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到底應該免費還是收費?

軟件到底該收費還是免費?

這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大問題。

最近很多軟件企業都做了一些互聯網轉型的嘗試,他們也效仿BAT公司,採用免費的策略,但是到最後他們發現,免費策略等於要革自已的命,上百口員工要吃飯,在免費和填飽肚子的問題上陷入了兩難。

軟件到底應該免費還是收費?

該免費,還是該收費?

舉個例子,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傳統軟件企業都提出了免費策略,比如限時免費,或者在只有標準模塊免費,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是收費,還有一些30天內免費體驗,過了30天這種免費就向你關閉了大門。現實生活中我們聽到的免費東西更多,什麼免費義診免費看病,運營商的存話費送手機,商場裡搞促銷,免一送一,買多少給多少打折券,各種各樣的所謂“免費”模式,往好一點的說是一種營銷手段,羊毛依然出在羊身上,買的沒有賣的精,最終還是商家的一種營銷手段;往壞的說很多所謂的免費其實就是一個魚鉤,就是一個陷井。所以免費已經被玩壞了,以至於很多人一提到免費就會聯想到,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敬而遠之。

而在互聯網時代下,免費就是徹徹底底的免費。其實在互聯網的今天,我們一直在享受著免費帶來的便利,比如我們用的百度搜索引擎,微博,看的新浪新聞,這些不都是免費的嗎?他們沒有成本投入嗎?有,他們要投入大量的服務器,他們要投入大量的編輯,技術,設計人員,但是他們匯聚了巨大的用戶量之後,在這個基礎上構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而這種模式已經被互聯網公司證明是可行的。

而互聯網的商業模式無非兩種,一種是廣告,一種是增值服務。

廣告模式有人會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你在各大視頻網站看電影,視頻網站都會推送第三方廣告植入給你。你在百度上免費搜索信息,百度也會給你推送第三方廣告。這就說享受免費服務的用戶不用掏錢,另外有用戶會為免費服務埋單。這種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模式,換成學術說法就是第三方補帖。

另外一種是增值服務,也就是少部分用戶提供多樣的,個性化的收費服務。但無論廣告模式不審增值服務模式,都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你要擁有海量的用戶群。

而增值服務模式可能更適合傳統軟件企業,在互聯網上每個人,每個企業都需要服務,我們就認為是基礎服務,而基礎服務一定是免費的,這樣的話就不會形成價值歧視。也就是說這種服務是每個人都一定需要的,一定要要免費提供的,而且是無條件的。增值服務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的,這個比例可能相對較少,它只是百分之幾甚至更少比例的人需要,所以這種服務一定是收費的。

而傳統軟件企業,恰恰在免費這條路上走歪了,他們往往將大家都常用的,最必須用的設為收費,而將最基礎的,只有少數用戶用的設為免費,這種陽陰顛倒的方式,也註定傳統軟件無法在免費的路上成功。

因為他們的骨子和思想裡沒有一個免費的概念,他們腦子想的是如何用免費帶動收費,如何設定一個個使用陷井,好從用戶的口袋裡要錢,他們心思全部放在數字指標上,試問他們的免費策略能成功嗎?一旦BAT公司闖入,他們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行業裡比比皆是,當年吒吒叱風雲SP公司,靠亂髮短信,黑用戶的錢的這些企業。當年他們賺錢很容易,就靠手裡的幾億手機用戶,每個用戶帳單多扣10塊錢,一年下來就是幾十億的收入。他們雖然有了錢有了業務,但卻傷害了用戶,每年315都會點出這些不良企業的名字,最後這些企業被用戶所拋棄,成了過街老鼠。如今這些企業退市的退市,虧損的虧損,倒閉的倒閉,已經在行業裡聽不到他們的名字了。

所以我們每個企業都應該去想一想,誰是你的用戶,你能給用戶創造什麼樣的價值,也可能我們的商業經驗不夠豐富,但一定要記住一條真理,可能現在還沒有想清楚怎麼賺錢,但是要相信哪怕給用戶創造一些不賺錢但是有價值的服務,用戶就一定會給你回報。

軟件到底應該免費還是收費?

免費不僅是商業模式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他們認可免費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但很多人總把它與贏利模式畫等號,商業模式是一個複合模式,包括公司做什麼產品,定位什麼樣的客戶,用什麼市場營銷手法,贏利模式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你應該回答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你究竟拿什麼免費?

這個東西會不會成為一項基礎服務?

通過免費能不能得到用戶?

在得到用戶和免費的基礎上,有沒有機會做出新的增值服務?

增值服務的用戶願意付費嗎?

如果你能回答清楚這些問題,就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不要因為只是贏利模式不清晰,就否定它整個商業模式。

所以傳統企業要劃分出一小塊區域,把它守住,而不是一考慮免費就先考慮如何收費。

軟件到底應該免費還是收費?

硬件進入免費時代

其實免費已不再是互聯網公司的專利,很多人都認為傳統企業如何免費根本不做了,硬件也進入了免費時代,我們很多時候都在享用免費帶來的便利。

這裡面所說的硬件免費,不是完全一分錢不收,而是硬件零利潤,就是硬件的成本價甚至比低於成本價給用戶。

最簡單一個例子,現在運營商提供的充話費送手機活動,就是一種硬件免費策略,只要你在每個月消費一定量的額度,使用達到一定的年限,手機就歸用戶所有。這種後期收回成本的方式不也是硬件免費的稚形嗎?

另外目前流行的互聯網電視,70寸的電視在商場上要賣近萬元,而樂視互聯網電視卻賣3000元,這個價格實際上就是成本價,傳統的電視廠商在價格上是完全沒有優勢的,只能把電視越作越大,最後就會被互聯網電視逼上絕路。

顯然這個時代只會生產硬件、賣硬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一旦你的價值鏈被人免費,你的命運也只能淪為代工。要想生存下去你需要建新一個新的商業模式,要創造新的價值鏈。

可能有人會問傳統企業如何轉型互聯網呢?

傳統廠商向互聯網轉型最容易忽視用戶體驗。傳統廠商做生意,都是一錘子買賣,通過策劃賣點,投放廣告,做渠道推廣,不管怎麼吹噓都是把貨賣出去,把錢收回來,之後再也不願意跟用戶打交道。所以我們看到更多的傳統軟件廠商缺乏互聯網基因,實際上對傳統的商業模式形成了慣性思維無法轉變,你要說他的產品做的非常爛極其不好用,他還會非常氣憤。

傳統企業轉型成功在目前來看的確是少數,但要轉型大致可以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在內部培養容忍失敗,鼓勵創新文化。公司應該建立一種機制,把公司的年輕人,中下層變成創新的主體。而不是60後掌權主導。那樣沒有永遠沒有創新。

第二,通過合作培育突變基因。短時間內獲取不具備的能力。轉型就像一個基因物種向另一個基因物種的進化,最後能進化成功的畢竟佔少數。與其這樣不如通過合作併購的方式,來一場基因突變,通過與互聯網公司雜交,生出一個怪胎,這個怪胎即有傳統廠商的基因,又有互聯網公司的基因,它可能會通過碰撞、矛盾、妥協、讓企業獲取之前不具備的能力,讓傳統企業轉型之路更加順暢。

軟件到底應該免費還是收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