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終極收藏——一版幣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既具有貨幣職能,又具有較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從構圖、版式到紙質、印刷,每一個側面都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工農業生產狀況、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及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等情況。人民幣和人們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人們對人民幣更是懷著一種深厚而特別的情感。一張張紙幣往往寄託著人們對過去的眷戀,能勾起人們許多美好的回憶。保存一張紙幣,就是珍藏了一段歷史,故有人稱“奇貨可居”並不為過。收藏人民幣是積澱人類文明,啟迪人們智慧的文化活動,也是清靜之中的享受,閒暇之中的納福,可謂是身在其中,其樂無窮。不但能夠陶冶情操、增添樂趣、增長知識、有益健康,而且也是難得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的積累。 第一版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自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的。由於當時華北已解放,第一版人民幣實際上在新中國建國之前已經發行了一小部分。第一套人民幣上的很多畫面,都反映了建國初期欣欣向榮的新氣象。第一版人民幣的印製,採用了七種技術,分別有石印、膠印、凸印、凹印、凸凹合印、凸膠合印等,第一版人民幣防偽手段和暗記數量很多,其中唯一的狹長幣壹仟圓第一版“耕地”正背面共有18個暗記,貳佰圓“萬壽山”正面的暗記是解放全中國,背面是擁護毛主席提出的和平談判條件。由於高超的工藝很難仿製,故當時第一版人民幣的假鈔幾乎沒有。新中國成立之初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流通時間很短,現在不少人也許還感到陌生,正因為如此,它的收藏價值和增值潛力也就顯得更為突出。 第一套人民幣從開始發行使用到停止流通,至今已有五六十年的歷史。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的貨幣中,是流通時間最短、品種最多(62種)、版面設計藝術性最高、面值跨度最大、收藏難度和增值潛力最大的一套人民幣。由於回收銷燬徹底,特別是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又很低,加之缺乏收藏意識,留下來的很少。當時全國舊幣收兌機構有7.3萬多個,只用了100天時間就收回了流放量的98.1%,加上以後陸續回收,留剩在社會上的寥寥無幾。有人估算,現存世量最多的品種不超過5000張,有一半的品種在1000張以內,有些品種更少。據有關資料記載,“當今而言,第一套人民幣集全整套者,全世界應不逾60套。許多專家經過幾十年的調查分析研究,根據拍賣行及錢幣市場成交量、存世量等方面因素推算,1951年5月發行的伍佰元“瞻德城”、1951年5月發行的伍仟元“蒙古包”、“1951年10月發行的壹萬元“牧馬圖”,存世均不到50張。“盛世收藏興”,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退出流通領域已達50多年的第一套人民幣更是綻放出絢麗的光彩。它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以及人們對“紅色”藏品的喜愛性,決定了它的珍貴性。加之有些版別由於發行的時間短、數量少、區域小、存世量少,極難收集,特別具有收藏價值。現在有些品種在錢幣市場上,根本覓不到其蹤影,甚至連一些錢幣拍賣會上也鮮有所聞,且有價無貨。有人說收藏一版幣能達到20個品種者為初等水平;達到21至40種者為中等水平;達到41-54種者為上等水平;能達到55種以上者為鳳毛麟角的佼佼者,可見收藏難度之大。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騰,社會的繁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愛好者的不斷擴大,半個世紀以來的沉澱,極具文物價值的第一套人民幣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成為錢幣收藏市場上獨具魅力的一枝豔麗的奇葩,其價值潛力不可估量!可遇而不可求的好品一版幣,是文物,是古董 在1950年7月1日,在上海的中國紙幣集藏會,揚州會友林丹、宋和鳴兩位先賢,編著的《中國人民銀行、華中銀行鈔目》一書中,就提及到第一套中國人民銀行鈔有57種版別,而在該鈔目發行以後,中國人民銀行還發行了10張第一套人民幣(它們是2張蒙文券、4張維文券、2張50000元券、1張500元種地券、1張5000元渭河大橋券)。但隨著滾滾的歷史車輪進展,現在新的版別發現越來越多。要談版別問題,首先要了解何謂版別,過去研究這個問題,大家提法不一,官方有官方的規矩,民間有民間的叫法,編書有編書的提法,收藏者有收藏者的稱謂。有的提出第一套人民幣有57種原版,有的提出第一套人民幣有60種版別,有的稱第一套人民幣有68種版別,或有72種、78種說法等等,不一而已。不同的提法,就有不同答案,也拿得出不同的實物票券來說明問題。我們知道版別,顧名思義就是指幣與幣之間存在的區別。而紙幣的版別更不同以硬幣,紙幣可受多種因素而可改變其版別,如紙質不同、製版先後、年號日期、印刷顏色、印刷廠家、印刷工藝、初版與再版、冠字與號碼、簽字與蓋章、暗記水印、加蓋文字等等不同因素而產生不同版別,這也是紙幣收藏的內存潛力,也是給集藏者的深研誘力、也是紙幣鑑賞的無限魅力。現把各種各樣引起不同版別和產生的不同原因一一分析如下;

