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鄭看漳州」漳州好風景——天保維垣萬鬆關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老鄭看漳州》由鄭德鴻原創,授權“漳州頭條”發表,每週一刊出,點擊文章標題下藍色字關注“漳州頭條”,你才能準時接收到老鄭的漳州歷史文化作品!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萬松關。攝於2015年。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萬松關,坐落在福建省漳州龍海市榜山鎮梧浦村後岐山與鶴鳴山兩山夾峙之間。唐代開漳之後,這裡是漳州通往省城、京都的要道,取名“馬岐路”。唐代陳元光入漳之時駐兵於此,時稱“軍營嶺”。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郡人陳克聰在沿路兩旁種上許多松樹,改稱為“萬松嶺”。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道路兩旁的松樹歲久凋枯,惟奇石如叢林,時任福建提學副使沈儆炌改為“堆雲嶺”。萬松關遺址1983年被龍海縣列為縣級保護文物單位,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萬松關原高約15米,有了望窗三個,射擊孔兩個。右側一個瞭望窗、一個射擊孔未拍在照片裡。

照片為:防洪工程指揮部部分同志合影於萬松關城牆下。攝於1960年。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龍海縣文物保護碑。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明嘉靖年間,閩南沿海出現了擁有武裝的海上私商集團;明天啟年間,倭寇活動十分猖獗,大肆劫掠海澄、龍溪一帶沿海沿江百姓。為抵禦海上私商集團與倭寇的騷擾破壞,時棄官回鄉的林釬(hàn)向當時的漳州知府杜遴奇建議,在岐山與鶴鳴山之間的峽谷中建一個關隘,派兵把守,以保衛東鄉及漳州城。杜遴奇採納建議,但只挖了地基,城尚未建成就奉調離任。明崇禎二年(1629年),接任漳州知府的施邦曜在當地鄉紳陳天定及里人王必標的支持配合下,於萬松嶺上興築關城,當年完成。萬松關是古代進出漳州的必經隘口,扼進出漳州之門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勢,被稱為“閩南第一關”。關城建成後,施邦曜又在關城旁建一座堆雲庵,並建一座亭供往來行旅停歇休憩。

萬松關城門。拱頂上面右側只剩下6層石條,左側只剩下10層。攝於2015年。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關前早期的小土地廟。後面是另建的新土地廟。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萬松關的城牆全部用長方形花崗岩條石砌成,原高約15米,牆體前面直立,後面為臺階式,整體平面呈凸字形結構,上牆體寬4米,東面底座寬5米,城門處寬9.1米,全長約100米。關牆內側有從牆體伸出的石條當梯臺階,東側一梯可上到平臺上亭,西側一梯可上到關牆頂。關牆最頂端寬0.6米、高約1米,內側留一寬約1米的過道。在離頂部約2米的位置,開有三個瞭望窗,中間瞭望窗寬約1.8米,高約1.2米;兩側瞭望窗寬約1.3米,高約1.2米。瞭望窗下方1米多處又留一寬約2米多的過道。瞭望窗下左右各有一個外窄內寬、高寬各約0.6米的小射擊孔。關城下方為拱形石城門,高約4.3米、前寬2.7米、後寬2.9,通道深9. 1米,路面鋪設條石,前後均設門把關。通道後部分建為長14.7米,寬5.9米,高約5米的平臺,上蓋一閣,亭前挑出1.2米的走廊。城門上嵌著一塊石橫匾,鐫有明末大學士林釬親手題寫“天保維垣”四個雄渾有力的楷書大字,意即上天保佑這座關城永遠穩固。

林釬題寫的“天保維垣”橫匾。右側第一行小字“知漳州□(府?)□(事?)”因風化嚴重而難以看清,暫未描紅;右側第二行為“施邦曜完建”。左側小字為“郡人林釬書”。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遺憾的是,1960年代建造西溪橋閘時,當時縣領導為了節約經費,就近取材,將萬松關上的條石拆下以建橋墩、築水閘。後因當地群眾的勸阻而停止,但已拆去大部分,僅存殘關城約51米。其中東側底座長約14米,高6.5米,下部寬5米,上部寬4.4米; 中段長14.7米,寬3米,高6.5米; 西側牆體長約23米,寬4米,高約8.3米。關門通道上方的平臺因下方通道地面鋪成水泥路填高,現高約5米,挑出的8組挑梁也殘缺不齊。平臺上原建的亭,不知毀於何時,現只剩下2個外方內圓二層的柱礎,外寬0.67米,外圓直徑0.54米,內圓直徑0.42米。平臺上遺留著亭的瓦片與鋪地磚碎片。原從牆體伸出的石臺階,被當年拆除城牆時從上面落下的條石砸斷,只剩下殘端。現在的關牆上長出數棵雜樹,因樹根不斷生長,已把條石擠出,存在隱患。

