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到底知不知道岳飛是被冤枉的?

密探零零發


宋高宗趙構可恨,卻不糊塗,他至始至終都知道誰是忠臣誰是奸佞,但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卻做出了親者痛仇者快的決斷:縱容默許秦檜等人誣告殘害岳飛。

靖康之亂,帶給了趙宋恥辱,卻也改變了趙構的命運,逃到南方後,他搖身一變成了皇帝,北伐是真的,怕徽欽二宗南歸也是真的。如果父兄兩人回來,自己又將限於何種境地?

於是,宋金斗爭多年後,宋高宗趙構想明白了一件事:秦檜這群人雖然可惡,卻能為己所用,能通過議和來穩住保住自己的利益。有了這樣的心思,凡是阻礙議和的,也就都成了障礙。

在與金人議和時,劉光世、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被剝奪兵權,也正是宋高宗決心議和的體現,他甚至故意縱容秦檜及其黨羽誣告岳飛。

岳飛被罷官後,王俊受秦檜、林大聲等人教唆,寫了份誣告張憲的狀詞,然後將其屈打成招,承認與岳飛竄通謀反。最終,岳飛也被捕入獄。

在岳飛入獄之前,有知情者王處仁曾暗中告知岳飛實情,並請求岳飛上述宋高宗澄清事實。結果,岳飛卻並未採納,因為他深知宋高宗為人,而且也知道宋高宗對一切都瞭如指掌:

“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義;萬一不幸,亦何所逃!”——岳飛

就這樣,岳飛在獄中飽受折磨,而韓世忠等人在外為之求情,也遭受冷拒。最終,岳飛一心求死,而秦檜則緊鑼密鼓地網羅罪名,宋高宗則下了一道“岳飛特賜死”的聖旨,將一代忠臣良將毒害。


夕陽下的晚楓


靖康二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的開國皇帝,是為宋高宗。

(趙構 書法 《賜岳飛批札卷》)


趙構早時是支持抗金的,朝中卻沒有拿得出的名將,難免節節敗退。

這對趙構的信心造成了嚴重打擊,使他漸投於議和。

岳飛的出現,改變了這樣的局面。

在岳飛等名將的相互配合下,金人攻勢被壓制住,數度議和。可南宋內部也真是骨頭都軟了,竟然只是忍辱議和,而從來沒有什麼背水一戰的想法。哪怕是在岳飛等人屢戰屢勝的情況下,也改變不了他們的軟弱心理。


據《宋史》載:“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可見宋高宗趙構是一個能力極強的人物,並非無能之君。而秦檜一個文臣能夠將在抗金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岳飛害死獄中,最後全身而退,這一切趙構不可能看不明白。

可見趙構不僅知道岳飛是冤枉的,更是他一手佈置了這張網,借秦檜之手,除去岳飛。


時值郾城大捷,秦檜串通張俊、楊沂中,唆使諫官羅汝楫向趙構上疏,“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嶽某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

在秦檜的指使下,張俊威逼利誘岳飛手下都統制王貴、副統制王俊欲誣告岳飛謀反,事有不諧,乾脆就依靠口供。

岳飛下獄後,何鑄對岳飛深信不疑。秦檜說,這是皇帝的意思,又改評審為万俟卨,於是岳飛便被羅織瞭如“指斥乘輿”、“坐觀勝負”等數條罪名,被判為死罪。

若沒有趙構在後面支持,秦檜等人必然不敢一個“莫須有”便殺了朝中舉足輕重的名將岳飛。所以說,趙構才是岳飛之死的罪魁禍首。


煮酒君


趙構肯定知道岳飛是被冤枉的,其實在岳飛被殺的整個過程中,趙構是主謀,秦檜是從犯。可以看到秦檜是趙構最信任的臣子,秦檜一生也都是在侍奉趙構,秦檜當然知道趙構的心理所想,那麼在這個時候為了討好領導,那就只能幫領導做了他想做而不能做的。在精忠岳飛中嶽飛被殺的時候趙構也是說了一句“非卿不忠”、“非朕不明”、“朕的天下也在這裡”。這句話就很好的解釋了趙構為什麼要岳飛死,而岳飛為什麼一定要死的原因。

