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收益型理財,淨值型理財?有什麼區別?

須臾lighting


根據監管層2018年4月發佈的“資管新規”,銀行理財產品要由預期收益型向淨值型轉化。

下面我來給大家講一下什麼是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什麼是淨值型理財產品及兩者區別。

1、什麼是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

所謂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就是銀行把募集來的錢拿去投資,不管銀行投資結果是賺還是虧,賺的多還是少,產品到期後銀行都將按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時產品說明書承諾的收益率支付收益給投資者。

比如,某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是5% ,投資期限是9個月,銀行使用募集來的資金進行投資的實際收益率是 8% ,產品到期後銀行向投資者支付的收益率為5%, 銀行賺取的利潤率為8%-5%=3%;如果銀行使用募集來的資金進行投資的實際收益率是 3%,產品到期後銀行支付給投資者的收益率仍然為5%,銀行的收益率為3%-5%=-2%,也就是銀行虧損2%。

2、什麼是淨值型理財產品

淨值型理財產品沒有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的固定收益率,銀行把募集來的錢拿去投資並根據實際投資情況,定期公佈產品的淨值。投資者購買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要自己承擔投資風險,銀行不保證投資者資金的保本,銀行投資賺了,投資者就有收益; 銀行投資虧了,投資者購買產品投資的本金就會相應損失。

比如,某淨值型理財產品淨值初始為1,投資者購買產品6個月後贖回,如果此時淨值為1.05,那麼投資者這6個月收益率就為5%,年化收益率就是10%;如果此時淨值為0.95,那麼投資者這6個月就虧損了投資本金的5%。

3、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和淨值型理財產品的區別

兩者的區別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a.收益的計算方法不同

預期收益型:到期收益=本金*理財天數*年化收益率/365天;

淨值型:到期收益=贖回日淨值*贖回份額*(1-贖回費率)。

b.風險不同

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一般來說有保本固定收益、 保本浮動收益和非保本浮動收益三種類型,前兩種都是保本的,風險較低,後兩種產品雖然收益是浮動的,但產品到期後收益率基本與預期收益率相當,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具有剛性兌付的性質。淨值型理財產品都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 盈虧全部取決於銀行投資情況,不具有剛性兌付性質,投資者自己承擔投資風險。

c.投資期限不同

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有固定的投資期限,除特殊情況外,產品到期後投資人才能贖回;而淨值型理財產品沒有固定的投資期限,在開放期隨時可贖回,靈活性比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高。

請大家根據上面兩者的區別及自身的風險喜好及風險承受能力對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和淨值型理財產品進行選擇。



靜心觀市


淨值型理財指的是展現的方式不一樣,類似基金的管理。

收益率的計算就是根據淨值的變化來計算的,所以沒有辦法給出一個固定的收益區間。

根據釋義,單位淨值是指當前總資產除以總份額計算公式為:淨值=總資產/份額。這就是淨值的概念。

也正是因此,這種運行方式,符合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的要求。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是跟運行模式有關。

例如,你買了一個銀行新發行的淨值型理財,你購買的時候的淨值是1,那麼,你買了100萬,就是買了100萬的份額。而在運行的過程中,收益率的計算是根據淨值情況的。假設一年以後到期,這個理財的淨值是1.1,那麼這一年下來,收益率就是10%;而如果到期的時候淨值是0.9的情況下,那收益率就是虧損10%。所以就是有根據到期情況來得出運作的結果。

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特點?

(1)淨值化管理,既然叫做淨值型理財,那麼跟傳統理財的的區別的最大的一點就是淨值化管理,上面也有解釋過淨值化管理的模式,這裡就不多加解釋了。

(2)無預期收益率,收益率就是參考過往的情況,表示的方式一般會是成立以來或者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當然還是有關注的價值的。

(3)定期開放,現在的淨值型理財都是以定期開放的方式來運行,一旦到開放期的時候,可以選擇贖回會在放著不動。一般情況下,不贖回的話,淨值會歸一,利息也會變成份額的方式進行繼續的運作。而產品會有每天開放的,有每週開放的,有每月開放的,有每季開放的,也有每年開放的。當然,大部分短期贖回都是有比較高的贖回費率的。



立馬財經


引言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在市場經濟不斷的發展,存款利率逐漸下行的大環境下,貨幣貶值的速度同樣在加快。無論收入高低,大家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閒錢,如何使手中的現金保值增值,是我們經常要考慮到的一件事。所以大家經常會買一些理財產品,那麼我們就來說一下什麼是收益型理財和淨值型理財。



收益型理財

收益型理財產品,就是銀行把募集來的錢拿去投資,無論銀行投資是虧損還是有收益,收益是多是少,產品到期後銀行都將按購買理財產品時,產品說明書上承諾的收益率支收益給投資者。

例如:一個收益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是4%,投資期限是6個月,銀行使用募集來的資金進行投資,最後實際收益率是9%,那麼6個月後銀行向投資者支付的收益率是4%,銀行賺取的利潤率為9%-4%=5%。如果銀行使用募集來的資金投資,最後實際收益率是3%,那麼仍然要支付4%給投資者,而銀行則虧損1%。

說白了,收益型理財就是有著固定利率的理財產品,無風險且收益固定。



淨值型理財

淨值型理財產品,是非保本浮動預期收益型理財,不像收益型理財那樣有固定的收益利率,是以產品淨值的變動決定投資者預期收益的多少或虧損。銀行把募集來的錢去投資並根據實際投資情況,定期公佈產品的淨值,這點和開放式基金類似,在預定的開放期內,投資者可以隨時申購、贖回。

例如:一個淨值型理財產品初始申購淨值為1元,投資者購買產品12個月後贖回,如果此時淨值為1.2元,那麼投資者這12個月的收益率就為20%;如果12個月後贖回的淨值為0.9元,那麼投資者這12個月就虧損10%。

說白了,淨值型理財就是無固定利率的理財產品,有風險且收益不固定。



兩款理財產品的區別

看了上面的對比,大家一定認為收益型理財還無風險,利率還規定,所以一定比淨值型理財好的多。其實不然,高風險往往帶來高回報,所以一般情況下,淨值型理財產品要比收益型理財產品的收益高很多。這兩種理財產品主要有一下區別

1、收益計算方式不同

收益型理財:本金*購買天數*年化收益率/365=到期收益;

淨值型理財:贖回日淨值*贖回份額*(1-贖回費率)=到期收益

2、風險不同

收益型理財一般來說有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動收益和非保本浮動收益三種類型,產品到期後具有剛性兌付性質,一般來說利率不高;淨值型理財產品

都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盈虧全部取決於銀行的投資情況,不具有剛性兌付性質,投資者要自己承擔投資風險,一般來說利率較高

3、投資期限不同

收益型理財產品有固定的投資期限,產品到期後投資人才能贖回;淨值型理財產品沒有固定的投資期限,在開放期可隨時贖回,靈活性比收益型理財要高。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習慣,來選擇收益型理財還是淨值型理財,高回報後面往往是高風險,所以購買理財產品時也是需要謹慎選擇的。


***如有理財、基金、股票類問題可隨時關注或私信我,每天分享小知識,共同成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