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中外受访者认同“中国崛起” 西方面临“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七成中外受访者认同“中国崛起” 西方面临“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图片说明:图为17国民众对2018年世界主要变化的认同情况

【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 驻埃及特派记者 曲翔宇 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编者按:12月8日,《环球时报》旗下环球舆情调查中心首次发布题为《世界变局与大国之道》的2018全球民意调查报告,也为本报年终报道系列文章拉开序幕。该调查覆盖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印尼、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乌克兰、南非、埃及、肯尼亚、美国、澳大利亚,共17个国家。调查采用在线样本库随机抽样方式,11月下旬共回收有效问卷16924份。“超八成受访者明确感知到世界局势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倾向全球化、友好合作;发达国家受访者认为世界局势走向逆全球化、国家间摩擦增多”……谈及这些民调结果,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国内外专家表示,从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主流民意的人心所向。

全球变化:“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世界变局与大国之道》2018全球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81.1%的受访者认为世界局势发生变化,其中12.3%的受访者认为世界局势发生“颠覆性变化”,分别有39.9%和28.9%的受访者认为发生“明显变化”和“一定程度的变化”。对此,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马特亚斯·霍尔泽格尔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世界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极其复杂,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实行“美国优先”政策,退出各种国际协议,在全球发起贸易战以来,加速了各种消极的变化,让全球民粹主义盛行、世界变得更加不稳定。他认为,2018年的积极变化也可圈可点,如世界日趋多极化、中国国际影响力继续提升、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稳定以及“伊斯兰国”大势已去等。

七成中外受访者认同“中国崛起” 西方面临“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问及“下列有关当前局势变化的描述,您是否认同”时,调查显示(如图):认同度最高的是69.8%的中外受访者认同“中国不断崛起”;然后依次为“全球恐怖主义威胁上升”“全球宗教冲突愈演愈烈”“欧洲分裂进程加快”“俄罗斯与西方对抗加剧”“美国影响力不断下降”。对此选项,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外学者因视角不同,给出不同的先后顺序。德国学者霍尔泽格尔把美国影响力下降排首位,然后依次是中国不断崛起、欧洲分裂进程加快、俄罗斯与西方对抗加剧、全球恐怖主义威胁上升、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稳定等。而国内学者刘仰首选的还是中国不断崛起。

“中国崛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西方那套可能全要推翻重来。西方文明可能真的遇到了另一个文明的挑战,而不只是来自一个大国的实力的挑战,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刘仰谈到相关民调结果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套用清末李鸿章说当时中国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对西方人来说,中国的崛起现在让他们也面临“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认为,小平同志说“摸着石头过河”,其实中国崛起不论对西方还是对中国都存在不确定性,西方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中国人自己也不知道,这种状况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民调显示,无论是俄罗斯、肯尼亚、埃及、南非、哈萨克斯坦、西班牙这样与中国关系稳定的国家,还是与中国关系容易出现波折的印度、澳大利亚,民众都愿意正视中国的“不断崛起”,比例都超过70%。对此,刘仰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以非洲国家为例,过去有不少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深知西方世界是如何对他们的。非洲人一对比,自然认为中国人最好,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民调结果也体现出这一点。

霍尔泽格尔也表示,中国与各国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大量投资,那些与中国做生意,甚至在中国企业工作的人更是切切实实感受到中国的变化。他建议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应多考虑民意,以务实的态度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接受中国崛起这一现实。

谈到在“中国不断崛起”的调查结果中,为什么肯尼亚受访者(97.1%)对此认同度最高而日本受访者(31.3%)认同度最低,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企业帮助肯尼亚搞基础建设,肯尼亚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在非洲的一块基石,所以当地民众感受是很具体的。同样,日本认同度最低也可以理解,因为日本一向在国际问题上以美国为中心。”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去除本国数据后,三成受访者倾向选择美国担当全球治理引领者。而选择中国担当全球治理引领者的比例只有11.5%,其中俄罗斯受访者比例最高(26.6%),然后为肯尼亚(18.7%)和埃及(18.6%),日本受访者选择中国的比例最低,仅为1.5%。张颐武说:“西方国家当然不会觉得应让中国作为主导者,因为它们没有做好准备,也不会轻易认为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就可以担当这样一项任务。这样的状况持续时间会很长,我们也需要长期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关键是要惠及中国人民。”

改革开放:“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有益补充”

相关中国改革开放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受访者对“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期待:分别有54.7%和53.1%的国外受访者对“中国正在持续改革、开放、进步”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沉稳内敛”表示认同。同时,49.8%的人认为“中国高铁、移动支付等科技产品世界领先”。调查还显示,关于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国外受访者对“带动本国科技进步,引入先进科技产品”最为期待(34.0%)。“获得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的产品或服务”的提及率列第二位(30.8%)。霍尔泽格尔对此表示,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对世界来说就是新的重要机遇。他还提到,中国2017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34%左右,2018年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对欧洲国家来说,中国游客是消费最高的群体。在他看来,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改革开放的一种新形式。

伊朗不在此次跨国调查的名单中,但德黑兰大学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马兰迪在看了相关调查结果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国际层面来说,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最大意义就是对现有国际秩序提供有益补充。在金融方面,尽管国际体系仍由西方主导,但亚投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选择,更好地关注亚洲国家的真实需求,让这些国家的民众都能分享发展繁荣的红利。”

环球舆情“世界变局与大国之道”年度调查:七成中外受访者认同“中国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