岳飛和秦檜的區別就是秦檜是忠於趙構,而岳飛是忠於大宋。

本來宋徽宗和宋欽宗都已經被金國抓去了,但是岳飛一直嚷嚷著要直搗黃龍,迎回二聖。你這不是自己找死嗎?當時大宋已經是趙構說了算,你一直在他旁邊說著迎回二聖,那麼這兩個人回來了,趙構又是什麼?

而且岳飛此時卻是是功高震主了,從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時候就是重文輕武,因為他自己的江山是怎麼來的他非常清楚,他也知道武將權利過大的後果是多麼的嚴重,所以到大宋三百多年也一直都是奉行的重文輕武。而此時的岳飛已經是做到了誰都怕他的地步,不光是金軍怕他,趙構更怕啊。要是他也來一個黃袍加身,那自己不就完了。


小伍講歷史


可以肯定,宋高宗認為岳飛死有餘辜,非殺不可。他並不認為岳飛冤枉。

這當然是極端錯誤的想法,但這個昏君就是這麼想的。

首先,殺害岳飛是趙構的主張。

秦檜等人不過是執行者。也就是說趙構才是最壞的大惡人,秦檜等人不過是奉命行事狗腿子罷了。

這一點,秦檜對韓世忠說的清清楚楚,“此上意也”。一句話懟得韓世忠啞口無言。

二十多好後,趙構也不願意給岳飛平反,可見他對岳飛成見之深,憤恨之深。在趙構的眼中,岳飛就是飛揚跋扈的軍閥,必須剷除的威脅。

為什麼趙構這麼恨岳飛?

因為岳飛不聽話。

岳飛這個人,非常擰。說好聽點叫堅持原則,說難聽點叫固執己見。只要是他認為對的事情,就一定堅持到底,絕不妥協。

這本來沒有什麼,很多人都固執。偏偏岳飛的脾氣又很大,一旦不順心,就撂挑子不幹了。這其實就是赤裸裸的要挾。岳飛不是沒有政治頭腦的人,他應該很清楚其中的厲害。趙構面對岳飛一次又一次的辭職,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好言撫慰。但是趙構的內心,早已恨透了岳飛。

在反抗金兵侵略的過程中,岳飛與趙構在戰略思想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由於岳飛固執己見,導致在1140年和1141年兩次決定性的淮西之戰中,岳家軍都沒有按照皇帝的命令及時參戰。

這讓趙構極為憤慨,認為岳家軍已經脫離了自己的控制,岳飛已經有了謀反之心。

所以趙構先是剝奪了岳飛的兵權,然後將岳飛騙到杭州殺害。

我們現在都知道,岳飛並沒有謀反,他是被冤枉的。

但是現在趙構的角度看,他是一個皇帝,要剷除對皇位的一切威脅,不管是外族入侵還是內部造反。趙構認定了岳飛要造反,所以不管有沒有證據,都要堅決殺。

所以,岳飛死在了他自己的性格上,也死在了趙構的猜疑上。


上將噯福斯


趙構不知道岳飛是冕枉的,但知道他是不冤枉的。因為經過兩個半月的審理,證明岳飛謀反一案事實請礎,證據確鑿,程序合法,量刑適當。岳飛謀反已成鐵案,他是不冤枉的。但是,國人有個奇怪的習慣,不信人話信鬼話。此案有知情人的實名舉報,十名軍官的證實,六名同案犯的供訴。舉報詞,供詞,證詞互相印證,真實可信。可是偏偏不信,對一個地獄惡鬼的所謂東窗事發卻深信不疑。這是十人不如一鬼。庭審記錄不下萬言,但萬言不如鬼話一句,真是咄咄怪事!