一、使用紙質不同而產生的版別 第一套人民幣是在解放戰爭中蘊釀,誕生、發行的,由於戰爭正在進行,前方急需大量人民幣去佔領市場,部隊急需大量軍費給養,後方急需大量人民幣去收兌區幣,穩定市場,發展生產。造成人民幣印刷供不應求,印刷人民幣材料紙張只能就地取材,並沒有統一的紙張,有什麼紙張就用什麼紙張,所用紙張有老解放區造的桑皮紙、麻紙,有從市場上採購來的挪威道林紙,有從舊政府印鈔廠的倉庫中接收來的美鈔紙,有東北佳木斯造紙廠生產的波紋水印紙、有從前蘇聯購進的五星紋水印紙,有一般辦公用的平版紙、還有國產天章印鈔紙由於所用不同紙張產生不同版別,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因紙張厚薄產生的版別:由於同一票券使用二種紙張,發現有厚薄特別明顯,手感很強的有以下幾種票券: 1、5元牧羊票券:有厚紙與薄紙二種,以薄紙票券較少。 2、10元火車站票券:有厚紙與薄紙二種,薄紙較白,並且薄紙背面文字圖案透印非常明顯,存世量較少,薄紙是初版,冠字是123。 3、10元灌田與礦井票券:有厚紙與薄紙二種,厚紙色黃,薄紙色淺 以薄紙為少見。 4、10元工人與農民票券:有白色薄紙與深色厚紙二種,白色薄紙票券較罕。 5、20元六和塔棕色票券:(原稱萬壽山票券),有厚紙與薄紙二種,以薄紙較少。 6、50元壓路機票券:有厚紙與薄紙二種,厚紙顏色低沉,薄紙顏色鮮豔。 7、50元鐵路票券:有初版與再版不同版別,初版紙質較薄與透明,正面的黃底色較淡,發現量較少。 8、100元紅工廠票券:有厚紙與薄紙二種,以薄紙較少。 9、500元正陽門票券:紙質有厚薄黃白之分,厚紙較少。 (二)、因紙張底色不同而產生的版別:由不同紙張而產生底色不同,同一票券明顯有黃色與白色二種底色。有以下幾種。 1、1元工人與農民票券:有黃色與白色二種, 以白色票券較少。 2、1元工廠票券:有黃色與白色二種, 以白色票券較少。 3、5元織布票券:有黃色與白色二種,以後者為少見,故價值較高。 4、20元運肥與火車票券:有黃色與白色二種,以白色票券較少。 5、200元頤和園票券:有黃色與白色二種,以白色票券比較少見。 6、1000元北海與角樓票券:(寬章距)有黃紙深色與白紙淺色二種,存世量相差不多。 7、100元輪船票券:有白紙與黃紙二種, 以白紙票券較少。 8、500元種地票券:有白紙與黃紙二種,白紙淺色數量較少。 9、1000元雙馬耕地狹長票券:有黃紙與白紙二種,票底色有暗紅色與白色的明顯區別。 10、10000元雙馬耕地票券:有黃紙與白紙二種,以白紙票券較少。

(三)、因紙張有否水印產生的版別:由於便用不同紙張,同一種票券有的有水印,有的無水印,而水印圖案也不盡相同,而產生以下版別: 1、5元織布票券:有英文水印與無水印券二種版別。英文水印券甚為罕少。英文水印可分上英文水印與下英文水印二種不同位置。 2、10元工農票券:有英文水印與無水印券二種,英文水印較少。所見幾張英文字亦各不相同,位置各異。無固定模式。 3、10元鋸木與耕地票券:有橫條式水波紋水印與豎條式水波紋水印二種不同水印,以豎條式水波紋券罕見。 4、100元北海與角樓、藍麵票券:有空心星水印、雪花水印、水波紋水印三種版別,以水波紋水印券為少見。 5、100元北海與角樓、黃面、印章狹距票券:有空心星水印與水波紋水印二種版別,以水波紋水印券為少。 6、100元北海與角樓、黃面、印章寬距票券:有水波紋水印與雪花水印二種版別,以雪花水印券較少見。水波紋水印又可分橫條式水波與豎條式水波二種。以橫條式水波券為罕見。 7、200元排雲殿票券:有空心星水印與雪花水印二種水印,兩券存世量相差不多。 8、1000元運煤與耕地票券:有五星水印與無水印二種,五星水印票券較少。 9、10000元軍艦票券:有空心星水印、雪花水印、無水印三種版別,以空心星水印票券為略少。 10、10000元雙馬耕地票券:有空心星水印、雪花水印、無水印三種版別,以空心星水印票券略少。

二、製版原因產生的版別

(一)、原版問題:按照《人民幣圖冊》、石雷的《人民幣史話》二書介紹,在編寫《人民幣圖冊》一書時,為商討第一套人民幣的版別時,特邀了一些當時發行、製作第一套人民幣的有關人士,協商決定第一套人民幣的版別問題,並作出決議,制訂了三條規定,決定第一套人民幣為60種原版。以後60種版別,一直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所沿用。這60種版別即是57種原版的基礎上,外加20元六和塔一種,50元火車券一種,100元北海與角樓券一種。為60種。

(二)、再版票幅差異:由於種種原因需要第二次印刷製版,製出來的新版與原來的舊版版幅有一定差距,印刷後出現與原版票幅不同,而產生不同版別的以下幾種: 1、100元萬壽山票券:原版圖案距是123mm,是1949年2月5日發行,再版圖案距120mm,是1949年3月20日發行,在實際收藏流通券中,我們發現本券圖案距有120mm、121mm、122mm、123mm四種之多。 2、200元割稻票券:原版圖案距是125mm,為深墨綠色,再版圖案距是121mm,淺墨綠色。狹幅與寬幅兩票存世量相差不多。 3、1000元雙馬耕地票券:按照1992年《蘇州錢幣》總八期中金誠《第一版人民幣版別探輯》介紹本券有狹幅與寬幅二種,狹幅圖案是137mm, 寬幅圖案是140mm。

