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0年代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都愿意下海创业,而现在的大学生会拼命考公务员?

天道酬勤2039958530685


个人觉得提问者说的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伪命题。

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总得吃喝拉撒吧,至少得会独立生活,无论进企业还是考公务员都是一种谋生的方式,当然也不排除少部分极有理想的毕业大学生励志服务于人民!而90年代的离职创业的公职人员首先都是有一定的经济和人脉基础以及社会阅历之后,主动或被动离职创业,当然最后也有很大一部分创业失败或无力可图、无功而返而回归体制之内,但也有像马云等创业成功的大咖,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国家还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停薪留职下海创业。

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社会创业的阅历、资金的原始积累都处于起步阶段,如果直接让刚毕业大学生或是条件不成熟的大学生去创业,个人觉得是有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初衷,而且对于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也是残酷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平平淡淡3464287518623


首先讲,国家鼓励“下海经商"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各省区结合实际出台的政策,是对有一定年龄、文化优势本人也愿去商海中“淘金"的人给予的特殊政策,其最大的促动和诱惑是“停薪留职",若在商海中游不通可在一定年限内回原单位上班,还照样计算连续工龄。当然,据我了解的局部情况是:多数下海者几年后都回单位上班了,只有少数人,因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只有少数人因有人缘、有相应条件、靠山的,一句话一一一可以拿到紧俏物资计划指标的坚持下来也发了财,甚至不断发展壮大成了当今的企业家、大老板。

另外讲,要弄清楚当时下海经商者前提是无论公务员还事业岗,都是有公职的,且条件“停薪但保留工职",这就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包括研究生)为什么要拼命考公务员、事业岗的主要原因;其次,当今若没有一定的资本和其他好的条件,盲目经商、办企业是难以谋生的。

理想和现实存在很大差距,选择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应该说是现实中的一种积极稳妥的选择。

以上是我就此问的两点看法。




怡然24674040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哪个地方有好处,自然就往哪个地方流动,天天说三农重要,也没见几个跑会农村,天天说大城市不好,人人削尖脑袋去大城市,说归说,哪儿对自己有利,自己心里最清楚。


90年代,那时候是改革大潮刚刚起来,体制内压力很大,因为动不动就要转变思路,转变的自己都没有思路了,事业编大国企也很惨,动不动就成建制的下岗,也就说整个单位说没就没了。


90年代,体制外可以说遍地是黄金,活跃在舞台的堪称最成功的那一批企业家,要么是在90年代发展壮大的,要么是在90年代下海的,因为那时候海里是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只要胆子大,干啥都行,而且需求旺旺的。


现在呢?先说海里吧,各种条条框框已经非常完备了,完备到让你崩溃,如果在这些条条框框里折腾,光成本就搞死你了,大企业都开始裁员了,小企业遍地尸体,在下海,保证你走不到海里,就被吃掉了。


而公务员呢,反而非常稳定,不像90年代那样搞思路改变,要做什么怎么做,清清楚楚的,而且把各种潜规则清理的差不多了,说白了就是这工作比以前好干多了,但是稳定收入跟以前一样好,谁不拼命往里冲啊!


所以,90年代行政事业单位下海,现在的人卖命考公务员,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利益。现在有些人天天说公务员多辛苦,多惨;感情你以为985/211大学生卖命考公务员,这些从小高智商拼成绩出来的都是傻子吗?

500强经理,二十年老职场,不搞大道理弯弯绕,只讲让你升职加薪的实在话,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谢谢!

职场再出发



-47111625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生活奋斗观或价值观,主要原因有 方面:

一是90年代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奋斗精神动力比出在年轻人强,能吃苦耐劳,而现在年轻人在这方面可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现有过去创业容易成功,现在创业成功难度增加了很多倍。

二是90年代各种机会相对比较多,尤其是不少产业处于萌芽期、成长期,那时进入创业相对容易得多。而现在空缺的产业,竞争都相当充分,加之目前实体企业不景气,要自我创业不是件容易之事。

三是90年代各种营商环境虽然没有现在好,但那个时代人们的信用观念普遍要高,各种欺诈事件相对要少,而现在虽然法律不断完善,且环境环境也不断优化,但现在创业的人群短期利益严惩,很多人信用观念淡薄,下海创业经商如履薄冰,缺乏安全感和优越感。

