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抄底買房的好時機?

房子在現代人的眼裡,居住功能只是一小部分,它更重要的功能是對抗通貨膨脹,維持自己社會階層,簡單來說,就是錢會變得不值錢,而房子就能保值。尤其房子在當下社會是一種具有特殊地位的資產,它的特性使人必須去考慮要不要買,何時買房這樣的問題。

2007年可謂房地產調控大年,各種限購、限售、限價、限貸層出不窮。很多人對此持觀望態度,覺得不必著急,2018或許是個好時機。但也有很多人認定得儘快買房,再不買就買不了,也買不起。

比我的經驗來看,究竟到沒到好的時機,首先看的是購房者自身是否做好準備。站在投資的角度,每一筆交易都值得做大量的準備,就像孫子兵法所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更不用說買房這種極為重要的交易了,毫不客氣的說,無論是剛需還是投資,買房前不做一個月以上準備的人,都不適合做投資。會在短期內萌發買房想法並付諸實現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大土豪,還有一種是比較衝動的普通人。前者沒什麼好說的,我也很羨慕。但後者,很有可能,因為了解不全面,遭遇更大的風險,就算碰上行情好增值了,也很難在未來更多的資產決策中順風順水。

絕大部分百姓,手裡沒有任何投資渠道,所有的現金,只有存在銀行,買個5% 年化的理財產品,就已經是左鄰右舍裡有經濟頭腦的了。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大幅度的發行鈔票收取鑄幣稅,基礎貨幣數量十年翻10倍,很多人一輩子也沒見過這麼恐怖的貨幣增量,銀行理財的收益是遠遠跑輸通貨膨脹的。不瞭解金融投資的老百姓基本只有把錢存在銀行,十年之後大幅度貶值為國家做貢獻,要麼買房來保值。

所以大家看到了,其實房價根本沒有漲,十年10倍,恰好就是基礎貨幣的增量,房子剛好和通脹持平,之所以有人認為最近十年買房的人暴富了,其實不如是說他們的財產保值了,而其他沒有買房的人都被金融危機洗劫了。

周邊有些朋友,房地產行業也帶待了二三十年了,根據他們判斷房地產需要一段調整期來消化泡沫。看房價走勢,就像看一隻大牛股,明眼人都知道會漲,但誰收益最大就看誰能準確逃過調整,踏準上漲節奏。房價調整具體何時開始,何時結束,誰也無法判定,研究房價的專家學者,大多比我有話語權。不過就股市來看,2008年有太多期待,除此之外,金融市場投資渠道還有很多,相信你的選擇會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