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资治通鉴0010

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赴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数年,不问政事。这段远离朝堂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纪传体体史书《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经19年编辑完成。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齐国成侯邹忌嫉恨田忌的赫赫战功,便派人拿着十金,去集市上算卦,问道:“我是田忌手下的人,田将军率军作战三战三胜,现在是举行登位大事的时候了吗?”待到算卦人出来,邹忌令人把他抓住,准备以此构陷田忌。田忌心知无法洗刷清白,一气之下率亲兵攻打国都临淄,想抓住邹忌,却不能取胜,只好出逃楚国。

公孙鞅对秦孝公说:“秦国与魏国的关系,譬如人有心腹大患,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攻占魏国。为什么呢?魏国东面是险峻山岭,建都于安邑城,与秦国以黄河为界,独享崤山以东的地利。它强盛时便向西侵入秦国,窘困时便向东收缩自保。现在秦国在您的励精图治下,国势渐强;而魏国去年大败于齐国,各国都背弃了与它的盟约,我们可以乘此时攻伐魏国。魏国无法抵抗,只能向东迁徙。那时秦国据有黄河、崤山的险要,向东可以制服各诸侯国,就奠定了称王称霸的宏伟大业。”秦孝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派公孙鞅率兵攻打魏国。魏国也派公子为将军前来抵抗。

两军对垒,公孙鞅派人送信给公子,写道:“当年我与公子您交情很好,现在都成为两军大将,不忍心互相攻杀。我们可以会面起誓结盟,畅饮之后罢兵回国,以使秦、魏百姓安心。”公子信以为真,便前来赴会。两方盟誓已毕,正饮酒时,公孙鞅事先埋伏下的甲士冲出来,俘虏了公子,又乘势攻击魏军,使其大败。

魏惠王闻知败讯,十分惊恐,派人向秦国献出河西之地求和。此后他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这时才叹息说:“我真后悔当年不听公叔痤的话杀掉公孙鞅!”

秦国秦孝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秦惠文王。因公子虔的门客状告公孙鞅要谋反,便派官吏前去捕捉他。公孙鞅急忙逃往魏国,魏国人拒不接纳,把他送回到秦国。公孙鞅只好与他的门徒来到封地商於,起兵向北攻打郑。秦国军队向公孙鞅进攻,将他斩杀,车裂分尸,全家老小也被杀光。

起初,公孙鞅在秦国做国相时,制订法律极为严酷,他曾亲临渭河处决犯人,血流得河水都变红了。他任国相十年,招致很多人的怨恨。一次,赵良来见商君,公孙鞅问他:“你看我治理秦国,与当年的五大夫百里奚谁更高明?”赵良说:“一千个唯唯诺诺的人,不如有一个敢于直言不讳的人。恕我直言,请勿怪罪怪罪,可以吗?”公孙鞅说:“好吧!”赵良坦然而言:“五大夫,原是楚国的一个乡野之人,秦穆公把他从卑贱的养牛郎,提拔到万民之上、无人可及的崇高职位。他在秦国做国相六七年,向东讨伐了郑国,三次为晋国扶立国君,一次拯救楚国于危难之中。他做国相,劳累了也不乘车,炎热的夏天也不打起伞盖。他在国中视察,从没有众多车马随从前拥后呼,也不舞刀弄剑咄咄逼人。五大夫死的时候,秦国的男女老少都痛哭流涕,连儿童也不再唱歌谣,舂米的人也不再唱舂杵的谣曲,以遵守丧礼。现在再来看您。您起初以结交主上的宠幸心腹景监为进身之途,待到掌权执政,就凌辱践踏贵族大家,严刑酷法管理百姓。弄得公子虔被迫闭门不出已经有八年之久。您又杀死祝欢,对公孙贾刺面刑罚。《诗经》中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上述几件事,可算不上是得人心。您出行时,后面尾随大批车辆甲士,孔武有力的侍卫在身边护卫,持矛挥戟的武士在车旁疾驰。这些保卫措施缺了一样,您就绝不出行。《尚书》中说:‘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上述的几件事,可算不上是以德服人。您的危险处境正像早晨的露水,没有多少时间了,却还贪恋商於之地的富庶收入,在秦国独断专行,积蓄下百姓的怨恨。一旦秦王有个三长两短,秦国用来逮捕您的罪名还会少吗?”公孙鞅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只过了五个月,就大难临头了。

读书笔记:资治通鉴00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