還有一個縱虎歸山的故事。說是秦檜夫人王氏勸’秦檜不要放岳飛,以免縱虎歸山,造成後患。相府不比茶館超市,不是誰都能進的。夫妻間的對話,別人怎會聽道?更可疑的是那天是臘月二十九,第=天就是年三十。不在家準備年夜飯,跑人家聽什麼聲去?

岳飛是坐事以鄉歿,秦檜是正常執法,不存在陷害。


柳香677


宋高宗趙構,不是知不知道岳飛是被冤枉的問題,而是蓄意堅決要殺岳飛,不存在冤不冤枉的問題!


一.岳飛之死,緣於宋太祖趙匡胤以掌控國家軍事主力部隊的軍事將領,發動“陳橋兵變”,演出“黃袍加身”奪取皇位,因而,終宋一朝,重文輕武,唯恐武將坐大,重蹈祖上老路。

岳飛身為掌握重兵的五元帥之一,不同其他元帥安家於南宋帝都,家小遭控,反而安家於九江不受控制,犯了大忌,所掌之軍日益強大,號“岳家軍”,似要脫離朝廷控制,皇帝怎能容忍,祖上歷史重演,岳飛之死,系主要緣於此。


二.且岳飛身為軍人,不暗政治,打出“直搗黃龍,迎二聖回京”的錯誤政治主張,二聖回京,高宗趙構怎麼辦?也是高宗下了殺心的原因之一!

岳飛之死,是必然,必須,是皇帝的意旨,試想,岳飛如此高級軍事將領,是其他人可以左右的嗎?秦檜替宋高宗趙構頂了幾千年惡名而已!

君不見,韓世忠等其他高級將領交出軍權,弄個虛位高官,而得以善終的嗎!




z山海


沒有冤不冤枉,高宗不是昏君,也不是傻子!他就是要讓岳飛死,他知道一定會被後人罵,所以他把秦檜頂在前面,讓秦檜當他的黑手套!

岳飛年紀輕輕統領大軍,而且岳飛這人私德太好了,幾乎沒有缺點,不愛錢,不愛女人,這太可怕啦!高宗完全控制不了他!岳飛要是像推翻他,易如反掌!要知道當年他的老祖宗趙匡胤那麼英明神武,登基後還得來個杯酒釋兵權那,別說早已被各種病變嚇壞了的高宗啦!把你弄死才能讓我安心呀!而且宋金已經義和,江山已經算是穩固啦,敵國破,謀臣亡!我已經不需要你岳飛啦!!

岳飛死後除了韓世忠並沒有人為岳飛喊冤,為什麼?因為滿朝文武都感覺這事很正常,沒什麼大不了的!!宋朝開始重文輕武,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皇帝和文官視武將為最大威脅,一百個文官貪汙,也不如一個武將造反造反嚴重!所以武將在宋朝地位很低,無論多麼忠心勇猛的武將,在文官眼裡,武將永遠是國家的威脅,必須把你們給清理掉!整個兩宋只有兩個武將當到樞密使的,一個是狄青,結局不好,抑鬱而終!另一個就是岳飛,結局只能用悲慘來形容!

所以岳飛的死,現代人看來是無比惋惜,而在當時宋朝來說,無可非議的事情而已!!!



青梅談史


趙構知不知道岳飛冤枉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看了好多評論史盲真多!

1140年六七月岳飛最後一次北伐,這時宋徽宗都死好幾年了,迎二聖難道不是笑話?

1141年1月岳飛最後一次領兵~第三次救援淮西,1141年4月岳飛張俊韓世忠被撤去兵權,1141年8月岳飛賦閒回老家,1141年10月岳飛被陷害下獄,1141年11月宋金達成議和,1142年1月岳飛被害!

連最基本歷史都不瞭解還評論得有板有眼,秦檜跪了快一千年都沒有人有異議,現在的人真是“聰明”!


