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熱搜,應該是這些人……

81年前,每12秒

就有一個同胞慘遭殺戮

今天,以國家的名義,

祭奠30萬死難同胞。

希望

南京大屠殺

永遠不會被遺忘


01

她叫夏淑琴,1937年時剛8歲。

今天的熱搜,應該是這些人……

“被日本人發現時,我和三個姐妹躲在被子裡,大姐二姐被他們強姦,殺害。我看到一切,嚇得大哭,被日本人用刺刀在背後刺了三刀,當時就疼暈過去了,醒來時家裡只剩下了我和四歲的妹妹,周圍全是親人的屍體。”

夏淑琴是戰後第一個到日本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1994年,她參加了日本民間組織的和平集會,向日本民眾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揭露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

年幼的妹妹哭著要媽媽,但媽媽再也不會醒來。

曾經溫馨的九口之家,只剩下了8歲的夏淑琴和4歲的妹妹,她們不敢出門,靠家裡剩下的少得可憐的炒米、鍋巴,支撐著活了整整14天。

今天的熱搜,應該是這些人……

夏淑琴、妹妹和舅舅一家


這些往事對夏淑琴來說,每一次講述,都是又一次咀嚼當年的痛苦經歷,無異於生生撕開她心中那段噩夢般的傷疤。

然而,1998年,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東中野修道否認南京大屠殺事件,並將夏淑琴描述為假證人。

今天的熱搜,應該是這些人……

“我親眼看著家人在面前一個個倒下,這些年眼睛都要哭瞎了,他們怎能睜著眼睛說瞎話?”面對突如其來的汙衊,夏淑琴毅然將日本右翼分子告上法庭。

中國法院的傳票發出,但兩名被告並未到中國應訴。

本以為事情告一段落,2006年,東中野修道竟然在東京法院又提出了反訴訟,在開庭後的一年多時間裡,雙方先後展開八次辯論。

好在,漫漫的訴訟之路,以夏淑琴勝訴告終。

今天的熱搜,應該是這些人……

歷史的真相必須被保存。

6周、40余天、屠殺858案、強姦案超過2萬餘宗、日軍犯下295882種罪行。

夏淑琴用自己瘦小的身軀,擔起了那段沉重的歷史,用自己的堅強和執著告訴我們,那段歷史不應被忘記,也不會被忘記。

她叫李秀英,1937年,19歲的她從死人堆裡僥倖生還。

今天的熱搜,應該是這些人……

“南京大屠殺發生時,我19歲,並已經有7個月身孕,為躲避日本人,我躲在南京安全區五臺山小學地下室裡,日本兵來的時候,我看到他們把婦女往外拖,我寧死也不願受他的侮辱,就拔了其中一個日本兵的刺刀,其他兩個日本兵發現後就用刺刀向我身上亂戳,我的臉上、腿上都被戳了好幾刀,最後一刀刺在了肚子上,我失去了知覺。”

今天的熱搜,應該是這些人……

日本兵走後,父親將奄奄一息的李秀英送到南京鼓樓醫院,僥倖保住性命,但她失去了自己肚子裡的孩子。

“醫生縫過之後,告訴我有37刀”

這一刀一刀血淋淋的傷口,劃在身上,也劃在李秀英心裡。

今天的熱搜,應該是這些人……

1947年,南京軍事法庭審判南京大屠殺主犯谷壽夫案,李秀英作為證人出庭,之後又還遠赴日本,參加和平集會,控訴日軍暴行。

李秀英在講述的過程中,幾次激動哽咽,還是強忍悲傷繼續,她說“在日本人面前,我從來不掉眼淚”。

今天的熱搜,應該是這些人……

1982年,日本修改了教科書,否認侵華戰爭,模糊遇難人數。到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國內不斷傳出,南京大屠殺是二十世紀“最大謊言”的右翼言論。

不僅如此,日本右翼文人松村俊夫在《南京大屠殺的大疑問》一書中,還汙衊李秀英是“被中國偽造的南京大屠殺受害人”。

今天的熱搜,應該是這些人……

事實上,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殘暴罪行,鐵證如山,國際社會對此早有定論。

歷史不容置疑,李秀英憤然向日本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松村俊夫及該書的發行人相澤宏明、出版社公開登報道歉,並賠償名譽損害,李秀英說“哪怕不賠錢,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我也要告到底”。

為了這場官司,李秀英六赴日本,這場“訴戰”持續了八年半,才終獲勝訴。

02

在知乎上,有這麼一個提問:我們總說要勿忘國恥,可“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嗎?

在揭曉答案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個人。 

今天的熱搜,應該是這些人……

二十年前,張純如出版了一部震驚世界的著作——《南京大屠殺》,一經發表,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被翻譯成15種語言,轟動世界。

她向世界人民全面展現了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中國人民所犯下的反人類罪行。

她是個美國人,華裔。家庭美滿,婚姻幸福。

89年從美國的伊利諾伊大學畢業,後來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寫作碩士學位。她的第一本書《蠶絲—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廣受好評,贏得了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和平與國際合作計劃獎”。

前途一片光明。

如果不是她選擇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話。

他們知道奧斯維辛集中營,知道被納粹屠殺的百萬猶太人,波蘭人,蘇聯人,吉普賽人,德國人。但是他們並不知道,二戰期間,日軍在金陵這所古都犯下怎樣的暴行。

1997年,她出版了算是人類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英文著作”(語出威廉柯比,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本書的序言也是他撰寫的。)