(三)暗記增減而產生的版別:由於同一票券的承印廠家不同,或同一廠家在再版時增減暗記,以示區別印刷責任而產生不同版別,這個問題過去一直不重視,但隨著近年來在海內外廣大收藏愛好者的不斷探索和鑽研下,新的暗記版別相繼發現,使第一套人民幣版別更加豐富多彩。增添的暗記版別有以下十幾種,現一一分析如下: 1、5元牧羊圖票券有二種版別:

(1)有星版:票背行名上有一“★”暗記。

(2)無星版:票背行名上沒有“★”暗記。 2、10元鋸木與耕地圖票券有二種暗記版別: (1)二弧版:票背年號右側為二弧。

(2)三弧版:票背年號右側為三弧。

3、20元立交橋票券有二種暗記版別:

(1)有自由版:票面有“自由”暗記:首位號碼是0、1、2、3、4,應是初版。 (2)無自由版:背面無“自由”暗記:首位號碼是5、6、7、8、9,應是再版,無“自由”版比有“自由”版少,臺灣1997排行榜前者是65位,後者是76位。

4、50元工農票券有二種暗記版別:

(1)、普通版:有10個共同暗記。

(2)、大東版:除有10個共同暗記外,在正背面都有“大東”二個暗記。本券為上海大東印刷廠承印。

5、100元輪船票券有7種暗記版別:

(1)、普通版:有10個共同暗記而無特殊暗記,是第一套人民幣最常見的票券。

(2)、二字版:除有共同暗記外,正面大輪船下三角中有一“二”字暗記。 (3)、百元版:除有共同暗記外,正面水波紋下邊有“百元”二字暗記。 (4)、KK版:除有共同暗記外,正面右下角有“KK”二個字暗記。

(5)、壬申版:除有共同暗記外,在正面右上角面額內有一“壬”字,左上角面 額下有一“申”字,本版別甚為稀罕,難得一見。

(6)、背無暗記版:背面沒有“百”、“行”、“民”三個暗記,本版別在國內外收藏書刊上未見報道。

(7)、西安版:除有共同暗記外,在票面左側邊飾中人一“西”字。票背行名左下方有一倒置的“安”字暗記。

6、100元馱運票券有三種暗記版別:

(1)、普通版:有5個共同暗記。

(2)、“K”字版:除5個共同暗記外,在正面右上方有一陰文“K”字母。 (3)、“H”字版:除5個共同暗記外,在背面右下角有一“H”字母。

7、200元鍊鋼票券有八種暗記版別:

(1)、普通版:有15個共同暗記。

(2)、“人Z”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外,正面有“人”、“Z”二個暗記。 (3)、“O T”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外,正面有一“O”字母暗記,背面有一“T”字母暗記。

(4)、“大東”(1)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外,正背面有“大東”二字暗記,是上海印鈔廠委託上海大東印刷廠代印的票券。

(5)、“大東”(2)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處,正面有“大東”二字暗記, 而在背面卻沒有“大東”二字暗記,甚為罕少。

(6)、“午月小水”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外,背面面額的四周有“午”、“月”、“小”、“水”四個暗記。

(7)、“K K”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外,正面左下角有“KK”暗記。為上海印鈔廠委託上海三一印刷廠代印的票券。

(8)、“大力大成”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外,背面有“大”、“力”、“大”、“成”四個暗記。

(9)、“大力”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外,背面有“大”、“力”二個暗記。而無“大成”二字暗記,比“大力大成”版要少見。

8、200元長城票券有三種暗記版別:

(1)、普通版:有8個共同暗記。

(2)、“大東”版:除8個共同暗記外,正面有“大東”二個字,還有“T”、“元”二個暗記。

(3)、“凡可升山木”版:除8個共同暗記外,背面有“凡”、“可”、“升”、山”、“禾”五個暗記。

9、500元拖拉機票券有二種暗記版別:

(1)、普通版:有14個共同暗記。

(2)、500版:除14個共同暗記外,在正面年號右側有“005”暗記。 10、1000元錢塘江大橋票券有二種暗記版別:

(1)、“H”版:正面右圖六和塔下的亭子尖角中有“H”字母暗記。 (2)、“X”版:正面右圖六和塔下的亭子尖角中有“X”字母暗記。

11、1000元秋收票券有二種暗記版別: (1)、普通版:有14個共同暗記。 (2)、“西安”版:除14個共同暗記外,在票背行名左右兩側有“西”、“安”二字。本券是西安印刷廠承印的票券。

三、印刷顏色過程中產生的版別

(一)、在印刷過程中調換顏色產生不同版別: 1、20元六和塔票券:有藍色與紫色二種,以紫色券略少。 2、50元大橋與火車票券:有紫紅面與藍面二種,是華東區行在印刷時,由於某種原因,調換了顏色所造成,紫紅面券發行於1949年2月10日,一個月後,即被藍面券所代替,故發行期短,印刷量少,所見首位號碼為0與1二個數字,存世量稀少。藍面券發行於1949年3月12日,發行量略多些。 3、100元北海與角樓票券:有藍面與棕色面二種票券,以棕色面券較少。

(二)、印刷顏色深淺不同產生不同的版別: 1、50元紫紅大橋券:有紫紅面與大紅面二種顏色,據說大紅面券極為罕見。臺灣有過報導,國內尚未見過報導。 2、1000元錢塘江大橋票券:背面常見的紫紅色,亦見有背面橙紅色券,比較少見。 3、10000元軍艦票券:背面常見的是褐色,亦見到一種黃棕色券,比較少見。

