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中外受訪者認同“中國崛起” 西方面臨“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七成中外受訪者認同“中國崛起” 西方面臨“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圖片說明:圖為17國民眾對2018年世界主要變化的認同情況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 駐埃及特派記者 曲翔宇 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編者按:12月8日,《環球時報》旗下環球輿情調查中心首次發佈題為《世界變局與大國之道》的2018全球民意調查報告,也為本報年終報道系列文章拉開序幕。該調查覆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哈薩克斯坦、印尼、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烏克蘭、南非、埃及、肯尼亞、美國、澳大利亞,共17個國家。調查採用在線樣本庫隨機抽樣方式,11月下旬共回收有效問卷16924份。“超八成受訪者明確感知到世界局勢的變化”“發展中國家受訪者傾向全球化、友好合作;發達國家受訪者認為世界局勢走向逆全球化、國家間摩擦增多”……談及這些民調結果,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國內外專家表示,從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國主流民意的人心所向。

全球變化:“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世界變局與大國之道》2018全球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81.1%的受訪者認為世界局勢發生變化,其中12.3%的受訪者認為世界局勢發生“顛覆性變化”,分別有39.9%和28.9%的受訪者認為發生“明顯變化”和“一定程度的變化”。對此,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國際政治學者馬特亞斯·霍爾澤格爾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造成世界局勢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極其複雜,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實行“美國優先”政策,退出各種國際協議,在全球發起貿易戰以來,加速了各種消極的變化,讓全球民粹主義盛行、世界變得更加不穩定。他認為,2018年的積極變化也可圈可點,如世界日趨多極化、中國國際影響力繼續提升、朝鮮半島局勢趨於穩定以及“伊斯蘭國”大勢已去等。

七成中外受訪者認同“中國崛起” 西方面臨“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當問及“下列有關當前局勢變化的描述,您是否認同”時,調查顯示(如圖):認同度最高的是69.8%的中外受訪者認同“中國不斷崛起”;然後依次為“全球恐怖主義威脅上升”“全球宗教衝突愈演愈烈”“歐洲分裂進程加快”“俄羅斯與西方對抗加劇”“美國影響力不斷下降”。對此選項,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外學者因視角不同,給出不同的先後順序。德國學者霍爾澤格爾把美國影響力下降排首位,然後依次是中國不斷崛起、歐洲分裂進程加快、俄羅斯與西方對抗加劇、全球恐怖主義威脅上升、朝鮮半島局勢趨於穩定等。而國內學者劉仰首選的還是中國不斷崛起。

“中國崛起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西方那套可能全要推翻重來。西方文明可能真的遇到了另一個文明的挑戰,而不只是來自一個大國的實力的挑戰,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劉仰談到相關民調結果時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套用清末李鴻章說當時中國面臨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對西方人來說,中國的崛起現在讓他們也面臨“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他認為,小平同志說“摸著石頭過河”,其實中國崛起不論對西方還是對中國都存在不確定性,西方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中國人自己也不知道,這種狀況可能還會維持一段時間。

民調顯示,無論是俄羅斯、肯尼亞、埃及、南非、哈薩克斯坦、西班牙這樣與中國關係穩定的國家,還是與中國關係容易出現波折的印度、澳大利亞,民眾都願意正視中國的“不斷崛起”,比例都超過70%。對此,劉仰認為,“得民心者得天下”,以非洲國家為例,過去有不少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深知西方世界是如何對他們的。非洲人一對比,自然認為中國人最好,環球輿情調查中心的民調結果也體現出這一點。

霍爾澤格爾也表示,中國與各國交流越來越頻繁,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大量投資,那些與中國做生意,甚至在中國企業工作的人更是切切實實感受到中國的變化。他建議一些西方國家的政府應多考慮民意,以務實的態度發展與中國的關係,接受中國崛起這一現實。

談到在“中國不斷崛起”的調查結果中,為什麼肯尼亞受訪者(97.1%)對此認同度最高而日本受訪者(31.3%)認同度最低,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企業幫助肯尼亞搞基礎建設,肯尼亞是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在非洲的一塊基石,所以當地民眾感受是很具體的。同樣,日本認同度最低也可以理解,因為日本一向在國際問題上以美國為中心。”

與之相對應的是,在去除本國數據後,三成受訪者傾向選擇美國擔當全球治理引領者。而選擇中國擔當全球治理引領者的比例只有11.5%,其中俄羅斯受訪者比例最高(26.6%),然後為肯尼亞(18.7%)和埃及(18.6%),日本受訪者選擇中國的比例最低,僅為1.5%。張頤武說:“西方國家當然不會覺得應讓中國作為主導者,因為它們沒有做好準備,也不會輕易認為中國發展到現在這個局面就可以擔當這樣一項任務。這樣的狀況持續時間會很長,我們也需要長期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關鍵是要惠及中國人民。”

改革開放:“對現有國際秩序的有益補充”

相關中國改革開放話題的調查結果顯示出受訪者對“中國製造”和“中國智造”的期待:分別有54.7%和53.1%的國外受訪者對“中國正在持續改革、開放、進步”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沉穩內斂”表示認同。同時,49.8%的人認為“中國高鐵、移動支付等科技產品世界領先”。調查還顯示,關於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國外受訪者對“帶動本國科技進步,引入先進科技產品”最為期待(34.0%)。“獲得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的產品或服務”的提及率列第二位(30.8%)。霍爾澤格爾對此表示,中國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對世界來說就是新的重要機遇。他還提到,中國2017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34%左右,2018年舉辦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地位。對歐洲國家來說,中國遊客是消費最高的群體。在他看來,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改革開放的一種新形式。

伊朗不在此次跨國調查的名單中,但德黑蘭大學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馬蘭迪在看了相關調查結果後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國際層面來說,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最大意義就是對現有國際秩序提供有益補充。在金融方面,儘管國際體系仍由西方主導,但亞投行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選擇,更好地關注亞洲國家的真實需求,讓這些國家的民眾都能分享發展繁榮的紅利。”

環球輿情“世界變局與大國之道”年度調查:七成中外受訪者認同“中國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