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真正算得上“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人物有哪些?

用户57821970939


在历史上,一旦事态到了无可挽回的时候,总会出现这么一个“超人”,历史因他而改变进程。这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历史人物非常之多。比如田单、刘秀、谢玄、陈霸先、郭子仪、孟珙、于谦、曾国藩等等。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一样,每个人的“超人”也都不一样。

炒米跟大家聊一聊曾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拯救“南宋,甚至促成了金朝皇帝完颜亮被杀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叫虞允文,唐朝名臣虞世南的七世孙,绍兴24年(1154年)的进士,做过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书的,皇帝的秘书,苏东坡也做过这个职务)。

虞允文运气不算好,秦桧活着的时候,一直没出过头。一直等到秦桧死后,再慢慢的往上爬。

结果绍兴30年(1160年)10月被委任出使金国。彼时“海陵王”完颜亮经过10年励精图治,鼓励农业,整顿吏政,厉行革新,完善财制,大力推广汉化,迁都燕京,极度加强中央集权,意图统一华夏。

虞允文看到金轮在运粮和造船,临走的时候完颜亮还故意跟允文说,我要到洛阳去看看牡丹花。警觉的虞允文意识到战祸将不可避免了。

于是虞允文回去后,立刻跟朝廷反应,让朝廷注意武备,加强淮(水)、海(州)地区防御。


但是,由于此前秦桧等主和派支持持金宋和议,主战派如岳飞等被清算,导致了已经金宋之间十余年未曾打过仗了,边备实际上已经形同虚设了。

绍兴31年(1161年)7月,完颜亮从燕京(北京)迁都汴京(开封);9月,委任李通为大都督,在淮水上架设起了浮桥;10月,完颜亮统兵40万,号称百万,从涡口渡淮。中兴四将之一的刘锜因为生病,回到了扬州,王权直接就放弃了庐州(合肥),所以完颜亮一路特别顺利,基本上没有打,因为当地的宋朝士兵早就跑掉了。

赵构知道这种情况,啥都不说,收拾细软,卷起铺盖就打算乘船下海了,这对于赵构而言,简直就是轻车熟路,因为真的不是第一次。赵构你自己跑了不要紧,但是你跑了南宋就没了,还有一堆人跟着你混,借着你的名义吃饭呢,他们是不能让你乱跑的。

经过紧急磋商之后,一帮老人精们忽悠了一个耿直的文官叶义问去江、淮督师,为了忽悠叶义问,特别弄了个小旗子,上面写着八个大字“义问到处,如朕亲行”,大致意思跟尚方宝剑差不多吧。但是至于有用没用,其实连赵构自己心里都没底。反正把他忽悠走就对了。但是叶义问是个文官,本不懂兵,于是就把虞允文给他一同派过去,做他的参谋,谁让你虞允文在赵构面前露过脸呢?



绍兴31年(1161年)11月,完颜亮率大军兵临采石(马鞍山),同时派出一支部队去争夺瓜洲(扬州市邗(hán)江区)。

这时,由于一个生病,一个逃跑,于是南宋朝廷便命令成闵取代刘锜,李显忠取代王权,分别指挥作战。

当时王权的部队正驻扎在采石,但是李显中还没有来,王权就已经又跑掉了。虞允文代替叶义问,到采石去劳军,发现将士们都三零五散的解鞍束甲坐在路边休息,毫无斗志。的确,主将都跑了。还指望当兵的打什么仗么?再看江对面,金军已修筑起高台,插着各种颜色的旗帜。密密麻麻,一眼根本望不到边。

这种情况是让人绝望的,连南宋那些赫赫有名的武将们心里都没有底,嫌自己的腿太短不够长,逃命跑不过来。而虞允文亲自视察江面,整肃部队,得众1.8万人,差不多是完颜亮部众的一个零头。

面对绝望得有气无力的宋军将士们,虞允文大呼,你们还能往哪里跑?大家忘记靖康之耻了吗?