(三)、有無底紋與底紋顏色不同產生版別: 1、5元帆船票券:本券的底紋有二種版別,一種是無底紋券,另一種為有底紋券,其底紋是深棕色,比無底紋券略少,價略高。 2、5元牧羊圖券:本券底紋有二種版別,一種是淺綠色底紋,另一種是粉紅色底紋。 3、10元工農圖票券:本券所見均為有底紋版,筆者藏有無底紋版票券一張。甚少見。 4、20元打場票券:過去所知本券有褐色底紋與藍色底紋二種,初版為深褐色底紋,再版券改為藍色底紋,以深褐色底紋券較少。近日報導發現無底紋票券,稀少。 5、50元藍大橋與火車票券:本券常見所見一般都有底紋,但亦見有無底紋票券,比較稀少。 6、50元列車票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流通幣研究》一書介紹,本券存在兩種不同底紋版別。 7、100元工廠與汽車圖票券:本券常見都有淺綠色底紋,但亦發現有無底紋票券面世。甚為少見。8、200元頤和園票券:本券有橙紅色底紋與嫩黃色底紋二種版別,以嫩黃色底紋票券為少。

四、加蓋冠字、號碼、印章過程中產生的版別

(一)、冠字不同產生的版別:一般來說,第一套人民幣冠字的確有大小寬狹不同,但變化微小不易察覺,而且冠字的變化,往往伴有號碼的大小與寬狹的變化,故有些票券納入字體不同的版別中去分析。明顯冠字寬狹不同的票券有以下幾種:5元水牛圖券、20元推煤車券、50元列車券、100元汽車與火車券、200元頤和園券五種。

(二)、號碼字體、寬狹不同產生的版別:第一套人民幣所使用的號碼字體多種多樣,有等線體、粗壯體、幼短體、幼長體,山頂7體、平3體等多種號碼字體,號碼規格有大字、中字、小字不同,號碼長短有長距與短距不同,因此造成了許多票券存在不同版別,甚至同一張票券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號碼字體而引起不同版別。 1、10元灌田與鋸木票券:有粗壯體號碼與等線體號碼二種,等線體號碼有三種,大字號碼4×16mm、中字號碼3.5×16mm、小字號碼3×16mm,以大字號碼為少見. 2、100元北海與角樓票券:本券所使用的號碼有以下幾種,粗壯體大字號碼、粗壯體大字山頂7號碼、粗壯體小字長距號碼21mm、粗灶體短距號碼19mm、幼短體號碼(含平3版)五種。 3、100元耕地與工廠票券:本券有大字號碼4×21mm與小字號碼3.5×21mm之分,對小字號碼有爭議,認為是當時敵對方為擾亂我方金融而偽造的假票,收藏界稱其為“老假票”。 4、200元排雲殿票券:本券有粗壯體大字號碼4.5×21mm、粗壯體小字號碼3×21mm、山頂“7”版及細瘦體號碼四種。 5、500元正陽門票券:本券有粗壯體“山頂7”號碼4.5×21mm、粗壯體小字長距號碼 4×21mm、粗壯體小字短距號碼4×19mm三種版別。以粗壯體“山頂7”號碼版為少見。 6、1000元雙馬耕地票券:本券有粗壯體大字號碼、粗壯體山頂7號碼、粗壯體小字長距“平7”號碼、粗壯體小字長距“腰鼓7版”號碼、粗壯體小字短距號碼、細瘦體號碼(含平3版)6種版別。

(三)、號碼位數不同產生的版別:

1、50元列車票券:本券有6位數與7位數二種號碼,6位數發行於1949年3月20日,7位數發行於1949年4月,由於6位數發行時間暫短,所以發行量稀少。

2、50元工農票券:本券有6位數與8位數二種號碼,以6位數票券為略少。

3、100元輪船票券:本券有6位數與8位數二種號碼,6位數發行在先,發行量少, 4、1000元雙馬耕地票券:本券有6位數與7位數二種號碼,不知什麼原因7位數票券反比6位數票券少。不能理解。 (四)、職章距離寬狹不同產生的版別: 100元北海與角樓票券:由於加蓋的職章距不同,有寬章距42mm,狹章距20mm二種,總行只發行寬章距票樣,而無狹章距票樣,寬章距票券比狹章距票券要少。 綜上所述,第一套人民幣版別已達160種之多,隨著時間的進展,第一套人民幣版別研究越來越深入,相信新的版別必定會不斷髮現,希望全國鈔友,尤其是第一套人民幣的鈔友,共同努力,不懈鑽研,有所發現,把第一套人民幣的研究推向新高潮。版別研究是第一套人民幣研究的重點,從第一套人民幣進入收藏領域,短短十幾年時間,通過廣大收藏愛好者的不懈努力,新的版別不斷髮現,那麼第一套人民幣的版別研究是否到頂了?沒有研究餘地了嗎?當然第一套人民幣肯定還有許多版別尚未發現,需要更進一步發掘,有些票券還找不到“孃家”。如100元輪船券壬申版、200元長城券午月小水版、1000元錢塘江大橋券千元版…等等。它們各是什麼廠家承印的?都要我們一一去尋找其“孃家”。有人提出第一套人民幣的“同版異廠券”問題,第一套人民幣的幾張票券為幾家印刷廠共同同時印刷,我們稱作“同版異廠券”,異廠印刷的人民幣是否同原版一式一樣,絲毫不變,如20元推煤車券,50元列車券、200頤和園券等等…。都是兩家印刷廠印刷的,兩家印刷廠印刷的票券有否版別區分呢?第一套人民幣到底有多少種版別,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統一說法,對如何區分版別,各執己見,眾說紛紜,今就筆者收集到的實物,並綜合國內外有關第一套人民幣的書籍、報刊、雜誌資料,淺談這一問題,與同好共同磋商,不對之處,請賜教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既具有貨幣職能,又具有較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從構圖、版式到紙質、印刷,每一個側面都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工農業生產狀況、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及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等情況。人民幣和人們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人們對人民幣更是懷著一種深厚而特別的情感。一張張紙幣往往寄託著人們對過去的眷戀,能勾起人們許多美好的回憶。保存一張紙幣,就是珍藏了一段歷史,故有人稱“奇貨可居”並不為過。收藏人民幣是積澱人類文明,啟迪人們智慧的文化活動,也是清靜之中的享受,閒暇之中的納福,可謂是身在其中,其樂無窮。不但能夠陶冶情操、增添樂趣、增長知識、有益健康,而且也是難得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的積累。 第一版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自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的。由於當時華北已解放,第一版人民幣實際上在新中國建國之前已經發行了一小部分。