關牆內側全景。牆體上長著雜樹。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平臺上的兩個石柱礎。右上新挖出的土堆處也一個。兩個柱礎中點距離10.3米,距離平臺前緣1.3米,距離側邊2.35米。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石柱礎、鋪地磚、瓦片。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8組挑梁已殘缺不齊。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平臺挑出的石樑及門臼。雜樹的根把石條擠出,存在隱患。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被砸斷了的東側石梯,只剩下從下往上數第4層水泥覆蓋處露出的一小角。左為新建的擋土牆。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被砸斷了的西側石梯,只剩下殘端。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萬松關內的堆雲庵,不知毀於何時。當年梧浦村在此辦農場建房時,一塊刻有“堆雲巖”的石門楣被當做門檻石用,現仍砌在萬松關休閒山莊裡的房門前。該門上面是一塊疑似門檻石的雕花石門梁,成為一付,只是上下顛倒了。

“堆雲巖”石門楣,現在成了門檻石,上下顛倒了。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堆雲巖”石門楣照片倒過來看,就能看到三分之二的文字。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萬松關門前西側原有一座石牌坊,因1960年漳州市區建防洪石堤時,要在萬松關內開採石料,汽車進出不便而拆除。2012年萬松關休閒山莊開建,清理地面挖掘時,發現一些疑似當年拆除關牆或庵、亭、牌坊毀後遺留的石構件,有些石柱刻有文字聯句,後來在此建房時,其中數根石柱被利用,現依然立於房廊屋內。山莊主吳惠溪雖不清楚這些石構件的具體用途,但意識到具有相當的文物價值,應保護下來,便將這些石構件收集在一起,暫時把一些石柱石板當做桌椅擺放,供遊客歇息。三塊疑似石牌坊屋頂構件,兩頭上翹,前沿雕刻有祥雲,上面雕刻有屋脊瓦片,非常精細,現被當做花臺;另一塊則早在1992年此處建圍牆時就被當作基石。同被當做圍牆基石的還有許多石構件,最為可惜的是一根直徑約0.42米,長約4米的花鳥柱,被打成4小段,其中一段又被剖開成兩片半圓,一片半圓還被再打成兩小塊。另有一條長約6米,寬約0.6米,厚約0.3米及幾條較短的的疑似堆雲庵門前的臺階石,現仍在梧浦村裡當長椅用。這些石構件尚需由專家辨認,如果確定是萬松關的遺留物,將來若要修復萬松關,就會派上用場。

萬松關休閒山莊主吳惠溪介紹當年發現石構件的過程。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1960年在萬松關前的合影,照片裡的石牌坊剛被拆,石柱還沒運走。右上方為《施公新築萬松關紀跡碑》石碑。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萬松關休閒山莊裡用石構件擺放的桌椅花臺。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當年在此建房時,其中數根石柱被利用,依然立於房廊。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被打成小段的花鳥柱。右下層第一塊長0.9米,第2、3塊長0.95米,第4、5塊長0.5米,並被剖成半圓。上層右起第5塊長1米,被剖成半圓,與下面2小段為同一圓柱。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萬松關門前東側原立有一塊也是林釬撰寫的《施公新築萬松關紀跡碑》石碑,高2.28米,寬約1.08米,厚0.24米。遺憾的是,當年梧浦村建廁所時,將這石碑當成蹲位石用,開為四條長條,後被找回,算是不幸中的大幸,現存於休閒山莊裡。

《施公新築萬松關紀跡碑》石碑,被開為四條長條。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石碑上刻有“院侍讀學士、通家治生林釬頓首”。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萬松關下方不遠的路邊,有一塊大石,左側當年採石時被打掉一小塊,不知為何沒有全打去當石料,尚餘下缺了左邊框的閩浙總督左宗棠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秋憑弔萬松關古戰場時題寫的紀事銘文。該銘文高246釐米,寬82釐米。大字為小篆體,高27釐米,寬12釐米;小字為楷書,字徑5釐米。碑文內容為:“率師徒,徂嶺嶠,窮山穴,截海徼,龍巖復,漳州平,寇亂息,皇心寧。同治四年秋。”如今該碑已成了書法愛好者臨摹學習的好範本。旁邊還緊鄰刻有一幅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張公司馬德政去思碑”銘文。

