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带大的孩子和奶奶带大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唯美短句精选


回答:人格的建立与童年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隔代人带大的孩子,长大后势必在生活习惯,性格,人格,三观等方面,与父母带大的孩子有所区别。

由于年代和文化程度不同,隔代人的认知程度难免与时代脱节,通过耳濡目染,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认知。

具体区别:

1:奶奶带大的孩子在情感沟通能力上,明显弱于父母带大的孩子,由于父母环节的缺失,孩子在长大后,多数孩子比较独立,或性格倾向于孤僻和偏执;

2:由于奶奶关注孩子的重点大多偏重于衣食住行,缺乏对孩子的普适的知识教育;

3:奶奶带大的孩子,价值观更倾向于物质,人生观倾向于保守,世界观有局限性;

当然,有的隔代长辈更擅长孩子的教育,但替代不了父母。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在亲情环节上不可缺少的。

以上几点,只简单的说了下对孩子影响的几个关键,实际生活中,各家有各家的情况,上面只是说明了两种家庭情况下,对孩子的影响。


河西寻鹿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一件事,在我们小区,有一个小宝宝,本来是妈妈带着的,后来他妈妈出去打工,把他交给爷爷奶奶带。

开始还好好的,可是没过多久,孩子就因为一场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据说是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至此,这个妈妈一直处于深深的悔恨之中。

虽然我说的这件事可能有点极端,但也恰恰说明,奶奶带和妈妈带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奶奶带不好,我们小区有很多都是奶奶带大的孩子,他们一样跟活泼可爱。但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只要看到我家宝宝下楼,那些邻居都会说一句,还是妈妈带大的孩子好呀!

最后,我想说,不管是奶奶带大还是妈妈带大健康长大才是最重要。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记得点赞、评论或转发分享噢。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爱笑宝妈欧丹丹】,浏览更多育儿文章。

爱笑宝妈欧丹丹


奶奶是潮童杀手!反差太大我承受不了!我儿子呢,我女儿呢?还我儿子!还我女儿!

出于某种不知名的缘由,皮肤疾速变黑

有的还呈现了“高原红”,就是《新闻联播》里边穷困地域经常看到的那种!

看起来总觉得有皴裂!

天气冷的时分,衣服共同的特性是十分保暖!但也十分难看!

而在天气热的时分,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裤子直接没了啊啊啊!

三天!两天!一天!最短只需半天!白富美变黑穷挫!公主变村姑!王子变青蛙!

最后奶奶发话了——


霓妈剁手日记


这个我有亲身经验,因为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宝和二宝相差两岁,非常累人,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奶奶的帮助!大宝是奶奶带大的,二宝是我带的,奶奶带大的孩子跟妈妈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看图片就知道图一是妈妈带大的,图二是奶奶带大的,妈妈给孩子穿的衣服干净整洁,脸蛋洗的白白的! 奶奶带的孩子衣服可能是亲戚家小孩不穿的,回来给孩子穿上,基本奶奶看的孩子都是从土堆里出来的,鞋子穿反也不去理会!


还有妈妈带大的孩子比较爱说爱笑懂礼貌,带他去跟别的小孩子玩比较开心,奶奶带的比较淘气,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出去以后爱跟别的小孩抢东西!

可能现在年轻人工作比较忙,但是有时间还是要多陪陪孩子,不要让他们觉得我就是奶奶带大的,跟妈妈没关系,什么东西都没有亲情珍贵!


早安保定


啥都不说,直接上图😄




Dongna


我是八爪妈咪,2岁男孩的妈妈。

看了一些回答,很多人说妈妈带大的孩子和奶奶带大的孩子的区别一是妈妈带大的孩子潮,奶奶带大的孩子土,二是妈妈带大的孩子各方能力要略胜于奶奶。这确实是一部分存在的原因,但并不代表所有妈妈带大的孩子都比奶奶带大的孩子强。

由于带娃的原因,经常接触到一些老人带娃,聊天过程中和平时交往中会发现有的爸妈带娃还没有老人带娃带的好。老人工作日带娃,爸爸妈妈周末带娃,周一那天老人带娃就会特别痛苦。因为孩子爸爸妈妈要去上班,孩子不舍得跟爸爸妈妈分离,哭闹半天,大人孩子都痛苦。不好好吃饭要吃零食,午睡不能按时入睡。老人表示一到周末好不容易给孩子调好的生物钟节奏全部都乱套了,给孩子立下的规矩悄悄被打破了。每周周而复始去做这些事情,太心累了。还有的老人则表示,小两口生下孩子后,孩子就成了老人的了,他们不管孩子的任何事情。老人不敢生病不敢请假,想稍微休息下都不行。曾经听一个老人在广场上控诉自己的女儿,外孙女都八九岁了,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通通不知道,孩子发烧了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回去了半个月,结果孩子生病给瘦了整整一圈,直到她回来悉心调理孩子才好转。周末就窝在家里打游戏,从不带孩子出去遛弯或旅游。