第一套人民幣上的很多畫面,都反映了建國初期欣欣向榮的新氣象。第一版人民幣的印製,採用了七種技術,分別有石印、膠印、凸印、凹印、凸凹合印、凸膠合印等,第一版人民幣防偽手段和暗記數量很多,其中唯一的狹長幣壹仟圓第一版“耕地”正背面共有18個暗記,貳佰圓“萬壽山”正面的暗記是解放全中國,背面是擁護毛主席提出的和平談判條件。由於高超的工藝很難仿製,故當時第一版人民幣的假鈔幾乎沒有。新中國成立之初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流通時間很短,現在不少人也許還感到陌生,正因為如此,它的收藏價值和增值潛力也就顯得更為突出。 第一套人民幣從開始發行使用到停止流通,至今已有五六十年的歷史。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的貨幣中,是流通時間最短、品種最多(62種)、版面設計藝術性最高、面值跨度最大、收藏難度和增值潛力最大的一套人民幣。由於回收銷燬徹底,特別是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又很低,加之缺乏收藏意識,留下來的很少。當時全國舊幣收兌機構有7.3萬多個,只用了100天時間就收回了流放量的98.1%,加上以後陸續回收,留剩在社會上的寥寥無幾。有人估算,現存世量最多的品種不超過5000張,有一半的品種在1000張以內,有些品種更少。據有關資料記載,“當今而言,第一套人民幣集全整套者,全世界應不逾60套。許多專家經過幾十年的調查分析研究,根據拍賣行及錢幣市場成交量、存世量等方面因素推算,1951年5月發行的伍佰元“瞻德城”、1951年5月發行的伍仟元“蒙古包”、“1951年10月發行的壹萬元“牧馬圖”,存世均不到50張。“盛世收藏興”,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退出流通領域已達50多年的第一套人民幣更是綻放出絢麗的光彩。它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以及人們對“紅色”藏品的喜愛性,決定了它的珍貴性。加之有些版別由於發行的時間短、數量少、區域小、存世量少,極難收集,特別具有收藏價值。現在有些品種在錢幣市場上,根本覓不到其蹤影,甚至連一些錢幣拍賣會上也鮮有所聞,且有價無貨。有人說收藏一版幣能達到20個品種者為初等水平;達到21至40種者為中等水平;達到41-54種者為上等水平;能達到55種以上者為鳳毛麟角的佼佼者,可見收藏難度之大。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騰,社會的繁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愛好者的不斷擴大,半個世紀以來的沉澱,極具文物價值的第一套人民幣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成為錢幣收藏市場上獨具魅力的一枝豔麗的奇葩,其價值潛力不可估量!可遇而不可求的好品一版幣,是文物,是古董。

在1950年7月1日,在上海的中國紙幣集藏會,揚州會友林丹、宋和鳴兩位先賢,編著的《中國人民銀行、華中銀行鈔目》一書中,就提及到第一套中國人民銀行鈔有57種版別,而在該鈔目發行以後,中國人民銀行還發行了10張第一套人民幣(它們是2張蒙文券、4張維文券、2張50000元券、1張500元種地券、1張5000元渭河大橋券)。但隨著滾滾的歷史車輪進展,現在新的版別發現越來越多。要談版別問題,首先要了解何謂版別,過去研究這個問題,大家提法不一,官方有官方的規矩,民間有民間的叫法,編書有編書的提法,收藏者有收藏者的稱謂。有的提出第一套人民幣有57種原版,有的提出第一套人民幣有60種版別,有的稱第一套人民幣有68種版別,或有72種、78種說法等等,不一而已。不同的提法,就有不同答案,也拿得出不同的實物票券來說明問題。我們知道版別,顧名思義就是指幣與幣之間存在的區別。而紙幣的版別更不同以硬幣,紙幣可受多種因素而可改變其版別,如紙質不同、製版先後、年號日期、印刷顏色、印刷廠家、印刷工藝、初版與再版、冠字與號碼、簽字與蓋章、暗記水印、加蓋文字等等不同因素而產生不同版別,這也是紙幣收藏的內存潛力,也是給集藏者的深研誘力、也是紙幣鑑賞的無限魅力。現把各種各樣引起不同版別和產生的不同原因一一分析如下;