元直5305971


冤不冤枉,這是小民的思維。

對皇帝來說,只有該殺不該殺的問題。

皇帝思考問題的方式是與老百姓不同的。後人讀宋史,無不咬牙切齒於宋高宗對金的妥協。若站在國家的立場考慮,皇帝在岳飛連戰連捷、有望收復中原失地時召回軍隊,實是錯失良機。可是這不是皇帝的思路,皇帝考慮的事情要多得多。

我們且不說宋高宗有沒有光復失地的雄心壯志,先從皇帝的角度來看看,他在擔心什麼呢?

首先,他擔心打不贏金國,把金國給惹毛了。當初宋欽宗不也自以為能擋得住金兵麼?結果怎麼樣?他與太上皇徽宗都當了金國的俘虜。且不說徽、欽二帝,就是高宗本人也差一點當了金人的俘虜。當初兀朮南下,把他從內地追到海邊,從海邊追到海上,只差一點點他的下場就與二帝一樣了。戰爭總是有風險的,只有議和,他在龍椅上才坐得舒服。

其次,打敗金國,收復失地又怎樣呢?南宋愛國志士們總唸叨著要“光復中原,迎回二帝”,現在二帝中的宋徽宗、也就是宋高宗的父親已經死了,他哥哥宋欽宗還在過著戰俘生涯。打敗了金國,勢必要迎回宋欽宗,兩個皇帝怎麼並存?到時誰來當皇帝?你們這些臣子只會叫囂著迎回先帝,可誰為皇上考慮過呢?

其三,只要戰爭還在繼續,那些手握兵權,鎮守一方的大將,就是皇帝的心腹大患。大宋的傳統,就是嚴防軍人權柄過重以威脅到皇帝的統治。南宋中興諸將不僅都有一支自己的軍隊,而且其軍隊幾乎只聽命於統帥,帶有私家軍的色彩。岳飛的部隊不是被稱為“岳家軍”麼?試想想,這些手握兵權的大將,萬一哪天不爽了,要把皇帝打倒在地,那豈不是舉手之勞麼?

以上所述的三點,作為皇帝,宋高宗最擔心的是最後一點,即武將權柄過重,威脅到自己的權力。因為金國的威脅雖大,但南宋也不再是當初任人欺負的熊樣了;欽宗生還怎麼辦,也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武將們的威脅卻近在咫尺,五代時軍人政變的故事會否重演呢?這才是皇帝最關心的事。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何以歷朝歷代都出現屠戮功臣之事。這些在戰場上出奇制勝的武將,就是皇帝手中一把銳利的刀,若不能控制自如,那麼刀鋒將傷到自己,甚至命喪刀下。這就是皇帝的邏輯。

南宋兵權,集中於幾位中興名將之手,分別是岳飛、張俊、韓世忠、吳璘、劉錡等人,另一位中興名將劉光世因病於紹興七年卸去兵權。這幾位中興名將裡,吳璘遠在川陝,對皇帝威脅不大,劉錡是後起之秀,根基尚不夠深。故在皇帝眼中,岳飛、張俊、韓世忠這三人,才是心腹之患。

事實上,武將權柄過重,很早就引起朝廷的注意了。張浚為相時,就認為這些武將久握重兵,故而想將兵權收歸於督府,但還沒來得及實行便罷相了。趙鼎繼任宰相後,考慮以偏將、裨將分主將之權,以起到制約作用。可是張浚、趙鼎的手段,都遠遠不如秦檜高明。秦檜之所以得到皇帝的器重,是他太瞭解皇帝的心思了,於是獻上妙計以罷諸將兵權。

紹興十一年四月,宋高宗依秦檜之計,任命張俊、韓世忠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表面上是對三人的升遷,實際目的是把他們調離自己的軍隊,解除兵權。張俊政治敏感性高,意識到皇帝與秦檜的真正用意乃是要壓制武將,武將的時代已經過去,他率先向朝廷表示,願把自己的部隊歸屬於御前軍,而且倒向秦檜,力主和議。

按理說,岳飛被調到中央後,失去實際兵權,宋高宗理應放心才是。然而,岳飛為什麼還是會被殺呢?

