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rit大潰退,從林青霞家族企業到時尚棄子丨cover計劃

來源 | 稜鏡(公號ID:lengjing_qqfinance)

Esprit大潰退,從林青霞家族企業到時尚棄子丨cover計劃

宋慧喬在香港Esprit新店

2018年年中,一則消息喚起了不少人對Esprit的記憶。

Esprit澳洲官網宣佈線上門店關閉:“Sorry,The online store is now closed!”同期宣佈關店的還有新西蘭所有店鋪。

Esprit,過去的半個世紀裡,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品牌;在Zara、優衣庫於中國市場籍籍無名時,它啟蒙了70後、80後的時尚觀念;從美國到香港,邢李原(火原)林青霞夫婦亦引領了現代服裝產業鏈紮根。老闆娘林青霞甘當移動廣告牌,甚至范冰冰、任賢齊等大明星也常來店裡掃貨。但可惜易主和戰略更迭後,Esprit落寞淡出;在時尚界一輪輪殘酷洗牌中,Esprit被擠到了懸崖邊上。

糟糕的消息不止這些,其母公司思捷環球控股有限公司宣佈,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財年預計虧損21.7-22.7億港元,遠超上年同期1.02億港元的營業虧損。

誕生:North Face創始人開創潮牌

1968年,25歲的美國青年道格拉斯·湯普金斯(Douglas Tompkins)和30歲伊夫·喬伊納德(Ivan Chouinard)找了一輛老爺車,從美國加州出發,踏上前往巴塔哥尼亞的6個月長途旅行。

一路上,他們衝浪、感嘆荒無人煙的公路,一路往南。

道格拉斯·湯普金斯沒有念過大學,但他和美國60年代深受嬉皮士影響的青年一樣無所畏懼,從12歲開始,他就去南紐約州的峽谷戶外攀巖;15歲,他跟隨家人一起去懷俄明州滑雪和登山。

他們狂歡式地奔向山脈,並最終一同攀登了菲茨羅伊峰(Ritz Roy),兩位青年用攝像機記錄了這次經歷,這就是紀錄片《風暴之山》。

《風暴之山》之於登山者,就如同《孤獨星球》之於揹包客旅行一樣,是戶外紀錄片的鼻祖,也開啟了一個新的戶外運動時代。聰明的道格拉斯·湯普金斯又把愛好變成了事業,他在一次搭便車的時候結識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蘇西(Susie Russell)。

Esprit大潰退,從林青霞家族企業到時尚棄子丨cover計劃

創始人Tompkins夫婦

二人共同創業,在舊金山開設了一家戶外旅行用品店,主營滑雪器材和揹包等商品,這家店就是國際知名運動品牌“北面”(North Face)前身。同時,在上世紀60年代末期,湯普金斯夫婦用一輛小旅行車開始售賣女裝,並創建“PlainJane”品牌,而這就是之後風靡全球的時裝品牌Esprit的前身。

在上個世紀60年代,很多品牌都愛用大明星打廣告,Esprit偏偏劍走偏鋒,不僅啟用藝術家、建築師作為廣告模特,甚至讓平常人、自家員工拍攝海報,還在廣告宣傳中插入了當下人們關心的社會話題,標新立異;再加上本來就清新的設計,Esprit瞬間成為潮牌,在美國年輕人中“C位出道”了。

發跡:林青霞丈夫邢李原引入亞洲

Esprit大潰退,從林青霞家族企業到時尚棄子丨cover計劃

邢李原林青霞夫婦

1972年,Esprit進入亞洲,彼時香港遠東有限公司成為了Esprit的原料採購代理商。Esprit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邢李原登場了。

邢李原在1971年年僅21歲時跨入成衣業行業,當時他在美高織造廠學做生意。就在這家工廠,他認識美國加州風格服飾Esprit創辦人湯普金斯(Tompkins)夫婦,當時這對夫婦對邢李原的感覺是“自信精明到令人印象深刻”,之後,邢李原成為Esprit香港原料採購代理,開啟他的成衣事業之門。