一、使用紙質不同而產生的版別 第一套人民幣是在解放戰爭中蘊釀,誕生、發行的,由於戰爭正在進行,前方急需大量人民幣去佔領市場,部隊急需大量軍費給養,後方急需大量人民幣去收兌區幣,穩定市場,發展生產。造成人民幣印刷供不應求,印刷人民幣材料紙張只能就地取材,並沒有統一的紙張,有什麼紙張就用什麼紙張,所用紙張有老解放區造的桑皮紙、麻紙,有從市場上採購來的挪威道林紙,有從舊政府印鈔廠的倉庫中接收來的美鈔紙,有東北佳木斯造紙廠生產的波紋水印紙、有從前蘇聯購進的五星紋水印紙,有一般辦公用的平版紙、還有國產天章印鈔紙由於所用不同紙張產生不同版別,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因紙張厚薄產生的版別:由於同一票券使用二種紙張,發現有厚薄特別明顯,手感很強的有以下幾種票券: 1、5元牧羊票券:有厚紙與薄紙二種,以薄紙票券較少。 2、10元火車站票券:有厚紙與薄紙二種,薄紙較白,並且薄紙背面文字圖案透印非常明顯,存世量較少,薄紙是初版,冠字是123。 3、10元灌田與礦井票券:有厚紙與薄紙二種,厚紙色黃,薄紙色淺 以薄紙為少見。 4、10元工人與農民票券:有白色薄紙與深色厚紙二種,白色薄紙票券較罕。 5、20元六和塔棕色票券:(原稱萬壽山票券),有厚紙與薄紙二種,以薄紙較少。 6、50元壓路機票券:有厚紙與薄紙二種,厚紙顏色低沉,薄紙顏色鮮豔。 7、50元鐵路票券:有初版與再版不同版別,初版紙質較薄與透明,正面的黃底色較淡,發現量較少。 8、100元紅工廠票券:有厚紙與薄紙二種,以薄紙較少。 9、500元正陽門票券:紙質有厚薄黃白之分,厚紙較少。 (二)、因紙張底色不同而產生的版別:由不同紙張而產生底色不同,同一票券明顯有黃色與白色二種底色。有以下幾種。 1、1元工人與農民票券:有黃色與白色二種, 以白色票券較少。 2、1元工廠票券:有黃色與白色二種, 以白色票券較少。 3、5元織布票券:有黃色與白色二種,以後者為少見,故價值較高。 4、20元運肥與火車票券:有黃色與白色二種,以白色票券較少。 5、200元頤和園票券:有黃色與白色二種,以白色票券比較少見。 6、1000元北海與角樓票券:(寬章距)有黃紙深色與白紙淺色二種,存世量相差不多。 7、100元輪船票券:有白紙與黃紙二種, 以白紙票券較少。 8、500元種地票券:有白紙與黃紙二種,白紙淺色數量較少。 9、1000元雙馬耕地狹長票券:有黃紙與白紙二種,票底色有暗紅色與白色的明顯區別。 10、10000元雙馬耕地票券:有黃紙與白紙二種,以白紙票券較少。

(三)、因紙張有否水印產生的版別:由於便用不同紙張,同一種票券有的有水印,有的無水印,而水印圖案也不盡相同,而產生以下版別: 1、5元織布票券:有英文水印與無水印券二種版別。英文水印券甚為罕少。英文水印可分上英文水印與下英文水印二種不同位置。 2、10元工農票券:有英文水印與無水印券二種,英文水印較少。所見幾張英文字亦各不相同,位置各異。無固定模式。 3、10元鋸木與耕地票券:有橫條式水波紋水印與豎條式水波紋水印二種不同水印,以豎條式水波紋券罕見。 4、100元北海與角樓、藍麵票券:有空心星水印、雪花水印、水波紋水印三種版別,以水波紋水印券為少見。 5、100元北海與角樓、黃面、印章狹距票券:有空心星水印與水波紋水印二種版別,以水波紋水印券為少。 6、100元北海與角樓、黃面、印章寬距票券:有水波紋水印與雪花水印二種版別,以雪花水印券較少見。水波紋水印又可分橫條式水波與豎條式水波二種。以橫條式水波券為罕見。 7、200元排雲殿票券:有空心星水印與雪花水印二種水印,兩券存世量相差不多。 8、1000元運煤與耕地票券:有五星水印與無水印二種,五星水印票券較少。 9、10000元軍艦票券:有空心星水印、雪花水印、無水印三種版別,以空心星水印票券為略少。