所以,不见得所有妈妈带大的孩子都比奶奶带大的孩子穿的潮,带的好。

但八爪妈咪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老一辈带大的孩子,他们在情感上更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常常带孩子出去玩,年轻辈的带孩子的并不算太多。如果广场上有年轻辈的陪伴孩子,ta身边一定还会围绕着其他的孩子,别的孩子会渴求有这种陪伴,哪怕那是别人的爸爸妈妈,他们也愿意围在身边,感受那份来自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他们的内心会有这样一份情感的缺失,会更加小心翼翼的去感受,如果实在无法感受到自己亲身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他们会慢慢地将自己对那份情感的渴求封闭起来。

所以,不管是妈妈带大的孩子也好,还是奶奶带大的孩子也罢,谁带的好就让谁带,但父母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一定要尽到,因为孩子毕竟是你们把ta带到这个世界上的。

八爪妈咪,2岁男孩的妈妈。同你一起分享育儿的故事,也跟你一起探讨孩子成长的话题。

八爪妈咪


我虽然还没生过孩子,但是我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爸妈带和父母带的如果不是特意去对比,也很难看出问题,但是真的有实质的对比,差距大着呢!

就拿我身边的人来说吧~我侄女,今年4岁。只要我回家,我们天天呆在一起,白天爷爷奶奶带着,有时候我们家也会帮忙带,她爸妈做生意晚上才回家。天天吃饭的时候跑来跑去(家在农村,有的是地方跑),爷爷奶奶在后面追,不敢打,不敢大声说。

有时候要上厕所,随地大小便,虽然家长会把粪便收拾一下,可能在农村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外人看来是很不文明的现象。

天气热,别的家长把自己的女儿打扮的美美的,爷爷奶奶觉得太热,把头发都剃光光。我常常开玩笑的:“你是小男孩子吗?”

最近回家,我发现了一些现象,她模仿大人,学叫长辈称呼,直接叫长辈名。

4岁的孩子正什么都不知道,又模仿任何事物的年纪,却偏偏在农村,别人当成玩笑的来教她。

妈妈带大的孩子和奶奶带大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一、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的不同

虽然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的不同,但我相信世界上的家人都是为孩子好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但却有很多的家长因为这事分歧大。

对爷爷奶奶来说,有关得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恨不得亲力亲为,一手包办,不舍得教育孩子,导致孩子的任性和自我为中心。

爸爸妈妈则会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加注重讲道理和孩子的理解。

二、饮食方面

爷爷奶奶带,有时候饮食不节制,孩子想要什么给什么,想吃什么多买什么,孩子越胖看着越高兴。觉得孩子白白胖胖才健康,但是我告诉你,合理的饮食才健康。

而爸爸妈妈则会换着花样在给孩子健康的饮食和习惯,会着重于健康与否,因为知道,白白胖胖的孩子会给孩子以后回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客都美味


记得一位幼儿园园长曾说,一个孩子只需要入园一周的时间,她就能分辩出一个孩子是父母买的还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以下统称长辈)带的。原因很简单,那些由长辈带大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比较不守规则。



首先,长辈更加溺爱孩子。

俗话说,隔代亲。长辈普遍比父母更加溺爱孩子。在老人的宠爱下,孩子一般变得比较嚣张跋扈,动手的机率也相比父母带的孩子大。这些孩子规则意识淡薄,坏毛病也较多。

而父母带孩子,规则意识比较强,懂得遵守纪律。



其次,长辈更容易包办孩子的事情。

相比父母带的孩子,长辈带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更差。例如,老人会喂三岁以上的孩子吃饭,会帮助大孩子穿衣服等等,基本孩子很多生活事情,老人都会代劳。如此,孩子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变得比一般同龄的孩子差。

而父母带的孩子,自理能力要更加强一些,很多符合年龄段的事情孩子都能自己做。



第三,长辈带的孩子语言发展通常较慢。

长辈一般不喜欢说,也不喜欢运动,甚至有的老人会带着孩子看电视。孩子无法得到更好的语言上的刺激,自然语言表达能力相比父母带的孩子要差一些。

年轻的父母会经常对孩子说话,语言表达更加清晰,也更加适合孩子的模仿,孩子说话会比较流畅而清楚。



第四,长辈带孩子,过度注意安全,导致孩子缺乏活力。

为了孩子的安全,很多老人选择约束孩子,不给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导致孩子智力刺激不足,容易缺乏活力。

父母却更加大胆,能够引导孩子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刺激孩子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等等。孩子表现出来的是活泼开朗且大方的特点。



不过,长辈带孩子也并不是都是缺点,也有的老人很重视育儿理念,懂得控制自己对孩子的溺爱,那带出来的孩子自然懂规则,讲礼貌。而有的妈妈却相当宠爱孩子的,孩子自然也可能成为熊孩子。