1974年,邢李原以港幣2600元,和創辦人各出資一半,成立公司拓展Esprit在亞洲地區的業務。

邢李原很重視店面形象,他三不五時會喬裝成顧客,到Esprit的店裡走動,觀察店內擺設、氣氛、服務態度和顧客反應,自己充當“神秘顧客”的角色。和很多抓住機會、白手起家的生意人一樣,邢李原深諳市場之道,他不甘心靠代理吃飯,而且和一般代理商不同的是,邢李原極其敏感,他懂得要轉型走品牌之路。

1981年,他在香港銅鑼灣開設第一家Esprit零售店,這也是Esprit在海外第一家零售店,同時這也成為他事業成功第一個轉折點。透過經營零售店,邢李原把Esprit品牌帶向新境界。

為了完全擁有Esprit品牌,在1996年,湯普金斯夫婦離婚之後,邢李原買下美國Esprit 63%股權,到2002年,他再購入剩下的37%股權,從此,他百分之百擁有這一商標權。

很多人並不清楚邢李原的生意,認識他純粹因為林青霞,夫婦兩人最初的相識也和時裝生意有關。

林青霞是在當時導演徐克夫人施南生的生日酒會上,遇到的邢李原。派對上大腕雲集,林青霞看到一箇中年男人,臉色黝黑,穿著樸素,髮型也是普通的勞動階層那種板寸式,林青霞覺得他大概是徐克導演的粉絲。

沒想到在交流中,這個其貌不揚的男人說他看過林小姐在美國雜誌上發表的關於時裝的文章,而且知道她對於色彩搭配很有研究,他甚至能說出林青霞在那篇文章中的段落。這讓林美人很意外,因為她的這些愛好身邊人都很少知道。

林青霞還想再聽他講一些東西,他卻中途退場了。晚上,林青霞與施南生說起這個怪人,施南生說,天吶,人家可不是個怪人,那是大名鼎鼎的Esprit亞洲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邢李原。

1994年,邢李原娶回了林青霞,從此,林美人甘當Esprit的移動廣告牌,在當時給Esprit帶來極佳的粉絲效應。

鼎盛:90年代啟蒙內地時尚業

邢李原事業成功的第二個轉折點是資本化+國際化運作的大手筆運作。

1993年,思捷控股在香港上市,之後十年內,他展開四次收購行動。1995年和1996年他先後買下澳洲Esprit、歐洲Esprit,後來再購入REDEARTH化妝品,2002年他完成“統一大業”,全部買下美國Esprit母公司股權。

一連串的收購行動,讓思捷變成全球性企業,邢李原的夢想是讓Esprit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他曾指出:“只擁有歐洲業務就只能在歐洲上市,市盈率大不了十五六倍,只有把思捷變成全球性企業,在紐約上市,才有可能拿到三十倍市盈率。”

在企業的國際化佈局中,邢李原啟用職業經理人模式,他找到捷克裔的德國人克羅納(Heinz Krogner),克羅納擔任Esprit歐洲總裁後,歐洲業務增長了四倍。邢李原組建了一支國際化管理團隊,除了克羅納以外,負責財務的是華裔加拿大人、全球零售業務由美國人負責、形象總監是新加坡人、批發業務由德國人擔當。

邢李原對手下強將慷慨大方,克羅納在2002年,加上認股權證的年收入將近港幣1.6億元。62歲的克羅納因而成為香港新一代的“打工皇帝”。

在專業團隊運營下,Esprit開始超越單純的服裝層面,逐漸成為了一個人文氣息濃郁的品牌。尤其是港資先天優勢,Esprit比同類品牌更早進入內地市場,那年是1992年。要知道,6年後優衣庫才到來,而Gap更遲至2010年方才進入。