10、10000元雙馬耕地票券:有空心星水印、雪花水印、無水印三種版別,以空心星水印票券略少。 二、製版原因產生的版別 (一)、原版問題:按照《人民幣圖冊》、石雷的《人民幣史話》二書介紹,在編寫《人民幣圖冊》一書時,為商討第一套人民幣的版別時,特邀了一些當時發行、製作第一套人民幣的有關人士,協商決定第一套人民幣的版別問題,並作出決議,制訂了三條規定,決定第一套人民幣為60種原版。以後60種版別,一直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所沿用。這60種版別即是57種原版的基礎上,外加20元六和塔一種,50元火車券一種,100元北海與角樓券一種。為60種。 (二)、再版票幅差異:由於種種原因需要第二次印刷製版,製出來的新版與原來的舊版版幅有一定差距,印刷後出現與原版票幅不同,而產生不同版別的以下幾種: 1、100元萬壽山票券:原版圖案距是123mm,是1949年2月5日發行,再版圖案距120mm,是1949年3月20日發行,在實際收藏流通券中,我們發現本券圖案距有120mm、121mm、122mm、123mm四種之多。 2、200元割稻票券:原版圖案距是125mm,為深墨綠色,再版圖案距是121mm,淺墨綠色。狹幅與寬幅兩票存世量相差不多。 3、1000元雙馬耕地票券:按照1992年《蘇州錢幣》總八期中金誠《第一版人民幣版別探輯》介紹本券有狹幅與寬幅二種,狹幅圖案是137mm, 寬幅圖案是140mm。 (三)暗記增減而產生的版別:由於同一票券的承印廠家不同,或同一廠家在再版時增減暗記,以示區別印刷責任而產生不同版別,這個問題過去一直不重視,但隨著近年來在海內外廣大收藏愛好者的不斷探索和鑽研下,新的暗記版別相繼發現,使第一套人民幣版別更加豐富多彩。增添的暗記版別有以下十幾種,現一一分析如下: 1、5元牧羊圖票券有二種版別: (1)有星版:票背行名上有一“★”暗記。 (2)無星版:票背行名上沒有“★”暗記。 2、10元鋸木與耕地圖票券有二種暗記版別: (1)二弧版:票背年號右側為二弧。 (2)三弧版:票背年號右側為三弧。 3、20元立交橋票券有二種暗記版別: (1)有自由版:票面有“自由”暗記:首位號碼是0、1、2、3、4,應是初版。 (2)無自由版:背面無“自由”暗記:首位號碼是5、6、7、8、9,應是再版,無“自由”版比有“自由”版少,臺灣1997排行榜前者是65位,後者是76位。 4、50元工農票券有二種暗記版別: (1)、普通版:有10個共同暗記。 (2)、大東版:除有10個共同暗記外,在正背面都有“大東”二個暗記。本券為上海大東印刷廠承印。 5、100元輪船票券有7種暗記版別: (1)、普通版:有10個共同暗記而無特殊暗記,是第一套人民幣最常見的票券。 (2)、二字版:除有共同暗記外,正面大輪船下三角中有一“二”字暗記。 (3)、百元版:除有共同暗記外,正面水波紋下邊有“百元”二字暗記。 (4)、KK版:除有共同暗記外,正面右下角有“KK”二個字暗記。 (5)、壬申版:除有共同暗記外,在正面右上角面額內有一“壬”字,左上角面 額下有一“申”字,本版別甚為稀罕,難得一見。 (6)、背無暗記版:背面沒有“百”、“行”、“民”三個暗記,本版別在國內外收藏書刊上未見報道。 (7)、西安版:除有共同暗記外,在票面左側邊飾中人一“西”字。票背行名左下方有一倒置的“安”字暗記。 6、100元馱運票券有三種暗記版別: (1)、普通版:有5個共同暗記。 (2)、“K”字版:除5個共同暗記外,在正面右上方有一陰文“K”字母。 (3)、“H”字版:除5個共同暗記外,在背面右下角有一“H”字母。 7、200元鍊鋼票券有八種暗記版別: (1)、普通版:有15個共同暗記。 (2)、“人Z”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外,正面有“人”、“Z”二個暗記。 (3)、“O T”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外,正面有一“O”字母暗記,背面有一“T”字母暗記。 (4)、“大東”(1)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外,正背面有“大東”二字暗記,是上海印鈔廠委託上海大東印刷廠代印的票券。 (5)、“大東”(2)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處,正面有“大東”二字暗記, 而在背面卻沒有“大東”二字暗記,甚為罕少。 (6)、“午月小水”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外,背面面額的四周有“午”、“月”、“小”、“水”四個暗記。 (7)、“K K”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外,正面左下角有“KK”暗記。為上海印鈔廠委託上海三一印刷廠代印的票券。 (8)、“大力大成”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外,背面有“大”、“力”、“大”、“成”四個暗記。 (9)、“大力”版:除有15個共同暗記外,背面有“大”、“力”二個暗記。而無“大成”二字暗記,比“大力大成”版要少見。 8、200元長城票券有三種暗記版別: (1)、普通版:有8個共同暗記。 (2)、“大東”版:除8個共同暗記外,正面有“大東”二個字,還有“T”、“元”二個暗記。 (3)、“凡可升山木”版:除8個共同暗記外,背面有“凡”、“可”、“升”、山”、“禾”五個暗記。 9、500元拖拉機票券有二種暗記版別: (1)、普通版:有14個共同暗記。 (2)、500版:除14個共同暗記外,在正面年號右側有“005”暗記。 10、1000元錢塘江大橋票券有二種暗記版別: (1)、“H”版:正面右圖六和塔下的亭子尖角中有“H”字母暗記。 (2)、“X”版:正面右圖六和塔下的亭子尖角中有“X”字母暗記。 11、1000元秋收票券有二種暗記版別: (1)、普通版:有14個共同暗記。 (2)、“西安”版:除14個共同暗記外,在票背行名左右兩側有“西”、“安”二字。本券是西安印刷廠承印的票券。 三、印刷顏色過程中產生的版別 (一)、在印刷過程中調換顏色產生不同版別: 1、20元六和塔票券:有藍色與紫色二種,以紫色券略少。 2、50元大橋與火車票券:有紫紅面與藍面二種,是華東區行在印刷時,由於某種原因,調換了顏色所造成,紫紅面券發行於1949年2月10日,一個月後,即被藍面券所代替,故發行期短,印刷量少,所見首位號碼為0與1二個數字,存世量稀少。藍面券發行於1949年3月12日,發行量略多些。 3、100元北海與角樓票券:有藍面與棕色面二種票券,以棕色面券較少。 (二)、印刷顏色深淺不同產生不同的版別: 1、50元紫紅大橋券:有紫紅面與大紅面二種顏色,據說大紅面券極為罕見。臺灣有過報導,國內尚未見過報導。 2、1000元錢塘江大橋票券:背面常見的紫紅色,亦見有背面橙紅色券,比較少見。 3、10000元軍艦票券:背面常見的是褐色,亦見到一種黃棕色券,比較少見。 (三)、有無底紋與底紋顏色不同產生版別: 1、5元帆船票券:本券的底紋有二種版別,一種是無底紋券,另一種為有底紋券,其底紋是深棕色,比無底紋券略少,價略高。 2、5元牧羊圖券:本券底紋有二種版別,一種是淺綠色底紋,另一種是粉紅色底紋。 3、10元工農圖票券:本券所見均為有底紋版,筆者藏有無底紋版票券一張。甚少見。 4、20元打場票券:過去所知本券有褐色底紋與藍色底紋二種,初版為深褐色底紋,再版券改為藍色底紋,以深褐色底紋券較少。近日報導發現無底紋票券,稀少。 5、50元藍大橋與火車票券:本券常見所見一般都有底紋,但亦見有無底紋票券,比較稀少。 6、50元列車票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流通幣研究》一書介紹,本券存在兩種不同底紋版別。 7、100元工廠與汽車圖票券:本券常見都有淺綠色底紋,但亦發現有無底紋票券面世。甚為少見。8、200元頤和園票券:本券有橙紅色底紋與嫩黃色底紋二種版別,以嫩黃色底紋票券為少。

