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不要用“市場先生的錯誤”去反思總結自己

在股市中,很多人會時常反思自己的“犯錯教訓”,也會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這本來是一個投資者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必然過程,但是我卻看到許多人是“誤入歧途”了,或者說是在為“市場先生的錯誤”而反思總結自己。

市場中有幾個最典型的錯誤的反思總結現象:

1投資者在買入股票之後,持有了一段時間,甚至持有了一年。然後股票不但沒漲,反而下跌了。於是乎投資者開始反思自己的錯誤,或許歸咎於買錯了,亦或是歸咎於買貴了。無論基於什麼原因,反正是看上去反思出了一些錯誤。

2投資者在買入股票後,持有了一段時間,或者一年,甚至兩年。然後股票漲了很多,甚至翻倍、兩倍。於是乎投資者開始總結成功經驗,或許是歸功於自己買的公司多麼優秀,當初的買入多麼的正確,亦或者是自己當初買的多麼的便宜。反正是看上去很成功,也貌似總結出了不少的“成功經驗”。

上面兩點的共同點就是 都是依據短期價格漲跌來評判對錯。但是,投資者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就是“市場先生”這個常識。 格雷厄姆有一段話很好的解釋了市場先生:““設想你在與一個叫市場先生的人進行股票交易,每天市場先生一定會提出一個他樂意購買你的股票或將他的股票賣給你的價格,市場先生的情緒很不穩定,因此,在有些日子市場先生很樂觀,這時市場先生就會報出很高的價格,其他日子,市場先生卻相當悲觀只看到眼前的困難,報出的價格很低。另外市場先生還有一個可愛的特點,他不介意被人冷落,他明天還會回來同時提出他的新報價。市場先生對我們有用的是他口袋中的報價,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場先生看起來不太正常你就可以忽視他或者利用他這個弱點。但是如果你完全被他控制後果將不堪設想。” 市場先生情緒很不穩定,有些時候過度樂觀報出高價,有些時候過度悲觀報出低價,這就是“市場先生”。

格雷厄姆還有另一段話也在證明市場的短期不理性:“市場短期是一臺投票機,長期是臺稱重機。”就是說,短期人們喜歡誰,大家都在買誰,誰就會漲。但是長期而言,決定股票價格的一定是股票的價值。 格雷厄姆的這兩話很好的說明了市場短期的不理性,只有在長期內價值才會發生作用。而短期更多的是市場先生的情緒 偏好所決定了價格的漲跌。那麼多長時間才是長期呢?很多大師都給出了答案,至少是三五年以上才能稱為長期。但是很多投資者卻常常基於一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去衡量自己投資的對錯,這顯然是很可笑的!特別是一些機構投資者,動不動年度排名甚至月度排名。我很想問一句:短期的漲跌能代表什麼???我還是想說我那句掛在嘴邊的話:“買入即上漲,不代表你是對的。買入即下跌,也不代表你就是錯的。投資是一件很長期的事,過度關注短期業績表現,只會使自己更為短視,百害無一利!”

股票投資,不要用“市場先生的錯誤”去反思總結自己

投資者普遍的症狀就是過度關注短期,“以股價短期漲跌論成敗”,並以此為導向來反思總結,這其實是錯誤的,這些人忘記了格雷厄姆關於“市場先生”與“短期投票機 長期稱重機”的定義。以短期一年或者兩年的股價漲跌來反思總結自己,來評判對錯,這是用市場先生的短期錯誤為標尺來總結反思自己,而不是真正的在反思錯誤或者總結經驗。 就算是要評判對錯,也應該是以長期業績表現或者企業經營業績來評判。如果一家企業的業績持續增長,資產狀況持續良好,買的時候也不貴,即使股價不漲,也不應該定義為投資錯誤。

2012年之後的那段時間買入貴州茅臺 五糧液等白酒股的人看起來極像犯錯,因為當時企業業績增長乏力,股價表現也不理想。 相反,如果一家企業業績非常差,或者買的非常貴,即使股價漲了很多,也不應該定義為投資成功。前幾年的創業板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無數的大牛股,什麼樂視網 網宿科技 全通教育 暴風科技的,買入即漲,連續漲,當時的買入者看起來極為正確。但是如果時間拉長,看起來錯誤的也許沒錯,看起來正確的也許沒對。套用巴菲特的一句話:“只有潮水褪去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到底誰在裸泳。”潮起潮落都得有個過程,潮水不會一瞬間褪去,但是一定會褪去。期間要做的就是堅持自己,保持耐心,不要被短期的表象迷失雙眼。

即使是優秀的企業,買入的時候價格也很便宜,但是並不代表股價不會繼續下跌。相反,即使是垃圾的企業,或者買入時價格非常貴的股票,但是並不代表短期不會繼續上漲。市場先生的非理性狀態有時候會持續很長時間,投資者不應該因為市場先生的短期非理性漲跌而評判自己的對錯。 市場短期可以是任意波動,沒人可以預測短期股價漲跌,短期更多的是運氣成分,不能以此當做能力或者犯錯。價值投資者要做的是依據價值與價格的差距行事,只要價格大幅低於價格,就值得買,繼續下跌只是為你提供了更好的買入機會而已。其餘的交給時間。巴菲特說投資者能賺多少錢,主要因素取決於當時的市場犯多大的錯。不要以為市場非常理性,實際上市場大多數時候都處於非理性狀態。投資者要做的是利用它,而不是被它所影響。

價值投資者最基本的認知就是:股票即是企業,投資者要以經營者的眼光去看待股票,而不是交易者。況且,如果一家企業的業績持續向好,那麼股價上漲是遲早的事,沒必要為了短期漲跌而過度樂觀或者過度悲觀。並且,即使是以企業業績為導向來評判對錯,也至少應該是以企業連續幾年的業績來綜合衡量,也不應該單單看一年來評判。一個財報的業績低於預期或者一個財報的超預期都沒什麼,什麼也代表不了,投資者評判企業業績也應該著眼於長期,至少以連續五年的整體業績來衡量。 不要因為持有的企業財報超出預期就自信滿滿的認為自己很英明,也不要因為一份低於預期的財報而全盤否定自己最初的判斷。和評判價格漲跌一樣,評判企業的業績也應該以長期的跨度來衡量。 無論是以股價漲跌,還是以企業業績,評判對錯的衡量標準都不應該是基於短期(一兩年),至少應該是長期(三五年以上)的標準來評判。

短期的價值或許會低估,也或許會高估,但是長期來看,價格一定會向價值迴歸。只有長期的企業業績表現,長期的股價表現,才能定義為成功或者失敗,而長期的股票價格表現在大方向上又是與企業業績正相關的。所以投資者眼光就是應該放在長期的企業業績表現,而非短期股價表現。無論是評判股票價格漲跌,還是評判企業業績增速,都應該著眼於長期,價值投資者本來就是長期投資者。

人人都想賺快錢,很多人都過度的注重短期,但是,關注長期的人比關注短期的人有著巨大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