我也難以想象是什麼力量支撐著她研究下去。當她翻閱一篇篇,文獻,報告,日記,記錄稿。她心中又是何等的悲憤,何等的震撼。

書中原段:

“在他的前面兩排俘虜中,有一位孕婦開始為自己的生命抗爭,她拼命的抓打那個試圖將她拖出去強姦的士兵,拼命反抗。沒有人過去幫她,最後,那個士兵將她殺死並用刺刀剖開了她的肚子,不僅扯出了她的腸子,甚至將蠕動的胎兒也挑了出來。”

這一幕在書中不是孤例。

“1937年12月13日,30個日本兵來到位於南京東南部新路口5號中國人家裡。他們殺死了前來開門的房東,接著殺死了跪下來求他們不要殺死其他人的姓夏的房客。當房東太太質問他們為什麼殺死她的丈夫時,他們也把她打死了。夏太太抱著她1歲的嬰兒藏在客廳裡的一張桌子下面,日本人把她拖出來。他們剝光她的衣服並強姦了她,然後把刺刀刺入她的胸膛。這些士兵們還把一個香水瓶插進她的陰道,並用刺刀殺死了那個嬰兒。當他們走到另一個房間時,他們發現了夏太太的父母和兩個十幾歲的女兒。那老奶奶為了保護兩個孫女免遭強姦,被日本兵用左輪手槍打死了;那老爺爺緊緊抱住妻子的屍體,也立刻遭到槍殺.

接著士兵們剝光這兩個女孩的衣服並輪姦了她們:16歲的女孩被兩三個人輪姦,14歲的女孩被3個人輪姦。之後日本人不但刺死了那個大女孩,而且把一根竹竿插進她的陰道。那小的一個只是被刺死,這才沒遭到她姐姐和她母親遭到的暴行,”一個外國人後來寫到這個場面。士兵還刺傷了另一個8歲的女孩,當時她和她的4歲的妹妹藏在床上的毯子下面。那個4歲的女孩在毯子下面待的時間太長,差一點被悶死。由子缺氧,她在以後的一生中一直遭受嚴重的腦損傷的折磨。”

……

“幾乎沒人知道,日本的士兵用刺刀挑起嬰兒,活活把他們扔進開水鍋裡,”永富說,“他們結幫姦淫12歲到80歲的婦女,一旦她們不再能滿足他們的性要求,就把她們殺死。我砍過人頭,餓死過人,也燒死過人,還活埋過人,在我手下死去的人有200多。這真可怕,我簡直成了動物並幹了那些無人性的事。實在難以用語言來描述我當時的暴行。我真是個魔鬼。"

這是永富角戶,曾經的一名日本士兵的原話。

難能可貴的是,她在這本書中並不是一味的指責或者發洩。而是更深層次的分析了日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人類的暴行,分析了日本當時軍隊中的情況。

在她的研究過程中,還發現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重要史料《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更加有力的佐證了日軍所犯下的罪行。

在《南京暴行》的寫作過程中,她經常“氣得發抖、失眠噩夢、體重減輕、頭髮掉落”。

今天的熱搜,應該是這些人……

她面對的是盡顯人性惡劣、殘忍血腥的歷史,南京大屠殺是一部酷刑百科全書,這些她都要具體面對,還要敘述出來:砍頭、活焚、活埋、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屍……書成後,她又得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她不斷接到威脅信件和電話,這使得她不斷變換電話號碼,不敢隨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經對朋友說,這些年來她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後來她患上憂鬱症。

2004年。她於自己的車中開槍自殺。

她完全可以選擇不走這樣一條路,南京30萬冤魂,如何僅讓一個柔弱的女子去擔負,去為之奔走呼號?

她可以在有生之年好好做別的研究,實現你們所羨慕的“美國夢”。

南京大屠殺本於她,沒有半分關係。

但是張純如選擇去研究這一段歷史,並且以這樣方式呈現給世人。直至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

03

在這裡明確客觀的說明,戰後日本政府並沒有正式道歉,參拜的靖國神社中仍供奉著侵華戰爭中的甲級戰犯。

可憐的日本人民也活在一種“集體失憶”中,並不是因為苦難太過痛苦而選擇遺忘。而是人為的把它刪去。

日軍留下的證據足夠了。

今日我們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受難者的屍骨,孩童的衣物和小鞋子,被強迫去做慰安婦的中國婦女的影像,以屠殺為樂的日軍的黑白照片,更不用說那些浩瀚如雲的史料,卷宗了。

自12月13日起1938年二月止,這場為期40多天的非戰爭、有預謀、有組織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才結束。在這場悲劇中,日軍在南京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大屠殺,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多萬人。平均每12秒就有1名同胞遇害!

日軍侵佔南京期間強姦了成千上萬的婦女,他們不分晝夜並在受害婦女的家人面前施爆。估計當時發生的強暴案可能超過20000宗。

中華民族在經歷這場血淚劫難的同時,中國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奪。

日本軍隊在南京,在中國的罪行遠遠不只這些,活體實驗、低溫實驗、高壓實驗、毒氣彈、三光政策、大屠殺等等等等,所到之處,慘絕人寰!連小孩,婦女,老人都無一倖免!

今天的熱搜,應該是這些人……

這樣一些令人髮指的暴行


讓團團的內心在今天依舊難以平復


但是,團團也注意到了一句話


“南京大屠殺


可以原諒,不能忘記”


或者說


“南京大屠殺


可以寬恕,不能忘卻”


這是血與淚的記憶


更是心靈深處難易消弭的傷疤


這樣的歷史


我們不能忘,也不敢忘

(圖片來自《倖存者》紀錄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