對很多中國消費者來說,Esprit是時尚啟蒙品牌,在服裝品牌還匱乏的上世紀90年代,Esprit讓不少中國顧客領略了什麼叫做真正的“時裝”。Esprit給中國時尚圈帶來無數個第一次,被稱為西式服裝時尚在中國的啟蒙和傳播者:它第一個在國內使用靠牆高架貨架結構;第一個培養區域陳列師;第一個有貨品大系列;也是第一個給顧客電話預約購買的品牌……

鼎盛時期,無論是流量小生,還是大牌巨星也都對Esprit迷戀到不行,范冰冰、任賢齊可都是帶著保鏢去掃貨;2005年夏雨和李冰冰合拍的電影《獨自等待》,就給了Esprit一個大特寫,Esprit也是商場必備品牌。

因此,Esprit牢牢佔據了70後和80後青春記憶中關於時尚的位置,也是國內第一批具有“中產”意義的時尚名字。美國《福布斯》雜誌評價邢李原“他的Esprit成衣王國正快速擴張,像GAP一樣遍佈全球!”

隕落:盛極而衰 風光不再

但可惜,盛世光景下隱藏著難以察覺的隱患。

2007年,思捷環球股價達到頂峰133港元后,開始一路下洩。2008年受金融危機重創的同時,高層更迭頻繁。

邢李原也和Esprit揮手說了再見,從2002年至2011年2月,邢李原陸續將持有的思捷環球股份由42%減至1.79%,個人累計套現約212億港元。2006年,邢李原辭掉了在思捷環球集團的所有職務。

彼時,中國市場也已經群雄逐鹿,眾多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它們更能滿足中產階級的消費需求,Zara、優衣庫等品牌又迅速佔領了大眾市場。Esprit逐漸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尤其是全球化還是本地化成為Esprit至今未能很好解決的問題。

2002年,由於歐洲的業績出色,Esprit亞太區和北美區都歸併到歐洲的行政級別之下。然而,當德國為重心的歐洲區域掌控戰略之後,歐洲人對於其他市場的漠視便顯露出來。有老Esprit員工回憶,早期開每一家店都會請來全球有名的設計師做店鋪設計,設計費甚至相當於香港店面一年租金。但在Esprit上市後,這種事情再未出現。

思捷在繼任者高漢思Griffith時代,對品牌也做了調整。高漢思認為所有設計師都有周期性,因此設計的服裝也會隨著設計師的發揮起伏而有所波動。於是,他把所有品牌分為三個部門,這樣可以避免設計師的發揮波動,但由於長時間設計師都在同一個公司,受類似的文化薰陶,因此Esprit和Esprit Collection及edc三個品牌之間,無法有很好的定位區分。

與此同時,金融環境也影響這家企業。1999年,歐元區形成之後,歐元不斷升值。“思捷環球每年20%的增長率中,大概有10%是自己做出來的,剩下的10%是貨幣帶來的。”思捷環球的前員工回憶。2006年,人民幣一次性升值2%,這對於思捷環球“made in China, sold in Europe”(中國製造,歐洲銷售)的模式帶來極大的毛利挑戰。

這是個競爭殘酷的年代,尤其對服裝企業而言。高通脹,成本飆升,成熟市場萎靡,新興市場審美品位無定性,消費者喜好千變萬化。Esprit迷失了。在2009年,按市值計算,思捷環球已落後於瑞典Hennes and Mauritz(H&M)、西班牙Inditex(Zara)、日本迅銷Fast Retailing(優衣庫)、美國TJX Cos及 GAP五大集團。

自救開始——從2009年結束連續15年的雙位數增幅、銷售額開始滑坡之後,Esprit開始了打折促銷和關店之路。

自救:“綾致幫”和宋慧喬能成為拯救者麼

2009年2月到3月,思捷環球執行董事兼Esprit品牌北美洲總裁高漢思Griffith,與執行董事兼Esprit品牌總裁Thomas Johannes Grote相繼辭職。至此,思捷環球三位創始人全部退出。