首先,岳飛主戰的立場沒有改變,腦袋一根筋,多次頂撞樞密使張俊。有一次,他與張俊一同視察楚州,張俊主張修城自固,岳飛則不贊成這種單純防禦的戰術,堅持把楚州建為進取中原的橋頭堡。主戰的立場,自然大大得罪宋高宗/秦檜這些投降派,後來張俊成為陷害岳飛的元兇之一。

其次,岳飛雖然脫離軍隊,但岳家軍的部將抗戰熱情仍很高,北方淪陷區的義軍民兵,莫不以“岳家軍”自命,這些山寨版的“岳家軍”雖然多是烏合之眾,卻清晰可見岳飛實為抗金運動最鼓舞人心的一面旗幟。

其三,成為樞密副使後的岳飛仍然為抗金事業盡心盡力。就在岳飛被陷害的這年,他在巡視楚州中,見到著名海軍將領李寶,授意他從海路進軍,進攻登州。李寶是岳飛的超級粉絲,二十年後,他率領南宋艦隊在唐島大破金國水師,取得焚燬敵船五百,殲敵數萬的偉大勝利,是南宋王朝的拯救者。

其四,秦檜與金國兀朮談判時,兀朮堅持“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這是金人開出的和談條件,岳飛不死,金國就不與南宋談和。

如果岳飛不死,即便他沒有兵權,仍然是無數抗金義軍的的精神領袖。這不僅會成為宋、金兩國停兵休戰的障礙,而且對皇帝的統治也是一大威脅。只要岳飛振臂一呼,就能召來一支大軍,皇帝豈能不怕!正因為如此,宋高宗最後與秦檜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共同成為殺害忠良的兇手。


君山話史


莫須有,最早出現在南宋史學家熊克的書裡,指的是岳雲轉給張憲的書信,被張憲燒燬,沒有找到。

根據《刑部大理寺狀》《宋刑統》記錄:

岳飛案是經過大理寺兩個半月審理,岳家軍牛皋,王貴,王俊,姚政,董先,傅選,徐慶,李道,龐榮,李興等十多名將領揭發作證,曾經看見張憲出示岳飛私自調兵書信,同案孫革,於鵬等六人招供。刑部合議定罪,高宗親詔賜死。也就是說,做為主要證據岳雲轉達岳飛寫給張憲的書信私自舉兵襄陽,造成金兵進攻南宋態勢,書信已被燒燬,難道犯罪事實“莫須有”?證人、證詞和私自調動軍隊封鎖長江戰略要地的謀反事實形成完整證據鏈,書信找到找不到,都不影響定罪。類似於現代的“零口供”定罪。只要證據確鑿,證據鏈完整,犯罪事實充分,是不需要主犯自己的招供的。

元朝修編《宋史》時,對大理寺審理,刑部合議,岳家軍將領揭發作證,故意不記載。反而,用專指書信的“莫須有”,來做整個岳飛案的結論,就是為了混淆視聽,以便於篡改歷史真相。

所謂,韓世忠“斥責”秦檜,完完全全就是編造的謊言,1141年韓世忠和岳飛是同樣的罪行,抗旨畏敵,岳飛是離前線450裡“逗留不前”,韓世忠是按兵不動,雖然韓世忠比岳飛好點,最後也參加了戰鬥,(岳飛是唯一沒參加戰鬥的大將)。但是,韓世忠自己的“抗旨”罪名都還沒有洗脫,怎麼可能為岳飛證據確鑿的謀反罪,去“斥責”秦檜。韓世忠“斥責”秦檜的故事,是某些故意混淆視聽的人,惡意編造的。《秦檜傳》《韓世忠傳》里根本就沒有記載。如此,重要的對話,如果真有,做為藵嶽貶秦的《宋史》可能不記載嗎?