大丈夫,死则死耳。金人不习水性,我们还是有希望胜利的。虽然可能说得连自己都不信,但是士兵们的确无路可退了,再往南退能退到哪里去了?渡过了长江,金人的马可比自己的双腿快多了,自己只能被赶到海里喂鱼。于是立阵备战。但是很显然,就是打不过金兵,金兵的人多嘛。

完颜亮也亲自督战,允诺到达南岸者给一两黄金。很快就有七八十艘敌舰冲到了南岸。虞允文也急了,于是他跑进军阵中,拍着战将时俊的脊背说,好好打,打胜了,我收你为干儿子。

一个文官愿意收一个当兵的底层武将为儿子,是多么大的荣耀啊。于是,时俊大为感动。挥舞着双刀向前冲杀过去。将士们也鼓足勇气跟随在他的后面,同敌拚搏,硬是打到黄昏,将敌人的兵力全部压制了回去。

战争陷入了胶着的状态,谁也不愿意松手。然而就在这时,奇迹又再次发生,从光州败退回来的宋军路过采石,突然发现这边正在鏖战,受了满肚子金军气的宋兵,立刻投入了战斗。结果金军懵了,以为宋军的大部队来增援了。结果斗志尽丧,此战大败。半夜金人偷袭,竟也被虞允文料到,结果两路夹击,运用大量火器,烧毁敌舰300首。

因为此前一路打得实在太顺利,现在又遭此大败,金人也在怀疑是不是自己进入了口袋阵。于是完颜亮写信给王权,结果余允文回信,王权已经被正法了,现在在指挥作战的是新任将领李显忠。完颜亮急了,赶紧的跑了,跑去了瓜州和另外一支部队汇合。



如果完颜亮知道自己只是在跟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在打仗,而且对方只有18000人。知道真相的他估计也会吐血而亡。

但是虞允文很快意识到京口(镇江)准备不足,于是不当自己调了16000人赶赴京口,还上书赵构,让他不要乱跑,赶紧下令让其他的大军向京口集结。

结果等虞允文到了京口的时候,杨存中、成闵、邵宏渊等集结起来的部队已不下于20万人。面对此等场景,完颜亮事实上已经没有机会吞掉南宋了。但是完颜亮仍然不甘心,宋军兵多舰少,完颜亮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完颜亮手底下的人可不这么认为,此前在采石一战,仍然心悸有余。属下要撤兵,完颜亮要进攻,矛盾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结果完颜亮竟然被他的属下刺杀了。

原本完颜亮是在这一次是完全有机会直接通过渡江,来吞并南宋的。结果他碰到了虞允文,不但没有实现它统一华夏的愿望,反而还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了,并最终影响到了金国的国运。

在前线武将都在躲避战争,南宋全国上下都已经失去信心,坐等灭国的时候,忽悠几个文官去劳军,结果使得剧情反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南宋又得延祚118年,最终金朝灭了,南宋还未灭。


炒米视角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漫漫征途。不知道去哪、不知道怎么走、不知道有没有明天。就这么出发了,八万大军带着理想和信仰,去寻找美好的明天。

经过一路的惨败,八万大军只剩下三万,终于在1935年1月到达贵州。

这个时候的革命,是个什么情况?

全国的苏区,百分之九十都失败了;全国的白区,百分之百都失败了。唯一的火种,就是这区区几万人。况且,久经考验的革命领导都在这支队伍里。

如果在贵州被一网打尽,那后果都不用想象了。



就在这时,大家在贵州遵义开了个会。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批判了军事上的错误,选举了新的领导人。

这才是“奉命于危难之间”。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带领这支残兵败将走出了失败的阴影,到达了最合适的终点站——陕北。

