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為何被贊為“愛國主義詩人”?

O-O你們都是萬惡的源泉


縱觀歷史,不是每一個文人死後都能冠以“愛國”的稱謂,但提到南宋詩人陸游,有這樣的尊稱毫無懸念和爭議。一個飽經苦難的詩人,生活在外族入侵的動盪歲月,你可以沉淪,可以奮起,但大多默默無為底承受著一切,但就有這麼一位空懷一腔報國熱情的老人,用自己的一支筆記錄下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南宋時期的某一天,細雨霏霏,青山綠水,這裡是一個遠離塵世的鄉間。一位鬢髮斑白的老人,依杖而行,步履蹣跚地向著一個高坡走去,他久久地佇立在這裡,面朝北方,老淚縱橫,仰天長嘆:“死前恨不見中原!”,然後手指顫抖,飽蘸筆墨,揮毫輕緩,悲切地寫下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此刻世間似乎這時凝固在煙雨迷濛的窗前,老人的筆緩緩地落地,隨即,老人也倒了下去,圓睜著雙眼,手指向北方,與世長辭。這就是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


公元1209年,詩人陸游已經是85歲高齡,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愛國熱情不減當年,至死不忘國家的統一,寫下了他生命的最後一首愛國詩《示兒》,老人死不瞑目,老人遺憾終生,老人報國無門,老人心懷不甘……一年之後後的1210年,已經86歲高齡的陸游,與世長辭。他終於可以追隨他的唐婉,真正地作一“放翁”,他終於可以鐵馬秋風,魂歸故里。

詩人陸游死後,給我們留下了一部《劍南詩稿》,其中共收錄他的詩歌9300餘首,這僅僅是他畢生作品中的一小部分——因為他編輯詩稿時,將42歲之前的詩作22000餘首僅選取了111首,剩餘被他全部刪除,這便是陸游詩歌僅留傳下來9000餘首的原因,但是陸游仍然是我國古代留下作品最多的詩人。


試想,42歲到86歲的漫漫人生路,這個時期也正處於南宋王朝時局動盪,風雨飄搖,詩人親歷國破家亡,時運不濟。修身、齊家、治國安邦皆成泡影,家國天下狼藉一片,情感世界雞毛一地。無論是少年時的“兒時萬死避胡兵”,還是青年時代憂國憂民,懷揣“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壯志,以及“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的無奈,到後來“何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的絕望,“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渴望恢復,屢盼屢空的極度失望。

尤其是《書憤》中寫到“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追憶青年時期豪情壯舉,激昂磊落,橫戈鐵馬,登高長嘯的英雄形象;接著“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以先斑。”此一時彼一時,竟是天壤之別,“可嘆”、“可惜”、“可恨”,一位飽經苦難,兩鬢蒼蒼的老人的晚年情懷,無論何時何地讀來怎不叫人肝腸寸斷,潸然淚下。

詩人陸游死後79年,元兵敗宋軍於廣東新會的厓山南宋就此滅亡,這就是史學家們“崖山之後無中華”,又稱“崖山之後無華夏”的論斷,然後讓我們看看詩人們的故事:

陸游的玄孫陸天騏,在厓山抗元戰役中兵敗後,跳海而死,壯烈殉國;

陸游的曾孫陸傳義,聽到大宋厓山之敗後,絕食而亡;

陸游的孫陸元廷聞厓山之變,也憂憤而死。

愛國詩人陸游之後,個個忠烈,無一人給他老人家丟臉,愛國主義的傳承貫穿著這個家族。

所以詩人的愛國精神以詩歌為載體,將永遠激勵著子孫後代。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兵法天下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於北宋徽宗宣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125年,死於南宋寧宗嘉定二年(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這時已經是公元1210年1月,享年85歲,是古代罕見的長壽詩人。


陸游生在一個仕宦家庭,祖上幾代都做過宋朝的大官,高祖中過榜眼,祖父當官最高到了副宰相,追封楚國公。父親陸宰,也做過京西路轉運副使等官。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陸宰奉詔入朝述職,帶著夫人唐氏由水路進京,陸游就是在淮河的船上出生的。


