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毛屋堂《洋务大业》2018年第26本书

一开始读不太适应这样的书,通篇大白话,看下来也慢慢习惯了。

读书笔记:毛屋堂《洋务大业》2018年第26本书

开篇写到平定了太平天国,湘军烧杀劫夺,人口减少,土地荒废。同时西方列强的到来,他们垄断了大清的航海业,然后是银行和海关。清政府的应对是,能回避就回避,能拒绝就拒绝。所谓的“迁就邦交”。

日本的倒幕维新运动给了清政府很大恐慌,于是开始推行新政。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是洋务派的头号人物。可是他们也都是外行,对于洋人,对于技术,全然不懂。而朝堂之上,慈禧听政到了第四年,她的势力开始可以和奕䜣对抗。慈禧对洋务派的打压,让李鸿藻看到机会,他弄出一个清流派来对抗洋务派。最终奕䜣被废黜,王位也没有了。慈禧独霸天下。

读书笔记:毛屋堂《洋务大业》2018年第26本书

“自强”这一词出台。曾国藩提出“师夷智”要学习西方的技术,可是也要做到“中国制造”。李鸿章提出“用夷变夏”发展军火事业。之后左宗棠,郭嵩焘,冯桂芬登场。这时候需要懂外文的人,于是有了一个地方叫“同文馆”可惜受到翰林院的打压,加上人才也不多,最后失败了。

没有技术,李鸿章造出来的枪比进口的贵,又没有进口的质量好。造轮船也是如此。1868年六月,第一艘轮船下水,“恬吉号”花费巨大,质量又不好。左宗棠提出来要五年造出十六艘轮船,并且要培训出工匠和航海人员。他确实做到了。有了成绩,他们接着办学校,派小孩子们去美国留学。可惜清政府的科技发展还是远远落后。

读书笔记:毛屋堂《洋务大业》2018年第26本书

第三章讲传教。欧洲人最早的传教想法来自于成吉思汗。蒙古大军直打到欧洲,一路屠城行为,让欧洲教会觉得东方人因为不信上帝所以残暴。要来解救东方人的灵魂。可惜这条路并不好走。利玛窦那时代,传教事业还是很顺利的,传教士的目的也就变成了扩张罗马教皇权威了。康熙也是允许传教的,雍正却禁止,自后的乾隆,嘉庆和道光也都是一路打压。传教这时候已经变成了地下行为。他们再卷土重来,已经是1840年。他们这次从翻译开始入手,先翻译了新约旧约,又编了第一部汉英字典。写小说,办医院,办学校,救济饥荒,办孤儿院。可是因为他们收入了一批大清作奸犯科者,这些人引起民众不满。后来教案骚乱事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于是宗教问题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很好笑的是,清政府需要派一个大使去欧洲,可是出国要坐海船,大家都怕死。最后找了一个汉人,曾经当过一任知县,升了他官让他去了欧洲。他回来之后写了一本书,让国人才发现出国原来好处很多。

读书笔记:毛屋堂《洋务大业》2018年第26本书

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个人的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个人可以破口对骂也可以用联句互骂。

最后一部分讲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清人学习西方技术那么艰难,可是日本相反,他们全力学习,吸收先进文明,所以发展迅速。而西太后这时,还只是在想要修园子。

洋务运动的失败,是人性贪婪,还是体制问题,最后也没有定论。只能说比起日本,清人太过骄傲自大,思想封闭,不理解时代的发展。朝堂之上政治问题复杂,权力的纠葛,派系之间的争斗,他们看不到世界,只看到眼前自己的利益。

谢谢你来看我,我们一起读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