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鱼晒干再吃?

耀武先生


记得小时候,那还是九十年代,我们组上有一个鱼塘,那时候被人一个人承包了,每年到年底腊月的时候,就开始把水放干,然后取鱼。主人把大鱼捞完了之后,然后就会让我们整个组上的人下去抓鱼,抓到的就是自己的,有时候他们也会漏掉几个大鱼的,那时候一个组也就二三十户人家,一家出来一两个人。腊月太冷了没有多少人愿意下去。当然我每次都是下去抓鱼了,每年都会抓好几桶鱼,大部分的是小鲫鱼。这么多鱼肯定就吃不完,所以每次只能是晒干。现在一吃鱼的时候就会想起小时候抓鱼的场景,现在十几年没有抓过鱼了,有时候有时间了就去钓鱼。还是很惬意的。

一般来说在农村晒鱼干,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保存的更久,因为新鲜的鱼放几天就臭了,要是夏天一天就臭了,晒干了之后放几个月都是没事的。

其次就是晒鱼干更有味道,还有腊鱼,我们这边湖南张家界,属于湘西地区,腊鱼腊肉也是每家每户都会做的,最近也是家家户户在杀年猪,制作腊肉。晒干的鱼或者腊鱼和新鲜的鱼味道还是不一样的,当然不是说晒干的鱼就一定好吃,各有各的味道。

现在农村很多人都在外面打工,每年回家了就是腊鱼腊肉,还有一些酸菜等等带很多出去。家里的父母也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外面生活的更好点,帮不上什么忙,只能是每年回来的时候把自家做的吃的带给他们。

我们这里河流很多,从小也很喜欢吃鱼。晒干的鱼或者腊鱼味道还是香的,现在正是冬天了,可以制作腊鱼腊肉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吃这些呢?


小伍吃吧


题主你好,本人长年钓鱼,小时候经常钓到的鱼吃不完都会拿盐腌制,然后晒干,晒干后的鱼干煮米饭时候放在上面蒸,吃的时候可香了。

根据您的问题及图片,中间有块肉,应该是过年年腌制的腊鱼,腊肉吧。




这个只是地方特产吧,南方居多,我们老家就是啊,每年过完春节出门都会带一些出来,包括,腊肉,腊鱼,香肠,咸鸭子,鸡胗,之类的腊货。




腊鱼的由来应该是根据腊肉的腌制而来的吧。在老家到了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就开始腌腊鱼腊肉了。一方面是快过年了,讲究个腊味,才有年味,另外再目前来看农村腌制腊味主要的是目的,是为了给常年在外打工的儿女准备的。第二,腊月腌制好储存,不容易坏,晒出来特别香。


在我们老家的肉类或鱼类腌制主要就是用食盐和香辛料等进行腌制的。过程不复杂,跟别的地方不一样,比如四川腊肉。自古以来腌制就是肉制品的一种防腐保藏手段,如今肉类腌制及鱼类仍普遍使用。



但腌制的目的已从单纯的防腐保藏,发展为改善风味和提高产品质量,大部分地区的腊味已成土特产,甚至上了电视,出现在各地的餐桌上。



不过要记住,腊鱼和腊肉虽好吃,但是要坚持适度原则。因为生产制作腌制品时,容易产生亚硝酸盐,不适合长期食用。此外,由于腌制品含盐高,吃多了会引发高血压,肾脏负担过重,并有损害胃肠道黏膜等等。所以,一般三高人群和肾病患者一定要忌口啊。



但是根据有些地方,比如在海边的渔民,也会经常将鱼晒干,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储存。其含义也跟上述差不多。

看图片,能猜出这是那个地方腌制的腊味吗?


户外野钓发烧友


在我们江苏有一个习俗,每年过年,除了要腌猪肉外,家家户户都会腌上几条大鱼,基本上都是腌草鱼,还有经济富裕的人家,买上几条青鱼腌起来,腌上四五天,拿起来用开水一洗,就挂在屋外面晒,到过年基本上都晒干了。晒干的鱼正月里基本上不吃,到二三月里,家家户户在中午都会烧上一盘咸鱼,香喷喷的咸鱼让人味口大增,每顿可以多吃一碗饭。把鱼晒干吃,总的一个字香,很下饭。还有一个,有些地方鱼塘多,到过年的时候,队里会分鱼,分得多了,吃不了,就只好把鱼腌起来晒干,到过完年,地里菜不多的时候,每天煮来吃,我所知道的就这些,不知对不对


星月神话45


中国传统饮食几千年文化,从古代历史传承到现在在东北地带,一般喜欢做腌鱼,山西地带一般喜欢吃腌生鱼日,在广东地带一般都喜欢腌制咸鱼,好保存,腌过的鱼更好吃鱼腥味没有,而且比较干爽,可以长期运行之人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