陸游自幼好學,因長輩有功,以恩蔭被授予正九品下的登仕郎,和曾幾當年的情況差不多,所以,陸游沒有參加正式科舉考試。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陸游去臨安(今杭州)參加鎖廳考試。所謂鎖廳考試,就是朝廷專門給在職官員舉辦的考試,以在上鎖的官府辦公廳內進行考試而得名,考中了,說明你能力很高,可以馬上升官;考不中,也不免職,只是官職原地踏步不動而已。


主考官陳子茂看到陸游的試卷,非常欣賞,取為第一。但當年秦檜的孫子也參加了考試,因為沒有得到第一,秦檜因此大怒。第二年,陸游參加禮部考試,主考官依舊把陸游列為高等,秦檜乾脆指示主考官,將陸游除名。


一直等到四年後,秦檜死了,陸游才獲得一個福州寧德縣主簿的官,不久,調入京師,宋孝宗即位,聽幾位重臣說陸游才華橫溢,於是特意召見,任命陸游為樞密院編修官,賜陸游一個進士出身,讓陸游圓了功名之夢。


但陸游不識時務,屢次上疏要求北伐,於是朝廷很不高興,找藉口將其貶官。後來雖然啟用,但都是給不大不小的官,並不重用。但陸游北伐之心不死,後來特意跑到南鄭,做川陝宣撫使王炎的幕府謀士,考察地勢,謀劃北伐。結果他們的北伐計劃被朝廷否決。陸游很難受,接下來,他又相繼做過一些不大不小的官,但依舊遭到朝中官吏的嫉恨,說他性情“頹放”,不拘禮法,又被找到藉口免官。陸游乾脆自號“放翁”,表達憤懣。


陸游在七十九歲的時候退休,六年後病逝,享年八十五歲。


梁惠王


陸游與唐婉的愛情千古流傳,他的詩更是豪放派的代表,其實陸游也有很高的軍事才能,

公元1171年陸游到王炎的軍幕後,常到駱谷口,仙人原,定軍山等前方據點和戰略要塞,併到大散關巡邏。商議驅逐金人,收復中之策

當時時吳璘之子吳挺代父掌兵,驕傲放縱、多次因下屬犯了很小的事情就殺人,王炎不敢得罪。陸游建議用吳玠之子吳拱代替吳挺掌管兵權。王炎認為“吳拱膽怯、缺少智謀,遇到敵人必敗”,陸游反駁說:“吳挺遇敵,又怎能保證他不敗?如果吳挺立有戰功,更難駕馭。”至韓侂冑北伐時,吳挺之子吳曦叛敵,陸游的話果然得到驗證。

1171年十月,朝廷否決北伐計劃的《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師北伐的計劃也毀於一旦,陸游感到無比的憂傷。 大散關一帶的軍旅生活,是陸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親臨抗金前線、力圖實現愛國之志的軍事實踐,這段生活雖只有八個月,卻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此後的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

陸游居家鄉山陰時寫下《書憤》來紀念大散關這段軍旅生涯。

《書憤·其一》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當時陸游已經六十有二,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也。愛國之心昭然紙上!!


yinvgfss


詩為心聲。陸游之所以被贊為“愛國主義”詩人,是因為他創作了大量的家國情懷的作品。從“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到“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再到“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到最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一生創作的萬餘首作品中大多數都是這種強烈家國情懷的篇章。


英鵡


陸游至死不變的愛國精神和家國意念,不僅使其在同時代詩人中無人比肩,而且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其詩其詞,既章法整飭謹嚴,又風格多維多樣,或氣壯語豪、飄逸奔放,或沉鬱頓挫、情調低婉,或自然流暢、清新俊逸,宛如一泓清靈卻不見底的深泉,涓涓流淌在後世文人的精神河床上,涵育滋養著後人的愛國情感與家國情懷。


李尛成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寫出這樣千古名句的詩人,不是愛國詩人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