韓世忠是勇敢,可絕對不是腦殘。就和那句腦殘兒童的“憾山易,憾岳家軍難”一樣,都是杜撰出來的故事。目的就是顛倒黑白,篡改歷史。

把完全照搬岳飛孫子岳珂私史《鄂王行實編年》的《宋史》用來做結論,是嚴重和史實不符的,可以說是顛倒黑白的。

歷史事實證明,殺了亂臣賊子岳飛,南宋延續了一百五十三年,南宋國富民強從宋孝宗開始幾次北伐慘敗,說明金國滅掉遼國和北宋並不是偶然,而是軍事和騎兵強大的必然,同樣是草原遊牧民族,金國在蒙古鐵騎下和南宋聯合進攻使其滅亡,證明所謂的神話民族英雄嶽武穆就是渣渣。而所謂不堪一擊的南宋,假如如此如不堪何能獨自抵擋蒙元鐵騎四十多年,難道歐亞大陸所有國家都比南宋弱?歷史事實擺在那裡,不管如何抹黑趙構和秦檜,但是他們君臣二人都是開創南宋中興一百五十三年功臣!

岳飛為什麼能年紀輕輕快速升官,是宋高宗趙構為了制約張俊、韓世忠等抗金將領。而岳飛不思報效國家,多次抗命畏敵不前,是為不忠,私自調動軍隊是為亂臣賊子!

南明的失敗證明,武將沒有制約,亂臣賊子橫行(如吳三桂等),置國家民族於水深火熱之中,每個武將都挾天子以令諸侯,沒有秦檜組建有效的內閣政府,各自為戰,不管再多的岳飛式的武將擁立的所謂皇帝都是一盤散沙,最後註定以慘敗告終!秦檜盡力忠君報國,領導內閣政府十九年直到死,他們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無愧死後諡號“忠獻”封申王美譽,對於當時亂臣賊子殺無赦!而後的一百三十八年中,南宋國家富強,歷經八個帝王,無一個北伐成功,世界大勢如此,無一回天,但是給中華文明留下了燦爛的文明,給華夏文明留下了火種!

有人把岳飛說成是文韜武略甚至百戰百勝的軍事家,為什麼現代軍事教學中沒岳飛的戰例?

18-03-19 湖光山色... + 關注獻花(0) 收藏

  岳飛的戰績大多是岳珂杜撰出來的,經不起推敲的。別說軍事家,就腦袋正常一點的人,都不會去相信什麼“八百破十萬”“十二道金牌”“憾山易,憾岳家軍難”等等鬼話。

《宋史》中的《岳飛傳》,是根據岳飛的孫子岳珂在岳飛死後幾十年為他撰寫的私傳《鄂王行實編年》所改編,根本沒有什麼可信度。 該傳記中記載的很多“史實”都已經被考證出是杜撰偽造的,如:紹興十年(1140)七月十四日宋金穎昌大戰,岳飛部將王貴在《王貴穎昌捷奏》中說殺敵“五百餘人”,而岳珂杜撰為“殺敵五千”,而這實際上就是岳家軍對金軍所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而這次戰鬥中“殺其統軍、上將軍夏金吾”裡這個“夏金吾”也是岳珂自己杜撰出來的,根本不見於其他史料記載。

真實的岳飛就根本沒和金主力打過。1122-1132年岳飛換個七八個老闆,跟劉浩,默默無聞,跟黃潛善,被開除。跟王彥,逃跑。復投王彥王彥不要。跟張所,跟宗澤一事無成都是六七品的,打醬油角色。投杜充稍微好點,混個統制,結果,1129年防守馬家渡又逃跑,(金兵剛剛過河兩千,岳飛就逃跑了)害主將 陳淬戰死。岳飛自己逃宜興當上土皇帝。金兀朮長驅直入,追高宗追了幾個月,高宗逃入東海幾個月,金兀朮沒有大船,南宋才沒有滅亡。期間岳飛根本不顧高宗死活,國家安危,從未發一兵一卒去救高宗。1129-1130年1129年十一月,岳飛逃跑金兀朮搜山尋海。一開始是和張俊在明州打,最後是和韓世忠在黃天蕩打。然後就回國了,宋金兩史對照無誤。岳珂所杜撰出來的“四戰四勝”“六戰六捷”真不知道岳飛是和那個鬼打的。還把金兵尊稱老英雄宗澤為“宗爺爺”的事蹟恬不知恥的搬岳飛身上,居然說金兵叫二十多歲的岳飛“爺爺”。