閩浙總督左宗棠題寫的紀事銘文及“張公司馬德政去思碑”銘文。左側被打去。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萬松關位處漳州著名風景名勝區外七首巖的中心,東連瑞竹巖、照蓮巖,西接雲洞巖、仙亭巖,北牽石室巖、聚奎巖、青雲巖。站在關頂,可望見東偏南方九龍江入海口。關內有一座清代的“雙節傳芳”石牌坊,全國重點文物江東古橋、岐山上的五營寨、岐山下的七星墜地自然奇觀、上世紀60年代龍江風格的西溪橋閘、北溪江邊的鄴山講堂遺址及連氏宗祠、龍文塔、植物園等景區景點,均在附近,構成一個完整的旅遊圈。

萬松關位置圖。黃色點為“七星墜地”。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萬松關模型(正面)。黑線以下為現存殘牆,黑線以上為已拆除部分。兩側斜線為山坡。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萬松關模型(內面)。斜線為石梯。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萬松關休閒山莊大門。右側為“雙節傳芳”石牌坊。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充滿山野氣息的萬松關休閒山莊。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雙節傳芳”石牌坊。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萬松關休閒山莊百草園。

「老郑看漳州」漳州好风景——天保维垣万松关

2013年,集旅遊休閒養生的萬松關休閒山莊建成並投入營業,提供餐飲、住宿、免費停車等服務。2015年,萬松關休閒山莊與漳州市民間醫術研究院合作,在山莊裡開設老中醫坐診點,為一些患有疾病的患者進行診治。同時開闢百草園,種植各種中草藥,以作為科普園地。遊客如果以此為中心點,到周邊遊玩,方便快捷,可盡享大自然的山川美色,定會感嘆不虛此行。

萬松關歡迎您!

鄭德鴻撰文2015/12/21

附相關資料

天保維垣 釋義

“天保”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之《天保》詩句“天保定爾,亦孔之固”,按現今的說法就是“上天保佑你安定,江山穩固又太平”。

“維”的本義是:作為錐形空間架構的繩線組。引申義:骨幹繩線。主繩。再引申義:拴系。表示“維繫、保持”。

“垣”的本意為牆,引申為城。在這裡特指為關牆。

天保維垣”全句表示:上天保佑這座關隘永遠穩固。

《施公新築萬松關紀跡碑》

“漳麓環而左,麟蹲鳳翔,襟帶川原,則施使君城兩鎮,屯御要害處也。其從虹橋孔道而入,一徑若谷,遙望扶桑,或造化留此,補助需人哉!曩鄉人語餘曰:‘若繕為關門,以資保障,誠便盍言之當道?’時前守杜公為築基,未就以去。施使君來守吾郡,拮据於寇警騰沸之日,內戢民心,外循扞衛,兩鎮城址既定,爰履斯關。謂可以固漳郡,奈何惜此心力?乘堅累峻,加以樓堞,俯臨滄波,屹然天險矣!前此警聞頻至,召鄉民防守,有難色。今在金湯以內,安堵其間。逢聖明在御,牧守賢良,桑麻樂業,人且登遊其上,望雲物而詠天和,然則施使君守郡功績,其見一斑於此也。山高水深矣!餘因筆為記,欲後來者修實政,無不可為之事,有可以不朽之功。一簣合尖,俱邀明德云爾。君諱邦曜,字爾韜,別號四明。登萬曆己未進士,浙江餘姚人。賜進士及第、詹事府協理府事、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通家治生林釬頓首”。

-

通家治生 釋義

通家:通家,指彼此世代交誼深厚、如同一家。見《後漢書·孔融傳》:“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

治生:舊時部屬對長官或旅外官吏對原籍長官的自稱。始於明代。明·黃瑜《雙槐歲鈔·名字稱呼》:“書簡稱人以閣下明公,自稱不過侍生而已……相去未久,乃有治生、晚生與門下、臺下諸稱。”清·李玉《清忠譜·就逮》:“早上傳說校尉來蘇,想必輪著治生了。”

“通家治生”表示:自己與施邦曜是深交,是施邦曜治下在外地的官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