓意,皆表現了白石老人的創造性。

29、王沂東《沂河邊上》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王沂東以嚴謹紮實的寫實作風,單純明快的藝術語言,嫻熟精湛的表現技巧,向人們展現了一個質樸清新的藝術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藝術家對生他養他的沂蒙山區,對一望無際的北方田野,對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勤勞、敦厚的農民,傾注了無限的愛。”

30、豐子愷《人散後 一鉤新月天如水》


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賞析】“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語出北宋謝逸《千秋歲》,描寫的是歌舞散後的幽恨,而豐子愷畫中卻像三兩知心,清聊散後,只留殘茶、香菸、洋火在桌,豐子愷畫前人詞意,只主觀臆取,抒發己意,十分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