咱們再來看看所謂的岳飛“朱仙鎮大捷”“破鐵浮屠柺子馬”“八百破十萬”“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十二道金牌”又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是軍事學家都不讀史料?還是都是所謂“秦檜家後人”?顯然都不是,不但中國軍事學家沒有把他當做案例,外國軍事學家同樣不屑一顧。難道他們都沒讀過史,難道這樣200:1的神蹟,不是人類最偉大的勝利?如果是真的當然能排進前十。問題是到底真不真實?首先南宋和金國1140年發生大戰這點毋容置疑。1140年完顏宗弼殺了主和派,出兵攻打南宋兩史都有記載 ,準確無誤,金兀朮先集中力量把四川吳璘打殘,又突然向東線韓世忠進攻,然後留部分軍隊牽制韓世忠,接著向順昌進發。張俊,楊存中和王德,劉錡等人與金兵陷入苦戰。擁兵十萬,又有南宋唯一三萬騎兵的岳飛,接到高宗命令,支援順昌劉錡,去和金主力決戰。高宗心腹岳飛無疑成了高宗克敵制勝的法寶。結果岳飛與金主力背道而馳,跑中原地區“收復失地”成功避開金主力。在金兀朮的主力猛攻順昌的時候,岳飛的軍隊在中原出盡風頭,連克潁昌、蔡州、陳州、鄭州等地,還好劉錡神勇,苦戰兩個多月於潤6月12日,擊敗金主力破鐵浮屠於順昌,逼金主力撤軍回國。這個時候岳飛才於潤6月20日,“趕”到堰城,穎昌“收復失地”,和最弱的一支金兵打了一戰。規模非常的小,而且只打了一天,金兵看到劉錡來了,就跑了。《王貴穎昌奏捷》記錄殺了五百金兵,岳飛上奏“獲戰馬兩百餘騎”。

宋金兩史都明確記載1140年潤6月12日,劉錡在順昌擊敗金主力,金國撤軍。岳飛是1140年潤6月20日才有前鋒,抵達堰城。7月才到的穎昌,所以岳飛成功的避開金主力,根本沒有和金主力對抗過。朱仙鎮大捷更是無中生有。宋金兩國所有史料,都沒有記載過岳家軍有一兵一卒到過朱仙鎮。也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朱仙鎮有大量金兵。只岳飛孫子岳珂自話自說。搞出來個“朱仙鎮大捷”而且,還讓金兀朮“感慨”“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別說金兀朮是金國著名的英雄,就是普通金人,也絕對不敢自己找死,說這種沒事找抽的傻逼話語。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中興小紀》、《宋史全文》等宋代資料都記載岳飛是擅自撤軍的,並沒有朝廷下十二道金牌讓其撤退,內容大同小異。如: “紹興十年秋七月…金人謀知飛孤軍無援,於是並兵以御飛,飛不能支。…壬午(1140年9月24日),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自郾城班師。飛旣得京西諸郡,會詔書不許深入,其下請還,飛亦以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後,乃宣言進兵深入,逮敵已遠,始傳令回軍。軍士應時皆南鄉,旗靡轍亂,飛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豈非天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宋史 高宗本紀六》中關於岳飛的記錄: 5月:劉光世為三京招撫處置使;劉琦第一次擊敗圍攻順昌府的金軍。 6月:岳飛被封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宗弼率軍攻打順昌府;順昌之戰後,完顏宗弼返回汴梁;岳飛部下牛皋在京西和金軍作戰;劉光世進軍和州;岳飛在率軍支援劉錡路上收復蔡州; 閏6月:王德攻破宿州;岳飛部下張憲擊敗韓常,收復穎昌、淮寧;岳飛部下郝晸收復鄭州;李興收復汝州、伊陽等;張俊收復亳州,幾日後張俊放棄毫州,回壽春。 7月:岳飛部下張應、韓清收復西京;李興收復永安軍;岳飛和完顏宗弼的郾城之戰;岳飛部下楊再興、王蘭戰死小商橋;岳飛部下王貴、姚政聯合擊敗進攻穎昌的金兵;岳飛班師軍潰,穎昌、蔡州、鄭州等均被金軍佔有。