在这块黄土地上,他重新整合了队伍。从此,这支队伍告别了失败,从胜利走向胜利。打败了日寇、反动派,平分了土地,改造了国家,重新塑造了国家和民族的性格。

这才是真正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温乎


伟大领袖毛主席绝对算得上一位。20来岁,毛主席就胸怀大志,在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抱着乐观坚定的信念,投入到革命之中。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政府,领导5次反围剿的胜利,带领队伍长征,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创建延安根据地。之后运筹帷幄,指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路走来,艰难险阻重重,危机四伏,甚至可以说经常在鬼门关前走,但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这得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将一支弱小的,初期才万余人的队伍带领的杀出重围,直至消灭老蒋的百万精锐之师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多么自信!斯人已逝,然而历史终将永远铭记他们(那些可爱的人)


花间悟道


全世界首推毛主席。首先在大革命失败后,领导了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把部队拉上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实际意义的革命根据地,直接或间接的领导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因中央错误的边缘化毛主席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迫不得已开始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来人,按当时中央的路线走红军就会陷入重围而导致全军覆没,这时毛主席不计个人得失,舌战群雄最终意见获得支持,红军也摆脱了覆灭的危险。后来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一步步走出困境转危为安,再后来就走了浩浩荡荡的百万雄狮过长江,建立新中国,抗美援朝,也就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中国!


种花郎君


邓小平也算得上一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伟大人物。文革之后,邓小平复出,当时的中国在经历文革的十年浩劫,不仅经济大厦摇摇欲坠,人们的思想信仰大厦也摇摇欲坠。是邓小平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巨大勇气领导中国经历了一场思想和国家政治经济的全面革命,力挽狂澜,拨乱反正,使中国人的思想、政治和经济大厦逐渐回复稳固,并领导了当今世界上一场最为波澜壮阔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大变革,让中国社会从此经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让中国从站起来向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不断阔步前进,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国。


万里江山入梦来


闹革命 秋收起 井冈山 根据地 四渡赤水 用兵如神 过草地 爬雪山 到延安 打日本 力挽狂澜 建立新中国





67303184883942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句话说的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中国革命曾经遭遇了3次大危机,但都被毛主席化解,中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次力挽狂澜的,恐怕只有伟大领袖毛主席了。

1,第一次力挽狂澜。

1927年中国革命走到了十字路口,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白色恐怖弥漫全国,中国革命面临失败危险。于是我党组织了3次大起义,分别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次起义都瞄准了中心城市南昌,广州和长沙,都遭到巨大失败。

相对而言,毛主席带领的秋收起义队伍最少,但保存下来的最多,毛主席带着不足2000人转移到井冈山,建立起根据地,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打开了土地革命新篇章。

毛主席创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成了中国革命的总战略,这是中国革命史的大创举。


2,第二次力挽狂澜。

1935年,8万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到年底,经历湘江血战后的红军只剩下不到3万,而敌人是有着飞机大炮的国民党40万大军。1936年,遵义会议召开,毛主席再次成为红军的总指挥,受命于危难之际,毛主席如何扭转败局?

毛主席指挥了四渡赤水战役,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强度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飞越腊子口,最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

如果没有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智慧,红军和革命的命运不堪设想。


3,第三次力挽狂澜。

1941年,中国的抗日事业迎来巨大转折点,那就是珍珠港事件,这一战,把美国拖入了对日战争,抗战胜利只是早晚问题,自此,蒋介石终于公开向日本宣战。

蒋介石虽然口头上向日本宣战,但行动上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皖南事变9000新四军没有死在抗日战场,却死在了友军枪口下。在陕北,胡宗南所部40多万人对陕北进行军事上围困进攻,经济上封锁禁运。

在这种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毛主席在延安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而整风运动把我党建设成了空前团结的学习型战斗型政党。


毛主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永远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