四是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变化,90年代物质相对匮乏,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不高,“穷则思变”,改变落后经济处境的动力比现在的年轻人强烈得多。而现在年轻人大都生活在比较稳定、条件不错的家庭环境里,不缺衣少吃,他们追求的是比较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所以公务员相对来说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财经深思


首先假设这个问题是真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九十年代中国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刺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极大,给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国内相关管理对创业者的制约也相对较小,再加上改革开放初期见到有一部分人因为下海而发家致富很多人也跟风而起!

二:当时的大学生相对较少

当时还未进行大学扩招,大学生还很少,很多还包分配,对大学生而言当上公务员还很容易,如果创业失败再去考去公务员也不是很难!

三:当时环境下工作好找

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用工市场的大量需求,当时的环境下,在私企工作待遇远远比公务员好!


旺财是汪


1.不同于前一阵子的“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实当代大学生,普遍有了中年人才该有的“佛系心态”。

国家发展之快,其实每个人都是能感受到的,现在很多大学生家里的物质条件比上个年代的人来说是好了太多,再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大家足不出户就体味了世间百态。短平快的碎片化阅读让大学生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知。很多大学生觉得:“旅行”“打拼”“闯一闯”这些都不太适合自己的生活步调了。最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想法是:两个人、一只猫、一只狗,一个小小的房间和一份安稳的工作。



2.大学生想法更加成熟,想要在工作之余,有自己的生活。

不同于上个年代的人,工作几乎就是生活的全部。现在人的普遍想法便是:“生活”不能只是“活着”而已。时代节奏很快,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到存在的意义,便要有自己“独处”的时光。并不是说公务员轻松,只是公务员工作时间比较固定,可以在闲暇安排自己的生活,可能大学生们想把生活过得温柔一些,想把生活过成一首诗。



齐创公考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市场经济放开搞活,商海大潮波澜壮阔,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已发家致富,许多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早己厌烦了枯燥单调、收入又低的工作,耐不住商海的诱惑,停薪留职,投入商海,成为商海的弄潮儿。

由于那时信息不发达,商品流通慢,只要能吃苦,肯动脑子,干啥都挣钱,这些下海经商者经过打拼,大部分都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当然也有一些水性不好的,或在商海里沉没或及早上岸,又返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但那时,下海经商是一种潮流,年轻人个个踌躇满志,南下深圳,北上新疆,似乎一夜之间,处处都是“倒爷”,那种情景,至今想起来,还让人心潮澎湃。

时间进入到今天,大交通、大物流、大数据,让信息传播轻而易举,倒买倒卖己经失去市场,再加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生意已经不象原来那样简单,创业也变得越来越艰难。特别是我国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年轻人不愿意承担创业的风险和居无定所、朝不保夕的压力,挤破头也要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

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应出了中国实体经济在泡沫经济的挤压下,生存越来越困难。房价的节节攀升,也让小生意者的租房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增加,许多经商者都是在为房东打工,辛苦一年,除了房租、工人工资,自已所剩无已,许多人发出做生意还不如打工的感叹,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创业经商的积极性。





一缕情丝飞扬


我听说那会有个制度叫停薪留职,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那个时间点,现在如果还施行这个制度,实际走的人会比那时候多,年轻人的脱离能让机关直接半瘫痪。


胡说几句250


因为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不久,百业待兴,到处都是机遇,做生意基本都能挣钱,而且比那会儿单位职工的工资高多了。现在各行各业几乎都形成垄断了,产生了很多独角兽企业,比如电商和物流的发展,对实体的冲击,不是像以前摆个摊子,或者开个店子卖点衣服鞋子就能挣钱买车买房的,加上现在利润比较透明了,做生意不那么好赚钱了,甚至在高租金的压力下许多做生意的都只能勉强维系收支平衡,现在如果没有很好的家业作为基础或者没有比较具有竞争力的技能,下海无异于资产变负债,而现在国家的理念是高薪养廉,并且对轻罪重罚,职工待遇相比之前有了较大提高,所以现在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是普通人较好的选择之一,考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