1140年岳飛不但抗旨畏敵,不支援劉錡,而且還三個月不到,就丟失了,劉錡,張俊等人血戰兩個多月,才保護住的河南。那可憐的戰功,根本不能抵消岳飛的罪行。所以才又有了“十二道金牌”。杜撰“十二道金牌”的目的,就是掩蓋岳飛不戰而逃,丟失河南的罪行。

宋三百一十九年,從來不用金牌調動軍隊,都是用詔書,詔書可以清楚的表達命令的意思,而且還方便追查責任。正是有了詔書記錄的歷史,才讓我們能夠真相大白。只有文字不發達的少數民族國家,才用金牌調動軍隊。如果岳飛真接到金牌命令撤軍,那麼只可能接到金國的命令。當然我也相信這是不可能的。

那些說秦檜和秦檜後人改史料的,簡直就是侮辱中國人的智商。宋史官的地位,連宋太祖都怕,你們可以查,太祖貪玩讓言官直言頂撞,太祖一生氣,打斷言官牙齒。言官才說要告訴史官,嚇的太祖賠禮道歉,這樣的史官,是秦檜能控制的了的?顯然不是,因為史料上秦檜根本就沒有岳飛高大上。一個人改史改成這樣,也太讓人難以置信了吧?岳飛處死後,經過八個皇帝138年,從來沒有人提出過“岳飛冤死”的說法,當然岳飛孫子岳珂不這麼認為。但是我請大家仔細查看一下岳珂的為人。說是個人渣一點都不過分。而且,他自己寫的書都自相矛盾。一會說孝宗為岳飛平反了,他父親嶽霖感激萬分,一會又說他父親嶽霖臨死時,哭訴讓他無論如何要為爺爺岳飛伸冤,一邊寫孝宗為岳飛徹底平反了,“沉冤得雪”,一邊不停為岳飛“伸冤”。到底平反沒有,難道他自己都不知道?岳珂寫自己的父親,親眼所見都謊話連篇,寫他根本沒有見過的爺爺會如何?大家自行腦補。岳珂書中寫岳飛處死,金國舉國歡慶,真的嗎?金國滅了遼國,滅了北宋都沒有舉國歡慶。處死了個早沒有了兵權,從來沒有和金主力打過的岳飛,至於這麼高興嗎?常識告訴我,根本不可能。岳飛死不死,對金國沒有任何影響,反而是金國的損失。如果,沒有岳飛1140年的河南就不可能兵不血刃就能佔領。沒有岳飛1141年淮西戰役,金主力就可能讓宋軍最少打成大殘。

而且,秦檜一死,秦家就失勢了。秦鉅滿門戰死以後,秦家基本就退出歷史舞臺了,反而是岳家都做了高官,到了滿清時期更是風光無限,嶽鎮邦嶽鍾琪川陝總督,屠殺漢人千萬,五代都是清廷鷹犬。各種《說岳傳》《說岳全傳》各種戲劇,評書,滿大街傳唱,秦家後人中個狀元都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去嶽王廟,請“罪”。誰有能力篡改史料,大家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