历史知事


伟大领袖,当之无愧

我绘制的水墨国画肖像作品,欢迎点评。



洛阳水墨肖像李潮革


毛主席才是真正挽狂澜,救中国的伟人。他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既为人民谋幸福,就必须要有人民的军队——枪杆子里面出政杆的卓越理论;他第一个创立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并创建了第一支打着中国工农红军旗帜的人民武装队伍;他用兵如神,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完全依赖他的谋略,从弱到强,胜利辉煌。遵义会议更是党心民心强烈呼唤毛主席出来领导濒危的红军队伍,而那些精英人物自愧不如毛主席,转而支持和辅助毛主席。是毛主席领导,才有了新中国,有了人民当家作主最民主的政治治国体制,而后才能够创造当时最贫困的新中国完全打败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美帝等十七国侵略者联军的惊世奇迹。毛主席领导第三世界革命潮流,创立的”划分三个世界”伟大理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引发了世界范围内被压迫和被奴役的殖民地国家争独立争自由浩浩荡荡的巨大革命洪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就是得益于第三世界国家支持才胜利成功!毛主席在治国建设中,建立了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对农村实现了集体合作化,大修水利。发展了军队强军建设,次次都打败了侵犯祖国领土安全的外国军队。特别提出的是,毛主席提出并实现了核弹、氢弹试验成功,实现了人造卫星上天。毛主席才能力挽狂澜,让一个人口大国、贫穷大国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内,实现了民心凝聚、生活改善,工农科技医疗教育国防军工等等都走上了强国行列!

纵观世界,唯有毛泽东,才配得上第一位伟人的称呼!


湘水南雁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真正做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人,当属伟大领袖毛主席!

腐朽落后闭关锁国的清朝政府,坐井观天、狂妄自大、整天以天朝上邦自诩而不睁眼看一看世界的变化。最终使得中国无论是在军事能力还是在科学技术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列强国家。

清朝乾隆皇帝80大寿时,当时的工业强国英国曾主动的派出使团出使清朝,一方面为乾隆皇帝庆寿,另外一方面则是想要建立东西方的经贸往来关系。但是狂妄自大的乾隆皇帝根本没有把当时的工业强国英国放在眼里,而是把别人当作边陲小国对待。甚至给英国国王下了一道圣旨,至今这道圣旨依然存放在英国的博物馆里。令今天的人读起来感觉真的是贻笑大方。满清政府就在这样的虚无缥缈的美梦中不断沉睡,直到这一天的到来。

1840年,因林则徐在广东组织了虎门销烟,英国在华的不道义的贸易收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进而英国派出军舰对清政府宣战,原本英国议会对于是否与东方强国中国宣战一直心有余悸。但是战争的结果却让我们大跌眼镜,清朝政府面对仅有几千人的英国军队却遭遇了惨败的结局。并且根本无法阻止英国军队在中国的海域和陆地上肆意横行,这一事件的发生使得当时的西方列强都认清到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腐化堕落。从此中国成为了西方列强瓜分和侵占的对象。中国也有封建社会,进入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近百年的屈辱历史。


后来中国人尝试了种种拯救中国的方式。有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有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起义。有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变法。也有以袁世凯,黎元洪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同时也要以孙中山蒋介石为代表的地主阶级革命者。但是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这些运动和势力都没有真正的将中国从腐朽落后、被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解救出来。

1893年12月26日。在湖南有一个孩子降临在了这个世界上。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为毛泽东。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新生的婴儿将来将会拯救中国并且带领中国人走向民族独立的道路。

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者,身上带有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从秋收起义到会师井冈山,再到瑞金根据地。后来经过四渡赤水,翻越雪山过草地,最终实现会师陕北的长征。并且在延安生根发芽,最终从这里开始了解放全国的历史使命和革命进程。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并且将反动派赶出大陆。实现了解放全体中国人,建立民族独立的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使命。

毛主席及其家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奉献了十几条鲜活的生命。但是毛主席一生不改初心。真正的践行了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

再有13天便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5周年的日子。在这里让我们提前说一句: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