四、加蓋冠字、號碼、印章過程中產生的版別

(一)、冠字不同產生的版別:一般來說,第一套人民幣冠字的確有大小寬狹不同,但變化微小不易察覺,而且冠字的變化,往往伴有號碼的大小與寬狹的變化,故有些票券納入字體不同的版別中去分析。明顯冠字寬狹不同的票券有以下幾種:5元水牛圖券、20元推煤車券、50元列車券、100元汽車與火車券、200元頤和園券五種。

(二)、號碼字體、寬狹不同產生的版別:第一套人民幣所使用的號碼字體多種多樣,有等線體、粗壯體、幼短體、幼長體,山頂7體、平3體等多種號碼字體,號碼規格有大字、中字、小字不同,號碼長短有長距與短距不同,因此造成了許多票券存在不同版別,甚至同一張票券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號碼字體而引起不同版別。

1、10元灌田與鋸木票券:有粗壯體號碼與等線體號碼二種,等線體號碼有三種,大字號碼4×16mm、中字號碼3.5×16mm、小字號碼3×16mm,以大字號碼為少見.

2、100元北海與角樓票券:本券所使用的號碼有以下幾種,粗壯體大字號碼、粗壯體大字山頂7號碼、粗壯體小字長距號碼21mm、粗灶體短距號碼19mm、幼短體號碼(含平3版)五種。

3、100元耕地與工廠票券:本券有大字號碼4×21mm與小字號碼3.5×21mm之分,對小字號碼有爭議,認為是當時敵對方為擾亂我方金融而偽造的假票,收藏界稱其為“老假票”。

4、200元排雲殿票券:本券有粗壯體大字號碼4.5×21mm、粗壯體小字號碼3×21mm、山頂“7”版及細瘦體號碼四種。

5、500元正陽門票券:本券有粗壯體“山頂7”號碼4.5×21mm、粗壯體小字長距號碼 4×21mm、粗壯體小字短距號碼4×19mm三種版別。以粗壯體“山頂7”號碼版為少見。 6、1000元雙馬耕地票券:本券有粗壯體大字號碼、粗壯體山頂7號碼、粗壯體小字長距“平7”號碼、粗壯體小字長距“腰鼓7版”號碼、粗壯體小字短距號碼、細瘦體號碼(含平3版)6種版別。

(三)、號碼位數不同產生的版別:

1、50元列車票券:本券有6位數與7位數二種號碼,6位數發行於1949年3月20日,7位數發行於1949年4月,由於6位數發行時間暫短,所以發行量稀少。

2、50元工農票券:本券有6位數與8位數二種號碼,以6位數票券為略少。

3、100元輪船票券:本券有6位數與8位數二種號碼,6位數發行在先,發行量少, 4、1000元雙馬耕地票券:本券有6位數與7位數二種號碼,不知什麼原因7位數票券反比6位數票券少。不能理解。

(四)、職章距離寬狹不同產生的版別: 100元北海與角樓票券:由於加蓋的職章距不同,有寬章距42mm,狹章距20mm二種,總行只發行寬章距票樣,而無狹章距票樣,寬章距票券比狹章距票券要少。 綜上所述,第一套人民幣版別已達160種之多,隨著時間的進展,第一套人民幣版別研究越來越深入,相信新的版別必定會不斷髮現,希望全國鈔友,尤其是第一套人民幣的鈔友,共同努力,不懈鑽研,有所發現,把第一套人民幣的研究推向新高潮。版別研究是第一套人民幣研究的重點,從第一套人民幣進入收藏領域,短短十幾年時間,通過廣大收藏愛好者的不懈努力,新的版別不斷髮現,那麼第一套人民幣的版別研究是否到頂了?沒有研究餘地了嗎?當然第一套人民幣肯定還有許多版別尚未發現,需要更進一步發掘,有些票券還找不到“孃家”。如100元輪船券壬申版、200元長城券午月小水版、1000元錢塘江大橋券千元版…等等。它們各是什麼廠家承印的?都要我們一一去尋找其“孃家”。有人提出第一套人民幣的“同版異廠券”問題,第一套人民幣的幾張票券為幾家印刷廠共同同時印刷,我們稱作“同版異廠券”,異廠印刷的人民幣是否同原版一式一樣,絲毫不變,如20元推煤車券,50元列車券、200頤和園券等等…。都是兩家印刷廠印刷的,兩家印刷廠印刷的票券有否版別區分呢?第一套人民幣到底有多少種版別,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統一說法,對如何區分版別,各執己見,眾說紛紜,今就筆者收集到的實物,並綜合國內外有關第一套人民幣的書籍、報刊、雜誌資料,淺談這一問題,與同好共同磋商,不對之處,請賜教。


人民幣終極收藏——一版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