2009財年,Esprit的營業額錄得7.4%的跌幅,結束了長達15年雙位數高速增長,進入衰退週期,當年集團淨利潤暴跌27.4%。

2011財年,Esprit不得不捨棄競爭最激烈、份額相對較小的北美市場,保留最大的歐洲和銷售、盈利仍增長的亞太市場,同時關閉80家不盈利的店面。但該“瘦身”舉措並沒有減緩Esprit跌落的速度,2011財年結束後,思捷環球淨利潤暴跌81%至7900萬港元。

為了自救,Esprit不得不向快時尚低頭,決定向發展最為迅猛的西班牙快時尚Zara學習,2012年8月初,思捷環球宣佈馬浩思的任命,公告一出,單日股價暴漲三成,顯示市場對“Zara幫”的能力非常期待。

Esprit大潰退,從林青霞家族企業到時尚棄子丨cover計劃

馬浩思

馬浩思在加入Esprit後,又從Inditex集團引入了另外三名高管,思捷環球為期四年的“Zara式”轉型正式開啟,同時邀請超模吉賽爾·邦辰為品牌代言。

馬浩思團隊入主後,Esprit開始進行垂直化改革,具體措施包括削減1/3的供應商,減少款式,將過去12個月的產品系列變為4季產品,部分產品從設計到上架時間縮小至2到3個月,優化庫存等,但Esprit與Zara依舊無法相提並論。

對於Esprit的Zara式轉型戰略,有分析認為,雖然兩者均為服裝品牌,但存在本質的區別:Zara背後倚靠的是一家重資產公司,50%的產品源於自家工廠,對產品貨源擁有絕對的主動權。而Esprit則與其相反,是一家標準的輕資產公司,其冗長的供應鏈和龐大庫存成為品牌變革的一大阻礙。

馬浩思以較保守的策略對集團進行關店策略,以維持核心的歐洲市場,同時戰略性放棄疲弱的亞洲市場。馬浩思的“保利潤”策略,以及稅項回撥和出售物業,讓思捷環球在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2015/2016財年扭虧為盈,並在2016/2017財年進一步擴大盈利能力至6,700萬港元。此前的2014/2015財年是鉅虧36.96億港元。

五年任期內,馬浩思讓思捷環球三年取得盈利表現,但可惜由於它中國市場未能跟上消費趨勢,與其他多個香港品牌一樣出現品牌老化問題。更可惜的是,幾番折騰後市場已經被快時尚品牌所佔據,Esprit從聲名到產品均已被超越,江湖已然不在。

為了讓品牌形象更加年輕化,Esprit邀請韓國明星宋慧喬擔任服裝代言人,因主演了《太陽的後裔》,宋慧喬人氣在年輕人群體中躍升。

馬浩思任期後,2018年3月底,思捷環球宣佈任命Anders Kristiansen為集團首席執行官,Anders Kristiansen曾服務於綾致中國(擁有Jack & Jones 和Vero Moda等品牌),集團主席柯清輝認為其在亞洲的豐富經驗是引領增長的適合人選。

Esprit大潰退,從林青霞家族企業到時尚棄子丨cover計劃

Anders Kristiansen

但Anders Kristiansen 本身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他在離開綾致之後加盟了英國服飾集團New Look。這一段職業生涯譭譽參半,因為他的幫助,前期公司從鉅債中恢復元氣、高歌猛進,後期卻因在中國激進擴張策略以及業績下滑導致崩盤,又再因大股東的財務作假問題面臨破產重組風險。

2017年,Esprit在內地淨關閉了57間零售和批發門店,香港也淨減少了3間直營門店,截至去年年底內地零售、批發和香港零售的門店總數分別為158家、34家和10家。這202家門店,將是Anders Kristiansen的新試驗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