所以,孩子是否能成为一个好孩子,不在是奶奶带还是妈妈带,而在于带的那个人是怎么带孩子的。


懒妈妈的育儿之路


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孩子是父母直接带的,还是隔辈的老人带的。

说几个我身边真实的例子。

1.隔辈老人带的孩子总是看大人眼色

一个一岁多的小朋友,第一次参加早教班举办的活动,在场的孩子都在3岁以下,场地里有很多让孩子觉得新奇的东西,比如造型奇特的算珠、植物,还有很多蒙特梭利教具。

这个小朋友看到了喜欢的东西——一个木质蛋,一岁多的孩子已经会说话了,但是没有办法完全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他想玩木质蛋的时候,孩子的表现首先是看自己的家长,用眼神询问可不可以,等待家长同意后才开始玩。

因为家里老人在带孩子的时候,总是很多规矩,比如这个脏不能摸,那个脏不能放进嘴里,殊不知这会让孩子变得谨慎、胆小,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切都等着大人来进行判断,从一岁多就丧失了自主性。

2.孩子无意识地学习抚养人

这个孩子3岁多才开始上幼儿园,各方面发展都有点慢。老师第一次见面就能发现,第一孩子走路方式不正常,有点像企鹅横着走;第二,孩子讲话非常慢。

原因是,孩子在家一直是姥姥带,而姥姥腿脚有毛病,走路就是横着走。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姥姥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跟孩子一起蹦蹦跳跳,于是孩子的大运动发展就滞后了,又因为长时间跟姥姥在一起,无意识地学习了姥姥的走路方式。

老人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也并不知道要说什么,说话的时候也总是慢吞吞,孩子的讲话方式,也是因为无意识地学习姥姥讲话。

老师见过孩子之后,马上就告诉妈妈,要多花时间陪陪孩子。要不是老师提醒,孩子妈妈忙于工作,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是正常发展的孩子,根本没有发现这些问题。

包办,让孩子无法自理生活

还有一个小男孩,2岁半上幼儿园,相较于同龄孩子,这个小男孩明显矮小很多。上了幼儿园三个月,每天都哭。能感受到孩子的能量跟他的身高一样,都没有发展起来,太弱小了。

老师用了很多方法来安慰孩子,最终孩子还是不适应新环境,停止上幼儿园,回家了。

这个孩子每天都由爷爷奶奶接送,不自己走路,都是抱着。偶尔自己走路也必须抓着爷爷奶奶的衣角。

当然,并不是说隔辈老人带孩子一定不好,但是有一些固有的缺点,一方面,老人爱护孩子,恨不得什么都帮孩子做了,给孩子穿衣服、喂饭等等,使孩子丧失了自理能力;另一方面,老人又十分固执,必须让孩子听他的话,按照他们的要求做事,比如脏不能摸、高不能爬等等,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而父母自己带的孩子相对于这些,孩子显示的特征不大明显,但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完整地成长。育儿之所以成为一门学问,就是因为有很多知识和问题,需要大人们去学习和思考。



情绪教练;美国正面管教讲师;高级儿童情商指导师;儿童财商讲师


Annie妈妈育儿


我是钟洁琳,华大应用心理研究员星级心理咨询师。我们在一起直面儿童心理、家长育儿心理等问题。


大家要着急了,你说没本质区别,那不可能啊?

你看这张图,那张图!审美观完全不一样!难道时尚与落伍我们明眼人区别不出来吗?

大家不着急,的确图片显示妈妈带够靓,奶奶带够土。


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审美观

审美观念又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谁又能保证时尚永远不变?时代的审美观念总是在推陈出新,往复重叠。

70年代的时髦与现代复古风图片对比 我们能说70年代够土?现代就够时髦?

所以,妈妈带大的孩子和奶奶带大的孩子在时尚审美这一区域比较,没有可比性,只是都是各自生存年代里审美体现。如果硬要说有区别的话,只能说奶奶辈的人经历生活的历练(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所以对需求的满足来说,更偏向于实用性、舒适性。而妈妈这代人不再害怕于没有资源生存下去,所以在需求满足来说,更偏向审美观念、自我实现的需求。

回到主题,妈妈带的孩子和奶奶带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没有本质不同,都是一个出于爱孩子的家长,只是每一位家长自身的特性所导致而体现出的不同。孩子是张白纸,你给它画上什么就是什么,你给它展现什么就会有不同的眼界。不一定说妈妈更会照顾孩子,也不一定说奶奶就更会照顾孩子。我见过生产3个月还不会换尿布的妈妈,也见过时髦的奶奶带着孩子世界旅行开阔眼界。关键都是保持初心,一颗爱孩子的心,给孩子正面管教,博爱、感恩,培养一个人格完整的孩子。养育人自我不设局限性的圈子而固步自封,而是不断更新育儿知识,成为新时代的养育人。

妈妈与奶奶之间沟通也很重要,观念有不同的时候,千万不要固执己见,家庭不是法庭,非要挣个非黑即白的道理不可。占了理,伤感情。委婉表达,中肯建议,相信民主的家庭都会接受。

总之,大家为了孩子好,一条心,孩子也会学会感恩与分享。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私信留下联系方式,向作者提问或心理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